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计划到2020年,在重点行业建设千家绿色工厂。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工厂评价现状及标准的研究,探索分析了钢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53
1 绿色工厂评价现状和国内外评价标准
目前国外发布的绿色工厂标准是以环保和污染防治、节能管理及碳排放等方面为主。对应的标准: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ISO 14064溫室气体排放系列标准等。2018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2018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2016-1393T-YB)》(征求意见稿)。
(1)欧盟组织的环境足迹评价。2013 年4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2013/179/EU号建议《产品和组织生命周期表现测试和沟通通用方法》,并确定产品环境足迹(PEF)作为绿色产品的评价方法。
(2)台湾地区的绿色工厂标章。2012 年4月正式启动绿色工厂标章工作,包括标章推动作业要点、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和清洁生产评估系统,同时通过评估的企业方可获得绿色工厂标章。
(3)我国的绿色工厂评价准则。2018年,工信部发布《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明确了通用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 钢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路径
2.1 基本要求
(1)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截至2015—2017年年初,某钢企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应出具相关工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证明材料,或自身的声明材料。
(2)最高管理者要求。为推动绿色工厂建设,该企业管理层授予能源环保部负责绿色工厂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等相关职责。
(3)工厂要求。为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公司在2017年明确绿色制造体系的管理责任部门为能源环保部,并负责绿色工厂制度建设、推进实施及评价,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工厂管理小组,制定了《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建设规划方案》,提出了公司2017—2020年各年度的绿色工厂评价目标。分别委托第三方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节能篇、环保篇),并将年度目标进行四级的量化分解,落实到相关生产车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每年节能周和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期间工厂配合开展有关的宣传活动。
2.2 基础设施
(1)建筑。公司建筑物取得了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2)照明。公司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照明,优先使用节能灯具,采用声控、分区控制节能措施,办公室照明功率密度约3.09~6.81W/m2,低于9 W/m2的标准要求。新建办公区和生产车间天然采光等级一般为Ⅳ、Ⅴ级,窗口总透光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为1/8~1/10。属于自然光照明。
(3)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主要设备符合产业准入要求,属于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产品。开展重点大型耗能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2018年某钢企8号高炉荣获对标优胜炉,7号高炉荣获对标创先炉。
(4)计量设备。能源设施的计量方面,荣获“国家一级计量合格企业”称号,2005 年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三级计量体系,对能源计量器具由专人管理,建立了计量设备(器具)台账,同时按时定期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主要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均为100%。
(5)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2017年,某钢企对污染物治理设施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其中AⅠ类环保设施35套,AⅡ类环保设施42套;BⅠ类环保设施21套,BⅡ类环保设施41套。所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3 管理体系
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运行正常。
2.4 能源资源投入
2.4.1 能源投入
该钢企“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量59万吨标煤。2014—2016年吨钢综合能耗为619.14、612.73、607.28千克标煤/吨钢。工序能耗均达到了产品能耗限额标准。2015 年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淘汰落后低效能电机共2666台。2016 年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全面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的变压器共16台。对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进行了节能监测,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每年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公布企业旅行环境社会责任情况。2011年起,统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15—2017年,某钢企节能方面的改造投资约18亿元,累计节能量50万吨标煤。
2.4.2 资源投入
该企业2015 年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单耗为1.6535t/t, 2016年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单耗为1.6477t/t,工厂通过工艺提升改造使原材料消耗量减少。
2.4.3 采购
建立了《资材备件供应商管理办法》等原材料备件的采购技术标准,使供应商在提供货物和服务方面达到工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确保供方能够提供符合工厂环保要求的原材料。 工厂下游客户包括某冶金渣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某有限公司水泥厂等,在企业本地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产业链,供应商和下游企业都具有环境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资质,满足绿色供应链评价要求。
2.5 产品设计
2.5.1 产品生态设计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产品的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根据《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161—2015),某钢企已经初步做了一些生态设计的工作。截至2017年年初,有33 个牌号船体结构用钢板通过了中国等九国船级社工厂认可。
在产品设计环节,减少消耗品、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和降低产品生产、利用、处置环节的生态影响。钢铁产品设计可以考虑的生态设计理念包括:原材料就近采购,减少运输环节的潜在污染;生产过程添加利废材料,如钢渣、除尘灰、含铁污泥、氧化铁皮等,减少天然原材料使用;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配套余压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等节能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此外,还定期对采购废钢和钢材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
2.5.2 有害物质使用
工厂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产品、原料进行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检测,工厂生产的产品均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某钢企立即组织实施。
2.5.3 节能减碳
产品碳足迹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观地体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为企业持续改进工艺、改进产品提供内在支撑;另一方面公开产品碳足迹报告可使企业更好地与其消费者进行产品信息上的交流与沟通。
2.5.4 可回收利用率
通过实施节能项目改造和精细化管理,资源能源的可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其中高炉煤气放散率由2013年的1.71%降低到2018年的0.27%,焦炉煤气放散率由2013年的0.61%降低到2018年的0.52%,吨钢转炉煤气回收由2013年的76.4m3提升到2018年的113.2m3。余能回收总量由2013年的21万吨标煤提升到2018年的32.8万吨标煤。
2.6 环境排放
2.6.1 大气污染物
主要大气污染物,针对各种不同的废气,建有相应的废气处理设施,并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的要求开展监测,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6.2 水体污染物
某钢企建设了10万吨/天的污水处理中心,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对污染物排放建设了COD、氨氮、铅、锌、镉、砷、汞、铬等在线监测设备。
2.6.3 固体污染物
某钢企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固废场管理标准》《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满足固废管理要求。
2.6.4 噪声
噪声排放源主要是各种生产设备,除选用噪声低的设备外还采取合理的安装,并适当进行减振和减噪声处理,如加装消声器、减震垫,车间的门窗部位选用隔声性能良好的塑钢门窗结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噪声环境监测,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2.6.5 温室气体
依据《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碳排放核查规范》等要求,某钢企对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盘查,并利用每年的盘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节能技改方案措施并付诸实施,满足基本要求。已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活动,针对每年的核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节能技改方案措施,并实施其措施。
2.7 绩效
(1)用地集约化。某钢企厂区建筑物容积率为1.22,满足《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容积率应≥0.6的标准要求。2015年单位用地面积产值0.376万元/平方米,查询2016年当地年鉴,当地辖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为0.21万元/平方米。
(2)原料无害化。工厂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产品、原料进行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显示,工厂生产的产品均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通过替代原材料原矿,减少硫、砷的使用,实现有害物质替代,满足预期性要求。
(3)生产洁净化。2018年单位产品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标准;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产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所有排放指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噸钢二氧化硫、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优于行业前20%水平。
(4)废物资源化。2018年单位产品消耗铁水优于清洁生产一级指标1080kg/t,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96%,满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大于65%的基本要求。
(5)能源低碳化。2016 年吨钢综合能耗607.28kg标煤/t,2018年降低到562.3kg标煤/t,低于省限额680kg标煤/t,烧结、焦化、炼铁工序单耗分别为46.03kg标煤/t、79.55kg标煤/t、384.90kg标煤/t,优于清洁生产一级标准。根据2015年度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结果,碳排放量为9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1.6859t/t。碳排放总量低于国家分配额度,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8 对照指标体系需要完善的方面
(1)安全事故和隐患。2018年2月,某钢企发生煤气泄漏的安全事故,属一票否决项,限制了绿色工厂的申报。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偏低。可再生能源方面,主要的利用方向是太阳能、风能等,某钢企已策划建立光伏发电项目,但目前属于项目前期,尚未实施。
(3)产品设计尚未开展深度的生命周期评价。某钢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对照《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161—2015),尚未开展生命周期评价,评估产品生态设计情况和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信息。
(4)厂区吨钢新水消耗偏高,废水排放量较大,对照清洁生产指标和行业最优指标仍有改善空间。
(5)总体自评汇总。公司满足绿色工厂评价指标的一般要求,满足绿色工厂评价内容中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指标的基本要求,预期性指标基本符合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综合评价自评满足绿色工厂合格企业。
3 结论与建议
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已要求各地工信部门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从国外的实施经验来看,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经验,建立绿色制造奖励机制设立“绿色制造奖”、实施绿色制造政府补贴政策,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安徽省出台了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1.3%,占工业能源消耗的20.7%,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四批次绿色制造名单,其中钢企合计52家。更多的钢铁企业应参与绿色工厂的创建,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绿色工厂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福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案例简析——以家电行业绿色评价为例[J].中国市场,2018(24).
[基金项目]2017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韶关市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Q2017005)。
[作者简介]张拓(198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学历,讲师,供职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电子商务。
[关键词]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53
1 绿色工厂评价现状和国内外评价标准
目前国外发布的绿色工厂标准是以环保和污染防治、节能管理及碳排放等方面为主。对应的标准: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ISO 14064溫室气体排放系列标准等。2018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2018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2016-1393T-YB)》(征求意见稿)。
(1)欧盟组织的环境足迹评价。2013 年4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2013/179/EU号建议《产品和组织生命周期表现测试和沟通通用方法》,并确定产品环境足迹(PEF)作为绿色产品的评价方法。
(2)台湾地区的绿色工厂标章。2012 年4月正式启动绿色工厂标章工作,包括标章推动作业要点、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和清洁生产评估系统,同时通过评估的企业方可获得绿色工厂标章。
(3)我国的绿色工厂评价准则。2018年,工信部发布《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明确了通用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 钢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路径
2.1 基本要求
(1)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截至2015—2017年年初,某钢企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应出具相关工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证明材料,或自身的声明材料。
(2)最高管理者要求。为推动绿色工厂建设,该企业管理层授予能源环保部负责绿色工厂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等相关职责。
(3)工厂要求。为实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公司在2017年明确绿色制造体系的管理责任部门为能源环保部,并负责绿色工厂制度建设、推进实施及评价,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工厂管理小组,制定了《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建设规划方案》,提出了公司2017—2020年各年度的绿色工厂评价目标。分别委托第三方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节能篇、环保篇),并将年度目标进行四级的量化分解,落实到相关生产车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每年节能周和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期间工厂配合开展有关的宣传活动。
2.2 基础设施
(1)建筑。公司建筑物取得了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2)照明。公司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照明,优先使用节能灯具,采用声控、分区控制节能措施,办公室照明功率密度约3.09~6.81W/m2,低于9 W/m2的标准要求。新建办公区和生产车间天然采光等级一般为Ⅳ、Ⅴ级,窗口总透光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为1/8~1/10。属于自然光照明。
(3)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主要设备符合产业准入要求,属于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产品。开展重点大型耗能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2018年某钢企8号高炉荣获对标优胜炉,7号高炉荣获对标创先炉。
(4)计量设备。能源设施的计量方面,荣获“国家一级计量合格企业”称号,2005 年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三级计量体系,对能源计量器具由专人管理,建立了计量设备(器具)台账,同时按时定期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主要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均为100%。
(5)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2017年,某钢企对污染物治理设施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其中AⅠ类环保设施35套,AⅡ类环保设施42套;BⅠ类环保设施21套,BⅡ类环保设施41套。所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3 管理体系
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体系运行正常。
2.4 能源资源投入
2.4.1 能源投入
该钢企“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量59万吨标煤。2014—2016年吨钢综合能耗为619.14、612.73、607.28千克标煤/吨钢。工序能耗均达到了产品能耗限额标准。2015 年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淘汰落后低效能电机共2666台。2016 年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全面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的变压器共16台。对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进行了节能监测,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每年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公布企业旅行环境社会责任情况。2011年起,统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15—2017年,某钢企节能方面的改造投资约18亿元,累计节能量50万吨标煤。
2.4.2 资源投入
该企业2015 年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单耗为1.6535t/t, 2016年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单耗为1.6477t/t,工厂通过工艺提升改造使原材料消耗量减少。
2.4.3 采购
建立了《资材备件供应商管理办法》等原材料备件的采购技术标准,使供应商在提供货物和服务方面达到工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确保供方能够提供符合工厂环保要求的原材料。 工厂下游客户包括某冶金渣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某有限公司水泥厂等,在企业本地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产业链,供应商和下游企业都具有环境和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资质,满足绿色供应链评价要求。
2.5 产品设计
2.5.1 产品生态设计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产品的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根据《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161—2015),某钢企已经初步做了一些生态设计的工作。截至2017年年初,有33 个牌号船体结构用钢板通过了中国等九国船级社工厂认可。
在产品设计环节,减少消耗品、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和降低产品生产、利用、处置环节的生态影响。钢铁产品设计可以考虑的生态设计理念包括:原材料就近采购,减少运输环节的潜在污染;生产过程添加利废材料,如钢渣、除尘灰、含铁污泥、氧化铁皮等,减少天然原材料使用;采用节能工艺和设备,配套余压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等节能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此外,还定期对采购废钢和钢材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
2.5.2 有害物质使用
工厂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产品、原料进行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检测,工厂生产的产品均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某钢企立即组织实施。
2.5.3 节能减碳
产品碳足迹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观地体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为企业持续改进工艺、改进产品提供内在支撑;另一方面公开产品碳足迹报告可使企业更好地与其消费者进行产品信息上的交流与沟通。
2.5.4 可回收利用率
通过实施节能项目改造和精细化管理,资源能源的可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其中高炉煤气放散率由2013年的1.71%降低到2018年的0.27%,焦炉煤气放散率由2013年的0.61%降低到2018年的0.52%,吨钢转炉煤气回收由2013年的76.4m3提升到2018年的113.2m3。余能回收总量由2013年的21万吨标煤提升到2018年的32.8万吨标煤。
2.6 环境排放
2.6.1 大气污染物
主要大气污染物,针对各种不同的废气,建有相应的废气处理设施,并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的要求开展监测,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6.2 水体污染物
某钢企建设了10万吨/天的污水处理中心,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对污染物排放建设了COD、氨氮、铅、锌、镉、砷、汞、铬等在线监测设备。
2.6.3 固体污染物
某钢企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固废场管理标准》《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满足固废管理要求。
2.6.4 噪声
噪声排放源主要是各种生产设备,除选用噪声低的设备外还采取合理的安装,并适当进行减振和减噪声处理,如加装消声器、减震垫,车间的门窗部位选用隔声性能良好的塑钢门窗结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噪声环境监测,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2.6.5 温室气体
依据《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碳排放核查规范》等要求,某钢企对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盘查,并利用每年的盘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节能技改方案措施并付诸实施,满足基本要求。已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活动,针对每年的核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节能技改方案措施,并实施其措施。
2.7 绩效
(1)用地集约化。某钢企厂区建筑物容积率为1.22,满足《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容积率应≥0.6的标准要求。2015年单位用地面积产值0.376万元/平方米,查询2016年当地年鉴,当地辖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为0.21万元/平方米。
(2)原料无害化。工厂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产品、原料进行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相关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显示,工厂生产的产品均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通过替代原材料原矿,减少硫、砷的使用,实现有害物质替代,满足预期性要求。
(3)生产洁净化。2018年单位产品COD、氨氮排放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标准;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单位产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所有排放指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噸钢二氧化硫、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优于行业前20%水平。
(4)废物资源化。2018年单位产品消耗铁水优于清洁生产一级指标1080kg/t,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96%,满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大于65%的基本要求。
(5)能源低碳化。2016 年吨钢综合能耗607.28kg标煤/t,2018年降低到562.3kg标煤/t,低于省限额680kg标煤/t,烧结、焦化、炼铁工序单耗分别为46.03kg标煤/t、79.55kg标煤/t、384.90kg标煤/t,优于清洁生产一级标准。根据2015年度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结果,碳排放量为9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1.6859t/t。碳排放总量低于国家分配额度,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8 对照指标体系需要完善的方面
(1)安全事故和隐患。2018年2月,某钢企发生煤气泄漏的安全事故,属一票否决项,限制了绿色工厂的申报。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偏低。可再生能源方面,主要的利用方向是太阳能、风能等,某钢企已策划建立光伏发电项目,但目前属于项目前期,尚未实施。
(3)产品设计尚未开展深度的生命周期评价。某钢企已经开展了大量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对照《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161—2015),尚未开展生命周期评价,评估产品生态设计情况和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信息。
(4)厂区吨钢新水消耗偏高,废水排放量较大,对照清洁生产指标和行业最优指标仍有改善空间。
(5)总体自评汇总。公司满足绿色工厂评价指标的一般要求,满足绿色工厂评价内容中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指标的基本要求,预期性指标基本符合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综合评价自评满足绿色工厂合格企业。
3 结论与建议
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已要求各地工信部门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从国外的实施经验来看,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经验,建立绿色制造奖励机制设立“绿色制造奖”、实施绿色制造政府补贴政策,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安徽省出台了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50万元。钢铁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1.3%,占工业能源消耗的20.7%,是名副其实的能耗大户。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四批次绿色制造名单,其中钢企合计52家。更多的钢铁企业应参与绿色工厂的创建,成为绿色发展的实践者和绿色工厂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福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案例简析——以家电行业绿色评价为例[J].中国市场,2018(24).
[基金项目]2017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韶关市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Q2017005)。
[作者简介]张拓(198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学历,讲师,供职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