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这么说过:“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所以数学课堂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那么,就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情感”谈几点看法。
一、用“鼓励”营造和谐的情感课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因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个有“情感”的课堂关键。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经常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讲得太好了!”“我真佩服你!”“老师相信你能说好!”“你的进步很大!”……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听一位老师教学37+5,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二、用“生活”凸显现实的情感课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让数学贴近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请”到课堂中,使学生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都处于一种“亲临在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之中,从而让课堂活起来,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在课堂上,我有时特别设置一些“陷阱”。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有这么一个问题:“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当学生分析好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不小心”把两个分数写成 和 ,刚转过身,就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马上指出,“老师,你写的分数错了,应该是 和 。”这正是解答这类有关分数意义问题的难点。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于是就和同学展开了一场辩论,教我故意讲述了自己列式的“理由”,学生们抢着举起手,争着站起来和我辩论,一个个俨然小老师般。不用说,胜利者当然是我的学生们。就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练就了一身小心的本领,并且在一次次“掉入陷阱”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渠道,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究,哪怕一次又一次碰壁,都不会灰心,学生在这样的探索中变得乐学、善学、好学。
三、用“评价”实现激励的情感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放学习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加速器。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互通互动的桥梁。
我经常用下面的几种方法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1、在作业中经常有巧解、妙解,便在题边加以“有创造“、”解法巧妙“、”聪明,再努力“,甚至是一个 。用这样简明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进步,学生由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还有个别学生,确实学习有困难,我便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中选择一道错题,在旁边写出正确解题过程,并伴有“仔细想一想,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评语。
3、又如,每天都会出现的计算错误,往往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如果按惯例打上“×”,学生不知错在何处,只得从头算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时我一般会加上眉批”细心些,数抄错了“,或者在算错了的地方注上记号,学生马上就知道了,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缩短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周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业批改,还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使学生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存在不足的地方商讨对策。既能知已知彼,心中有数,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人,又能从多角度搜集信息,从而对自己进行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同时,也能依据自已的学习体验,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民主与友谊。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一个充满“情感”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学生和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江苏215104】
一、用“鼓励”营造和谐的情感课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因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个有“情感”的课堂关键。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经常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讲得太好了!”“我真佩服你!”“老师相信你能说好!”“你的进步很大!”……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听一位老师教学37+5,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二、用“生活”凸显现实的情感课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让数学贴近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请”到课堂中,使学生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都处于一种“亲临在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之中,从而让课堂活起来,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在课堂上,我有时特别设置一些“陷阱”。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有这么一个问题:“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当学生分析好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不小心”把两个分数写成 和 ,刚转过身,就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马上指出,“老师,你写的分数错了,应该是 和 。”这正是解答这类有关分数意义问题的难点。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于是就和同学展开了一场辩论,教我故意讲述了自己列式的“理由”,学生们抢着举起手,争着站起来和我辩论,一个个俨然小老师般。不用说,胜利者当然是我的学生们。就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练就了一身小心的本领,并且在一次次“掉入陷阱”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渠道,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究,哪怕一次又一次碰壁,都不会灰心,学生在这样的探索中变得乐学、善学、好学。
三、用“评价”实现激励的情感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开放学习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加速器。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互通互动的桥梁。
我经常用下面的几种方法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1、在作业中经常有巧解、妙解,便在题边加以“有创造“、”解法巧妙“、”聪明,再努力“,甚至是一个 。用这样简明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进步,学生由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还有个别学生,确实学习有困难,我便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中选择一道错题,在旁边写出正确解题过程,并伴有“仔细想一想,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评语。
3、又如,每天都会出现的计算错误,往往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如果按惯例打上“×”,学生不知错在何处,只得从头算起,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时我一般会加上眉批”细心些,数抄错了“,或者在算错了的地方注上记号,学生马上就知道了,这样做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缩短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周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作业批改,还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使学生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存在不足的地方商讨对策。既能知已知彼,心中有数,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人,又能从多角度搜集信息,从而对自己进行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同时,也能依据自已的学习体验,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民主与友谊。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一个充满“情感”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学生和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江苏2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