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美好清新的新西兰,便是顾城的这句诗了。
在旅居新西兰最初的各种新奇中,有一个地名,始终像一个种子,耽搁在我记忆的深处。随着在新西兰时光的延伸蔓延,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像春天的树叶般渐次生长。好的、不太好的、惊喜的、不适应的……这些感受像是土壤和雨水,让那颗种子渐渐骚动起来——
激流岛,一座神秘而色彩斑驳的诗人之岛。对上世纪80年代风行到洛阳纸贵的朦胧派诗歌稍有了解的人,脑海中都或隐或现地漂浮着这座遥远的岛屿。曾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他的命运牢牢与这座岛屿镶嵌在一起,他的理想国,他最完美的幸福,最深切的失落,以及带着些邪恶色彩的悲情结局以及永不落幕的争论,都在这座岛屿中上演。
这个故事可用几个简单的句子概括:“顾城和谢烨夫妇于1988年移民新西兰,在激流岛落脚,不久后顾城的情人英儿也来到了激流岛,三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奇怪的共同生活,后英儿失踪,顾城精神失控,杀死妻子并自杀。”
这个故事也可以用厚厚的四本书(顾城、谢烨死前共著的《英儿》,英儿写的《魂断激流岛》、《爱情伊妹儿》以及顾城姐姐顾乡的《顾城生命的最后十四天》)以及成千上万的争论、辩护和谩骂来展开。
从不同角度来说的不同故事,罪魁祸首的帽子不断易主,无辜者和罪恶者的面具在同一个人脸上时隐时现。顾城是天才、纯真无邪的诗人、又是暴君、杀人犯和极端自私狭隘的巨婴;谢烨是完美的妻子、圣母病深度患者、最大的受害者、悲剧的操控者和控制狂;至于被诟病最多的英儿,在数不清的自私、贪婪、软弱、虚伪等形容词的背后,似乎也能窥到能一个脆弱可爱的,被深深伤害的灵魂。可以说,激流岛上的故事就像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罗生门,永远能激起人们的好奇、猜测和议论。
而在我少年时代最初的想象中,激流岛有许多朦胧诗一般虚幻的假设。至于更具体的细节,我的想象力便止步不前了。那么,曾发生过如此多故事的激流岛,她的真身又是怎样的呢?走近她,阅读她,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真相吗?
于是,一次旅行就这样启动了。
渡海,调转马头的飓风军团
激流岛和我的假想颇不一样。她并不偏远,隔着一道窄窄的海峡,她紧紧依偎着新西兰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奥克兰,在人口不到五百万的新西兰,奥克兰凭借一己之力承载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充满活力和财富机会。
激流岛的真名其实是怀赫科岛(Waiheke Island),至于中国人熟知之名,大约正是因为顾城,才被称作激流岛(该岛毛利语名字中有水流之意)。
激流岛也并不荒凉,今天,它已是新西兰人口最密集的岛屿,约一万人定居其上。从奥克兰乘坐渡轮最快35分钟就可以到达。 站在激流岛的高处,惠灵顿市中心的楼群和天空塔赫然在目。
不过,这次和激流岛的约会似乎选错了时间,出发的清晨我们就收到了铺天盖地的天气预警,说是有一场百年不遇的狂暴飓风将在傍晚时分攻击奥克兰及附近海域。为了抢在飓风抵达前渡海,我们驾着车一路狂奔,终于赶在下午三点抵达奥克兰的渡船码头,赶上了将要离港的渡轮。天空中乌云沉重,风之铁蹄虽然尚未动地而来,却已开始降下冰凉的雨幕。远处,激流岛坚硬的剪影在阴霾中沉默着,仿佛是一个收藏着诸多秘密的堡垒。
飓风最终还是没有来,似乎是激流岛之行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又似乎是一个暗示,让我们不要太轻易地对一件事下判断。我坐在窗边,晒着霞光听涛声。忽然间想到,在顾城生活在这岛上的两三年间,他的窗外也就是相似的风景,耳畔也是如此的天籁啊。
激流岛是极美的,被清澈而又透明的蓝绿色海水簇拥着。海风轻柔,白色的海鸥在树林里自由飞掠。不管你身在激流岛的什么地方,稍微走走就能找到海滩,公路在丛林中拐个弯,无敌海景就扑面而来。咖啡店和小酒馆氤氲着浪漫气氛。每到周末,便有诸多访客从奥克兰渡海而来,也是婚礼宴会、圣诞新年嘉年华会的最好舞台。
被遗弃的故居
在网上搜索到顾城故居的线索,我们在黄昏出发了,沿着山路七拐八绕,感觉已远离了主要居民区,越过一片沼泽和森林。看来,即便是在当年颇为荒僻的激流岛上,顾城故居的位置也是一处游离之外的游离。
在昏暗的山路上走了许久,才终于停了下来。寂寥无人,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气息,眼前是个岔路,一条颇为陡峭的匝道向边上的山坡延伸。根据查到的资料,顾城故居的门牌号是124号,可搜寻了半天,只找到了126号、122号的信箱,唯独缺失了124号。
不过,我们却在周围发现了一丛丛竹子。对新西兰来说,竹子是外来植物,岛国生态脆弱敏感,加上担心竹子迅速蔓延的根系会损坏木头房屋的地基,当地人很少种植。在这片荒郊野岭,忽然看到代表中国元素的竹子,似乎在昏暗中甩出的一丝神秘和隐晦的线索。更耐人寻味的是,门牌号不见,却看到了一个颇大的地产销售广告树立在路旁。难道这座老房子正在被出售吗?
沿着路往上走,看到一个新的向左的岔路,再前行,看到了一户白色的民居,门前还停了两部车,院子有点杂乱,但肯定是有人居住的,这不禁让我有些迟疑,不知是否已经进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于是掉头回去,忽然看到斑驳的落叶和苔藓之下,依稀还有一条通往山上的岔路,趋前一看,半道上已经被一道陈旧的路障给封住了,一块木牌赫然用中英文写着“私人领地,请勿侵犯”,可依稀看到里面已非常破败。此路不通,我们回到岔道口,抬头看,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中,可望见一栋老屋的褴褛的红色屋角。接着,发现丛林中有一条崎岖的青苔小路通往上方,仿佛是直指谜底的捷径。
终于靠近了房子,这是一栋典型的两层新西兰民居,木头框架,坐落在斜坡上,依稀可见前院后院的范围、车库和小道,足有1000平米。房子不大,两层算下来也不过100平米的地毯面积。二楼有一个大的木头阳台,足有十几平米。想来,这就是当年顾城朋友所说的那座能看得见海的阳台了。阳台下方貌似有个很大的储水塔,能闻到铁皮生锈的气味。 新西兰天气多雨,以我们的生活经验,若维护得当,百年老屋仍会坚固舒适,而若被遗弃,10年便会破旧到无法居住。显而易见,这栋房子已经太多年无人照管,院落里长满了杂草、灌木和藤蔓,红黄相间的油漆也剥落得十分狼狈,一些外墙的木头都开始腐朽了。大门被木条斜着钉死了,上面挂着牌子用粗黑的中英文与感叹号,表达着拒绝外人进入的声色俱厉。忍耐不住好奇心,透过窗子往里看了看,白色的蕾丝窗帘耷拉着,隐约可见里面的一些陈设,似乎有桌子,还有一张破旧的床垫。
时间已经是黄昏,加上刚下过一阵小雨,高大的树木遮挡了大部分光线,让老屋显得相当晦暗,朱红和黄色的外墙颜色因为破旧,显得格外诡异,一阵风过,落叶哗哗落下,站在老屋门前,觉得阴气森森,扑面而来,我们赶紧三步并做两步,沿着小径回到车里。
坐在车上用手机登录新西兰的二手房销售网,果然查到了那个地产广告的真身,却不是顾城的老屋,而是紧邻着的一片约800平米的空地,售价为30多万纽币(约160万人民币),从空中拍摄的图片展示着地块的样貌,可捎带看到一旁顾城房子的屋顶都已斑驳,二楼阳台上布满可疑的阴影,不知道是树影还是塌陷的木板。
听说,悲剧发生后,顾城的儿子仍留在激流岛上长大,顾城的姐姐顾乡至今仍生活在激流岛上,不知是为了什么,他们似乎刻意遗弃了这栋老屋,任其颓废,像是一个永远被定格的悲情故事。
“诗和远方”恰是“眼前的苟且”?
在岛上生活的几天中,我们对激流岛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个颇有意味的事实是,顾城在激流岛上生活的那几年,不仅是他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也像是激流岛命运的十字路口。在此之前,寂寞的激流岛像是一位隐居空谷的哲人,如今铺天盖地的葡萄园在当时可能只是区区几棵在后院藤架上蜿蜒的葡萄。只有极少的商业,居民多是老人和“怪人”,房价很低,不少人正是为了避世或特立独行才选择在这里生活。随后,绝望的诗人选择了死亡,而激流岛则一路奔向“富豪的世外桃源”。
传说称,当地土著毛利人离开这个岛的时候,求了神来保护他,于是,人过海的时候,就把丑恶的灵魂留在了对岸,岛是干净的。顾城房子的前房主是一个就是一个神神叨叨的外星人狂热爱好者,为了筹钱参加一个国际外星人会议,才把房子卖给了顾城。
想来,顾城时代的激流岛,可以美得如一首诗,也可以坚硬粗糙得如一块岩石——桃花飘落,海水泛起蓝色波纹。诗人亲自动手劈柴生火、搬石锯木整饬房屋、捡拾贝壳,采掇浆果,与大自然几乎零距离,昆虫们在奏乐,海风带来涛声,裹挟着远古的气息。另一方面,这里没有城市生活设施的支持和便利。即便不谈顾城、谢烨和英儿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仅从“存在”这个角度来说,激流岛就是巨大的挑战。当年岛上几乎没有别的华人,也没有工作机会,顾城满天星斗一样的诗魂不再有狂热的支持者。
尘世的生活是艰辛的,顾城不会开车,不会英语,对于新西兰生活来说,堪称“废柴”,一切都要靠谢烨打点。从英儿后来写的《魂断激流岛》和《英儿》这两本书中,可以读到他们生活的真实细节,依靠救济金不够生活,他们于是在周末市集上售卖自家产的鸡蛋和春卷,顾城还曾为人画像。他们居住的那栋木头房子也问题多多,连木梁都有缺陷,在英儿的眼中,顾城几乎是在无休无止地维修这栋破旧的房子,让她感到极为厌烦。至于养鸡谋生的计划,因为鸡粪和鸡鸣干扰了邻居的生活,也被社区下了禁令,顾城只好把几百只鸡全部杀了。
谢烨是一位上海姑娘,她爱美,能干,充满了许多红尘梦想。在她和顾城婚姻的早期,强烈地崇拜支撑着她的全部精神。由此,她才能“眼睛里含着万里晴空,生命里从无乌云经过”。英儿则更是红尘中人,她刚一上岛,便想着渡海去奥克兰找工作,因为顾城的阻止才没有成功。可以想象, 当光环褪去,现实来袭。当年孤寂的激流岛再也无法承载左右奔突的压力和冲突,并最终酿成了悲剧。而另一个事实是,曾在中国沸沸扬扬的“顾城杀妻案”,或是“惊世骇俗的畸恋故事”,在激流岛上并无太多人知晓,当年,这也只不过是一桩有些惊悚的凶杀自杀案而已。
周末,我们去了一趟岛上的集市,摊子上是新鲜的果汁和蜂蜜,手作的骨雕項链,我似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看到了顾城、谢烨和英儿的影子。一转身,他们又不见了。
我们并没有找到顾城故事的真相,面对这个巨大的罗生门,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美好清新的新西兰,便是顾城的这句诗了。
在旅居新西兰最初的各种新奇中,有一个地名,始终像一个种子,耽搁在我记忆的深处。随着在新西兰时光的延伸蔓延,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像春天的树叶般渐次生长。好的、不太好的、惊喜的、不适应的……这些感受像是土壤和雨水,让那颗种子渐渐骚动起来——
激流岛,一座神秘而色彩斑驳的诗人之岛。对上世纪80年代风行到洛阳纸贵的朦胧派诗歌稍有了解的人,脑海中都或隐或现地漂浮着这座遥远的岛屿。曾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他的命运牢牢与这座岛屿镶嵌在一起,他的理想国,他最完美的幸福,最深切的失落,以及带着些邪恶色彩的悲情结局以及永不落幕的争论,都在这座岛屿中上演。
这个故事可用几个简单的句子概括:“顾城和谢烨夫妇于1988年移民新西兰,在激流岛落脚,不久后顾城的情人英儿也来到了激流岛,三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奇怪的共同生活,后英儿失踪,顾城精神失控,杀死妻子并自杀。”
这个故事也可以用厚厚的四本书(顾城、谢烨死前共著的《英儿》,英儿写的《魂断激流岛》、《爱情伊妹儿》以及顾城姐姐顾乡的《顾城生命的最后十四天》)以及成千上万的争论、辩护和谩骂来展开。
从不同角度来说的不同故事,罪魁祸首的帽子不断易主,无辜者和罪恶者的面具在同一个人脸上时隐时现。顾城是天才、纯真无邪的诗人、又是暴君、杀人犯和极端自私狭隘的巨婴;谢烨是完美的妻子、圣母病深度患者、最大的受害者、悲剧的操控者和控制狂;至于被诟病最多的英儿,在数不清的自私、贪婪、软弱、虚伪等形容词的背后,似乎也能窥到能一个脆弱可爱的,被深深伤害的灵魂。可以说,激流岛上的故事就像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罗生门,永远能激起人们的好奇、猜测和议论。
而在我少年时代最初的想象中,激流岛有许多朦胧诗一般虚幻的假设。至于更具体的细节,我的想象力便止步不前了。那么,曾发生过如此多故事的激流岛,她的真身又是怎样的呢?走近她,阅读她,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真相吗?
于是,一次旅行就这样启动了。
渡海,调转马头的飓风军团
激流岛和我的假想颇不一样。她并不偏远,隔着一道窄窄的海峡,她紧紧依偎着新西兰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奥克兰,在人口不到五百万的新西兰,奥克兰凭借一己之力承载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充满活力和财富机会。
激流岛的真名其实是怀赫科岛(Waiheke Island),至于中国人熟知之名,大约正是因为顾城,才被称作激流岛(该岛毛利语名字中有水流之意)。
激流岛也并不荒凉,今天,它已是新西兰人口最密集的岛屿,约一万人定居其上。从奥克兰乘坐渡轮最快35分钟就可以到达。 站在激流岛的高处,惠灵顿市中心的楼群和天空塔赫然在目。
不过,这次和激流岛的约会似乎选错了时间,出发的清晨我们就收到了铺天盖地的天气预警,说是有一场百年不遇的狂暴飓风将在傍晚时分攻击奥克兰及附近海域。为了抢在飓风抵达前渡海,我们驾着车一路狂奔,终于赶在下午三点抵达奥克兰的渡船码头,赶上了将要离港的渡轮。天空中乌云沉重,风之铁蹄虽然尚未动地而来,却已开始降下冰凉的雨幕。远处,激流岛坚硬的剪影在阴霾中沉默着,仿佛是一个收藏着诸多秘密的堡垒。
飓风最终还是没有来,似乎是激流岛之行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又似乎是一个暗示,让我们不要太轻易地对一件事下判断。我坐在窗边,晒着霞光听涛声。忽然间想到,在顾城生活在这岛上的两三年间,他的窗外也就是相似的风景,耳畔也是如此的天籁啊。
激流岛是极美的,被清澈而又透明的蓝绿色海水簇拥着。海风轻柔,白色的海鸥在树林里自由飞掠。不管你身在激流岛的什么地方,稍微走走就能找到海滩,公路在丛林中拐个弯,无敌海景就扑面而来。咖啡店和小酒馆氤氲着浪漫气氛。每到周末,便有诸多访客从奥克兰渡海而来,也是婚礼宴会、圣诞新年嘉年华会的最好舞台。
被遗弃的故居
在网上搜索到顾城故居的线索,我们在黄昏出发了,沿着山路七拐八绕,感觉已远离了主要居民区,越过一片沼泽和森林。看来,即便是在当年颇为荒僻的激流岛上,顾城故居的位置也是一处游离之外的游离。
在昏暗的山路上走了许久,才终于停了下来。寂寥无人,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气息,眼前是个岔路,一条颇为陡峭的匝道向边上的山坡延伸。根据查到的资料,顾城故居的门牌号是124号,可搜寻了半天,只找到了126号、122号的信箱,唯独缺失了124号。
不过,我们却在周围发现了一丛丛竹子。对新西兰来说,竹子是外来植物,岛国生态脆弱敏感,加上担心竹子迅速蔓延的根系会损坏木头房屋的地基,当地人很少种植。在这片荒郊野岭,忽然看到代表中国元素的竹子,似乎在昏暗中甩出的一丝神秘和隐晦的线索。更耐人寻味的是,门牌号不见,却看到了一个颇大的地产销售广告树立在路旁。难道这座老房子正在被出售吗?
沿着路往上走,看到一个新的向左的岔路,再前行,看到了一户白色的民居,门前还停了两部车,院子有点杂乱,但肯定是有人居住的,这不禁让我有些迟疑,不知是否已经进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于是掉头回去,忽然看到斑驳的落叶和苔藓之下,依稀还有一条通往山上的岔路,趋前一看,半道上已经被一道陈旧的路障给封住了,一块木牌赫然用中英文写着“私人领地,请勿侵犯”,可依稀看到里面已非常破败。此路不通,我们回到岔道口,抬头看,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中,可望见一栋老屋的褴褛的红色屋角。接着,发现丛林中有一条崎岖的青苔小路通往上方,仿佛是直指谜底的捷径。
终于靠近了房子,这是一栋典型的两层新西兰民居,木头框架,坐落在斜坡上,依稀可见前院后院的范围、车库和小道,足有1000平米。房子不大,两层算下来也不过100平米的地毯面积。二楼有一个大的木头阳台,足有十几平米。想来,这就是当年顾城朋友所说的那座能看得见海的阳台了。阳台下方貌似有个很大的储水塔,能闻到铁皮生锈的气味。 新西兰天气多雨,以我们的生活经验,若维护得当,百年老屋仍会坚固舒适,而若被遗弃,10年便会破旧到无法居住。显而易见,这栋房子已经太多年无人照管,院落里长满了杂草、灌木和藤蔓,红黄相间的油漆也剥落得十分狼狈,一些外墙的木头都开始腐朽了。大门被木条斜着钉死了,上面挂着牌子用粗黑的中英文与感叹号,表达着拒绝外人进入的声色俱厉。忍耐不住好奇心,透过窗子往里看了看,白色的蕾丝窗帘耷拉着,隐约可见里面的一些陈设,似乎有桌子,还有一张破旧的床垫。
时间已经是黄昏,加上刚下过一阵小雨,高大的树木遮挡了大部分光线,让老屋显得相当晦暗,朱红和黄色的外墙颜色因为破旧,显得格外诡异,一阵风过,落叶哗哗落下,站在老屋门前,觉得阴气森森,扑面而来,我们赶紧三步并做两步,沿着小径回到车里。
坐在车上用手机登录新西兰的二手房销售网,果然查到了那个地产广告的真身,却不是顾城的老屋,而是紧邻着的一片约800平米的空地,售价为30多万纽币(约160万人民币),从空中拍摄的图片展示着地块的样貌,可捎带看到一旁顾城房子的屋顶都已斑驳,二楼阳台上布满可疑的阴影,不知道是树影还是塌陷的木板。
听说,悲剧发生后,顾城的儿子仍留在激流岛上长大,顾城的姐姐顾乡至今仍生活在激流岛上,不知是为了什么,他们似乎刻意遗弃了这栋老屋,任其颓废,像是一个永远被定格的悲情故事。
“诗和远方”恰是“眼前的苟且”?
在岛上生活的几天中,我们对激流岛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个颇有意味的事实是,顾城在激流岛上生活的那几年,不仅是他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也像是激流岛命运的十字路口。在此之前,寂寞的激流岛像是一位隐居空谷的哲人,如今铺天盖地的葡萄园在当时可能只是区区几棵在后院藤架上蜿蜒的葡萄。只有极少的商业,居民多是老人和“怪人”,房价很低,不少人正是为了避世或特立独行才选择在这里生活。随后,绝望的诗人选择了死亡,而激流岛则一路奔向“富豪的世外桃源”。
传说称,当地土著毛利人离开这个岛的时候,求了神来保护他,于是,人过海的时候,就把丑恶的灵魂留在了对岸,岛是干净的。顾城房子的前房主是一个就是一个神神叨叨的外星人狂热爱好者,为了筹钱参加一个国际外星人会议,才把房子卖给了顾城。
想来,顾城时代的激流岛,可以美得如一首诗,也可以坚硬粗糙得如一块岩石——桃花飘落,海水泛起蓝色波纹。诗人亲自动手劈柴生火、搬石锯木整饬房屋、捡拾贝壳,采掇浆果,与大自然几乎零距离,昆虫们在奏乐,海风带来涛声,裹挟着远古的气息。另一方面,这里没有城市生活设施的支持和便利。即便不谈顾城、谢烨和英儿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仅从“存在”这个角度来说,激流岛就是巨大的挑战。当年岛上几乎没有别的华人,也没有工作机会,顾城满天星斗一样的诗魂不再有狂热的支持者。
尘世的生活是艰辛的,顾城不会开车,不会英语,对于新西兰生活来说,堪称“废柴”,一切都要靠谢烨打点。从英儿后来写的《魂断激流岛》和《英儿》这两本书中,可以读到他们生活的真实细节,依靠救济金不够生活,他们于是在周末市集上售卖自家产的鸡蛋和春卷,顾城还曾为人画像。他们居住的那栋木头房子也问题多多,连木梁都有缺陷,在英儿的眼中,顾城几乎是在无休无止地维修这栋破旧的房子,让她感到极为厌烦。至于养鸡谋生的计划,因为鸡粪和鸡鸣干扰了邻居的生活,也被社区下了禁令,顾城只好把几百只鸡全部杀了。
谢烨是一位上海姑娘,她爱美,能干,充满了许多红尘梦想。在她和顾城婚姻的早期,强烈地崇拜支撑着她的全部精神。由此,她才能“眼睛里含着万里晴空,生命里从无乌云经过”。英儿则更是红尘中人,她刚一上岛,便想着渡海去奥克兰找工作,因为顾城的阻止才没有成功。可以想象, 当光环褪去,现实来袭。当年孤寂的激流岛再也无法承载左右奔突的压力和冲突,并最终酿成了悲剧。而另一个事实是,曾在中国沸沸扬扬的“顾城杀妻案”,或是“惊世骇俗的畸恋故事”,在激流岛上并无太多人知晓,当年,这也只不过是一桩有些惊悚的凶杀自杀案而已。
周末,我们去了一趟岛上的集市,摊子上是新鲜的果汁和蜂蜜,手作的骨雕項链,我似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看到了顾城、谢烨和英儿的影子。一转身,他们又不见了。
我们并没有找到顾城故事的真相,面对这个巨大的罗生门,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