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 探究性学习
实验是物理的灵魂,学生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也差,甚至有些学生有厌学的倾向,上课组织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时地管理课堂纪律,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想让学生主动完成探究性学习。然而在化学新课程中探究实验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其基本流程为:情景——问题——探究。教师把情景作为产生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问题的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学生根据问题的性质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案或假设,验证方案,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探索、研究、证明,从而亲身体验知识和规律的发现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实验探究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使探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课前备课是要认真做到“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层次、学生应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来备课,并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探究的问题应和学生认识水平相符合,而且问题的切口要小、易于操作——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才会富有生机,才能顺利进行。例如在 “大气压强”时,首先做了一个引导性实验:空玻璃杯口倒扣一张平滑的塑料垫片放开手,垫片就掉下来;然后往玻璃中装入半杯水,用塑料垫片盖住,倒过来放开手,垫片也掉了下来,水全倒在地上。但是当用水把玻璃杯全装满做上述实验进,垫片不掉下来,水不倒下来。奇怪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迅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以期待的心情投入学习,其思维处于更加激发的状态。这样使探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有效性完成。此外,探究的问题与学科学习内容有较大的相关度,或具有一定的、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实用价值。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角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喜欢看实验,但是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做实验,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在动手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锻炼操作技能、纠正错误。探究性学习中,关键是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角。同时,课堂内实施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并不一定要严格形成书面的课题方案,但探究必须按照科学探究的常规步骤有序进行,并符合一般的科学探究规范。
三、对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探究问题的难度,并根据现实条件帮助学生分析探究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常规步骤有序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按科学探究规范进行操作和推理。随时关注并及时处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的有序性问题、数据采集中出现的远离事实的情况、推理过程中的片面性、信息处理的完整性等。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结果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研究结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装置绿色化探究等等,引导学生从“看实验”、“画实验” “做实验”转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以响应新课标“积极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倡导,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12月
关键词:物理实验 实验探究 探究性学习
实验是物理的灵魂,学生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也差,甚至有些学生有厌学的倾向,上课组织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时地管理课堂纪律,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想让学生主动完成探究性学习。然而在化学新课程中探究实验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其基本流程为:情景——问题——探究。教师把情景作为产生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问题的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学生根据问题的性质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案或假设,验证方案,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探索、研究、证明,从而亲身体验知识和规律的发现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实验探究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使探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课前备课是要认真做到“备学生”。针对学生的层次、学生应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来备课,并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探究的问题应和学生认识水平相符合,而且问题的切口要小、易于操作——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才会富有生机,才能顺利进行。例如在 “大气压强”时,首先做了一个引导性实验:空玻璃杯口倒扣一张平滑的塑料垫片放开手,垫片就掉下来;然后往玻璃中装入半杯水,用塑料垫片盖住,倒过来放开手,垫片也掉了下来,水全倒在地上。但是当用水把玻璃杯全装满做上述实验进,垫片不掉下来,水不倒下来。奇怪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迅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以期待的心情投入学习,其思维处于更加激发的状态。这样使探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有效性完成。此外,探究的问题与学科学习内容有较大的相关度,或具有一定的、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实用价值。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角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喜欢看实验,但是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做实验,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在动手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锻炼操作技能、纠正错误。探究性学习中,关键是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角。同时,课堂内实施的探究学习的过程并不一定要严格形成书面的课题方案,但探究必须按照科学探究的常规步骤有序进行,并符合一般的科学探究规范。
三、对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正确的引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探究问题的难度,并根据现实条件帮助学生分析探究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常规步骤有序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按科学探究规范进行操作和推理。随时关注并及时处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的有序性问题、数据采集中出现的远离事实的情况、推理过程中的片面性、信息处理的完整性等。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结果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研究结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装置绿色化探究等等,引导学生从“看实验”、“画实验” “做实验”转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以响应新课标“积极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倡导,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