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10kV配电系统中带电搭接引线使用的双头线夹,存在的操作不稳定易脱落、双头线夹端头开口方向与主导线连接方向不符等现象,根据多次实践研制了一种新型线夹,提高了帶电作业效率,提高供电线路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带电搭接引线,双头线夹,新型线夹
中图分类号:TM755;TM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258-01
0.引言
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逐渐提高。配网带电作业是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提高设备和电网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是电网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因此配网带电作业无论是作业项目、作业频率和作业效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1]。
由于目前新增高压客户多、申请用电周期短、临时性强,“带电搭接引线”[2]工作开展较为频繁。为确保作业安全和作业效率,经过多次实践研制出用于带电搭接引线的新型线夹。使用这一线夹在带电搭接引线工作中不仅避免了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地电位或中间电位作业法,都可以实现架空线路连接引线成悬垂链状自然下垂,切实有效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带电作业效率,保证设备安装的便捷和安装质量。
1.传统带电搭接引线存在的问题
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一般方法为:作业人员先将支线引线端头调整90°;支线引线与双头线夹一端连接;固定牢靠后,手持或绝缘操作杆支撑线夹与架空主线路搭接使用工具固定线夹;搭接完成。
作业过程中存在以下隐患:
1)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时,因需对支线引线端头调整90°,与双头线夹一端固定,才能按其使用说明书正常使用。此时因无法预判引线到达主线路搭接位置时,双头线夹另一端开口方向,出现开口方向与主线路走向不符的情况占随机抽取次数的98%(现场试验数据)。为完成带电搭接引线工作,会出现原有双头线夹多次接触主导线的情况.
2)由于双头线夹端头开口方向与主导线连接方向不符,支线引线则出现扭曲无法自然下垂,导致支线引线与临相带电引线、接地体距离过近,容易发生相间或相对地短路事故。
3)原有双头线夹在直接带电作业过程中,操作不稳定,经常脱落。
据统计,烟台市2013年3-4月利用传统带电搭接方式进行单相引线工作平均耗时约为15min,理论上搭接三相引线的总平均耗时约为50min。因带电作业具有其特殊性,工作时间中每增加1min,其安全系数就相应降低。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工作时间越长作业人员就越容易出现疲劳,进而影响人身安全。
2.新型带电搭接引线线夹的研制
针对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存在的问题,为缩短带电搭接引线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原有双头线夹搭接引线方式引起的触电、短路等安全隐患,研制了10kV带电搭接引线用线夹,其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使用新型线夹在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在带电搭接引线过程中,线夹容易穿入主导线。
3)使架空线路连接引线成悬垂链状自然下垂,不再需要调整支线引线扭曲方向。
4)结构简单,安装稳固,既可用普通的活络扳手或套筒扳手操作,也可使用带端头的绝缘操作杆操作。
新型线夹由铜制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它包括固定端头1,固定端头1由固定钩1-1和固定端头座1-2连接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固定端头座1-2的上部通过固定螺栓2活动连接线头压板3,固定端头座1-2的下部螺纹连接紧固螺杆6,紧固螺杆6的一端连接紧固端头5,另一端连接紧固螺栓4。该线夹与双头线夹相比,重量轻、体积小,减少金属资源使用。
3.应用成效
使用新研制的10kV带电搭接引线线夹不仅简化了传统搭接引线的流程,而且大大缩短了搭接引线的工作时间,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对2014年使用新线夹后带电搭接单相引线工作时间进行统计,使用新型线夹带电搭接单相引线的平均耗时仅为9min,理论搭接三相引线总平均耗时约为27min,比使用传统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线夹节约用时6min,工作耗时缩短了15min。
通过对照可以发现,使用新型线夹带电搭接引线时,不仅可以避免触电、二次放电[3]和短路现象,确保了作业安全性;而且无需再调整支线引线端头角度,只需通过线头压板与固定端头螺栓连接压紧固定,就使架空线路连接引线呈悬垂链状自然下垂,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紧固螺栓4既可以使用扳手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带端头的绝缘操作杆进行操作,扩大了配网带电作业的可操作范围。
4.结论
为保证用电可靠性,带电作业将逐步取代停电作业。研制的10kV带电搭接引线新线夹现已获得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应用于烟台供电公司现场实际带电作业工作。在带电搭接引线过程中使用这一线夹不仅保障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节约了作业时间,同时减少了劳动强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兴华,张劲,张文杰.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李 国栋,倪金峰.10kV带电搭接引线固定器具的研制.浙江电力,2003(07).
作者简介
李红新(1969),男,高级技师。(山东烟台102206)。
刘波磊(1989),男,助理工程师。(山东烟台102206)。
李启江(1971),男,技师。(山东烟台102206)。
[关键词]带电搭接引线,双头线夹,新型线夹
中图分类号:TM755;TM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258-01
0.引言
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逐渐提高。配网带电作业是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提高设备和电网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是电网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因此配网带电作业无论是作业项目、作业频率和作业效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1]。
由于目前新增高压客户多、申请用电周期短、临时性强,“带电搭接引线”[2]工作开展较为频繁。为确保作业安全和作业效率,经过多次实践研制出用于带电搭接引线的新型线夹。使用这一线夹在带电搭接引线工作中不仅避免了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地电位或中间电位作业法,都可以实现架空线路连接引线成悬垂链状自然下垂,切实有效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带电作业效率,保证设备安装的便捷和安装质量。
1.传统带电搭接引线存在的问题
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一般方法为:作业人员先将支线引线端头调整90°;支线引线与双头线夹一端连接;固定牢靠后,手持或绝缘操作杆支撑线夹与架空主线路搭接使用工具固定线夹;搭接完成。
作业过程中存在以下隐患:
1)使用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时,因需对支线引线端头调整90°,与双头线夹一端固定,才能按其使用说明书正常使用。此时因无法预判引线到达主线路搭接位置时,双头线夹另一端开口方向,出现开口方向与主线路走向不符的情况占随机抽取次数的98%(现场试验数据)。为完成带电搭接引线工作,会出现原有双头线夹多次接触主导线的情况.
2)由于双头线夹端头开口方向与主导线连接方向不符,支线引线则出现扭曲无法自然下垂,导致支线引线与临相带电引线、接地体距离过近,容易发生相间或相对地短路事故。
3)原有双头线夹在直接带电作业过程中,操作不稳定,经常脱落。
据统计,烟台市2013年3-4月利用传统带电搭接方式进行单相引线工作平均耗时约为15min,理论上搭接三相引线的总平均耗时约为50min。因带电作业具有其特殊性,工作时间中每增加1min,其安全系数就相应降低。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工作时间越长作业人员就越容易出现疲劳,进而影响人身安全。
2.新型带电搭接引线线夹的研制
针对原有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存在的问题,为缩短带电搭接引线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原有双头线夹搭接引线方式引起的触电、短路等安全隐患,研制了10kV带电搭接引线用线夹,其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使用新型线夹在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在带电搭接引线过程中,线夹容易穿入主导线。
3)使架空线路连接引线成悬垂链状自然下垂,不再需要调整支线引线扭曲方向。
4)结构简单,安装稳固,既可用普通的活络扳手或套筒扳手操作,也可使用带端头的绝缘操作杆操作。
新型线夹由铜制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它包括固定端头1,固定端头1由固定钩1-1和固定端头座1-2连接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固定端头座1-2的上部通过固定螺栓2活动连接线头压板3,固定端头座1-2的下部螺纹连接紧固螺杆6,紧固螺杆6的一端连接紧固端头5,另一端连接紧固螺栓4。该线夹与双头线夹相比,重量轻、体积小,减少金属资源使用。
3.应用成效
使用新研制的10kV带电搭接引线线夹不仅简化了传统搭接引线的流程,而且大大缩短了搭接引线的工作时间,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对2014年使用新线夹后带电搭接单相引线工作时间进行统计,使用新型线夹带电搭接单相引线的平均耗时仅为9min,理论搭接三相引线总平均耗时约为27min,比使用传统双头线夹带电搭接引线线夹节约用时6min,工作耗时缩短了15min。
通过对照可以发现,使用新型线夹带电搭接引线时,不仅可以避免触电、二次放电[3]和短路现象,确保了作业安全性;而且无需再调整支线引线端头角度,只需通过线头压板与固定端头螺栓连接压紧固定,就使架空线路连接引线呈悬垂链状自然下垂,提高了作业效率。此外,紧固螺栓4既可以使用扳手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带端头的绝缘操作杆进行操作,扩大了配网带电作业的可操作范围。
4.结论
为保证用电可靠性,带电作业将逐步取代停电作业。研制的10kV带电搭接引线新线夹现已获得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应用于烟台供电公司现场实际带电作业工作。在带电搭接引线过程中使用这一线夹不仅保障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节约了作业时间,同时减少了劳动强度,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兴华,张劲,张文杰.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10kV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李 国栋,倪金峰.10kV带电搭接引线固定器具的研制.浙江电力,2003(07).
作者简介
李红新(1969),男,高级技师。(山东烟台102206)。
刘波磊(1989),男,助理工程师。(山东烟台102206)。
李启江(1971),男,技师。(山东烟台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