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竞争机制、动手操作等方面加以论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探索与学习的内在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并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戏、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多媒体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的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西师版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1棵树、1只小狗、2个苹果、3只小鸟等多彩的画面,绚丽多彩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到教学中,对这些数字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教师在大屏幕出示:用手比画这5个数字,再配上动画片里的动画人物,如奥特曼、喜羊羊、机器猫等,学生们一起跟着教师用手比画,他们一个个高兴地、大声地、快乐地边喊边数,教室里的学习气氛欢快而热烈,进一步加深了对这5个数学的感性认识。最后,为了让学生牢牢地、形象地记住这5个数字的书写,教师编成了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称钩称东西。”朗朗上口又有点押韵的儿歌令学生很是青睐,在一遍遍地诵读中,对这5个数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与儿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这5个数字的读写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利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不甘落后,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并且呵护好学生的这一心理,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在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编排成三组,分别为红队、黄队、蓝队,在黑板一角的上方画上小房子,三组各自对应一组爬梯,答对的就上一阶梯子,最先到达房子的一组获胜。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笑容挂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说乘法口诀的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例如,教师喊道:“二三”,学生抢答:“得六”。
伴随激烈的欢呼声,学生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可以奖励每人一朵小红花或者一些学习用具。为了小组的荣誉,学困生也在课后积极地加强乘法口诀的练习,优等生也忙着帮助学困生。通过开展竞争机制,学习数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并且加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意识。在竞争机制的实施中,教师要把竞争机制需注意的事项提前跟学生强调好,比如不准嘲笑回答错的学生等,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且通过剪拼等动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如在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后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推导新的知识因为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做理论指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进行猜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在教师的鼓励与激发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自主地进行拼图,最后小组展示结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二呢?因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重难点不攻自破,而且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用已学的知识推导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的理解,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理论指南。因为数学的应用性与抽象性较强,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深挖教材内容,多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与平台,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站在科学的角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与激发下,营造欢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喜欢上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探索与学习的内在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并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戏、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多媒体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的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西师版一年级数学“1到5的认识”中,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1棵树、1只小狗、2个苹果、3只小鸟等多彩的画面,绚丽多彩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到教学中,对这些数字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教师在大屏幕出示:用手比画这5个数字,再配上动画片里的动画人物,如奥特曼、喜羊羊、机器猫等,学生们一起跟着教师用手比画,他们一个个高兴地、大声地、快乐地边喊边数,教室里的学习气氛欢快而热烈,进一步加深了对这5个数学的感性认识。最后,为了让学生牢牢地、形象地记住这5个数字的书写,教师编成了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称钩称东西。”朗朗上口又有点押韵的儿歌令学生很是青睐,在一遍遍地诵读中,对这5个数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与儿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这5个数字的读写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利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不甘落后,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師的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并且呵护好学生的这一心理,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在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编排成三组,分别为红队、黄队、蓝队,在黑板一角的上方画上小房子,三组各自对应一组爬梯,答对的就上一阶梯子,最先到达房子的一组获胜。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笑容挂在每一名学生的脸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说乘法口诀的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例如,教师喊道:“二三”,学生抢答:“得六”。
伴随激烈的欢呼声,学生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对于获胜的小组,教师可以奖励每人一朵小红花或者一些学习用具。为了小组的荣誉,学困生也在课后积极地加强乘法口诀的练习,优等生也忙着帮助学困生。通过开展竞争机制,学习数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并且加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意识。在竞争机制的实施中,教师要把竞争机制需注意的事项提前跟学生强调好,比如不准嘲笑回答错的学生等,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且通过剪拼等动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如在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后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推导新的知识因为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做理论指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进行猜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在教师的鼓励与激发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自主地进行拼图,最后小组展示结果。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二呢?因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重难点不攻自破,而且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用已学的知识推导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的理解,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理论指南。因为数学的应用性与抽象性较强,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深挖教材内容,多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与平台,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站在科学的角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与激发下,营造欢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