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插画作品要与欣赏的人有共通点,即与观众产生共鸣。共鸣的维度越多,观众会更加青睐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画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基于观者对画面的视觉处理,人脑在识别视觉信息时,要在视觉皮层把信息分别以内容和空间方式有效处理,从而得到充分的理解。那么内容即是形式,空间方式则是心灵的共通。
关键词:记忆再组合;插画;多维共鸣;非线性
创意插画的重点在于把创意、情感与物象相融合,最终呈现的视觉冲击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记忆再组合”则是把以前的记忆通过颠覆传统的想象变为回忆的一种共鸣手段,如何通过各种方法设计视觉元素来与观众互动,从而达到直击观众内心需求的共鸣呢?
一、多维共鸣艺术
共鸣,在声学中原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近或相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共振而是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现在借用过来指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常常出现的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精神感应现象。
1.视觉引导共鸣
当我们接触到插画作品时,视觉元素首当其冲,我们通过眼睛首先感知着一切。图形语言的设计与研究是视觉版面的核心部分,是反应插画设计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设计全新的图形样式,可展现不一样的视觉魅力。色彩的视觉引导会最直观的表现在插画作品中,观众会最先产生色彩感知,然后才会注意到图形、字体的视觉形式。
2.心灵的共鸣
创意插画设计是情感的视觉符号,表达了浓厚的思想和情感意识。作品首先
传达的是主观的情感意识,是艺术情感的高层次传达,也是创意插画设计的精髓所在,设计师主观情感的差异性会产生对画面设计形式的极大偏差性。观众的心灵需求是设计师设计画面情感的必要要素,人们的身处环境与工作压力,会促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寻找一种情感寄托,心灵共通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历程则是艺术灵感的来源,心灵的相吸是共同的所有,观众需要的设计师来呈现。
3.设计共鸣
将自己的梦想种在他人的理想之中。有时候就行理解自己的梦想那样,理解他人的梦想并不难。设计他人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通过“共鸣的形成”来实现。用自己的梦想来获得他人内心的力量就是“共鸣”,在这共鸣里存在着他人也能共有要素,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继而描绘出每个人都拥有的本质。把自己变成别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种上别人理想的种子,梦想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就是画作竞争力的所在。
二、“记忆再组合”的共鸣手法
巴勃罗·毕加索说过“所有的孩子都是以画家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所有人都遵循着自然万物的规律,我们与观众共通的即是大家都不可或缺的童年,孩子时代的想法是创作最原始的素材,我们的共同所有的童年也是产生共鸣的交集点。“记忆再组合”并不是把记忆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包装一下而已,而是装入固有的故事情节,它不是像样的定式,而是在欣赏每一幅画作的时候都能够不由自主的想象。
1.“記忆再组合的陌生化”
艺术作品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要在艺术创作中将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物按照一种超出常规的形式表现却又被人的情感完全接受的表达,审美者不仅不感到别扭难受,相反会感到它挑战了自己的审美经验,并在审美愉悦中同步得到了经验和情感的升华。即我们经常说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包装童年的颠覆传统
将记忆进行漂亮的包装及成为回忆,同理将简单而又单调的我们的童年时代进行漂亮的包装,就会让大人有种享受的感觉,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既有亲身体会过的年代景象再添加上我们的想象力,但也不可过于幻想化。这就是在创作时所怀有的淡雅的真谛。
“记忆再组合”是蚕山创作的不息源泉,他的记忆再组合日历从一开始就颠覆了传统的观念,作者直接创作出大家都喜爱的画作。将自己儿时经历的韩国朴素面貌作为素材,决定将记忆变成令所有人都共通的美好回忆,即对童年的记忆进行漂亮的包装,融合现代元素的穿越式的童年回忆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3.创意要素间的交互关系
知觉的重建,利用各种绘画的技术手法再现流动的空气感与温和柔软质地与触感 、绚丽的视觉色彩等知觉,将观众融入到一种“此情此景”的氛围,遵循“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的理念,透过记忆中经典美景与视角的再现。虽然所有的素材都依存于作家的记忆,但并不是说非要在作品中表现出个人的意义。被选入素材的记忆、经历,是为了引发经历过同一时期的同辈或老年人的共同语言。
三、设计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的插画
共性是符合大众独特性是自己个性概念的体现。共性便要建立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连接,通过视觉引导、设计他人的理想形成共鸣、再通过发散—收敛—发散的思维获得最完美的创意,最终达到心灵的共通。每个孩子都是以画家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对孩童时代记忆的提取,然后再进行颠覆传统组合包装不失为一种恰到好处题材提现。
参考文献:
[1]王继红.艺术创作的陌生化与审美共鸣[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2]蚕山.插画大师蚕山作品集[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5
[3]吕建琴 初睿.记忆的元素[J].艺术科技.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关键词:记忆再组合;插画;多维共鸣;非线性
创意插画的重点在于把创意、情感与物象相融合,最终呈现的视觉冲击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记忆再组合”则是把以前的记忆通过颠覆传统的想象变为回忆的一种共鸣手段,如何通过各种方法设计视觉元素来与观众互动,从而达到直击观众内心需求的共鸣呢?
一、多维共鸣艺术
共鸣,在声学中原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近或相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共振而是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现在借用过来指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常常出现的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同,或者基本一致的精神感应现象。
1.视觉引导共鸣
当我们接触到插画作品时,视觉元素首当其冲,我们通过眼睛首先感知着一切。图形语言的设计与研究是视觉版面的核心部分,是反应插画设计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设计全新的图形样式,可展现不一样的视觉魅力。色彩的视觉引导会最直观的表现在插画作品中,观众会最先产生色彩感知,然后才会注意到图形、字体的视觉形式。
2.心灵的共鸣
创意插画设计是情感的视觉符号,表达了浓厚的思想和情感意识。作品首先
传达的是主观的情感意识,是艺术情感的高层次传达,也是创意插画设计的精髓所在,设计师主观情感的差异性会产生对画面设计形式的极大偏差性。观众的心灵需求是设计师设计画面情感的必要要素,人们的身处环境与工作压力,会促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寻找一种情感寄托,心灵共通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历程则是艺术灵感的来源,心灵的相吸是共同的所有,观众需要的设计师来呈现。
3.设计共鸣
将自己的梦想种在他人的理想之中。有时候就行理解自己的梦想那样,理解他人的梦想并不难。设计他人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通过“共鸣的形成”来实现。用自己的梦想来获得他人内心的力量就是“共鸣”,在这共鸣里存在着他人也能共有要素,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继而描绘出每个人都拥有的本质。把自己变成别人,在自己的世界里种上别人理想的种子,梦想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就是画作竞争力的所在。
二、“记忆再组合”的共鸣手法
巴勃罗·毕加索说过“所有的孩子都是以画家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所有人都遵循着自然万物的规律,我们与观众共通的即是大家都不可或缺的童年,孩子时代的想法是创作最原始的素材,我们的共同所有的童年也是产生共鸣的交集点。“记忆再组合”并不是把记忆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包装一下而已,而是装入固有的故事情节,它不是像样的定式,而是在欣赏每一幅画作的时候都能够不由自主的想象。
1.“記忆再组合的陌生化”
艺术作品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要在艺术创作中将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物按照一种超出常规的形式表现却又被人的情感完全接受的表达,审美者不仅不感到别扭难受,相反会感到它挑战了自己的审美经验,并在审美愉悦中同步得到了经验和情感的升华。即我们经常说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包装童年的颠覆传统
将记忆进行漂亮的包装及成为回忆,同理将简单而又单调的我们的童年时代进行漂亮的包装,就会让大人有种享受的感觉,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既有亲身体会过的年代景象再添加上我们的想象力,但也不可过于幻想化。这就是在创作时所怀有的淡雅的真谛。
“记忆再组合”是蚕山创作的不息源泉,他的记忆再组合日历从一开始就颠覆了传统的观念,作者直接创作出大家都喜爱的画作。将自己儿时经历的韩国朴素面貌作为素材,决定将记忆变成令所有人都共通的美好回忆,即对童年的记忆进行漂亮的包装,融合现代元素的穿越式的童年回忆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3.创意要素间的交互关系
知觉的重建,利用各种绘画的技术手法再现流动的空气感与温和柔软质地与触感 、绚丽的视觉色彩等知觉,将观众融入到一种“此情此景”的氛围,遵循“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的理念,透过记忆中经典美景与视角的再现。虽然所有的素材都依存于作家的记忆,但并不是说非要在作品中表现出个人的意义。被选入素材的记忆、经历,是为了引发经历过同一时期的同辈或老年人的共同语言。
三、设计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的插画
共性是符合大众独特性是自己个性概念的体现。共性便要建立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连接,通过视觉引导、设计他人的理想形成共鸣、再通过发散—收敛—发散的思维获得最完美的创意,最终达到心灵的共通。每个孩子都是以画家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对孩童时代记忆的提取,然后再进行颠覆传统组合包装不失为一种恰到好处题材提现。
参考文献:
[1]王继红.艺术创作的陌生化与审美共鸣[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2]蚕山.插画大师蚕山作品集[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5
[3]吕建琴 初睿.记忆的元素[J].艺术科技.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