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杏坛是我国最早的民营职业教育机构,孔子办学十分注重学以致用,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办学思想。他办学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现代学校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杏坛 办学特色 课程设置 借鉴
在民间,有一种印象,似乎孔子满口之乎者也,务虚不务实,迂腐有余而实际办事能力不足。这些实际上是对孔子的片面的認识。
一、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
《庄子•杂篇•渔父》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清代顾炎武认为《庄子》书中凡是讲孔子的,采用的都是寓言的写法,杏坛不必实有其地。宋时,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故现在的曲阜孔庙实有杏坛。可见,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本文用杏坛指代“孔子讲学的地方”。
二、学校课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六艺:中国古代士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在春秋时期,不学礼无以立,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祖先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射即射箭技术。五射指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都是射箭的具体方式。射艺包含射箭、弹弓和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受人们的重视。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之御车应达到的水准。书:即书写,识字等。数即算法,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可见,孔子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士,他认为培养士是最重要的。“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樊迟曾三问“仁”,两问“智”,一问“孝”,一问“崇德,修慝,辨惑”,非常重视品德修养。但孔子主张以德、礼治国济世,认为樊迟“学稼”没有抓住要害,见识短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认为《诗》、《书》、礼、乐专业多好,既好就业,又更加有利于国家,何必学农。就像鲁迅先生认为改造人们的思想比医治好人们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一样。
三、办学特色
孔子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也颇具特色。
有教无类孔子弟子三千,什么国籍的人都有,如颜回是鲁人,子路是汴人,端木赐是卫人,言偃是吴人;什么年龄的人都有,如颜回少孔子30岁,子路少孔子9岁,公孙龙少孔子53岁;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如仲弓父是贱(地位低下、贫穷)人。在我国,西周初年就有国学成均,后来,又形成痒、序、校等级别不同的贵族学校,是谓“政教合一”,而孔子则给各种有志于学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打破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地位,打破了贵族子弟对知识的垄断。对贵族子弟,他是收取学费的,因为他要维持他的教学工作是要有一定经费的,但是,对贫贱之人,他只象征性地收取几块干肉(束脩)。
教书育人孔子特别注重教书育人,在传授《诗》、《书》、礼、乐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阐发自己的社会哲学思想。他的言论被弟子收集整理成《论语》,成为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论语》中的一些言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全人类的行为准则。在教育学生时,孔子“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教研一体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对《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做了整理工作。如他“追及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致秦穆,编次其事”。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去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至此可的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同时,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记录242年历史。并形成敢于直言的“春秋笔法”,对中国古代治史产生深远影响。《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的整理工作是十分浩繁的,孔子一人恐难以完成,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工作应该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完成的。
因材施教“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对他的学生进行分类,因材施教,最后,这些人都颇有成就。在游历期间,孔子和他的弟子受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子贡、颜回三人问:“《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对于他们的不同回答,孔子予以不同的评说。
思行结合孔子和他的学生十分注重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各个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中西比较
年代孔子三十而立,开始讲学,这一年是公元前522年,比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建立的柏拉图学院早135年。
专业公元前387年,古希腊的“柏拉图学院”主要是致力于对概念、理论、宇宙及认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学校,它集传授知识,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院开设课程有算数,几何,天文等。杏坛的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相比柏拉图学院开设的辩论术、算数、几何、天文等课程更注重实际运用。西方直到中世纪后期骑士自学徒才开始学习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也是六艺)等基本技艺。
杏坛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至今对于我们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孔子.《论语•述而》.
作者简介:
石春金:(1963—),男,法学硕士,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杏坛 办学特色 课程设置 借鉴
在民间,有一种印象,似乎孔子满口之乎者也,务虚不务实,迂腐有余而实际办事能力不足。这些实际上是对孔子的片面的認识。
一、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
《庄子•杂篇•渔父》说:“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清代顾炎武认为《庄子》书中凡是讲孔子的,采用的都是寓言的写法,杏坛不必实有其地。宋时,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增修祖庙,“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故现在的曲阜孔庙实有杏坛。可见,杏坛实际是指“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本文用杏坛指代“孔子讲学的地方”。
二、学校课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六艺:中国古代士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在春秋时期,不学礼无以立,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祖先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射即射箭技术。五射指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都是射箭的具体方式。射艺包含射箭、弹弓和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受人们的重视。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之御车应达到的水准。书:即书写,识字等。数即算法,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可见,孔子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士,他认为培养士是最重要的。“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樊迟曾三问“仁”,两问“智”,一问“孝”,一问“崇德,修慝,辨惑”,非常重视品德修养。但孔子主张以德、礼治国济世,认为樊迟“学稼”没有抓住要害,见识短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认为《诗》、《书》、礼、乐专业多好,既好就业,又更加有利于国家,何必学农。就像鲁迅先生认为改造人们的思想比医治好人们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一样。
三、办学特色
孔子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也颇具特色。
有教无类孔子弟子三千,什么国籍的人都有,如颜回是鲁人,子路是汴人,端木赐是卫人,言偃是吴人;什么年龄的人都有,如颜回少孔子30岁,子路少孔子9岁,公孙龙少孔子53岁;什么身份的人都有,如仲弓父是贱(地位低下、贫穷)人。在我国,西周初年就有国学成均,后来,又形成痒、序、校等级别不同的贵族学校,是谓“政教合一”,而孔子则给各种有志于学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打破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地位,打破了贵族子弟对知识的垄断。对贵族子弟,他是收取学费的,因为他要维持他的教学工作是要有一定经费的,但是,对贫贱之人,他只象征性地收取几块干肉(束脩)。
教书育人孔子特别注重教书育人,在传授《诗》、《书》、礼、乐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阐发自己的社会哲学思想。他的言论被弟子收集整理成《论语》,成为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论语》中的一些言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全人类的行为准则。在教育学生时,孔子“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教研一体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对《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做了整理工作。如他“追及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致秦穆,编次其事”。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去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至此可的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同时,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记录242年历史。并形成敢于直言的“春秋笔法”,对中国古代治史产生深远影响。《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的整理工作是十分浩繁的,孔子一人恐难以完成,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工作应该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完成的。
因材施教“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对他的学生进行分类,因材施教,最后,这些人都颇有成就。在游历期间,孔子和他的弟子受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子贡、颜回三人问:“《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对于他们的不同回答,孔子予以不同的评说。
思行结合孔子和他的学生十分注重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各个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中西比较
年代孔子三十而立,开始讲学,这一年是公元前522年,比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建立的柏拉图学院早135年。
专业公元前387年,古希腊的“柏拉图学院”主要是致力于对概念、理论、宇宙及认知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学校,它集传授知识,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院开设课程有算数,几何,天文等。杏坛的礼、乐、射、御、书、数等课程相比柏拉图学院开设的辩论术、算数、几何、天文等课程更注重实际运用。西方直到中世纪后期骑士自学徒才开始学习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也是六艺)等基本技艺。
杏坛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至今对于我们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孔子.《论语•述而》.
作者简介:
石春金:(1963—),男,法学硕士,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