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的权宜不易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已经深度影响了全世界的消费习惯,比如,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比非必需品的价格更具弹性。《经济学人》智库甚至将聚焦点放在了远程办公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反应之上,据其调查,“由于上班族纷纷在家工作,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价格涨幅最大,居家用餐用具则取代了中产阶级家庭的餐馆用餐……”被迫加大普及力度的远程办公改变了城市聚落,改变了消费模式,改变了通勤状况,但却未必真正改变了企业与员工的办公需求与心态。
  愿意在家上班的打工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远程办公用户规模即达1.99亿,占网民(9.40亿)整体的21.2%(这个数值在下半年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彼时的大数据还显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与河南的“云”办公勤奋位列全国前列,这也与去年的全国各省区市GDP排名相一致,可见远程办公确实在助力产业恢复发展中有其重要效用。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远程办公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甚至是业务国际化范围,不同时区的远程工作者可以确保企业业务的24小时运转。眼下受疫情影响,诸多欧美企业巨头都宣布实行远程办公的工作方式,有的甚至更为“激进”;比如渣打银行宣布疫情期间采取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永久的工作模式;全美互惠保险公司彻底关闭了5个办事处,4000名员工将永久远程办公。美国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ETR)的调查结果更显示,2021年全球永久在家办公的员工比例将从疫情前的16.4%增加至34.4%。
  据说,90%以上的打工人都是愿意在家上班的,但其所在的企业未必有此念想。虽然有数据显示,近5成的远程办公人员表示自己的工作效率/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若仔细甄别,那些远程办公的推行企业所属领域暗藏玄机,不同行业对远程办公模式的适应程度不同。互联网领域和通信电子领域,以及商业服务、文化传媒领域,在家远程办公的比例显然更高,也对工作进度及效率影响不大,比如德勤在疫情前即有超过8成的员工是远程工作形式,英特尔也有近三成的员工本就定期远程办公;但传统行业如农林牧渔、汽车、房地产、建筑等领域,其中的很多岗位几无远程办公的可能。
  技术不是问题,意识才是
  各行各业都在拥抱“云办公”或远程办公,但要让充分沉浸智能的远程办公成为新业态还尚需时日,疫情的影响加速了远程办公的推广程度,但其并不是企业(至少是所有企业)真心渴求的办公方式最优解。若要回顾一下传统办公的优点,优良的沟通便捷性几乎不可替代。但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和跨越三代甚至四代人的劳动力、不断变化的工作地点和开发环境、员工队伍的改革和混合型员工的使用、技术和未来所需技能上的变革也确实需要让各个行业的企业都认真思考办公方式的改变与否。
  “远程办公并非难在技术,而是难在管理理念和意识上的适应”——这样的论述对于市场、办公场地、企业与员工有着不同的解读。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远程办公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有专家指出,“为满足远程办公对于视频清晰度、信息时延、服务器并发处理等核心性能的需求,多种相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速,包括无线高速网络建设、云计算服务扩容、高性能服务器部署和大容量内存芯片研发生产等。”根据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预测,2020年中国远程办公市场规模将达到4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4.27%。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场中,云视频会议、云桌面以及AR/VR协同办公成为远程办公的三大场景,高清、沉浸、低延迟的体验迎来更高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互联网、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和普及,智慧城市的深入建设,中国远程办公应用和功能将不断完善,企业对于远程移动办公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全国范围内远程办公的用户使用习惯或将进一步提升。”
  从办公场地的角度而言,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对拥有自己的“领地”往往有着异乎寻常的执念,巨头级企业鲜有不自建或自持總部物业者,并对量身定制自己的“基地”极具热情,一些城市的著名地标建筑都是如此而来,引领着商办地产的标准和潮流。因此,虽然今年以来写字楼、产业园区等商办地产入驻率并未达到预期,但尚未到远程办公深度影响商办市场的程度,与电商绞杀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不同,其还算不上是写字楼的“杀手”。
  从企业的信息安全考虑,企业在施行远程办公且考虑办公信息是否安全时,不得不研判三个问题,“把数据放到平台上流失机会有多大?应用厂商有没有提供可靠的加密技术?如果企业在世界各地有分支,是否匹配当地的数据安全需求?”
  最后从员工的工作效率等硬指标来看,大部分企业对远程办公持“不远不近”的态度,灯火通明的办公场地被视为企业运转的常态。远程(居家)办公对相当一部分员工来说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工作环境,习惯一种临时性的环境与长期适应这种环境之间有明显差别。在国内尤其如此,信息技术发达的我国一直未广泛使用远程办公,理由非常直接,“面对面交流更高效;网络状况不够稳定;在家远程视频容易打乱工作节奏……”规范性也是让很多人关注的要点,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可以借鉴大部分OECD国家已经制定的远程办公法规经验,密切关注远程办公的实践动态,跟踪研究远程工作的劳动规范和保障,尽快起草《远程工作法》,在灵活就业立法中首先对远程办公做出规范。
其他文献
嫦娥五号“奔月”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雙季稻亩产超过3000斤,再破世界纪录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测得早
期刊
“川渝两地企业将统一身份实名认证互认、统一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统一企业经营范围库,实现成渝地区注册登记无差别标准,零障碍准入。”2020年11月,四川、重庆两省市联合印发第一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与两地企业紧密相关的市场监管条例赫然在列。此外,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正推进建立“重点品牌保护名录”、“高价值专利保护名录”、“优质地标产品保护名录”互认机制,通过知识产权互认,有望推动川渝地区知识产权运
期刊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回顾过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走过很长的路。从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合作就不断推进。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庆、成都“双星闪耀”,正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望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
期刊
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致贺信  11月23日,以“数字赋能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期刊
近十余年来,全球航运、造船市场一直为产能过剩、运费下降等问题深度困扰,突然爆发的疫情影响更将其中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扩大化,但中国船舶行业却于此期间逆流而上,技术研发实现大跨度发展,新接订单超过全球市场一半,不断涌现的高端船舶成为开发海洋资源与建设海洋强国的利器。  多方利好助力“乘风破浪”  因疫情的影响,国际船东对一些船舶的订单需求被迫下降,如一些集装箱船特别是小型集装箱船,但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
期刊
商业地标的人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进入11月,即使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下午,从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29层的仲量联行成都分公司窗口往下看,依然可以清晰观察到这一成都繁华商圈攒动的人群。  仲量联行以房地产领域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闻名全球,背后支撑则是对商业地产上下游、办公市场、零售物业市场等领域的透彻研究。  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前8个月,疫情影响下的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已由
期刊
园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数字经济、服务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当前,全国大力发展新基建,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而智慧园区又是新基建的承载体和落脚点。日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正以园区为场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园区数字化转型。  助力成都园区智能化升级  华为成都分公司智慧园区业务负责人黄利志介绍到,智慧园区也是华为自有园区的管理需要。华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园区形态
期刊
品读重庆,漫步于山与水之侧;畅行成都,游走在公园与绿地之间;作为同被山川、田园等自然生态所青睐、润泽的超级城市,一直以来,魔幻重庆与安逸成都依着各自的不同禀赋演绎出意趣横生的多彩故事;兩者都绝非是单线条即可勾勒的城市,可供品赏之细节委实太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调与建设,则让这本就备受关注的双城记换了场景与赛道,再行演绎别样精彩。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早已从单一城市竞争的时代,进入到区域协同、区域
期刊
一张圆桌连接中欧会展,第三届中欧国际会展业合作圆桌会(以下简称“圆桌会”)于11月12日在成都举行。作为本次圆桌会的主题,新经济正推动中欧合作不断提质增效。在现场,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俄罗斯、芬兰等国家地区的嘉宾带来了新技术应用、智慧场馆、绿色会展等合作议题,在中国与欧洲合作交易平台日益完善的同时,探索更为具体的创新合作点正提上日程。  共谋新发展格局  6月,中欧班列(成
期刊
连年持续增长的医疗产业从来不缺热议话题,新风口和新动荡交替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次的风向落在了医用耗材之上。眼下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带量采购方案频出,各地或单独或组团联盟,打出一系列医用耗材和药品集中采购“组合拳”从而更好地惠及民众,这将使得医疗耗材行业重构市场秩序,相关企业与医疗机构乃至研发机构的发展路径也面临些许调整。  “国家队”的灵魂砍价  根据价值程序,业界将医用耗材分为高值医用耗材和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