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预习
声音 1
课前先预习 高分来靠齐
刘文宇,来自重庆的高三学生,预习是她每晚完成作业后的必修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最重要的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长,而是效率有多高。拿我的经历来说,课前进行预习就很重要。头一天把有疑问或看不明白的地方标记下来,这样就对第二天的课有所期待。听上去,课前预习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儿是明碉,哪儿是暗堡,哪儿是最坚固的地方,哪儿是薄弱环节等,通过预习,就可以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预习了“总体分布的估计”的内容,看明白了频率分布表,但是没搞懂什么叫“样本容量”。于是,第二天上课我精神百倍,带着这个问题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有这样的好习惯,我把每个知识点都琢磨得很透彻,数学考试从来就没下过130分。
声音 2
课前预习勤 思维就会停
戴再平,浙江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数学教育专家。
对于数学课,“课前预习”并不是对任何人或任何课程都适合的。举例来说,假如你明天要上一堂平面几何课,重点是学习如何添加辅助线。假如你课前都认真预习过了(即事前知道结果)。那么课堂上老师提问:“这辅助线该怎么添呢?”,你们直奔结果:“这样添!”
请问,老师这堂课还怎么上呢?再作思维过程分析,你会感兴趣吗?没有了对新知识的渴望。恐怕课堂上的你们会昏昏欲睡吧。
关于计划和目标
声音 1
心中有计划 数学我不怕
高立力,2007年贵州理科状元,高考数学成绩为149分,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学习计划能帮助你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因此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认为学习计划应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因为学习状况不断在变化,而计划一定要和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得太死,学习计划就会缺乏灵活性。学习计划用不着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需在头脑中有安排就行,当然简单地在书面上拟个大概也是可以的,总之不要在形式上浪费大量时间。举例来说,我喜欢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对第二天的学习进行规划,比如数学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该做教材中的题还是自己找习题做等。长期养成的这个习惯让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稳定,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
声音 2
踏实状态最重要
王金战,人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有“中国第一班主任”之称。
我2003届的那个班,高考前。有13个学生已经提前保送清华、北大了。最后高考,考分高一点低一点,对他们都没太大意义。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图啥呢?有的孩子为了寻找一个目标。就给自己定下标准:我就要数学拿满分!但是那一年高考数学非常难,没有人得到满分。最高分是黄爽,考了149分,成了当年的数学状元。进入这种踏实、投入状态的同学,恐怕有一种共同的感觉:目标不再重要,目标可有可无。而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实际结果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得多。
关于参考资料
声音 1
“题海战术”我看行
刘剑波,高三模考成绩在全年级200名左右。高考冲进了全校前30名,现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
高考过后大家都叫我“黑马”。的确,从平时的全年级200名左右到最后冲进全校前30名,这种飞跃令人刮目相看。但一路走来,我觉得这些成绩理所当然,因为我冲刺的脚步迈得很踏实。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短时,我感觉对我这样基础不很牢固的同学来说,如果一点点补救,恐怕会事倍功半。我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充分交流后决定,采取“抓住重点和最弱的学科,兼顾其他学科”的策略。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我的数学是最薄弱的,相对也是提升空间最大的学科,于是我决定在数学上狠下功夫。对于数学,没什么好说的,四个字——以题代练。题型见多了,手熟了,考试准行。在复习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晚上总是安排6点30分到9点这一段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来做题,做完题后马上看答案,如果有错,立即纠正,把没懂的地方搞懂。我想,每天弄懂1个知识点,100天我就能弄懂100个知识点,那高考的时候自己还怕什么呢?也正是这种信念,在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得了117分,比平时多出了近50分。
声音 2
教科书——万变不离其宗
熊皓桃,贵州高考文科第10名,高三初期。成绩一直在590分左右,高考中取得了661分,现就读于香港大学。
高三一年,印象中除了吃饭、睡觉和偶尔的放松外,我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看书,从早上醒来后的早读、上课,中午的读报、下午的上课和晚上教室里的自习,到凌晨寝室里的自习,一切都按部就班。后来我发现,时间的充分利用只是学习的基础,习惯的改变才是我后来成绩突飞猛进的根源。就数学而言,我开始做题,但只认真做好老师发的卷子,并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详细记录。其他时间就用来看教材的公式、定理、定义、例题,而且不厌其烦地看。这种看似最笨的方法,让我的数学一下子好了起来,并最终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
关于数学册子DIY
声音 1
常翻错题集 明明白白学习
张迪,来自湖北的高二学生。错题集是班级的展品。
从高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准备了错题集,将每次考试的错题重做一次,分析出错原因。每次试卷发下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纠错,把错误的题目重新做,并且总结出错误的地方和原因,写在旁边。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给自己的评语,比如“加油,张迪,下次别再错了。”“错第二次了,惩罚自己今天晚上不许看电视。”
每次考试前,我也一定会把我的错题集拿出来翻一翻。我用这种方法拿下了数学一个又一个高分,而且最近一次的月考,我的数学单科成绩全年级排名第一。我的错题集还时常被挂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供其他同学参考。我一定会把这个习惯坚持到底。
声音 2
编题考自己 我有我创意
刘鹏飞,200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成绩为146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我喜欢根据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自己来编题并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对题目类型进行归类。因为出题的时候,我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显而易见。试想,出题都是老师的活儿,倘若我也能出题了,那水平不是提高得更快吗?我还给我自己出的题集起了个名字,叫“妙题集”。数学是一门很有诱惑力的学科,它所需要的那种逻辑思维能力是以后做很多事情的奠基石。大概编题也是对我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吧。
听完大家的热烈讨论后,你心中可能会有疑惑,有些习惯,有人热情推荐,有人却唱“反调”,到底哪些习惯适合你呢?来做做下面的测试题吧!
本测试共16道题目,每题都有三个备选答案:
A.是 B.有时如此(或不一定) C.否
1.你在固定的时间里学习吗?
2.你要求学习时周围必须很安静吗?
3.你是否经常查用字典等工具书?
4.学习时你有下意识的动作吗?
5.你是否在按自己制订的计划学习?
6.在学习中你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7.学习结束后。你会收拾书桌吗?
8.你有一边听广播或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
9.发回的试卷,自己能认真总结、分析问题吗?
10.你是否平时不烧香,考前抱佛脚?
11.你认为自己的预习效果不错吗?
12.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不愿下大力气去学吗?
13.你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立即复习吗?
14.即使有不明白的问题,你也不愿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吗?
15.即使有喜爱的电视节目。你是否也要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再去看?
16.你是否经常有对着书本毫无兴趣而浪费时间的现象?
评分方法:奇数题选A记2分,B记1分,c记0分;偶数题选A记0分,B记1分,C记2分。将各题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1)视觉型:27分以上
你喜欢通过图表、录像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通过自己动手涂写,要比阅读文字或聆听语言更有效。所以诸如自己动手做错题集的方法对你来说非常适用。
(2)听觉型:22~26分
你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接受信息。你上课时一般都能认真听讲。所以,课前预习的方式可能不太适合你,将精力放在课堂上更能出效果。
(3)动觉型:15分以下
你喜欢动脑筋,喜欢做重复性的事情,但是,你讨厌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不过,你做事一般都很踏实,而且一旦集中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推荐你可以使用“题海战术”。
声音 1
课前先预习 高分来靠齐
刘文宇,来自重庆的高三学生,预习是她每晚完成作业后的必修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最重要的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长,而是效率有多高。拿我的经历来说,课前进行预习就很重要。头一天把有疑问或看不明白的地方标记下来,这样就对第二天的课有所期待。听上去,课前预习有点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儿是明碉,哪儿是暗堡,哪儿是最坚固的地方,哪儿是薄弱环节等,通过预习,就可以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预习了“总体分布的估计”的内容,看明白了频率分布表,但是没搞懂什么叫“样本容量”。于是,第二天上课我精神百倍,带着这个问题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有这样的好习惯,我把每个知识点都琢磨得很透彻,数学考试从来就没下过130分。
声音 2
课前预习勤 思维就会停
戴再平,浙江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数学教育专家。
对于数学课,“课前预习”并不是对任何人或任何课程都适合的。举例来说,假如你明天要上一堂平面几何课,重点是学习如何添加辅助线。假如你课前都认真预习过了(即事前知道结果)。那么课堂上老师提问:“这辅助线该怎么添呢?”,你们直奔结果:“这样添!”
请问,老师这堂课还怎么上呢?再作思维过程分析,你会感兴趣吗?没有了对新知识的渴望。恐怕课堂上的你们会昏昏欲睡吧。
关于计划和目标
声音 1
心中有计划 数学我不怕
高立力,2007年贵州理科状元,高考数学成绩为149分,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学习计划能帮助你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因此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认为学习计划应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因为学习状况不断在变化,而计划一定要和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得太死,学习计划就会缺乏灵活性。学习计划用不着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需在头脑中有安排就行,当然简单地在书面上拟个大概也是可以的,总之不要在形式上浪费大量时间。举例来说,我喜欢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对第二天的学习进行规划,比如数学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该做教材中的题还是自己找习题做等。长期养成的这个习惯让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稳定,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
声音 2
踏实状态最重要
王金战,人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有“中国第一班主任”之称。
我2003届的那个班,高考前。有13个学生已经提前保送清华、北大了。最后高考,考分高一点低一点,对他们都没太大意义。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图啥呢?有的孩子为了寻找一个目标。就给自己定下标准:我就要数学拿满分!但是那一年高考数学非常难,没有人得到满分。最高分是黄爽,考了149分,成了当年的数学状元。进入这种踏实、投入状态的同学,恐怕有一种共同的感觉:目标不再重要,目标可有可无。而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实际结果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得多。
关于参考资料
声音 1
“题海战术”我看行
刘剑波,高三模考成绩在全年级200名左右。高考冲进了全校前30名,现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
高考过后大家都叫我“黑马”。的确,从平时的全年级200名左右到最后冲进全校前30名,这种飞跃令人刮目相看。但一路走来,我觉得这些成绩理所当然,因为我冲刺的脚步迈得很踏实。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短时,我感觉对我这样基础不很牢固的同学来说,如果一点点补救,恐怕会事倍功半。我与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充分交流后决定,采取“抓住重点和最弱的学科,兼顾其他学科”的策略。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我的数学是最薄弱的,相对也是提升空间最大的学科,于是我决定在数学上狠下功夫。对于数学,没什么好说的,四个字——以题代练。题型见多了,手熟了,考试准行。在复习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晚上总是安排6点30分到9点这一段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来做题,做完题后马上看答案,如果有错,立即纠正,把没懂的地方搞懂。我想,每天弄懂1个知识点,100天我就能弄懂100个知识点,那高考的时候自己还怕什么呢?也正是这种信念,在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得了117分,比平时多出了近50分。
声音 2
教科书——万变不离其宗
熊皓桃,贵州高考文科第10名,高三初期。成绩一直在590分左右,高考中取得了661分,现就读于香港大学。
高三一年,印象中除了吃饭、睡觉和偶尔的放松外,我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看书,从早上醒来后的早读、上课,中午的读报、下午的上课和晚上教室里的自习,到凌晨寝室里的自习,一切都按部就班。后来我发现,时间的充分利用只是学习的基础,习惯的改变才是我后来成绩突飞猛进的根源。就数学而言,我开始做题,但只认真做好老师发的卷子,并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详细记录。其他时间就用来看教材的公式、定理、定义、例题,而且不厌其烦地看。这种看似最笨的方法,让我的数学一下子好了起来,并最终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
关于数学册子DIY
声音 1
常翻错题集 明明白白学习
张迪,来自湖北的高二学生。错题集是班级的展品。
从高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准备了错题集,将每次考试的错题重做一次,分析出错原因。每次试卷发下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纠错,把错误的题目重新做,并且总结出错误的地方和原因,写在旁边。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给自己的评语,比如“加油,张迪,下次别再错了。”“错第二次了,惩罚自己今天晚上不许看电视。”
每次考试前,我也一定会把我的错题集拿出来翻一翻。我用这种方法拿下了数学一个又一个高分,而且最近一次的月考,我的数学单科成绩全年级排名第一。我的错题集还时常被挂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供其他同学参考。我一定会把这个习惯坚持到底。
声音 2
编题考自己 我有我创意
刘鹏飞,200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成绩为146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我喜欢根据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自己来编题并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对题目类型进行归类。因为出题的时候,我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显而易见。试想,出题都是老师的活儿,倘若我也能出题了,那水平不是提高得更快吗?我还给我自己出的题集起了个名字,叫“妙题集”。数学是一门很有诱惑力的学科,它所需要的那种逻辑思维能力是以后做很多事情的奠基石。大概编题也是对我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吧。
听完大家的热烈讨论后,你心中可能会有疑惑,有些习惯,有人热情推荐,有人却唱“反调”,到底哪些习惯适合你呢?来做做下面的测试题吧!
本测试共16道题目,每题都有三个备选答案:
A.是 B.有时如此(或不一定) C.否
1.你在固定的时间里学习吗?
2.你要求学习时周围必须很安静吗?
3.你是否经常查用字典等工具书?
4.学习时你有下意识的动作吗?
5.你是否在按自己制订的计划学习?
6.在学习中你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7.学习结束后。你会收拾书桌吗?
8.你有一边听广播或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
9.发回的试卷,自己能认真总结、分析问题吗?
10.你是否平时不烧香,考前抱佛脚?
11.你认为自己的预习效果不错吗?
12.你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不愿下大力气去学吗?
13.你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立即复习吗?
14.即使有不明白的问题,你也不愿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吗?
15.即使有喜爱的电视节目。你是否也要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再去看?
16.你是否经常有对着书本毫无兴趣而浪费时间的现象?
评分方法:奇数题选A记2分,B记1分,c记0分;偶数题选A记0分,B记1分,C记2分。将各题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1)视觉型:27分以上
你喜欢通过图表、录像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通过自己动手涂写,要比阅读文字或聆听语言更有效。所以诸如自己动手做错题集的方法对你来说非常适用。
(2)听觉型:22~26分
你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接受信息。你上课时一般都能认真听讲。所以,课前预习的方式可能不太适合你,将精力放在课堂上更能出效果。
(3)动觉型:15分以下
你喜欢动脑筋,喜欢做重复性的事情,但是,你讨厌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不过,你做事一般都很踏实,而且一旦集中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推荐你可以使用“题海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