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阳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学生排练歌剧《党的女儿》实践活动,分析探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排演歌剧的常见问题及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实践;歌剧;《党的女儿》;安阳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27-02
[收稿日期]2017-08-27
[作者简介]丁鼎(1988—),女,河南长垣人,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安阳455002)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个环节,音乐创作从宏观方面来讲,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微观方面主要指作曲家将头脑中的音响文本转化为乐谱文本的过程;音乐表演则是依附于音乐创作,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音乐欣赏是音乐作品接受社会检验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欣赏音乐时的一种特殊精神活动,即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中国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与外国歌剧相比晚了四百多年。虽然中国歌剧起步相对较晚,但自中国歌剧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很快,经历过萌芽、探索、多元化等发展时期,以中国本土音乐为基础,融入传统戏曲和地方音乐元素,结合西洋歌剧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歌剧独特风格,不断对歌唱声音和表演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为中国歌剧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而又灿烂的诗篇。歌剧《党的女儿》在中国歌剧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继歌剧《白毛女》之后,又一部铿锵有力反映中国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党的女儿》是由著名剧作家阎肃等编剧、作曲家王祖皆等作曲、田立为等设计的民族歌剧,以民族唱法为主,歌剧中人物角色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结。这部歌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作用的作品
2017年1月,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排演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在音乐厅上演,获得一致好评。这次歌剧排演开创了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历史上的第一次,虽然学生们在舞台上的表演略显稚嫩,但已颇具舞台表演意识。同时为学生学习实践形式的拓展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对于此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表示,在排演过程中,既遇到了很多困难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一、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部歌剧的成功排练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少了哪一环节的参与,歌剧都是不完整的,参与者不但要做好充足准备,更需要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磨合,趁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一)角色定位问题
排练初期,因为没有排练歌剧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物角色。于是他们便搜集关于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通过观看视频,厘清各个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对整部歌剧的剧情发展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在脑海里也对舞台调度留下大致印象。一部分学生综合自身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另一部分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根据自己的音色和演唱风格选择相应的人物角色。每一幕人物角色确定后,便开始对整部歌剧的所有乐谱进行开谱视唱,紧张有序地投入歌剧排练中。
(二)节奏音准问题
排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节奏、音准问题,节奏方面不稳定,出现忽快忽慢、抢拍或多拍的情况;音准方面遇到一字多音时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例如在歌剧《党的女儿》第二幕中,《党内有叛徒》这个唱段是由玉梅、小程、桂英和马家辉演唱的,这个唱段里包含着对唱,重唱,还有女声伴唱,在女声伴唱部分,伴唱演员总是忽略此处唱段的速度是稍快后略慢,节奏速度把握得不准确。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段或分句跟着钢琴训练节奏和音准,反复多次练习,确保歌剧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三)歌剧台词问题
排练中期,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台词方面的问题,怎样在节奏里不慌不慢、有条不紊地演唱并与两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对白成为排练时的最大问题。例如,第三幕的《小心不会再上当》这个唱段中,玉梅、七叔公和鹃妹子在节奏里进行对话和演唱,首次接触这种模式,三个人配合不好,总是忘记在节奏里演唱或忘记对话,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在多次磨合后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四)舞台表演问题
排练后期,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舞台表演方面的问题,如心里紧张、肢体不協调等。因为联排排练场地的更换,独唱演员和伴唱演员上台时心里难免有点紧张,声音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且肢体动作也较为僵硬,面部表情不到位,人物心理活动揣摩不准。
二、排演歌剧对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其中歌唱是歌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演者在歌唱时候应该把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尽可能地运用到实践中,活学活用,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排演歌剧前期,多次观看1992年版本的视频,以总政歌剧团为班底,彭丽媛、杨洪基、孙丽英、秦鲁峰等担纲主演的歌剧版《党的女儿》。排演歌剧时,首先从模仿开始,对的歌剧情节发展和舞台调度,对歌剧的大致轮廓有一个概念。先模仿后学习,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不过这里的模仿,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中,适当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角色。
通过此次歌剧的排演,学生们纷纷表示自身的演唱水平有显著提高,而且由于歌剧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歌剧具有连贯性,剧情里的一幕幕紧密相连,各个角色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表演者须主动了解剧情的发展,掌握剧情的走向,同时要求演唱者不仅要熟悉自己饰演角色的唱段,还要主动学习歌剧中其他角色的唱段,这样不仅有助于整部歌剧的顺利演出,而且随时了解歌剧剧情发展,及时进行角色之间的自然衔接和互动交流,无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包括对课堂中歌唱技巧的思考,也包括课下的独立反思与总结,时刻反思,有利于对个人声乐潜能的开发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平时的课堂中,很多学生只会谱面上的音高演唱出来,整首歌曲看起来演绎得似乎轻松自如,但是并不能感动听众,演唱者的歌声中缺乏感情交流,正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内容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只是单纯下意识地唱歌,而非“歌唱”,所以表现的作品比较空洞,没有实际内涵。例如鹃妹子的唱段,每每出场时需要带着哭腔进行表演,在言语和肢体动作上尽可能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眼神要做到清澈无瑕,唱法采用童声唱法,尽量符合歌剧的人物形象。
(三)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学课程里设置有舞台表演和音乐剧及歌(舞)剧表演与实践课,这两门课程不仅帮助了学生锻炼身形,还教授了学生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此外,对歌剧中人物除了需要模仿表演动作,更要领会人物形象的气质神韵。指导老师的示范和对歌剧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分析,帮助我们生动地刻画了剧中人物形象,纠正了我们表演时的错误,激发了我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摸索中把握饰演角色的性格,例如正面角色人物田玉梅的神情明朗、眼神坚毅;而反面角色人物马家辉的表情灰暗、眼神闪烁不定等。正因为有形体课的基础和课堂上的针对性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对角色进行全新的塑造,完成整体的表演。
(四)提高语言塑造能力
语言塑造是表现人物形象最直观的表现手法之一,演唱者的语言塑造能力在歌剧表演中占有极大的比例,不仅可以培养演唱者掌握歌剧中说唱风格的宣叙调,还可以提升演唱者咬字吐词的表达能力。通常的演唱曲目不会像歌剧唱段中有大段的台词和角色之间的对白,但是歌剧中的台词,要求演唱者不但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表演者的台词具有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特点,从人物形象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基本特点入手,通过简短的话语表现剧中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结语
声乐是一门以表演为主的艺术门类,表演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声乐演唱技能,重要的是要对舞台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声乐表演最终还是要走向舞台,歌剧正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演形式之一,尽可能早地参与到歌剧表演这种综合要求极高的艺术实践中,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歌剧需要多次练习和不断实践,以积累舞台经验。
通过《党的女儿》歌剧的排演,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语言塑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歌剧中人物形象的扮演,很容易进入剧中角色设定,设身处地体验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困境。表演者也会对声乐技能学习更为深刻,更容易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排演歌剧对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表演者尝试的角色越多,自身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越能将正确的行为准则运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毕业以后是否会从事歌劇表演,都将对其未来艺术的造诣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自己人生阅历的积累都大有益处。
[参 考 文 献]
[1] 张璨.普通高校歌剧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6(09).
[2] 孙道东.教学实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J].黄河之声,2015(13).
[3] 张春良.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J]. 中国音乐,2012(04).
[4] 张迪.试论歌剧《党的女儿》艺术特色及主要唱段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
[5]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 孙伟.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 杨曙光,金永哲.中国歌剧演唱研究[J].中国音乐,2010(02).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关键词]音乐实践;歌剧;《党的女儿》;安阳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27-02
[收稿日期]2017-08-27
[作者简介]丁鼎(1988—),女,河南长垣人,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安阳455002)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个环节,音乐创作从宏观方面来讲,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微观方面主要指作曲家将头脑中的音响文本转化为乐谱文本的过程;音乐表演则是依附于音乐创作,是连接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音乐欣赏是音乐作品接受社会检验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欣赏音乐时的一种特殊精神活动,即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中国歌剧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与外国歌剧相比晚了四百多年。虽然中国歌剧起步相对较晚,但自中国歌剧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很快,经历过萌芽、探索、多元化等发展时期,以中国本土音乐为基础,融入传统戏曲和地方音乐元素,结合西洋歌剧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歌剧独特风格,不断对歌唱声音和表演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为中国歌剧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而又灿烂的诗篇。歌剧《党的女儿》在中国歌剧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继歌剧《白毛女》之后,又一部铿锵有力反映中国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党的女儿》是由著名剧作家阎肃等编剧、作曲家王祖皆等作曲、田立为等设计的民族歌剧,以民族唱法为主,歌剧中人物角色形象鲜明,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结。这部歌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作用的作品
2017年1月,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排演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在音乐厅上演,获得一致好评。这次歌剧排演开创了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历史上的第一次,虽然学生们在舞台上的表演略显稚嫩,但已颇具舞台表演意识。同时为学生学习实践形式的拓展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对于此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表示,在排演过程中,既遇到了很多困难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一、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部歌剧的成功排练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少了哪一环节的参与,歌剧都是不完整的,参与者不但要做好充足准备,更需要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磨合,趁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一)角色定位问题
排练初期,因为没有排练歌剧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物角色。于是他们便搜集关于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通过观看视频,厘清各个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对整部歌剧的剧情发展有较为清晰的思路,在脑海里也对舞台调度留下大致印象。一部分学生综合自身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另一部分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根据自己的音色和演唱风格选择相应的人物角色。每一幕人物角色确定后,便开始对整部歌剧的所有乐谱进行开谱视唱,紧张有序地投入歌剧排练中。
(二)节奏音准问题
排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节奏、音准问题,节奏方面不稳定,出现忽快忽慢、抢拍或多拍的情况;音准方面遇到一字多音时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例如在歌剧《党的女儿》第二幕中,《党内有叛徒》这个唱段是由玉梅、小程、桂英和马家辉演唱的,这个唱段里包含着对唱,重唱,还有女声伴唱,在女声伴唱部分,伴唱演员总是忽略此处唱段的速度是稍快后略慢,节奏速度把握得不准确。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段或分句跟着钢琴训练节奏和音准,反复多次练习,确保歌剧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三)歌剧台词问题
排练中期,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台词方面的问题,怎样在节奏里不慌不慢、有条不紊地演唱并与两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对白成为排练时的最大问题。例如,第三幕的《小心不会再上当》这个唱段中,玉梅、七叔公和鹃妹子在节奏里进行对话和演唱,首次接触这种模式,三个人配合不好,总是忘记在节奏里演唱或忘记对话,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在多次磨合后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四)舞台表演问题
排练后期,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舞台表演方面的问题,如心里紧张、肢体不協调等。因为联排排练场地的更换,独唱演员和伴唱演员上台时心里难免有点紧张,声音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且肢体动作也较为僵硬,面部表情不到位,人物心理活动揣摩不准。
二、排演歌剧对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其中歌唱是歌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表演者在歌唱时候应该把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尽可能地运用到实践中,活学活用,锻炼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排演歌剧前期,多次观看1992年版本的视频,以总政歌剧团为班底,彭丽媛、杨洪基、孙丽英、秦鲁峰等担纲主演的歌剧版《党的女儿》。排演歌剧时,首先从模仿开始,对的歌剧情节发展和舞台调度,对歌剧的大致轮廓有一个概念。先模仿后学习,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不过这里的模仿,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中,适当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角色。
通过此次歌剧的排演,学生们纷纷表示自身的演唱水平有显著提高,而且由于歌剧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歌剧具有连贯性,剧情里的一幕幕紧密相连,各个角色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表演者须主动了解剧情的发展,掌握剧情的走向,同时要求演唱者不仅要熟悉自己饰演角色的唱段,还要主动学习歌剧中其他角色的唱段,这样不仅有助于整部歌剧的顺利演出,而且随时了解歌剧剧情发展,及时进行角色之间的自然衔接和互动交流,无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包括对课堂中歌唱技巧的思考,也包括课下的独立反思与总结,时刻反思,有利于对个人声乐潜能的开发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平时的课堂中,很多学生只会谱面上的音高演唱出来,整首歌曲看起来演绎得似乎轻松自如,但是并不能感动听众,演唱者的歌声中缺乏感情交流,正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内容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只是单纯下意识地唱歌,而非“歌唱”,所以表现的作品比较空洞,没有实际内涵。例如鹃妹子的唱段,每每出场时需要带着哭腔进行表演,在言语和肢体动作上尽可能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眼神要做到清澈无瑕,唱法采用童声唱法,尽量符合歌剧的人物形象。
(三)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学课程里设置有舞台表演和音乐剧及歌(舞)剧表演与实践课,这两门课程不仅帮助了学生锻炼身形,还教授了学生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此外,对歌剧中人物除了需要模仿表演动作,更要领会人物形象的气质神韵。指导老师的示范和对歌剧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分析,帮助我们生动地刻画了剧中人物形象,纠正了我们表演时的错误,激发了我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摸索中把握饰演角色的性格,例如正面角色人物田玉梅的神情明朗、眼神坚毅;而反面角色人物马家辉的表情灰暗、眼神闪烁不定等。正因为有形体课的基础和课堂上的针对性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对角色进行全新的塑造,完成整体的表演。
(四)提高语言塑造能力
语言塑造是表现人物形象最直观的表现手法之一,演唱者的语言塑造能力在歌剧表演中占有极大的比例,不仅可以培养演唱者掌握歌剧中说唱风格的宣叙调,还可以提升演唱者咬字吐词的表达能力。通常的演唱曲目不会像歌剧唱段中有大段的台词和角色之间的对白,但是歌剧中的台词,要求演唱者不但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表演者的台词具有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特点,从人物形象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基本特点入手,通过简短的话语表现剧中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结语
声乐是一门以表演为主的艺术门类,表演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声乐演唱技能,重要的是要对舞台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声乐表演最终还是要走向舞台,歌剧正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演形式之一,尽可能早地参与到歌剧表演这种综合要求极高的艺术实践中,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歌剧需要多次练习和不断实践,以积累舞台经验。
通过《党的女儿》歌剧的排演,学生们的舞台表演、语言塑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歌剧中人物形象的扮演,很容易进入剧中角色设定,设身处地体验到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困境。表演者也会对声乐技能学习更为深刻,更容易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排演歌剧对声乐学习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表演者尝试的角色越多,自身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越能将正确的行为准则运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毕业以后是否会从事歌劇表演,都将对其未来艺术的造诣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自己人生阅历的积累都大有益处。
[参 考 文 献]
[1] 张璨.普通高校歌剧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音乐创作,2016(09).
[2] 孙道东.教学实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J].黄河之声,2015(13).
[3] 张春良.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J]. 中国音乐,2012(04).
[4] 张迪.试论歌剧《党的女儿》艺术特色及主要唱段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2.
[5]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 孙伟.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 杨曙光,金永哲.中国歌剧演唱研究[J].中国音乐,2010(02).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