诗意之旅.滕王高阁临江渚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g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路逢秋思易伤,江天烟景正苍凉。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送夕阳1。高士几回亭草绿2,梅仙一去岭云荒3。临风不见南来雁,书札何由到豫章4。
  ——[清]彭孙遹《秋日登滕王阁》
  
  1依然二句: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极浦,远浦,这里指滕王阁附近的南浦。2高士:指东汉南昌人徐稚,字孺子,家贫不仕,为太守陈蕃敬重,有“南州高士”之称。亭:南昌东湖有孺子亭。3梅仙:西汉九江人,字子真,王莽新政时弃官,不知所终。人或传为成仙。4豫章:南昌的代称,因南昌曾为豫章郡的郡治而名。
  
  在“江南三大名楼”中,除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之外,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都是因有美文流传而名闻千古的。前者有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者则有唐代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两者相比,滕王阁因文出名要比岳阳楼还早近400年。
  滕王阁坐落在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永徽四年至显庆四年(653~659年),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治今南昌)都督时修建,并以封号“滕王”命名。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在重修阁后大宴宾客。这时年轻的王勃恰好路过,应邀与会,便在席间挥毫写下了文采飞扬的《滕王阁序》。在他的笔下,当年的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宵;飞阁翔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后来韩愈也在一篇《新修滕王阁记》中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大概就是滕王阁全盛时的景象吧。唐代以后,滕王阁屡经战火,重修达28次之多。最近一次是1926年被北洋军阀焚毁,1989年重建。
  如今的滕王阁位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距唐代故址100多米。整座建筑系仿宋代旧制,共9层,高57.5米。台基12米,象征古代城墙,以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其高度、面积均居天下名楼之冠。正门两旁是毛泽东书写的《滕王阁序》中的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余楹联匾额都汇聚了古今书法杰作。它的两端南为压江亭,北为挹翠亭,整体布局大气恢弘,充分体现了南昌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鲜明特色。
  历代吟咏滕王阁的诗文佳作很多。唐代才子王勃除了作有序文外,还有一首《滕王阁诗》传世:“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其他如“云气浮高栋,波澜绕古城”(唐徐俯《滕王阁二首》)、“澄江浮野色,虚阁贮秋光”(宋戴复古《舣舟登滕王阁》)、“舸舰北连章水白,楼台西映蓼州青”(元刘诜《登滕王阁》)、“孺子亭空春草长,忠臣祠老燕繁梁”(明吴与弼《题滕王阁》)等,都能与这首清人的登临诗一起咏读。
其他文献
全球ISG(全称International Sommelier Guild国际侍酒师协会)是全球最顶级最权威的侍酒师教育机构,也是唯一被美国教育部承认的侍酒师文凭颁发机构。26年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成立,并在全球60多个城市设有分校,所培养的侍酒师遍布美国、欧洲的顶级餐厅和五星级酒店,是餐饮行业最为抢手的人才。  逸香作为中国领先的葡萄酒培训公司,几年前就看到了迅速崛起的中国目前正严重缺乏这类人才,
期刊
今天,我们采食蕨,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绿色食品来品尝,而很少有人想到在困难的年月里,蕨还是人们度荒的食物。我的老家在湘西南的一个偏僻山野之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缺衣少食,每到青黄不接的春荒时节,贫困和饥饿,就会让父老乡亲们涌进深山沟壑去采集蕨菜、挖蕨根,用蕨来填补肚皮。于是,在当时,蕨就成了我们那个边远山区山民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粮。  每年初春,是采蕨菜的最佳时节,蓬蓬勃勃生长的蕨菜,装点着
期刊
中秋芋艿    中秋节到了,吃芋艿的事——套用一句媒体常用语“浮出水面”。  芋艿性寒,宽肠胃、养肌肤、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是好东西,据说荔浦芋头在清朝时期还是贡品。上海的菜场芋头少见,芋艿倒是一年四季都有。毛芋艿其貌不扬,聪明的菜贩子动手除毛,让所谓的“红梗芋艿”露出玫瑰色脑门,整齐排列,颇可爱。  平日里最容易做的是把毛芋艿洗干净了扔在水里煮,放点盐,煮到用筷子很容易戳进去就好了,捞出来晾干剥皮
期刊
从来认为,保姆不是个问题,我们也没有为这操心过。掰下手指,这大半辈子,我和先生家里与我们一起生活过的保姆,就这么五六个。小时候帮我洗过澡的彩珍阿婆,婆媳俩都在我们程家做,媳妇管烧饭,彩珍阿婆里外一把抓。1949年祖父母与我们一家三代去香港,也将她带了一起去,直到后来她七老八十,仍住在祖父母在上海的房子里,帮他们看房子,每月照给她工资,70年代以87岁去世。彩珍阿婆一世俭节,又因一应吃住都由我们程家
期刊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有这样的感叹:虽然自己已经增加了锻炼次数、补足了睡眠时间、搭配了丰富的饮食,可疲劳还是照例前来报到。这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体内的营养被“窃贼”偷走了。那么,是谁在扮演营养“窃贼”这个角色呢?    电脑“偷”走维生素A  原因解析:连续看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就会缺乏维生素A,因为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  专家忠告:服用复合维生素,既能补充失去的维生素A,又可提供维生
期刊
念大学的时候看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读到“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一句,心里充满敬佩之情,能喜欢上厨房的女人,必定是有着生活热情、庖厨美德和奉献精神的。她忍得油烟,耐得寂寞。在家人睡觉的时候她提前起床备早餐;在丈夫、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她独自忙碌做晚饭。她每次下厨总是想到丈夫的口味和孩子的喜好而忽略自己;她轻车熟路不一会工夫就弄出几菜几汤,全家喜爱。她的付出被别人看来司空见惯、
期刊
如果你是一名外乡人,来到湘北的湘阴和汨罗两县,当地人会热情地招呼你:“进来吃杯茶吧!”把喝茶说成“吃茶”,你或许会惊讶主人的用词,然而,在当地人看来,确实是“吃”茶。当地用来待客的姜盐豆子芝麻茶(亦称“姜盐豆子茶”),茶中有姜、盐、豆子(或花生)、芝麻等,捧杯一饮,口中软硬兼有,满嘴生香,非张口大嚼不能下咽,可见“吃”字用到此处之贴切。  姜盐豆子茶,在当地流传的历史,据说已有千年。相传南宋年间,
期刊
月亮走,我也走,  我送阿哥到田头……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许多人会唱的民歌,而这首民歌就是来自传统的中秋“走月亮”风俗。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转动;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不过,距地球也有38万公里。明月当空,如你仰望着一轮明月,迎着她走时,你一定会感觉到——月亮始终在你的前面,引领你前进,而中秋日迎着明月走被叫做“走月亮”,并被赋予了特殊的风俗意义。  “走月亮”也讲做“踏月”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月光皎洁的中秋之夜,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宋词中不乏咏中秋的佳作。其中尤以苏氏兄弟(苏轼、苏辙)的两首中秋词最为著名。现在,我们不妨把这两首词翻出来,一边赏月,一边赏词,岂不乐哉?  我们先来欣赏哥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期刊
八月的荷塘,蓬蓬勃勃,兴兴旺旺。八月的荷塘,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八月的荷塘,馨香醉人,美不胜收。  当你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期盼,带着一份希冀,朝你心存神往的圣地走去时,在你还没来到她的身边,一股淡淡的只有在荷塘里才会有的清香,就伴随着柔和的轻风,迎面朝你热情地扑来,欣然的密不可透地将你全身紧紧包裹。沁入你的心肺,渗入你的血脉,让你禁不住就醉在了她一片充满柔情的芳香之中!  当你真的来到了她的身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