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的领导企业通常不会围剿中小企业,反而会刻意留出一个相对比较市场化的空间。中小企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养鸽场”,就不会背水一战,去骚扰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间。
为什么很多一线营销人员喜欢看《销售与市场》?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杂志的实战性。不过,如果我问你一句:实战和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什么?不守规矩、江湖作风、投机取巧甚至偷施冷箭?
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理论经常是静态的,在营销中假设竞争对手对你的行为不做出及时反应。实战派则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反应。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是真正你来我往的战斗。
二、理论经常是理性的,假设消费者、竞争对手等都能做出理性选择。实战派从来不屑于此,经常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理论就是从实战出发,市场营销理论也经常加入行为学考虑。
三、理论研究有过多假设,目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简单。实战派无法做这样的假设,而必须对待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概率统计学就是为了这个实战目标而存在的。
在博弈论、行为学、概率统计这三个学科里,显然博弈论是相对最直观、最不需要数学基础的,因此我先展示这个“兵器”。
空客对波音:隔空喊话,尔虞我诈
十几年前,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对未来的航空市场判断产生了分歧。
空客的观点是,未来民航业将是以枢纽港集散为主的形势,大飞机对各航空公司都有更经济的意义。波音则认为未来支线航运和点对点直接运输很重要,而且即使是枢纽港运输,也是高频率小批量的运输。
为什么两个这么大的公司对未来的预测如此不同?
原来,波音在对超大型飞机的态度上经过了与空客合作研发、自主开发和掉转方向放弃研发三个阶段,并且还利用媒体做了不少宣传对空客施压。
第一阶段:合作研发。
波音本来就造超大型飞机,虽然不到500座,但比空客最大的330也大了很多。波音有做大飞机的经验,自己开发比空客便宜很多。波音凭什么要和空客一起搞大飞机?!而且波音根本没有动力再开发更大的飞机。所以波音要和空客合作开发本身就是假想,意在拖延时间!
空客也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但是因为开发成本巨大,市场不一定有多少需求,自己承担风险大,如果波音也开发,成本肯定比自己低,竞争很辛苦,所以“被迫”选择了合作,先看看再说。
第二阶段:自主开发。
空客终于发现合作完全没有成效,转而自主开发。这时,两家对市场的预测发生了一些分歧。
波音预测市场不会太大,但按照自己的开发成本也还能赚钱,但是如果空客非要加入战团,搞不好两败俱伤。于是波音发出各种声音,告诫空客自己的研发成本如何低,你最好退出。空客一是没有太多选择,二是因为可能确实对市场更乐观一些,再加上欧洲人的浪漫(这是我根据欧洲人去开发和生产协和飞机推测的),还是决定要开发,表现得很坚决。
第三阶段:波音放弃研发。
因为空客异常坚决,波音决定放弃开发。
首先,波音确实也有另一个机会,就是7E7的机会,似乎没必要非在这个市场上拼出你死我活。但是波音并没有就此放弃心理战,毕竟空客如果开发出超大飞机,对747和777都是威胁。
波音的CEO首先针对空客在2014年前对A380飞机1400架需求的预测,放话说没有那么多,也就500架不到。这确实也给各方一定的压力,特别是空客投资方众多,难免同床异梦。但是空客最终从市场融资继续研发并取得成功,这场“嘴战”也就持续到今天。
到今天,这场嘴战也就不再是给投资人讲的了,而是给各国的政府和航空公司施加压力。特别在中国,政府在飞机采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场“嘴战”中政府一定也是双方的重要听众!
不过最有趣的是,空客截至2003年9月已经有129架A380订单在手,因此到2014年突破500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波音作为行业中两巨头之一,预测应该不会和实际相差这么远。这更进一步说明500架的预测只是波音放风的消息。
可以看到,在两家巨型公司的竞争中,每一步棋都充分考虑了对方可能做出的反应,而不是理论研究中不考虑对方反应的“静态决策”。这就是博弈论的实战价值。
赶尽杀绝?老鹰也需要养鸽场!
在博弈竞争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限于篇幅,下面选择几个做一下简单介绍。
学过竞争理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不要对竞争对手“赶尽杀绝”,要留下一些空间。
比如,一个好的领导企业通常不会围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反而会刻意留出一个相对比较市场化的空间,让中小企业在这个空间去竞争。正是有了这个空间,中小企业也就会安于在这样的空间内生存。
他们一旦突破这个空间,将发现大型企业在市场运作方面有全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就会很不适应,于是回到原来的市场空间中,和其他中小企业竞争。正是这些被大型企业比喻为“鸽子”的中小企业有了这样一个养鸽场,它们才不会被迫背水一战,一定要飞出去骚扰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大型企业非常忌惮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因为中小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行动能力是大型企业不具备的。如果中小企业纷纷挑战大型企业的领导地位,虽然单个中小企业无法撼动其地位,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多了,大型企业还是吃不消。
养鸽场的存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企业这只“老鹰”真要饿了也可以去吃几只鸽子,食物多的时候又可以继续让养鸽场存在下去,老鹰可以生活得很惬意。
竞争者的“好”和“坏”这个概念并不是我的发明,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三部曲里已经清晰地说明了竞争者的“好”和“坏”。如果一个产业里出现了一个恶意的价格竞争者,这个产业是无法健康发展的,而且还会很难将其清理门户赶出该行业。所以,行业的领头羊企业最大的责任之一就是要防止出现这样的“坏”的竞争者。
不过,一场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纷纷倒闭,同时后期发生的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注入,也可能为一些行业引入可怕的“坏”的竞争者。
就以美国Circuit City电器连锁店的倒闭为例,这家电器连锁店被百思买(Best Buy)压着打已经有一些年了,终于在金融危机中倒下。一时间,美国的城镇周边挂出了无数黄色的大横幅,写着“我们退出经营”,让人们看到后颇为心有戚戚焉。
不过,这是百思买的成功吗?我很难这样说。circuit city被Systemax收购,后者虽然和百思买差距还很大,但是旗下却拥有CompUSA和TigerDirect等在线电器 商店,在未来的互联网销售大趋势中可能给百思买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这些互联网零售商背后往往站着巨大的金融投资者,更可能是百思买未来的心腹大敌。可以说,百思买在金融危机中一不留神给自己树了一个更大的敌人。
我们知道,市场份额大到一定程度,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很高的行业,以及利润较高的行业,由于退出者留下的巨大市场和大幅贬值的巨额固定资产,有可能吸引更强大的新进入者。新进入者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金融实力和经营能力,对原来的领先者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TD—SCDMA:错误的信息传递
2008年,电信改革悄然实施,三张3G牌照中实力最弱的TD-SCDMA落到了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头上,政府希望中国移动能够大力推动TD这个国内技术标准。但是,中国移动对政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并且因此在最初的至少12个月内都向外界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整个TD产业链混乱不堪,直到今天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开始,中国移动就表现出对TD的极大不屑与应付态度。它先是公开向政府“撒娇”,诉说着TD有多么不成熟,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压力。接着,中国移动在各种实验中都刻意强调失败,向外界传递着“志在拖延”的信号,希望以此逼迫政府就范。
不过,中国政府从来不会完全从市场本身的角度去考虑这种问题,这些撒娇策略均未奏效,反而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移动不能做好TD,则就地正法!相反,移动向合作伙伴传递的信号却是“老大哥中国移动也对TD完全没信心”这个信号,这样下来当然大家都不愿意跟着干了。
直到后来,中国移动终于认清了形势,拿出12亿元专项研究基金补贴TD手机研发企业,向外界显示了比较坚定的态度,并且在手机研发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
不过,中国移动始终都没有真正地显示对TD的决心,业界仍然坚信中国移动不想做TD,而且这个技术简直糟糕透了。所以,这个国产技术也就发展得越发艰难。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显示决心”,中国移动就是因为显示决心选错了对象,错判了形势,造成在3G竞争中的被动局面。
不过,在很多领域,“显示决心”都被巧妙而成功地运用。
比如说,如果我想拿到给一个公司供货的合同,我可以在合同谈下来之前就先花1000万元购买新设备。如果我拿不到这个合同,这1000万元设备投资就打了水漂。当然,这个信息我必须告诉竞争对手。这时,如果对手是理性的,他就会想我是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我为了拿到合同可能会报出不可思议的低价格来。所以,对手有可能在我的“决心”下退缩。
显示决心还有很多例子,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防止被竞争对手收购,会推出所谓“毒丸计划”,一旦被收购则启动毒丸,需要向一些人和第三方企业支付巨额赔偿,使得收购方无利可图,也就放弃了收购。相反,如果对方不收购,这些毒丸也不会发生效用,企业并没有什么损失。这也是一种显示决心。
我们打牌的时候下注也经常会“显示决心”,看上去很自信地押上很大的一注,其实自己手里的牌烂得一塌糊涂。这都是生活中的“显示决心”。
显示决心是很危险的。如果对方误读了你传递的“决心”信息,做出继续竞争的决定,真有可能在竞争中落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所以,你需要特别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性格,或者你真不在乎鱼死网破,才能正确使用这一招。
面对宝洁的到来:减少对手的选项
有一个无从考证的市场营销故事,是说美国一家清洁剂公司得知宝洁公司即将进入其所在的区域市场。可能是宝洁公司过于强大了,而且给人留下了“三光政策”的印象,所以对于宝洁公司的进入,该清洁剂公司相当紧张。最终,该公司决定提前向市场投放低价超大包装的清洁剂,引诱消费者一次性购买了足够一年使用的清洁剂。这个举动的后果是:该公司未来一年内将无法继续销售;该公司毛利由于促销活动而大幅降低,损失惨重;宝洁公司进入后一年内也将无法销售。
这个故事后续的版本是:宝洁公司仍然进入了这一市场,发现销量不佳无利可图,最终决定退出这一市场。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漏洞,应该有杜撰的成分。但是,它仍然很好地解释了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减少选项。
宝洁公司原来有很多选择,可以采取渗透策略慢慢逼死对手,或者采取大规模促销一举拿下对手。总之,宝洁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进攻的速度,产生很多可能性。但是,现在宝洁公司没有了这些选择,只有两个选择:坚持将近一年时间不销售,或者退出市场。
在竞争中,通过一些行动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的选择空间,让竞争形势变得更加明朗。
例如,我知道的一家企业A,虽然身为行业领袖,但是在新品推出上却落后于竞争对手B大约一个月的时间。A急中生智,决定在这一个月对老品种进行集中清理库存,先下手为强。
由于A的广告投入远大于B,资金实力也超过许多,这时,B的选择就变成了两个:
如果不应战,放弃老品种推广而用广告资源推广新产品,则A的老品种清货计划的价格吸引力可能使B的新产品无法销售,同时老品种也积压成灾,进一步加重资金压力,可能在竞争中立刻出局。
如果应战,也用广告资源促销老品种,就无法用有限的广告购买资源有效推广新产品,眼睁睁看着A迎头赶上。这也不是好的结果,可能造成被慢慢憋死。
最终,B在“立刻出局”和“慢慢憋死”之间选择了后者,而且到今天确实也都快死掉了。
减少对手的选项往往都伴随着自损行动,所以这不是一招可以常规使用的武器。可以说,经常使用这一招的厂商,不能被视为好的竞争者,行业内的其他厂商应该对这些厂商有足够的警惕,必要时要通过前文所说的传递坚定地阻止信息,让这些厂商适时收手。
加多宝想干什么
我最近看到一些文章,针对加多宝集团即将大举推广“昆仑山”矿泉水做着各种预测,从品牌到渠道、定位到消费者,做着各种或赢或输的预测。不过,这样一个定位和列市场的切割,加上加名宝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过去的成功,任何轻易就敢预测“昆仑山”会失败的言论,我认为都是过于胆大了。
我对这家企业有一些接触和了解,对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勤勉作风印象相当深刻。不过,我也承认,在竞争远比凉茶市场更激烈的水市场上,大鳄纵横,即使“昆仑山”对市场做了重新的切割,仍然可能看到一场精彩的激战。
现在,摆在农夫山泉和各种饮用水品牌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加多宝是一个好的竞争者吗?加多宝正在传递着什么样的竞争信息?现有的水中大鳄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为什么很多一线营销人员喜欢看《销售与市场》?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杂志的实战性。不过,如果我问你一句:实战和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什么?不守规矩、江湖作风、投机取巧甚至偷施冷箭?
实际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理论经常是静态的,在营销中假设竞争对手对你的行为不做出及时反应。实战派则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反应。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是真正你来我往的战斗。
二、理论经常是理性的,假设消费者、竞争对手等都能做出理性选择。实战派从来不屑于此,经常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理论就是从实战出发,市场营销理论也经常加入行为学考虑。
三、理论研究有过多假设,目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简单。实战派无法做这样的假设,而必须对待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概率统计学就是为了这个实战目标而存在的。
在博弈论、行为学、概率统计这三个学科里,显然博弈论是相对最直观、最不需要数学基础的,因此我先展示这个“兵器”。
空客对波音:隔空喊话,尔虞我诈
十几年前,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对未来的航空市场判断产生了分歧。
空客的观点是,未来民航业将是以枢纽港集散为主的形势,大飞机对各航空公司都有更经济的意义。波音则认为未来支线航运和点对点直接运输很重要,而且即使是枢纽港运输,也是高频率小批量的运输。
为什么两个这么大的公司对未来的预测如此不同?
原来,波音在对超大型飞机的态度上经过了与空客合作研发、自主开发和掉转方向放弃研发三个阶段,并且还利用媒体做了不少宣传对空客施压。
第一阶段:合作研发。
波音本来就造超大型飞机,虽然不到500座,但比空客最大的330也大了很多。波音有做大飞机的经验,自己开发比空客便宜很多。波音凭什么要和空客一起搞大飞机?!而且波音根本没有动力再开发更大的飞机。所以波音要和空客合作开发本身就是假想,意在拖延时间!
空客也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但是因为开发成本巨大,市场不一定有多少需求,自己承担风险大,如果波音也开发,成本肯定比自己低,竞争很辛苦,所以“被迫”选择了合作,先看看再说。
第二阶段:自主开发。
空客终于发现合作完全没有成效,转而自主开发。这时,两家对市场的预测发生了一些分歧。
波音预测市场不会太大,但按照自己的开发成本也还能赚钱,但是如果空客非要加入战团,搞不好两败俱伤。于是波音发出各种声音,告诫空客自己的研发成本如何低,你最好退出。空客一是没有太多选择,二是因为可能确实对市场更乐观一些,再加上欧洲人的浪漫(这是我根据欧洲人去开发和生产协和飞机推测的),还是决定要开发,表现得很坚决。
第三阶段:波音放弃研发。
因为空客异常坚决,波音决定放弃开发。
首先,波音确实也有另一个机会,就是7E7的机会,似乎没必要非在这个市场上拼出你死我活。但是波音并没有就此放弃心理战,毕竟空客如果开发出超大飞机,对747和777都是威胁。
波音的CEO首先针对空客在2014年前对A380飞机1400架需求的预测,放话说没有那么多,也就500架不到。这确实也给各方一定的压力,特别是空客投资方众多,难免同床异梦。但是空客最终从市场融资继续研发并取得成功,这场“嘴战”也就持续到今天。
到今天,这场嘴战也就不再是给投资人讲的了,而是给各国的政府和航空公司施加压力。特别在中国,政府在飞机采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场“嘴战”中政府一定也是双方的重要听众!
不过最有趣的是,空客截至2003年9月已经有129架A380订单在手,因此到2014年突破500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波音作为行业中两巨头之一,预测应该不会和实际相差这么远。这更进一步说明500架的预测只是波音放风的消息。
可以看到,在两家巨型公司的竞争中,每一步棋都充分考虑了对方可能做出的反应,而不是理论研究中不考虑对方反应的“静态决策”。这就是博弈论的实战价值。
赶尽杀绝?老鹰也需要养鸽场!
在博弈竞争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限于篇幅,下面选择几个做一下简单介绍。
学过竞争理论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不要对竞争对手“赶尽杀绝”,要留下一些空间。
比如,一个好的领导企业通常不会围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反而会刻意留出一个相对比较市场化的空间,让中小企业在这个空间去竞争。正是有了这个空间,中小企业也就会安于在这样的空间内生存。
他们一旦突破这个空间,将发现大型企业在市场运作方面有全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就会很不适应,于是回到原来的市场空间中,和其他中小企业竞争。正是这些被大型企业比喻为“鸽子”的中小企业有了这样一个养鸽场,它们才不会被迫背水一战,一定要飞出去骚扰大型企业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大型企业非常忌惮中小企业的运作方式,因为中小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行动能力是大型企业不具备的。如果中小企业纷纷挑战大型企业的领导地位,虽然单个中小企业无法撼动其地位,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多了,大型企业还是吃不消。
养鸽场的存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企业这只“老鹰”真要饿了也可以去吃几只鸽子,食物多的时候又可以继续让养鸽场存在下去,老鹰可以生活得很惬意。
竞争者的“好”和“坏”这个概念并不是我的发明,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三部曲里已经清晰地说明了竞争者的“好”和“坏”。如果一个产业里出现了一个恶意的价格竞争者,这个产业是无法健康发展的,而且还会很难将其清理门户赶出该行业。所以,行业的领头羊企业最大的责任之一就是要防止出现这样的“坏”的竞争者。
不过,一场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纷纷倒闭,同时后期发生的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注入,也可能为一些行业引入可怕的“坏”的竞争者。
就以美国Circuit City电器连锁店的倒闭为例,这家电器连锁店被百思买(Best Buy)压着打已经有一些年了,终于在金融危机中倒下。一时间,美国的城镇周边挂出了无数黄色的大横幅,写着“我们退出经营”,让人们看到后颇为心有戚戚焉。
不过,这是百思买的成功吗?我很难这样说。circuit city被Systemax收购,后者虽然和百思买差距还很大,但是旗下却拥有CompUSA和TigerDirect等在线电器 商店,在未来的互联网销售大趋势中可能给百思买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这些互联网零售商背后往往站着巨大的金融投资者,更可能是百思买未来的心腹大敌。可以说,百思买在金融危机中一不留神给自己树了一个更大的敌人。
我们知道,市场份额大到一定程度,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很高的行业,以及利润较高的行业,由于退出者留下的巨大市场和大幅贬值的巨额固定资产,有可能吸引更强大的新进入者。新进入者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金融实力和经营能力,对原来的领先者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TD—SCDMA:错误的信息传递
2008年,电信改革悄然实施,三张3G牌照中实力最弱的TD-SCDMA落到了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头上,政府希望中国移动能够大力推动TD这个国内技术标准。但是,中国移动对政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并且因此在最初的至少12个月内都向外界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整个TD产业链混乱不堪,直到今天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开始,中国移动就表现出对TD的极大不屑与应付态度。它先是公开向政府“撒娇”,诉说着TD有多么不成熟,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压力。接着,中国移动在各种实验中都刻意强调失败,向外界传递着“志在拖延”的信号,希望以此逼迫政府就范。
不过,中国政府从来不会完全从市场本身的角度去考虑这种问题,这些撒娇策略均未奏效,反而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移动不能做好TD,则就地正法!相反,移动向合作伙伴传递的信号却是“老大哥中国移动也对TD完全没信心”这个信号,这样下来当然大家都不愿意跟着干了。
直到后来,中国移动终于认清了形势,拿出12亿元专项研究基金补贴TD手机研发企业,向外界显示了比较坚定的态度,并且在手机研发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
不过,中国移动始终都没有真正地显示对TD的决心,业界仍然坚信中国移动不想做TD,而且这个技术简直糟糕透了。所以,这个国产技术也就发展得越发艰难。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显示决心”,中国移动就是因为显示决心选错了对象,错判了形势,造成在3G竞争中的被动局面。
不过,在很多领域,“显示决心”都被巧妙而成功地运用。
比如说,如果我想拿到给一个公司供货的合同,我可以在合同谈下来之前就先花1000万元购买新设备。如果我拿不到这个合同,这1000万元设备投资就打了水漂。当然,这个信息我必须告诉竞争对手。这时,如果对手是理性的,他就会想我是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我为了拿到合同可能会报出不可思议的低价格来。所以,对手有可能在我的“决心”下退缩。
显示决心还有很多例子,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防止被竞争对手收购,会推出所谓“毒丸计划”,一旦被收购则启动毒丸,需要向一些人和第三方企业支付巨额赔偿,使得收购方无利可图,也就放弃了收购。相反,如果对方不收购,这些毒丸也不会发生效用,企业并没有什么损失。这也是一种显示决心。
我们打牌的时候下注也经常会“显示决心”,看上去很自信地押上很大的一注,其实自己手里的牌烂得一塌糊涂。这都是生活中的“显示决心”。
显示决心是很危险的。如果对方误读了你传递的“决心”信息,做出继续竞争的决定,真有可能在竞争中落得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所以,你需要特别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性格,或者你真不在乎鱼死网破,才能正确使用这一招。
面对宝洁的到来:减少对手的选项
有一个无从考证的市场营销故事,是说美国一家清洁剂公司得知宝洁公司即将进入其所在的区域市场。可能是宝洁公司过于强大了,而且给人留下了“三光政策”的印象,所以对于宝洁公司的进入,该清洁剂公司相当紧张。最终,该公司决定提前向市场投放低价超大包装的清洁剂,引诱消费者一次性购买了足够一年使用的清洁剂。这个举动的后果是:该公司未来一年内将无法继续销售;该公司毛利由于促销活动而大幅降低,损失惨重;宝洁公司进入后一年内也将无法销售。
这个故事后续的版本是:宝洁公司仍然进入了这一市场,发现销量不佳无利可图,最终决定退出这一市场。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漏洞,应该有杜撰的成分。但是,它仍然很好地解释了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减少选项。
宝洁公司原来有很多选择,可以采取渗透策略慢慢逼死对手,或者采取大规模促销一举拿下对手。总之,宝洁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进攻的速度,产生很多可能性。但是,现在宝洁公司没有了这些选择,只有两个选择:坚持将近一年时间不销售,或者退出市场。
在竞争中,通过一些行动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的选择空间,让竞争形势变得更加明朗。
例如,我知道的一家企业A,虽然身为行业领袖,但是在新品推出上却落后于竞争对手B大约一个月的时间。A急中生智,决定在这一个月对老品种进行集中清理库存,先下手为强。
由于A的广告投入远大于B,资金实力也超过许多,这时,B的选择就变成了两个:
如果不应战,放弃老品种推广而用广告资源推广新产品,则A的老品种清货计划的价格吸引力可能使B的新产品无法销售,同时老品种也积压成灾,进一步加重资金压力,可能在竞争中立刻出局。
如果应战,也用广告资源促销老品种,就无法用有限的广告购买资源有效推广新产品,眼睁睁看着A迎头赶上。这也不是好的结果,可能造成被慢慢憋死。
最终,B在“立刻出局”和“慢慢憋死”之间选择了后者,而且到今天确实也都快死掉了。
减少对手的选项往往都伴随着自损行动,所以这不是一招可以常规使用的武器。可以说,经常使用这一招的厂商,不能被视为好的竞争者,行业内的其他厂商应该对这些厂商有足够的警惕,必要时要通过前文所说的传递坚定地阻止信息,让这些厂商适时收手。
加多宝想干什么
我最近看到一些文章,针对加多宝集团即将大举推广“昆仑山”矿泉水做着各种预测,从品牌到渠道、定位到消费者,做着各种或赢或输的预测。不过,这样一个定位和列市场的切割,加上加名宝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过去的成功,任何轻易就敢预测“昆仑山”会失败的言论,我认为都是过于胆大了。
我对这家企业有一些接触和了解,对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勤勉作风印象相当深刻。不过,我也承认,在竞争远比凉茶市场更激烈的水市场上,大鳄纵横,即使“昆仑山”对市场做了重新的切割,仍然可能看到一场精彩的激战。
现在,摆在农夫山泉和各种饮用水品牌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加多宝是一个好的竞争者吗?加多宝正在传递着什么样的竞争信息?现有的水中大鳄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