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每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其行为和生理功能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即时间性和时间属性。由于其类似“钟”的特点,因此称之为“生物钟”。掌握和利用“生物钟”,对人类的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双面蛋白质掌握生物钟
宇宙万物,无不拥有自身独特的规律:牵牛花黎明时竞相开放;夜来香在月光下散发出幽香;蝙蝠白天睡觉夜间活跃;公鸡专门在拂晓比赛歌喉。人类也不例外,体内也有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物钟大体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昼型表现为凌晨和清晨体力充沛,精神焕发,记忆力、理解力最为出色,如数学家陈景润、作家姚雪垠都习惯凌晨两三点钟投入工作,效率很高。夜型是一到夜晚睡眠细胞特别兴奋,精力高度集中。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就习惯整夜写作,以至久而久之他家彻夜不熄的灯光竞成为塞纳河上船工的航标灯了。中间型介于前二者之间,清晨和上午学习工作效果特别好,如诗人艾青,在这两个时段,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在人体细胞中存在着一种双面蛋白质,是它们控制着细胞的生长与休息节奏,从而形成内在生物钟。美国医学院药学家詹姆士·尔夫妇介绍,他们在实验室复制出了这种双面、圆柱体蛋白质,通过不断改变其特性来验证它的功能,发现它们在控制着活体细胞,并以12分钟的周期进行生长与休息活动。这种双面蛋白质一面控制着细胞的生长,然后蛋白质做出转换,而另一方面进行着其他的活动,细胞的生长也就停止下来。
日本科学家发表研究论文说,他们发现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其他动物和植物的这种生物钟与时钟差距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周期是23─26小时,而植物是22─28小时。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以鸟儿为例,如果它严格按照时钟作息的话,那么它早上本来觅食时会发现,树上的虫子已经被先飞入林的鸟吃得差不多了。所以严格守时的生物会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最终趋于灭亡。实验证明,那些对竞争最有利的生物钟周期的确是接近24小时,但又不是特别接近。
生物钟具有可调性
生物钟既是内生的,又是可调的。隔离环境中人醒、睡的节律是24.8小时,人在正常情况下,醒、睡周期是24小时。这是外界环境节律对生物钟起的校正作用。即使采用微音量,在大街上播放抒情曲,也会让行人的脚步不知不觉减慢。而在快节奏中讲演具有煽动力,制造冲动。为什么生物钟与时钟的不同步不会累计起来最终打乱我们的生活规律,让我们醒来得一天比一天晚呢?研究者发现,光线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体温等不断重新设定生物钟。
1.太阳光影响生物钟。很多生物都会根据所处环境太阳光照的周期形成生物钟。光照周期出现变化,生物就会对自己的生物钟进行重置或调节以适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跨时区飞行造成的时差现象。对于人类或其它动物来说,生物钟更多具有时间上的意义,但对于美洲王蝶,生物钟是个微调飞行方向的空间参数。为证明这一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斯蒂芬·瑞伯特带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美洲王蝶的幼虫通常会在早晨日出时钻出蛹壳,研究人员用灯光代替日光长时间照射蝶蛹,结果发现王蝶幼虫的生命节律完全被打乱,它们会选择一天中任意时间钻出来,从而证明王蝶体内存在与日光照射对应的生物钟机制。
2.脑部温度影响生物钟。控制生物钟的物质为
视束交叉核子细胞,它位于口腔上腭的视丘下部,通常情况下根据视神经传递的光信号与当地时间保持同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生物学副教授艾里克·赫尔佐格提出一个理论,人的生物钟更多地受脑部温度的影响,因此,未来克服长途飞行造成时差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改变乘客的脑部温度。
赫尔佐格最近发表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视超束交叉核子细胞对脑部温度的敏感程度甚至高于光线。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脑部温度可以进行控制的话,那么飞行乘客就永远不会再受时差的影响,可以轻松地从一个时区转换到另一个时区。
但人体脑部温度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受生理活动、发烧、呵护或一片阿司匹林的影响,事实上目前人们已经采用药物来减轻时差的影响。根据研究,人体脑部细胞的温度变化每天在1.5℃之间,天亮时最低,中午时最高,甚至在减少光线的黑暗状况下这一温度变化规律也存在。
学会利用生物钟
了解生物钟是为了运用。按时用脑、择时用药,充分利用节律的高潮,自觉避免节律低潮时造成的差错、事故和损失,这正是提高生活质量、工作学习效率、放松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1.指导生殖。有很多人设想将“生物钟”运用于人类生殖活动中,使夫妻双方在体力、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时期受孕,实现优生的目的。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旺盛的精力、高涨的情绪、最佳的生理状态,必定促进生殖功能。认为晚9─10点同房是受孕的好时机。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节律具有近乎一个月为周期的变化。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初七、初八及廿二或廿三,是人类容易出现较大事故的时间,也是受孕不佳的时机。
2.指导减肥。日本大学药学系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细胞中含有名为“BMALI”的蛋白质,它夜间会增加,当身体沐浴到早上的阳光时就会减少,以保持适当的量。人体细胞中的这种蛋白质增加,就容易储存脂肪,如果减少,则不易储存脂肪。因此,早上晒太阳,有助于保持苗条身材。
3.指导手术。器官的排异性以7天为一周期,第7天、第14天、第21天……最可能发生排斥。而且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时间会影响周期效果。例如肾移植后,晚上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死亡率达60%,换在早上,82%的人5年后仍可以正常工作。(编辑:安然)
双面蛋白质掌握生物钟
宇宙万物,无不拥有自身独特的规律:牵牛花黎明时竞相开放;夜来香在月光下散发出幽香;蝙蝠白天睡觉夜间活跃;公鸡专门在拂晓比赛歌喉。人类也不例外,体内也有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物钟大体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昼型表现为凌晨和清晨体力充沛,精神焕发,记忆力、理解力最为出色,如数学家陈景润、作家姚雪垠都习惯凌晨两三点钟投入工作,效率很高。夜型是一到夜晚睡眠细胞特别兴奋,精力高度集中。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就习惯整夜写作,以至久而久之他家彻夜不熄的灯光竞成为塞纳河上船工的航标灯了。中间型介于前二者之间,清晨和上午学习工作效果特别好,如诗人艾青,在这两个时段,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在人体细胞中存在着一种双面蛋白质,是它们控制着细胞的生长与休息节奏,从而形成内在生物钟。美国医学院药学家詹姆士·尔夫妇介绍,他们在实验室复制出了这种双面、圆柱体蛋白质,通过不断改变其特性来验证它的功能,发现它们在控制着活体细胞,并以12分钟的周期进行生长与休息活动。这种双面蛋白质一面控制着细胞的生长,然后蛋白质做出转换,而另一方面进行着其他的活动,细胞的生长也就停止下来。
日本科学家发表研究论文说,他们发现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其他动物和植物的这种生物钟与时钟差距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周期是23─26小时,而植物是22─28小时。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以鸟儿为例,如果它严格按照时钟作息的话,那么它早上本来觅食时会发现,树上的虫子已经被先飞入林的鸟吃得差不多了。所以严格守时的生物会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最终趋于灭亡。实验证明,那些对竞争最有利的生物钟周期的确是接近24小时,但又不是特别接近。
生物钟具有可调性
生物钟既是内生的,又是可调的。隔离环境中人醒、睡的节律是24.8小时,人在正常情况下,醒、睡周期是24小时。这是外界环境节律对生物钟起的校正作用。即使采用微音量,在大街上播放抒情曲,也会让行人的脚步不知不觉减慢。而在快节奏中讲演具有煽动力,制造冲动。为什么生物钟与时钟的不同步不会累计起来最终打乱我们的生活规律,让我们醒来得一天比一天晚呢?研究者发现,光线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体温等不断重新设定生物钟。
1.太阳光影响生物钟。很多生物都会根据所处环境太阳光照的周期形成生物钟。光照周期出现变化,生物就会对自己的生物钟进行重置或调节以适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跨时区飞行造成的时差现象。对于人类或其它动物来说,生物钟更多具有时间上的意义,但对于美洲王蝶,生物钟是个微调飞行方向的空间参数。为证明这一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斯蒂芬·瑞伯特带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美洲王蝶的幼虫通常会在早晨日出时钻出蛹壳,研究人员用灯光代替日光长时间照射蝶蛹,结果发现王蝶幼虫的生命节律完全被打乱,它们会选择一天中任意时间钻出来,从而证明王蝶体内存在与日光照射对应的生物钟机制。
2.脑部温度影响生物钟。控制生物钟的物质为
视束交叉核子细胞,它位于口腔上腭的视丘下部,通常情况下根据视神经传递的光信号与当地时间保持同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生物学副教授艾里克·赫尔佐格提出一个理论,人的生物钟更多地受脑部温度的影响,因此,未来克服长途飞行造成时差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改变乘客的脑部温度。
赫尔佐格最近发表在《神经生理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视超束交叉核子细胞对脑部温度的敏感程度甚至高于光线。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脑部温度可以进行控制的话,那么飞行乘客就永远不会再受时差的影响,可以轻松地从一个时区转换到另一个时区。
但人体脑部温度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受生理活动、发烧、呵护或一片阿司匹林的影响,事实上目前人们已经采用药物来减轻时差的影响。根据研究,人体脑部细胞的温度变化每天在1.5℃之间,天亮时最低,中午时最高,甚至在减少光线的黑暗状况下这一温度变化规律也存在。
学会利用生物钟
了解生物钟是为了运用。按时用脑、择时用药,充分利用节律的高潮,自觉避免节律低潮时造成的差错、事故和损失,这正是提高生活质量、工作学习效率、放松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1.指导生殖。有很多人设想将“生物钟”运用于人类生殖活动中,使夫妻双方在体力、智力和情绪的最佳时期受孕,实现优生的目的。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旺盛的精力、高涨的情绪、最佳的生理状态,必定促进生殖功能。认为晚9─10点同房是受孕的好时机。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节律具有近乎一个月为周期的变化。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初七、初八及廿二或廿三,是人类容易出现较大事故的时间,也是受孕不佳的时机。
2.指导减肥。日本大学药学系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细胞中含有名为“BMALI”的蛋白质,它夜间会增加,当身体沐浴到早上的阳光时就会减少,以保持适当的量。人体细胞中的这种蛋白质增加,就容易储存脂肪,如果减少,则不易储存脂肪。因此,早上晒太阳,有助于保持苗条身材。
3.指导手术。器官的排异性以7天为一周期,第7天、第14天、第21天……最可能发生排斥。而且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时间会影响周期效果。例如肾移植后,晚上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死亡率达60%,换在早上,82%的人5年后仍可以正常工作。(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