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里的每一个物象,都是汇聚文化的基石。当传统的东方美学与国际时尚科技结合,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2015第三届深圳国家工业设计大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设计师带来的精湛生活美学作品,体悟丰富的设计能量和多元的生活品味。
“春在”取自清代著名文人俞樾的一句话:“花落春犹在”,意为时光流逝,美好的记忆和文化意蕴犹存。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的设计师,将这种意念设计为一把古朴的长椅,别具中式意蕴和当代简约格调。
“我们希望透过设计,将美好的文化余韵实践到现代生活,创造当代东方人文的新风貌。”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陈文龙表示。
为了让美好传承,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组织超过百家台湾优质生活品牌,透过“文房、茶屋、食堂”三大主题产品的设计呈现,将文化厚度融入大众生活。
这种意念与艺术家朱哲琴不谋而合,她创建的“看见造物”平台,口号“上乘非奢侈”,传递了当代生活人的生活态度和品位。
“中国人从古代就创造了特别精湛的物件,把感情寓于造物之间,我们老祖宗的物件,除了实用,还有意境、意念。这是中国文化最与众不同的。”朱哲琴说。
“看见造物”的设计师,把中国材质、手作艺术与当代生活需求结合,唤醒了传统工艺的活力。贵州布依族自纺手织布制成的IT包,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老纹样,精致古朴的手织触感,寓意了先人对自然的敬畏。昆虫美学系列织品,昆虫图案由水墨名家边平山独家授权,以夏季鸣虫野趣象征生生不息和自由情怀。
在本届工业设计展上,东方美学与时尚设计的结合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赢得全球设计师关注。
设计师冯志锋创造的品牌叫“拾间”,老匠师们执著钟情于土木竹林的本色之美,让设计谦退到原始的亲切感觉。
“珍木自身亦有生命,它只要在那里,就使人安心。”冯志锋说。
走进展台,手工打造的黑胡桃木桌椅,线条简约,没看到一丝炫技,只有舒适和自然。
冯志锋希望人们看到他的作品,能联想到某些时代——“我们曾经的美学生活”,“把过去捡炼起来,在设计中重新获得连接,走进当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注重回归器物本质的设计。
“正在被更多人青睐的极简主义,其实源于中国的传统,从宋朝就开始流行。”香港设计师李锦雄说。这位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创立了名为“根源”的设计公司。
根源,就是要寻找文化之根本。40多岁的李锦雄,20多年来专注于寻找民族文化元素与国际潮流的结合,如今社会对传统的回归,验证了他的初心。
在澳大利亚学习成长的华人设计师韩成圭非常认可文化的极简主义,他的作品追求意趣和质感,讲求物与人的个性结合,多项设计获得澳大利亚的大奖。“对于素材原初质感的表达是否到位,能否脱离对表面玄妙的刻意追求,这是我关注的问题。”他说。
“今天,爱马仕、苹果都在和中国合作,从东方文化里寻求灵感。”韩成圭说,这就是潮流。
朱哲琴认为,中国人的造物,品质上乘,但追求的是精神性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设计师张鹏的展位并不显眼,其间的一套简明家具却吸引人们拍照。他在2012年创立了名为“山行SHANGXING”的独立家具品牌,希望在西方的理性实用和东方的感性含蓄中表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设计师将每一丝灵感注入以家为主体的作品中,倡导简单、自由、舒适的日常生活美学,我很认同。”一名观众说。
在本次设计展上,一个由4名90后设计师创建的设计品牌也颇引人关注。创始人之一的王树茂,是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的一名设计师,作品曾入选世博会中国礼品,并于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他说,90后新潮、前卫、个性,对商业并不那么敏感,所以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灵感;国家营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也是给予年轻人创业的巨大鼓励。
他的合伙人之一的李伟斯是1993年出生的小伙子,以前是一名专业短跑学生,由于热爱设计,2009年转为美术专业。“大幅度的跨界让我受益匪浅,运动的刚劲、直率,与设计的敏锐、细腻造就了我。”他希望未来能把“有温度的设计传递给更多人,乃至世界”。
结束深圳之行的陈文龙,准备到北京寻找文化伙伴,带着最能代表大陆文化底蕴的作品,明年赴台参加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主办的台湾文博会。
虽然当代设计深受上世纪的西方设计影响,设计的成败更受文化、习俗、价值体系的影响。但陈文龙坚信,“为华人市场设计”已经为全球设计师所关注,设计将不再由西方主导。
“中华文化本来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源自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等,在形塑日常事物的设计上,华人世界所扮演的角色至今仍亟待开发。”他说。
“中华民族文明具有独特性。”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三诺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雄指出,中国人本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有情怀的设计才能打动世界。
2015第三届深圳国家工业设计大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设计师带来的精湛生活美学作品,体悟丰富的设计能量和多元的生活品味。
“春在”取自清代著名文人俞樾的一句话:“花落春犹在”,意为时光流逝,美好的记忆和文化意蕴犹存。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的设计师,将这种意念设计为一把古朴的长椅,别具中式意蕴和当代简约格调。
“我们希望透过设计,将美好的文化余韵实践到现代生活,创造当代东方人文的新风貌。”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执行长陈文龙表示。
为了让美好传承,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组织超过百家台湾优质生活品牌,透过“文房、茶屋、食堂”三大主题产品的设计呈现,将文化厚度融入大众生活。
这种意念与艺术家朱哲琴不谋而合,她创建的“看见造物”平台,口号“上乘非奢侈”,传递了当代生活人的生活态度和品位。
“中国人从古代就创造了特别精湛的物件,把感情寓于造物之间,我们老祖宗的物件,除了实用,还有意境、意念。这是中国文化最与众不同的。”朱哲琴说。
“看见造物”的设计师,把中国材质、手作艺术与当代生活需求结合,唤醒了传统工艺的活力。贵州布依族自纺手织布制成的IT包,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老纹样,精致古朴的手织触感,寓意了先人对自然的敬畏。昆虫美学系列织品,昆虫图案由水墨名家边平山独家授权,以夏季鸣虫野趣象征生生不息和自由情怀。
在本届工业设计展上,东方美学与时尚设计的结合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赢得全球设计师关注。
设计师冯志锋创造的品牌叫“拾间”,老匠师们执著钟情于土木竹林的本色之美,让设计谦退到原始的亲切感觉。
“珍木自身亦有生命,它只要在那里,就使人安心。”冯志锋说。
走进展台,手工打造的黑胡桃木桌椅,线条简约,没看到一丝炫技,只有舒适和自然。
冯志锋希望人们看到他的作品,能联想到某些时代——“我们曾经的美学生活”,“把过去捡炼起来,在设计中重新获得连接,走进当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注重回归器物本质的设计。
“正在被更多人青睐的极简主义,其实源于中国的传统,从宋朝就开始流行。”香港设计师李锦雄说。这位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创立了名为“根源”的设计公司。
根源,就是要寻找文化之根本。40多岁的李锦雄,20多年来专注于寻找民族文化元素与国际潮流的结合,如今社会对传统的回归,验证了他的初心。
在澳大利亚学习成长的华人设计师韩成圭非常认可文化的极简主义,他的作品追求意趣和质感,讲求物与人的个性结合,多项设计获得澳大利亚的大奖。“对于素材原初质感的表达是否到位,能否脱离对表面玄妙的刻意追求,这是我关注的问题。”他说。
“今天,爱马仕、苹果都在和中国合作,从东方文化里寻求灵感。”韩成圭说,这就是潮流。
朱哲琴认为,中国人的造物,品质上乘,但追求的是精神性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设计师张鹏的展位并不显眼,其间的一套简明家具却吸引人们拍照。他在2012年创立了名为“山行SHANGXING”的独立家具品牌,希望在西方的理性实用和东方的感性含蓄中表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设计师将每一丝灵感注入以家为主体的作品中,倡导简单、自由、舒适的日常生活美学,我很认同。”一名观众说。
在本次设计展上,一个由4名90后设计师创建的设计品牌也颇引人关注。创始人之一的王树茂,是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的一名设计师,作品曾入选世博会中国礼品,并于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他说,90后新潮、前卫、个性,对商业并不那么敏感,所以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灵感;国家营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也是给予年轻人创业的巨大鼓励。
他的合伙人之一的李伟斯是1993年出生的小伙子,以前是一名专业短跑学生,由于热爱设计,2009年转为美术专业。“大幅度的跨界让我受益匪浅,运动的刚劲、直率,与设计的敏锐、细腻造就了我。”他希望未来能把“有温度的设计传递给更多人,乃至世界”。
结束深圳之行的陈文龙,准备到北京寻找文化伙伴,带着最能代表大陆文化底蕴的作品,明年赴台参加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主办的台湾文博会。
虽然当代设计深受上世纪的西方设计影响,设计的成败更受文化、习俗、价值体系的影响。但陈文龙坚信,“为华人市场设计”已经为全球设计师所关注,设计将不再由西方主导。
“中华文化本来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源自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等,在形塑日常事物的设计上,华人世界所扮演的角色至今仍亟待开发。”他说。
“中华民族文明具有独特性。”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三诺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志雄指出,中国人本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有情怀的设计才能打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