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震撼人心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不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一、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教学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认知、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地震后,建筑物坍塌,学校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时的状况使人们都认为孩子们一定不会有生还的可能。有的父母在这片废墟上痛哭,然后绝望的走开。文中的这位父亲却始终没有哭,他坚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他不断地用双手去挖,当父亲在挖掘的时候,人们都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徒劳的,都劝阻他不要挖了,有的人甚至认为他因为失去孩子而变得失去理智。但他仍然坚定信心,埋头接着挖。文中的这位父亲和别的父母面对一片废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后,使学生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居意境美
  
  我们的教育对象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肤浅,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呢?”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在了水天相接的尽头……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词、句教学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如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也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培养审美能力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和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称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山“奇、秀、险”和水“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诵读教学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四是评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如《火烧园明圆》一课,它通过介绍园明圆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愤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学生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瑰宝”“精华”“凡是”“统统”“实在”“任意”“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不仅贪婪,而且无耻等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写“园明圆的建筑特点”时,可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所在,也同时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勤劳而富有智慧和才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法》
  [2] 叶小玲:《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甘肃教育》2008第8期下半月版
  [3] 关松林:《中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 《语文》《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文作者:甘肃省山丹县霍城学区西关小学教师陈秀霞2009年3月
其他文献
一、考试方式要服从教育目标的要求     “知之深而爱之切”。对我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对一些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景点的了解,无疑是熏陶学 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而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好河山及灿烂悠久的 文化来达到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豪感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此外,在教学中也发现尽管不少学生已有相当丰富的旅游活动经历,但却体验不深,领悟不够,这是由于 已有知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
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它强调在情景中教,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它更有时代气息,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学习、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却是一门学问。传统的做法是“教教材”,而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两年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感觉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体现本质上的转变。    一、让思品与生活课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过去的
期刊
内容摘要:写作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考察了学生基本的拼写. 词法.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考察了学生逻辑思维.谋篇布局等的综合能力。高考英语作文占30分,有着不可忽视的比重,因此加强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  关键词:英语写作 策略 高考 能力    写作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题考察了学生基本的拼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期刊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相互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是值得英语教师考虑的问题。就我个人多年的
期刊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 教材    随着基础教育
期刊
内容摘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证明,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无边。   关键词:生活 数学 体验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
期刊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