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记忆与怀念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認识作家
  琦君,七岁开始读《诗经》《论语》等古文,十岁就能挥笔成文,十二岁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其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诗歌等诸多领域,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她写得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散文,那剪不断的思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以其真挚、深沉、执着和热烈,构成了琦君散文抒情美的基本特征。
  美文在线
  母亲的粽子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我帮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脑海。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节选自琦君《粽子里的乡愁》,有改动。题目为编者加)
  含英咀华
  乡愁,是游子笔下永恒的主题。琦君借物抒情,将自己淡淡的乡愁融于深情的回忆中,融于细腻的叙事中。作者开篇先感叹身处异乡,怎么也感受不到年节的气氛,愈发怀念起旧时的年节情景;继而以母亲的粽子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时家里包粽子、吃粽子和送粽子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对童年的深深怀念,表达了对母亲诉说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
  金盒子与哥哥
  记得五岁的时候,我与长我三岁的哥哥就开始收集各色各样的香烟片了。经过长久的努力,我们把《封神榜》香烟片几乎收集齐了。我们就把它收藏在一只金盒子里——这是父亲给我们的小小保险箱,外面挂着一把玲珑的小锁。小钥匙就由我与哥哥保管。每当父亲公余闲坐时,我们就要捧出金盒子,放在父亲的膝上,把香烟片一张张取出来,要父亲仔仔细细给我们讲画面上纣王比干的故事。
  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他拉了我俩的小手问道:“孩子,爸爸要打仗去了,回来给你们带些什么玩意儿呢?”哥哥偏着头想了想,拍着手跳起来说:“我要大兵,我要丘八老爷。”我却很不高兴地摇摇头说:“我才不要,他们是要杀人的呢。”父亲摸摸我的头笑了。可是当他回来时,果然带了一百名大兵来了。他们一个个都雄赳赳地,穿着军装,背着长枪。幸得他们都是烂泥做的,只有一寸长短,或立或卧,或跑或俯,煞是好玩。父亲分给我们每人五十名带领。这玩意多么新鲜!我们就天天临阵作战。只因过于认真,双方的部队都互相损伤。一两星期以后,他们都折了臂断了腿,残废得不堪再作战了,我们就把他们收容在金盒子里作长期的休养。
  我八岁那年,父亲退休了。他要带哥哥北上住些日子,叫母亲先带我南归故里。这突如其来的分别,真给我们兄妹十二分的不快。我们觉得难以割舍的还有那唯一的金盒子,与那整套的《封神榜》香烟片。它们究竟该托付给谁呢?两人经过一天的商议,还是哥哥慷慨地说:“金盒子还是交给你保管吧!我到北平以后,爸爸一定会给我买许多玩意儿的!”
  金盒子被我带回故乡。在故乡寂寞的岁月里,我童稚的心,渐渐感到孤独。幸得我已经慢慢了解《封神榜》香烟片背后的故事说明了。我又用烂泥把那些伤兵一个个修补起来。我写信告诉哥哥说金盒子是我寂寞中唯一的良伴,他的回信充满了同情与思念。他说,明年春天回来时给我带许许多多好东西,使我们的金盒子更丰富起来。
  第二年的春天到了,我天天在等待哥哥归来。可是突然一个晴天霹雳似的电报告诉我们,哥哥竟在将要动身的前一星期,患急性肾脏炎去世了。我已不记得当这噩耗传来的时候,是怎样哭倒在母亲怀里,仰视泪痕斑斑的母亲的,孩子的心,已深深体验到人事的变幻无常。我除了恸哭,还能以什么话安慰母亲呢?
  父亲安顿了哥哥的灵柩以后,带着一颗惨痛的心归来了。我默默地靠在父亲的膝前,他颤抖的手抚着我,早已呜咽不能成声了。
  (节选自琦君《金盒子》,有改动。题目为编者加)
  含英咀华
  《金盒子》一文记录的是作者自己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承载了很多悲伤的记忆,但她没有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痛苦,而是非常平静地叙述了有关金盒子的故事,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节选片段讲述的是作者和她哥哥关于金盒子的回忆,从多方面表现了骨肉亲情。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父女、母子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
其他文献
1.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2.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3.五千年的文明,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告诉我们从何而来;五千年的文明,创造每一件文物都是文化,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4.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
期刊
幸福是什么?当我品尝一个清脆鲜嫩的红苹果时,我感到了幸福;当空气中流淌的茴香草的气味飘进我的鼻孔中时,我感到了幸福;当裹着花色方巾的奶奶对我笑时,我更是感到无比幸福。①  小时候,相比起父母日夜忙碌对我的疏忽,我总是逮到机会就逃到奶奶身边。奶奶的疼爱与如弥勒佛般笑嘻嘻的脸庞与母亲军事化的教育、雷厉风行的作风大相径庭。②  春日来临,阳光在屋檐上跳跃着,逗弄着小院门前的一排树影;矮凳上的老公公打着盹
期刊
“今晚参加晚会,我要戴上那条美丽的水晶项链,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小巧边走边想,为了参加今天的晚会,她已经准备很久了。  “咦?我的水晶项链呢?”小巧打开抽屉,却发现水晶项链不见了。小巧急了,把整个抽屉抽出来放在床上,仔细查看抽屉里的东西。“项链,项链哪儿去了?”小巧急得快哭了,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惊慌,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回想自己到底把水晶项链放哪儿了——先是给大伙们瞧,再看小妹挺喜欢,让她戴了一
期刊
“谁叫你把我辛辛苦苦养的褐马鸡弄晕了!”随着一阵怒吼,仓库门被踹开。哥哥愤懑的脸出现在眼前。  “它只是睡了一觉。”我赔着笑脸,总算把哥哥打发走了。  要是能让哥哥不这么容易发怒就好了。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人都保持开朗的心情,让他们在这个情绪越来越暴躁的23世纪里,每天都无忧无虑。  “李博士!‘乐乐’做好了!”实验室里传来助手阿忧的声音。我欣喜地奔向实验室:只见一只老虎依偎在阿忧左边,一头狮子
期刊
动物智慧  渡鸦究竟有多聪明呢?据说,渡鸦是所有鸟类中智商最高的,它的认知能力甚至能够媲美4岁的小孩。为了考验它的聪明,有人把一块肉用长线垂直悬挂在一根棍子下,并让渡鸦站在这根棍子上。看着那块肉,咽着口水的渡鸦似乎在想对策,不过,很快它就下手了。只见它小心翼翼地用嘴把绳子往上拉,然后,把这段绳子绕在自己的爪子上,接着再把绳子往上拉。它小心地重复着这个动作,把绳子一点一点往上拉,最终吃到了那块肉。 
期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家所在的小区里总能看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她常用落寞而渴望的眼神注视着过往的行人。有时,她会伸出手,含糊不清地说着话,想引起路人的注意,像是在乞讨。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没有人为她驻足。她失望地放下手,眼里是掩饰不住的失落。  有一次,我买早点回来,背后传来一个呢呢喃喃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老奶奶。她惊喜地看着我(大概是第一次有人回应她吧),黯淡的眼睛里有了光亮。她嘴里嘟囔
期刊
一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
期刊
語言平易浅近、自然朴素的文本如何细读才有滋味?我以琦君的《春酒》为例,分享文本细读、咬文嚼字的心得与乐趣。  咬文嚼字之一:玩味语言的反复之意  一般而言,不论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写作者为避免语言的单一乏味,都会力求不重复。因此,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反复出现的语言,我们一定不可忽视,这是作者在向我们暗示此处必有玄机。《春酒》第一段中就有三处反复的语言:  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
期刊
琦君在《春酒》的文末说:“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那么,作者所说的“家乡味”,究竟指什么?在文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通过几个关键句,做一点探索。  1.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我”的形象表现在三个动作里,“靠一下”“点一下”和“舔一舔”,三个动作,连贯一致,仿佛三个连续的电影镜头,而且,这个连续的电影镜头还不是单一的,是“在每个人怀里”重
期刊
我的爸爸呀,真是一个活宝。   他可以心血来潮给我这个“乖女儿”买整整一箱金庸的武侠小说——一般男孩子爱看的书;也可以深更半夜带我跑去南通看《星球大战》,并让我瞒着妈妈;他可以借了朋友的“豪车”,天不亮就载我兜了一圈风才送我到学校;他还在我生日那天,送来一架大炮似的天文望远镜……   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记忆的宝库里搜寻,似乎找不到爸爸生气的模样,他的眼神总是奕奕有光彩,架副黑框眼镜,瞧着不苟言笑,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