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考试心理障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行为的成因和找寻解排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增强其自我考试效能感,从而取得较好的考试效果。
【关键词】学生;考试;焦虑;探究
教学十多年,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考试、考核时却会经常性的出现成绩波动,甚至在关键时刻出现严重失误,难以考出较理想的成绩;成绩一般的学生,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但考试、考核时,他的成绩仍然很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多的是与学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有关,很多学生患有“考试结果恐惧症“,顾虑重重背着沉重的包袱走进考场;成绩很好的学生轻视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考试缺乏自信心,这必然会影响考试、考核,甚至导致失败。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考前紧张
考前心理发慌,总怕自己考不好。出现这种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平时学习基础不太牢固,花在某门学科上的学习时间不多,以致对考试心里没底;二是在几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心虚,因此怕这次考试考不好。三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己都在向他们施加压力。要排除部分考生的这种心理障碍,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考前,教师有意识地考一次较容易的模拟卷,让他们考得好,感觉自己还是挺不错的,觉得自己确实已经具备了迎考的实力。另外,教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及时进行善意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恐惧心态。作为教师应该向社会、学校、家庭呼吁不要向学生施加太多、太重的压力,让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学校通过开家长会,通过家访,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与家长交流,努力使家长们明白学生们存在着考试心理障碍、考试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家庭就必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考试前夕要调节学生心理,考试跟平时作业差不多,是检查自己所学,只要认真复习就会考好。这样就会轻松愉快进行考试。
2考试糊涂
学生在考试中头脑空白,连简单的题目也是动笔就错。出现这种症状的学生,主要是复习阶段精神太紧张,用脑过度,没有休息好,疲劳迎战所致。考试、考核时,试卷有易、有难。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当拿到试卷时,觉得试题很难,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自己给自己制造恐慌,对考试失去信心,结果考试真的失败;相反,觉得试题很容易,往往会沾沾自喜,放松自己,于是下笔草草,匆匆完卷。这种在考试中存在骄傲的情绪也会导致很多学生考试的失败。排解这种心理障碍的方法除学生要自己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外,考前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提醒,尽量让他们的头脑在考前处于冷静状态。作为老师,在考试前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遇到题目难时,首先不必恐慌,应想到自己觉得试题很难,别人也不会容易,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就可以了;相反,觉得试题很容易,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自己,应想到浅水淹死人,自己觉得容易别人也容易,应更加认真去完成。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考试,并将取得成功。
3考试情绪
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一个难题或是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就有放弃考试的念头。这时,即使后面的题目不难,他们也无心恋战,于是便很随意地这个题目做一会,那个题目划几下,直至考试终了。学生在考试中常出现这种症状,一旦这里被卡住,做后面的题以及综合题便没有了时间与心理保障。这种症状的来源,主要还是“完美主义”思想在作怪,学生总认为自己很不错,非考满分不可,错了一题或一题没做出来,感觉自己考不到满分或考不到高分了,心理不平衡,于是挖空心思地去想那个题,结果一心二用,感觉越来越糟。要排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老师考前指导起着关键性作用。老师考前要指导学生做题时,如果有几问,不管顺序,可以先把简单的一问做了,再去做难一点的。题目一难,就要根据老师平时所讲的知识点去思考,这样,就不会因为第一问难而影响其余的几问,也不至于该题没做而全题失分,影响情绪。
4考试忙碌
学生在考试中,这个题目粗略思考一会,那个题目思考一会,结果是个个题目都花了时间,却没有做出一个。出现这种症状的考生,主要是心浮气躁所致,他们不想深入思考就想把题目做出来,结果是越想越不得要领,心里也就越慌、越烦。
总之,要有效地解决学生考试焦虑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作好考前心理辅导。在考前要向学生强调,考试时做题要沉着冷静,要勤动笔,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不要贪多,要采取集中精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当然,学生考试时的心理障碍可能同时出现几种症状,只要老师、家长细心观察,耐心诱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排解,有的放矢地训练与指导,学生在大考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就一定能一一化解。
5参考文献
1刘玉娟.消除考试紧张心理的对策[J].心理世界,1999,(3)
2李振武,李振晗.应考紧张心理的解除[J].心理世界,1997,(5)
【关键词】学生;考试;焦虑;探究
教学十多年,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考试、考核时却会经常性的出现成绩波动,甚至在关键时刻出现严重失误,难以考出较理想的成绩;成绩一般的学生,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但考试、考核时,他的成绩仍然很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多的是与学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有关,很多学生患有“考试结果恐惧症“,顾虑重重背着沉重的包袱走进考场;成绩很好的学生轻视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考试缺乏自信心,这必然会影响考试、考核,甚至导致失败。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考前紧张
考前心理发慌,总怕自己考不好。出现这种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平时学习基础不太牢固,花在某门学科上的学习时间不多,以致对考试心里没底;二是在几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心虚,因此怕这次考试考不好。三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己都在向他们施加压力。要排除部分考生的这种心理障碍,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考前,教师有意识地考一次较容易的模拟卷,让他们考得好,感觉自己还是挺不错的,觉得自己确实已经具备了迎考的实力。另外,教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及时进行善意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恐惧心态。作为教师应该向社会、学校、家庭呼吁不要向学生施加太多、太重的压力,让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学校通过开家长会,通过家访,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与家长交流,努力使家长们明白学生们存在着考试心理障碍、考试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家庭就必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考试前夕要调节学生心理,考试跟平时作业差不多,是检查自己所学,只要认真复习就会考好。这样就会轻松愉快进行考试。
2考试糊涂
学生在考试中头脑空白,连简单的题目也是动笔就错。出现这种症状的学生,主要是复习阶段精神太紧张,用脑过度,没有休息好,疲劳迎战所致。考试、考核时,试卷有易、有难。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当拿到试卷时,觉得试题很难,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自己给自己制造恐慌,对考试失去信心,结果考试真的失败;相反,觉得试题很容易,往往会沾沾自喜,放松自己,于是下笔草草,匆匆完卷。这种在考试中存在骄傲的情绪也会导致很多学生考试的失败。排解这种心理障碍的方法除学生要自己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外,考前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提醒,尽量让他们的头脑在考前处于冷静状态。作为老师,在考试前应该让学生明白:考试遇到题目难时,首先不必恐慌,应想到自己觉得试题很难,别人也不会容易,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就可以了;相反,觉得试题很容易,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自己,应想到浅水淹死人,自己觉得容易别人也容易,应更加认真去完成。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考试,并将取得成功。
3考试情绪
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一个难题或是自己做不出来的题目,就有放弃考试的念头。这时,即使后面的题目不难,他们也无心恋战,于是便很随意地这个题目做一会,那个题目划几下,直至考试终了。学生在考试中常出现这种症状,一旦这里被卡住,做后面的题以及综合题便没有了时间与心理保障。这种症状的来源,主要还是“完美主义”思想在作怪,学生总认为自己很不错,非考满分不可,错了一题或一题没做出来,感觉自己考不到满分或考不到高分了,心理不平衡,于是挖空心思地去想那个题,结果一心二用,感觉越来越糟。要排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老师考前指导起着关键性作用。老师考前要指导学生做题时,如果有几问,不管顺序,可以先把简单的一问做了,再去做难一点的。题目一难,就要根据老师平时所讲的知识点去思考,这样,就不会因为第一问难而影响其余的几问,也不至于该题没做而全题失分,影响情绪。
4考试忙碌
学生在考试中,这个题目粗略思考一会,那个题目思考一会,结果是个个题目都花了时间,却没有做出一个。出现这种症状的考生,主要是心浮气躁所致,他们不想深入思考就想把题目做出来,结果是越想越不得要领,心里也就越慌、越烦。
总之,要有效地解决学生考试焦虑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作好考前心理辅导。在考前要向学生强调,考试时做题要沉着冷静,要勤动笔,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不要贪多,要采取集中精力、各个击破的原则。
当然,学生考试时的心理障碍可能同时出现几种症状,只要老师、家长细心观察,耐心诱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及时排解,有的放矢地训练与指导,学生在大考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就一定能一一化解。
5参考文献
1刘玉娟.消除考试紧张心理的对策[J].心理世界,1999,(3)
2李振武,李振晗.应考紧张心理的解除[J].心理世界,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