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中国哲学中的非实体主义思想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6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哲学中的非实体主义思想自肇始就是与孔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牟宗三对孔子思想的诠释揭示了中国文化对生命的注重与把握,这种注重与把握不是西方实体主义式的,而是一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非实体主义的道德、宗教与政治的注重与把握,表现为“正德、利用、厚生”以及敬畏天命的观念形态与实践活动。在新时代的儒学复兴的潮流中,孔子哲学的非实体主义思想必然对未来的哲学,尤其是未来的中国哲学,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全文查看链接   关于孔子与中国哲学史书写的问题,我们可以将牟宗三的观点归纳如下:首先,孔子是夏商周以来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与反省者,孔子由此把握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根源,即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人基于对生命原理的了解与把握所形成的观念。因此,孔子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根源的最大的代表。其次,孔子通过对这些观念的反省,將其提升为一个“普遍的精神生命”、一个生生不已地活动的非实体主义的“道德实体”。正因为有了这一哲学的或具有哲学意味的观念,中国哲学的开展才成为历史的可能。复次,孔子是中国文化道统的开创者,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因此,中国哲学史从孔子开始不仅是开出了新的内容与文化,而且与孔子以前的文化连接和贯通起来,使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源流俱现于历史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得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根源与全体。再次,孔儒与老道在哲学思想上为一正一反之运动。虽然在逻辑上可以有正序开端的成文的哲学史与反序开端的成文的哲学史,但是正序开端的成文的哲学史符合逻辑的与历史的自然演化秩序,较之于反序开端的成文的哲学史为优越。最后,基于上述四点理由,以孔子为开端的中国哲学史,从根源上讲,不仅易于与由古希腊发端出来的西方哲学史(也包括印度哲学史或其他传统的哲学史)相区别,而且最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 全文查看链接   “超越的遥契”说(或“超越的契悟”说)乃是相对于“内在的遥契”说而言的。孔子暂时撇开从外在的“天命”、“天道”的老传统说“性”,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与道德实践的工夫方面开辟了仁、智、圣的生命领域。[4](P27)“只要践仁成圣,即可契悟天道。”[4](P29)就是说,孔子是以仁、智、圣来遥契“性与天道”的。仁、智、圣的遥契作用,可以由内外两个方面得到说明:“仁的作用内在地讲是成圣,外在地讲的时候,必定要遥契超越方面的性与天道。仁和智的本体不是限于个人,而是同时上通天命和天道的。”[4](P30)对孔子来说,这是由“下学上达”的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孔子努力践仁,使自己的生命与天的生命相契接,与天成为知己。不难想见,孔子谈论仁、智、圣的时候,内心必定具有一种超越的企向,或一种内在的超越鼓舞,这就是孔子对于天命天道的虔敬与契悟。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这种“知”不是经验知识或科学知识的“知”,而是“知天”的“知”,即对于天命或天道的敬畏意识。这是一种宗教意识。这种意识是从遥契而来的。从“知天命”到“畏天命”,显示出作为仁者的孔子的生命与作为超越者的天命或天道的契接关系。“孔子在他与天遥契的精神境界中,不但没有把天拉下来,而且把天推远一点。虽在其自己生命中可与天遥契,但是天仍保持它的超越性,高高在上而为人所敬畏。因此,孔子所说的天比较含有宗教上的‘人格神’(Personal God)的意味。而因宗教意识属于超越意识,这种遥契可以称之为‘超越的’(transcendent)遥契。”[4](P38)孔子所开辟的这种超越的遥契之路,与后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下贯的“内在的”(immanent)契接路线正好相反。 全文查看链接   牟宗三又从孔子对于《诗》《书》中的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论述与说明了孔子以“践仁知天”的方式遥契天命。牟宗三写道: 全文查看链接   1 关于西方的实体主义思想及其发展,在唐力权教授所倡导的场有哲学的研究成果中已做了较为充分的揭示与阐述,可参阅唐教授的系列著作如《周易与怀德海之间——场有哲学序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脉络与实在——怀德海机体哲学之批判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和《蕴徼论——场有经验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论辑《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1,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2~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998年版)。此外,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及中国文明而名扬四海的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也注意到并揭示了中国的非实体主义的思想观念与西方的实体主义思想之间的差别,例如他指出:“认为在哲学上中国以‘天不变’的观念为最高准则,这和中国文明的‘静止’性是一致的。这种说法也是不确当的。所谓‘不动的运动者’基本上是希腊的观点,而中国的‘道’的涵义却是永恒不息的运动,正如天体的周日运行一样。当然,在中国和希腊的文明中都可能找到动和静两种价值观的实例。在中国的文化中从来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李约瑟:《四海之内》,劳陇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5页)他还指出中国“没有被孤立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才产生运动的这种思想所困扰”(潘吉星主编:《李约瑟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至于印度的实体主义思想,早在20世纪初,梁漱溟先生就在其轰动一时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有所揭示,并在东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比较中做了富有成果的阐述,可参阅拙作《梁漱溟的非实体主义思想探要》、《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五)》。此外,李约瑟也曾指出:“从二世纪起,特别由于佛教徒与印度的接触,原子论不时引入中国,但从未在中国文化中生根。”(《李约瑟集》,第109页)无论对于西方或印度来说,原子论都是其实体主义思想的一种典型的表现。 全文查看链接   [3]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5》,臺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3.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吕宝礼 张 南  知识产权是关于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以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出发,提出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本文着重就加强企业知识产
摘 要:欧洲法是一部关于法律多元主义的发展史。早在中世纪的欧洲,罗马共同法就已吸纳了罗马法、教会法以及地方法的多种元素。当下欧盟法也糅合了官方和非官方规则,从而形成多元的法律格局。借助欧洲私法整合运动,相应的“欧洲私法共同原理”和示范法取得了一定的法源地位。然而欧盟政界不仅没有很重视这些非正式法源,反而割裂了“欧盟法”与“欧洲私法共同原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各种示范法文本在促进私法融合的同时
关键词:权利;规范性;互惠性  引言  从法律人的视角看,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权利社会,“权利”成了最重要的话语形式。它不仅是人们提出主张并进行诉讼的根据,也是他们表达自我正当利益的语言形式。似乎冠以权利之名,人们的利益主张就获得了更大的正当性。于是随着社會生活的剧烈变化,各种新兴的权利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比如变性人的权利、代孕权、同性婚姻权、动物权利、潜在者的权利、代际权利、祭奠权、亲吻权、贞操权
“十五”期间,山东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经济结构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明显转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737亿元增加到9562.9亿元,年均递增20%,占全省GDP的比重由44%上升到51.8%。其中规模以上工
关键词:交往实践;良善的生活;哈贝马斯;实践哲学;问题旨趣  实践哲学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它始终聚焦于人的存在与发展,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现实社会生活,这也是它与理论哲学旨趣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回溯实践哲学的传统并在与其关联的视野中挖掘当代实践哲学代表思想的价值,对于精准把握和理解当代西方哲学问题关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实践哲学的古典形态,培根代表了近代形态
摘 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直是企业界和广告界人士研究和讨论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企业界和广告界在阐释这两个概念时, 虽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却很少将企业的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本文试图通过以企业成长过程来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析和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论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创新型城市建设与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密切关联,得出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主导功能的发挥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要一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政府对科技创新体系的调控功能、激励功能、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 政府调控 科技创新体系 主导功能    一、创新型城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所谓“创新型城市”是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
摘 要:1925年以后,霍克海默逐渐摆脱导师科内利乌斯学院派哲学的影响,对德国观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批判。最初,霍克海默站在黑格尔辩证哲学的立场上对康德知识论的二元论与形式主义进行批判;但同时他也发现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一个永恒的本质,它把现实的总体性当作一种精神内在发展的产物并最终导致了绝对性,这造成了黑格尔体系的封闭性并成为一种形而上学。鉴于此,霍克海默又接受了康德“实践理性优先性”观点,但将
张则振  一、推进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总目标,抓住生态优化、城市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水资源配置、植树造林、污染防治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城乡环境生态化,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以循环经济为
摘 要:不同的组织有其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而不同的组织文化对其员工心理契约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双s立体文化模型——即在以社交性和团结性分类基础上分成四类,即网络型、利欲型、离散型、共享型,来探讨它们在正面和负面两种状态下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文化 双S立体文化模型 心理契约    一、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最早有Argyris(1960)首先提出,使用“心理的工作契约”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