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热点。复习时应该明确一个范围、掌握五个常识、学会四个方法。
一个范围就是明确高考常考的实词范围。考查的实词除了来自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课文的注释,再有就是我们未学过的传统名篇中常出现的实词。
五个常识就是文言实词几种常见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它们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偏意复合。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解答文言实词题的四个方法。
1.据形推义 汉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在做题时根据字的形旁来推断其意义。比如“引”“张”“弛”形旁都是“弓”字旁,意思都跟“弓”有关。2010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9小题D选项“公愀然曰”,“愀”字形旁是心,应该跟心情有关,联系上下文就可推断出是“忧怆”的意思。再如2009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4小题B选项“躬耕以养弟妹”,“躬”的形旁是“身”,应该与“自身”有关,解释为“亲自”是正确的。
2.缘境定义 这里的“境”指的是实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临近词、所属句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境的办法来确定实词的意义。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8小题D选项“贫甚,质女婢于人”查道的朋友死后因为很贫穷,所以“质女婢”,后文又有査道为朋友家“赎”回的情节,与动词“赎”相对应的“质”也应该是动词性质而不应该是名词“人质”,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的它是“抵押”的意思。
3.依音辨义 文言实词中有很多因为破音或通假形成的异读字,做题时我们从实词的本意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它的读音上考虑,看看是不是有破音异读或通假异读的现象。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第5题翻译“留肆中饮食之”,“饮食”根据上下文猜测应该是动词性质,所以破读作“yìnsì”译成“供给吃喝”。再如2010年湖南卷第6题D选项“夫军中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解释为“看见”“见到”讲不通,我们就可以考虑它是通假字“现”,解释为“现成的”就通顺了。
4.迁移断义 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都是实行“课外材料考课内”的原则,即考查的文段和内容是我们所陌生的,但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或我们较为熟知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我们遇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进行灵活迁移从而判断出实词的意义。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9题A选项“乱而继迁薄我,必败”,四川卷第11题翻译(1)“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这两处的“薄”我们就可以根据成语“日薄西山”判断为“迫近、接近”的意思。再如四川卷第8题B选项“悉籍记之”湖北卷第10题D选项“籍之以为厢兵”,根据《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推断为动词“登记”的意思。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节选文段,完成1——3题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士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是以诸候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讼;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养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节选自《韩非子•孤愤》
1.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明察,不能烛私 照亮
B.不劲直,不能矫奸 纠正
C.是以诸候不因 因循
D.则外内为之用矣 君主左右的大臣
参考答案:1。选C,应该是“依靠亲近”的意思。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并指出其用法。
(1)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
(涂: )
(2)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弊: )
参考答案:(1)涂:仕途,通假字同“途”(2)弊:蒙蔽,名词被动用法
3.请将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因此有智谋懂治国之术能依法的人士被君主任用,那么显贵的当权的贵人一定会被法律制裁。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4—6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②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未战而先见败征 预见
B.诸别将皆属宋义 归属……管辖
C.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攻克
D.乃遣其子宋襄相齐 丞相
参考答案:选D,应为动词“辅佐”
5.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用法及其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不如先斗秦赵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争斗
B.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通假字同“狠” 凶狠
C.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破读“shuì” 劝说
D.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古今异义词 不前行
参考答案:选C。应该是通假字同“悦” 喜悦高兴
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若说身披铠甲手持锋利兵器冲锋陷阵,宋义我比不上你,若说坐镇指挥运筹帷幄,你比不上我宋义。
(2)现在年成不好人民贫困,士兵们只能吃蔬菜豆子,军中没有现成的存粮,他却大摆筵席招待宾客,不领兵渡河就地取用赵国的粮食,和赵军合力攻打秦国,却说“乘着秦军疲敝的机会进攻”。以秦国的强大攻取新建的赵国,形势必然攻克赵国。赵国战败,秦就会更强大,哪里还有疲敝的机会可乘呢!
【作者简介】
孙果哲,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桑 实
一个范围就是明确高考常考的实词范围。考查的实词除了来自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课文的注释,再有就是我们未学过的传统名篇中常出现的实词。
五个常识就是文言实词几种常见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它们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偏意复合。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解答文言实词题的四个方法。
1.据形推义 汉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在做题时根据字的形旁来推断其意义。比如“引”“张”“弛”形旁都是“弓”字旁,意思都跟“弓”有关。2010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9小题D选项“公愀然曰”,“愀”字形旁是心,应该跟心情有关,联系上下文就可推断出是“忧怆”的意思。再如2009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4小题B选项“躬耕以养弟妹”,“躬”的形旁是“身”,应该与“自身”有关,解释为“亲自”是正确的。
2.缘境定义 这里的“境”指的是实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临近词、所属句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境的办法来确定实词的意义。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8小题D选项“贫甚,质女婢于人”查道的朋友死后因为很贫穷,所以“质女婢”,后文又有査道为朋友家“赎”回的情节,与动词“赎”相对应的“质”也应该是动词性质而不应该是名词“人质”,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的它是“抵押”的意思。
3.依音辨义 文言实词中有很多因为破音或通假形成的异读字,做题时我们从实词的本意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它的读音上考虑,看看是不是有破音异读或通假异读的现象。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第5题翻译“留肆中饮食之”,“饮食”根据上下文猜测应该是动词性质,所以破读作“yìnsì”译成“供给吃喝”。再如2010年湖南卷第6题D选项“夫军中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解释为“看见”“见到”讲不通,我们就可以考虑它是通假字“现”,解释为“现成的”就通顺了。
4.迁移断义 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都是实行“课外材料考课内”的原则,即考查的文段和内容是我们所陌生的,但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或我们较为熟知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我们遇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进行灵活迁移从而判断出实词的意义。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9题A选项“乱而继迁薄我,必败”,四川卷第11题翻译(1)“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这两处的“薄”我们就可以根据成语“日薄西山”判断为“迫近、接近”的意思。再如四川卷第8题B选项“悉籍记之”湖北卷第10题D选项“籍之以为厢兵”,根据《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推断为动词“登记”的意思。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节选文段,完成1——3题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士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是以诸候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讼;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养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节选自《韩非子•孤愤》
1.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明察,不能烛私 照亮
B.不劲直,不能矫奸 纠正
C.是以诸候不因 因循
D.则外内为之用矣 君主左右的大臣
参考答案:1。选C,应该是“依靠亲近”的意思。
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并指出其用法。
(1)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
(涂: )
(2)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弊: )
参考答案:(1)涂:仕途,通假字同“途”(2)弊:蒙蔽,名词被动用法
3.请将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因此有智谋懂治国之术能依法的人士被君主任用,那么显贵的当权的贵人一定会被法律制裁。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4—6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②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兵未战而先见败征 预见
B.诸别将皆属宋义 归属……管辖
C.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攻克
D.乃遣其子宋襄相齐 丞相
参考答案:选D,应为动词“辅佐”
5.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用法及其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不如先斗秦赵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争斗
B.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通假字同“狠” 凶狠
C.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破读“shuì” 劝说
D.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古今异义词 不前行
参考答案:选C。应该是通假字同“悦” 喜悦高兴
6.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若说身披铠甲手持锋利兵器冲锋陷阵,宋义我比不上你,若说坐镇指挥运筹帷幄,你比不上我宋义。
(2)现在年成不好人民贫困,士兵们只能吃蔬菜豆子,军中没有现成的存粮,他却大摆筵席招待宾客,不领兵渡河就地取用赵国的粮食,和赵军合力攻打秦国,却说“乘着秦军疲敝的机会进攻”。以秦国的强大攻取新建的赵国,形势必然攻克赵国。赵国战败,秦就会更强大,哪里还有疲敝的机会可乘呢!
【作者简介】
孙果哲,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桑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