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高中议论文精读课教学策略主要研究了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教学策略关键在于抓住十二个字:找论点、理过程、明方法、品语言。
关键词:议论文;精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71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议论文教学既包括现代文,也包括文言文;既包括精读课,也包括略读课。如何实现议论文精读课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搞清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及论证。
1. 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如《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地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3. 论证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过秦论》为例,文章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反而失败,为秦所并,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人少势孤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有百多年的兴盛史,败六国,吞诸侯,一统中国,威振四海,却亡于兵士疲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过程。
二、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称为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 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 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弄清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6.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7.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四、实施办法
在议论文精读课中,笔者总结出的具体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十二个字:找论点、理过程、明方法、品语言,即作者要证明什么(论点)——怎样证明的(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拿来主义》为例,结合我校导学案教学要求,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 自主学习环节(找论点)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了解时代背景,通读全文,并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同时给出字词测试题以检验其字词学习效果。第二个任务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精讲互动环节(理过程、明方法)
这一过程可以按照“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怎样解决——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的思路来组织课堂。
(1)怎样提出问题
结合文章来看,重点在于解决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于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送去主义”送去了什么?怎么送的?表现出的是什么?——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下转第82页)(上接第71页)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事。鲁迅明知,却说“不知”,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以类比的手法,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因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具有明显的危害性,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作者才会接着提出“拿来主义”。
(2)怎样解决问题
即“拿来主义”怎么拿?——“拿来”时有哪几种错误态度?——“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解决问题具有的意义
即“拿来主义”有什么积极意义?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4)运用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理过程:本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先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接着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明方法: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 达标训练环节(品语言)
反语的运用使文章饱含讽刺的意味,语言犀利、幽默。
在议论文精读课教学中,这十二个字涵盖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可以据此总结出议论文的结构,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目标清晰,学习方法具体,学习过程连贯,使学生能够很快抓住议论文学习的重点,同时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作者简介:蒲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关爱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而活泼的课堂深为学生们所喜爱。曾荣获学校优质课评选一等奖,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在“课改十周年——全国有效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雨霖铃》公开课的展示。2011年荣获西安市教育局颁发的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学科三等奖,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在“课改十周年——全国有效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雨霖铃》公开课的展示。
2012年撰写的论文《雨霖铃》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一等奖。在“十年校庆”导学案教学系列评选活动——公开课评优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设计二等奖,教学质量单项考核优秀奖。
多年来都担任备课组长。2011年开始,协同组员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同年7月25日到北京参加了本课题的结题会议,提交了教研成果,并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之子课题《中学语文学科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研究》结题证书。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727031)
关键词:议论文;精读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71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议论文教学既包括现代文,也包括文言文;既包括精读课,也包括略读课。如何实现议论文精读课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搞清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及论证。
1. 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如《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地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3. 论证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过秦论》为例,文章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反而失败,为秦所并,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人少势孤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有百多年的兴盛史,败六国,吞诸侯,一统中国,威振四海,却亡于兵士疲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这个过程就是论证过程。
二、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称为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 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 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弄清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6.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7.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四、实施办法
在议论文精读课中,笔者总结出的具体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十二个字:找论点、理过程、明方法、品语言,即作者要证明什么(论点)——怎样证明的(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语言有什么特色。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拿来主义》为例,结合我校导学案教学要求,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 自主学习环节(找论点)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了解时代背景,通读全文,并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同时给出字词测试题以检验其字词学习效果。第二个任务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精讲互动环节(理过程、明方法)
这一过程可以按照“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怎样解决——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的思路来组织课堂。
(1)怎样提出问题
结合文章来看,重点在于解决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于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送去主义”送去了什么?怎么送的?表现出的是什么?——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下转第82页)(上接第71页)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后事”是盗卖文物,盗卖古代珍宝。以展览古董为名,行盗卖古董之事。鲁迅明知,却说“不知”,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以类比的手法,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因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具有明显的危害性,是不可取的做法,所以作者才会接着提出“拿来主义”。
(2)怎样解决问题
即“拿来主义”怎么拿?——“拿来”时有哪几种错误态度?——“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解决问题具有的意义
即“拿来主义”有什么积极意义?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4)运用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理过程:本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先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接着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明方法: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 达标训练环节(品语言)
反语的运用使文章饱含讽刺的意味,语言犀利、幽默。
在议论文精读课教学中,这十二个字涵盖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可以据此总结出议论文的结构,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习目标清晰,学习方法具体,学习过程连贯,使学生能够很快抓住议论文学习的重点,同时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作者简介:蒲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关爱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而活泼的课堂深为学生们所喜爱。曾荣获学校优质课评选一等奖,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在“课改十周年——全国有效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雨霖铃》公开课的展示。2011年荣获西安市教育局颁发的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语文学科三等奖,陕西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在“课改十周年——全国有效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雨霖铃》公开课的展示。
2012年撰写的论文《雨霖铃》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一等奖。在“十年校庆”导学案教学系列评选活动——公开课评优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设计二等奖,教学质量单项考核优秀奖。
多年来都担任备课组长。2011年开始,协同组员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同年7月25日到北京参加了本课题的结题会议,提交了教研成果,并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之子课题《中学语文学科有效课堂的行动策略研究》结题证书。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72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