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优化农业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说:“人人都想洗脚上田。往城里钻,而你跳出农门好几年了,却又回家种橘子,不怕人家笑话吗?”
  编者按:2010年12月21日~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既关乎城市居民的民生问题,又关乎现代农业如何提升效益、农民如何增收。
  落到这个大背景下,再来解读浙江省扶持大学生下乡就业的突破性政策,让人看到这新一轮“到农村去”的意义,是非常有远见的。
  在此前,已有不少大学毕业生率先就职于新农村或涉农企业,他们有过困惑,也有过迷惘,但他们踏准了时代的脉搏。如今制度的障碍正在消融。他们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更多有志青年一些启示。
  母亲说:“人人都想洗脚上田,往城里钻,而你跳出农门好几年了。却又回家种橘子,不怕人家笑话吗?”
  
  故事1 橘林里也有高薪
  
  2000年,陈凌云决定回家承包荒地种植柑橘,当时陈凌云已大学毕业三年,任河南洛阳一家汽车公司驻上海的销售经理,年薪10多万元。“但是,任何得失都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重要。”陈凌云说,“我的理想就是让生我养我的村庄能够富裕起来。”
  陈凌云这个理想诞生的季节,就是2000年的那个夏天。他的家乡——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以优良的柑橘而远近闻名,然而,每次回家,他看到的仍然是与城市相差甚大的贫穷落后景象。
  “如果我将自己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柑橘的营销上,那就会给全村人致富开辟出一条新道路。”陈凌云这样想,也就这样做了。
  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强烈反对的是他的母亲,紧跟着的是父亲和其他亲戚朋友。母亲说:“人人都想洗脚上田,往城里钻,而你跳出农门好几年了,却又回家种橘子,不怕人家笑话吗?”
  当然,父母还是拗不过陈凌云,最后只能默许了。当年10月,陈凌云毅然辞去了大上海的工作,承包了涌泉村东岙村30亩荒山,开始种起了橘子。
  陈凌云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是种橘的技术。他将10多万元积蓄投入到山地中,却因为橘苗冻伤,血本无归。
  但磨砺让陈凌云加速成熟。2003年,他的橘园终于有了盈利,恰好与他在上海担任汽车销售经理的年薪一样。此后,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种橘收入也成倍地增长。“我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陈凌云说,“我要让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
  2006年,陈凌云联合附近的10多户橘农,发起成立了涌东果品专业合作社,并创建了自己的柑橘品牌——涌泉蜜橘。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陈凌云的营销知识发挥了优势: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响品牌。近两年,合作社的年收入1000多万元,已有400名社员。
  “我们村里的大学生,就是我们的致富领路人。”合作社社员陈成龙逢人总夸陈凌云。陈成龙告诉我们:没入社前,每亩柑橘收入仅800多元,有了合作社的指导,每亩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
  最近,陈凌云正在筹划兴建水果批发市场,他说:“涌泉蜜橘现在名气大了,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交易平台,把销售商引进来,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把水果卖出去。”
  “企业所在的乡镇农业大户有几十家,但基层技术推广员却只有一个,再加上这位技术推广员已经四五十岁了,常用的技术都过期了。”
  
  故事2 我在村里养鱼儿
  
  在鄞州农村长大的王旭霞,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
  2009年,她刚从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学系毕业,当时班里有20多位同学,走向农村的却屈指可数。
  在同学的诧异目光里,王旭霞挑选了‘家新办的涉农企业“清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起了技术员。这家企业养殖的大鲵,俗称娃娃鱼,技术要求很高,是农业中的高新产业。
  “我们大学生的‘地盤’应该在这里。”王旭霞显然有所准备,她发现,企业所在的乡镇农业大户有几十家,但基层技术推广员却只有一个。再加上,这位技术推广员已经四五十岁了,常用的技术都“过了期”,更别提指导什么高科技的养殖项目了。
  不久前,王旭霞联系了大学老师,想借助老师研究“精子保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便利,一起做娃娃鱼繁育课题。目前国内“娃娃鱼”繁育率低是个“坎”,最高的繁育率也不超过10%。
  养殖场占地约10亩,只有几口很普通的人工水塘,没什么现代化设施。王旭霞来了以后,在养殖塘上盖起了“大棚”,“不知名”的设备也多了起来。周边的农户都很好奇地看她捣鼓,不吱声。
  在一间房屋的墙脚,差不多一本书大小的长方型电子仪器上数据不停地跳跃。“上面显示大棚温度为8℃,种鱼池温度12.5℃……细小的变化,仪器上都会表现,不用一一去测量。”王旭霞解释说。在另一个类似实验室的房间,显微镜等一些实验室才有的设备一应俱全,都是供她化验水质、解剖动物研究用的。
  王旭霞的方法跟农民粗放型、随意性的养殖不同,每个步骤都有标准、有规范。
  一开始周边的农户受不了这种“麻烦”,总说:“我们随便养养也能养活啊?”不过,事实很快证明王旭霞的方法是有效的,一些农户自建的养殖基地里,娃娃鱼陆续发病,而王旭霞照料的“娃娃鱼”却很少生病。
  到2010年,吕柯的3年聘期满了。她选择续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在自己创业的同时,能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故事3 村官的红薯计划
  
  近日,嵊州市崇仁镇一个农民,辗转打听到北漳镇大学生“村官”吕柯的电话,并特意赶到北漳镇,购买了100公斤“馨香”红薯和日本紫红薯种子。
  吕柯、王伯超、薛锦等9名大学生,2006年起,从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学校毕业,陆续被分配到北漳镇,分别担任该镇北漳村、金兰村、约和村等村的“村官”。
  吕柯和其他“村官”一到北漳镇,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帮农民多赚些钱呢?
  2010年5月,吕柯在就餐时,听到一位朋友随口说了句:“浙江农林大学最近新推广一种名叫‘馨香’的红薯,口味很不错,销售价格也很高!”
  吕柯闻讯,眼前一亮,北漳农村有种红薯的传统,但由于红薯品种差,经济效益不高。
  吕柯等人马上通过熟人牵线,与浙江农林大学研究“馨香”红薯的陆国权教授取得了联系。陆教授非常热情,马上介绍他们去学校实践基地,了解红薯的种植、销售等情况。“经过了解,我们发现‘馨香’红薯一年可种两季,按目前市场价,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吕柯说。
  他们觉得非常兴奋:北漳镇可以种植红薯的面积有1000多亩,即使只种植—半面积,也可以增收500多万元呢!
  2010年6月,吕柯等人七拼八凑,集起了2500多元钱,从浙江农林大学引进了红薯种子,并租了4亩土地进行试种。4个月后,试种成功了!
  他们拿出500公斤红薯,以6元/公斤的价格进行试售,想不到,很快便销售一空。9名大学生“村官”当场决定,选择一部分红薯作种子,免费送给农户种植。目前已有15户农户领取了红薯种子。
  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们何不把种植红薯的农民联合起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呢?”吕柯等萌生了抱团创业的想法。2010年8月,9名大学生“村官”,平均出资1000多元,注册成立了“八月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无记名投票,小姑娘吕柯当上了董事长。据了解,这是浙江省首个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到2010年,吕柯的3年聘期满了,但她选择了续聘。另外一些“村官”,也将继续留在北漳,种他们的红薯。
其他文献
随着动物营养学、生理学、饲养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药物学、微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发展,饲料添加剂已融合了多门学科和新技术,其资源、种类、功能和应用范围得
82岁的胡承霖把头斜抵在长途公共汽车的窗沿,微闭双眼打盹儿。  车身一震,停下了。  “胡老,猜猜到哪个站了?”同行的笔者故意问他。  “不用猜。蒙城啊!”他头也不抬地答道。  自安徽合肥到皖北麦区涡阳县的这条路,300多公里。胡承霖跑了不下百次,以至在睡梦中也知道车到哪里了。  车下的路经历了从坎坷土路、柏油路再到高速公路的沧桑巨变;胡承霖也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到了耄耋之年。小时候受够了挨饿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