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意向下的设计创意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人类造物行为的开始到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多元化,而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学。人设计行为的本质是满足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在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中,室内设计中的“格式塔”现象比比旨是,格式塔理论中的“行为”与“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室内设计的过程,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无论在设计方法论上还是空间材质的应用方面,其意义与价值不可估量。
  关键词:格式塔理论 室内设计思维 装饰材料 价值
  引言
  设计思维与装饰材料的运用表现是其重要的体现,其强调装饰材料的选择,室内设计中设计思维与装饰材料的运用与格式塔原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尝试运用格式塔理论中的组织原则,把握整体观概念,达成相互选择的关系。进而把握形式组合因素、材料的性质因素与表现对象等因素,形式效应的可塑性、延伸性和整体性是格式塔的要点,这也是我们剖析的一大焦点。
  一、格式塔理论的本质
  格式塔原理(gestalt psychology)主张人类的视觉系统会对视觉自行导入构成结构、图像,会在神经系统中辨识图像、轮廓以及物体。该原理特别强调意识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其主要理论观点有:同型论、完型组织法则(主要包括接近性原理和连续性原理等)、学习论(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创造性思维)。
  二、格式塔理论与室内设计思维
  (一)学习论与设计思维
  1.顿悟学习的灵感:顿悟学习是诠释一种学习方式。严格来讲,它是借助重新构建知觉环境、一瞬间突发性感知其中关系等方式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和解决问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顿悟是创作里不可缺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冷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把露珠比喻成珍珠,把弯月比喻成弓,是诗人对当时知觉环境的顿悟。韩寒在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复赛作文《杯中窥人》即是韩寒对一杯水和一团纸的顿悟。而顿悟学习在室内设计中,是室内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学习性思维模式。例如一堆不起眼的废铁,设计师如再造者般将其赋予生命赋予灵魂,让其在设计环境中得到利用体现价值。废铁在室内设计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形式体现,即“视觉美感功能”。材料美感的视觉体现,是设计师对装饰材料的顿悟。装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地肌理、色彩、形状、触觉感都是設计师灵感的来源。设计师根据已有知识体系,重组知觉物与设计环境之间的关系而顿悟的灵感。
  2.学习迁移的认知:学习迁移通俗来讲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干预作用,它普遍存在于态度、知识以及技能等各方面学习之中。无论是哪种学习,均会受到学习者自身积累的经验、所持态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可以这样说,若存在学习行为,那么就会存在迁移现象。迁移不仅仅是巩固学习的一种方式,亦是升华学习的基础,学习和迁移之间保持着异常密切的联系。
  一名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师,除了需要在设计上独具天赋,亦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通过实际实践、他人作品鉴赏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地理文化知识积累、各种装饰材料的知识积累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将他人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和灵感巧妙融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简言之,室内设计师通过不断学习、认识、发现、构思,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学习迁移。
  优秀的设计作品,除了具备高度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还具有深层次内涵与意义。通过设计作品往往可以看出一个设计者文化底蕴的深浅。善于学习迁移的人,往往是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俗话云“玉不琢,不成器”宝玉任需巧匠,就室内设计而言,作为实现设计物质基础的装饰材料,其价值体现于设计作品,设计师学习迁移的能力,最终体现在对室内装饰材料的了解与运用上。
  3.“创”与“造”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核心要素。著名学者韦特海默表示,创造性思维在于不受最初完形的束缚,重新构成一个全新的完形。它均是按照突破最初完形、构筑全新完形的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对其而言,对实际情形、实现目标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有关方面关联的重新认识是创造性地处理问题的本质,先前所累积的经验亦仅在一个有规划的知识整体中彰显价值并投入到实际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将装饰材料打破旧形态,形成新的完形。在我看来,利用材料的可塑性和延伸性,用艺术的语言使之丰富,根据人习惯的延续性、人对物的基本认识和心理活动进行设计创造,这样的过程,是思维创造性活动,即格式塔理论中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无中生有”。上文提到过“室内设计是有目的的思维创造性技艺活动,是为人满足一定实际需求而产生的”。例如室内设计中常见的使卫生间干湿分离的淋浴隔断、室内空间中起到美观与隐蔽作用的“隐形门”、具有空间功能性划分和美观为一体作用的波导线、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齐具的踢脚线等。设计者通过装饰材料运用,创造出的本不存在的新事物,此为“无中生有”。这些室内产物的诞生是为人服务,是人本产物。
  格式塔理论学习论中所描述的“创造性思维”一词顾名思义,“创”与“造”是室内设计中的最终核心成果。在材料运用中可以看出,“创”中的创新是设计最核心的部分,而“思维”是其承载过程,“造”则是最终产物。可以说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即“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技能。
  从物种起源,到三百多年前的古猿人自学生火打造石器,再在到今天被人类造物行为所改变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人与地球上其他物种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三观、有道德、会造物。其归根结底是人善于在经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领悟,并将其总结,且会利用除自之外的其他媒介传承自己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出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们得利感恩于先人留下的智慧。从格式塔理论的学习论中可以看出,不同材质的出现和改变与人类文明的进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种“人造物”的诞生是其所在时期文明的产物。格式塔理论中的整个“学习论”所阐述的是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作用,于室内设计材质运用中的影响则是人对物的影响作用,即“学习论”与”物”之间的联系媒介是人,体现于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装饰材料被重塑的过程,就是材料被文化的过程,是人类通过特有思维所创造出的特有产物。   (二)完形组织法则与室内设计
  1.接近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与室内设计的同维:完形组织法则阐述了知觉主体是根据何种模式将经验材料统一整合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整体,其提出者是格式塔学派代表者,它是一种具有相关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该法则主张人们的感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特定的形式将经验材料统一整合为存在价值的整体。
  接近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是格式塔理心理学完形法则中的理论观点。接近性原理同Robin提出的亲密性原则—样,它们如何组织在一起,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我们感知它们是否为一个整体。根据接近性原理,能够借助拉近部分对象元素距离、扩大和其他对象元素距离的方式,令其在视觉上同属相同组,无需分组框或能够看得见的边界,最终实现提高视觉效果的目标。相似性原理则是除了上述接近性原理使得我们感知分组,元素之间的相似性电会使得我们感知分组。例如陌生人群中,我们却总能通过亲密性原则轻易辨别人群中的友人关系。
  在室内设计装饰材料的运用中,细心想想不难发现,接近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的出现和运用是很频繁的。例如室内设计中常会运用到的装饰相框、画框,设计师在相框/画框位置布局时,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当设计背景墙为装饰各种大小不一的很多相框时,设计者会运用接近性原理将它们在视觉整体上看是一个整体。其侧重点在于距离。而相似原理在这个视觉整体上的体现则是视觉意义体现的整體。大小不一的相框在形状、颜色、大小的迥异并不影响它们都是相框这一相同属性,它们在功能上的作用是相似的,所以可以说这个整体是视觉意义上的整体(如图1)。
  (2)当设计背景墙为装饰统一形状大小的相框/画框时,关于对处理“整体”上,接近性原理运用的侧重点在于距离,而相似性原理的运用则在于形状、大小、功能作用上的体现。
  在室内空间中,筒灯在吊顶的布置上也常会运用相似原理和接近性原理来区分灯组划分吊顶空间区域及灯组的服务对象和使用功能。在室内装饰材料的运用和处理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了。例如实木门的纹理和图框雕刻设计、酒柜的格局、吊顶装饰线条、装饰墙的设计等等。可见,无论是接近性原理,还是相似性原理,两者均和本设计试图给对象分组的倾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2.连续性原理、封闭性原理与室内设计的同维
  (1)连续性原理与室内设计的同维:在完形法则系统中,连续性原理表示人类视觉最容易感知持续性形式而非零落的碎片。
  在室内设计装饰材料使用过程中,连续性原理应用广泛。例如一套入户、客厅、餐厅相连的长形框条的房子需要设计,住户的要求是保留空间宽敞度的同时必须区分开入户、客厅、餐厅、并且让房子看起来不是细长的形状。那么这时候设计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没有哪个设计师会笨到用墙体将空间阻隔来划分区域,让室内空间失去互动性与通透性。就拿硬装列举,个人认为大多数的设计师会先从吊顶和地面铺设进行着手。首先说地面设计对于地面材料的运用和设计,可以在瓷砖铺设形状和波导线上进行区域模块划分,不同地瓷砖铺法代表不同的区域,而相同区域内连续的铺设形式则是连续性原理在室内装饰材料运用中的一个小点。若是在此家装设计中,住户想拥有更多的储物功能及想用木质材料进行铺设,不同于瓷砖运用,此时可以利用地面高低落差来划分区域,高处地面亦可作为地面隐形储物柜,节省空间的同时,地面高低落差的设计是人视觉上感知连续形式的划分点。其次我们在谈到吊顶设计,吊顶的块面、灯饰、线条、高低落差等都是空间区域划分的重要着手点。同上述地面铺设的运用一样,吊顶的设计也涉及连续性原理在室内装饰材料运用中的影响(如图2)。
  (2)封闭性原理与室内设计的同维:封闭性原理是格式塔理论完形法则的重要主张,该原理认为人们的视觉系统会自行试图把已经敞开的图像进行封闭处理,以此将其辨识为一个未进行任何分割的整体而非零落的碎片。无论是在工装设计还是家装设计中,其原理运用广泛,尤其是装饰性特别强的工装吊顶、装饰背景墙、玄关等地方。
  (3)主体/背景原理与室内设计的同维:在完形法则这一重要原则下,主体/背景原理表示,人脑把视觉区域划分成了两大部分:一是主体,二是背景,其中主体主要指的是一个场景中引起人们主要注意力的每一项元素,而剩下的其他部分即是背景。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电视机和背景墙之间的关系、装饰画与其所在背景墙的关系、吊灯与吊顶的关系等(如图3)。拿电视背景墙来说吧,其功能是配合电视机的同时起到审美作用。可以说电视背景墙的设计必须符合客厅设计风格的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让人眼前一亮,且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电视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造成视觉紊乱。那么想要设计好电视背景墙,装饰材料的选取和运用尤为重要。材料的类别、色彩、形状、肌理等都是设计的关键,结合完形法则中的主体/背景原理,设计者能更好地掌握设计力度和主次关系,控制好整体格局。
  连续性、封闭性、主体/背景原理与我们的视觉系统试图解析模糊或者填补遗漏来感知整个物体的倾向相关。是室内设计装饰材料运用中常常涉及的关于视觉感知与物的关系。
  三、格式塔理论与室内设计
  (一)格式塔理论在室内设计中的目的性
  室内设计是有目的的思维创造性技艺活动,是为人满足一定实际需求而产生的。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论”里头的思维模式影响着“生理活动需求”的刚需。其无中生有,创造了很多人本产物。在室内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中,空间装饰材料的运用表现是其重要的体现。例如探索性地选用格式塔理论中所包含的组织原则,立足于整体,确保装饰材料和对象间的每一个要素保持协调关系,当完成一个显示设计后,使用每个格式塔原理来判断所有设计元素间存在的关联性是不是达到设计预期标准,进而分析其有关组织原理和与装饰材料选择方式的契合。
  装饰材料的运用是室内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构成一个设计作品的基本组织结构。不同的空间、风格、客户需求对装饰材料的要求不同。学习了解不同装饰材料的使用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基本的知识储备。如何巧妙地运用装饰材料布局空间是对设计师能力的重要考核。也是设计师对室内装饰材料形式与功能理解的体现。装饰材料所要表达的功能可分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形式可以叫审美功能,又可以称之为“视觉心理活动需求”即人们俗称的赏心悦目。实用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生理活动需求”也叫刚需。例如室内设计中床和厕所都是家装的基本刚需配备(如图4)。   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物质文化要求愈来愈高,室内装饰材料的应用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选用装饰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查看材料的属性特征、形式组合以及表现对象等,对于格式塔而言,其关键表现为形式效应的拓展性、综合性以及可塑性。空间艺术以装饰材料的“表现力”和“人本”为切入点,要求人们逐步地向表现对象所体现的要素紧靠,以此构成彼此选择的关系。
  (二)格式塔理论在室内设计中的张性
  格式塔理论中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一个可以称之为好的室内设计作品从来都是整体性的好,而不会是这是一个好设计,它的哪儿不错,但整体不行。就像我们夸一个^特别漂亮,这个漂亮一定是视觉整体性的而不是某个局部的。好比一个房子,电视背景墙设计得非常棒,是中式风格。沙发背景墙和沙发也设计得很好,是现代简约风。相邻的餐厅是地中海风格,走道是美式风格,若其中所有的细节都特别棒,但是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室内家装空间中,就只能用“不知所谓”来形容,很显而易见的一个“正正得负”的例子。“整体大与部分之和”是室内设计师对设计作品的“度量标准”。所以说格式塔理论对室内设计装饰材料的影响,主要是说室内设计的最终成果体现于装饰材料运用上,简言之格式塔理论间接作用于装饰材料。
  设计者对装饰材料依据格式塔理论“完形法则”中大脑神经会自动对视觉输入物作出惯性规整、判断的基础上,加以“学习论”中的学习性新思维模式,根据人对视觉感知物惯性思维判断在视觉感知物上进行再造创新,即根据人的惯性认知去创造。人设计行为的本质是满足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需求,二者不可缺一。格式塔理论中的“行为”与“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室内装饰材料的运用,有举一反三,1+1>大于2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格式塔理论即“格式塔心理学”在室内设计材质运用中的影响,其作用于人体现于物。在室内设计中,任何材料质地虽不一样但都有其灵性,它们虽静默,但都有自己的灵魂与脾气,只是在此之前的灵魂都是单一性的。设计者将它们的灵魂丰富完善,并赋予它生命,使之在视觉传达和使用功能上都能服务于人。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室内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至。不过上述均需使用到装饰材料,基于此可知,对于室内空间艺术设计而言,它和装饰材料的搭配应用在格式塔理论之间的微妙关系不言而喻,我们加深这方面的研究与运用足见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陆家新屋 人体工程学 湘南传统民居  一、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
期刊
設计说明:招贴设计以牛杂美食为主题。因此主题与传统街边的美食有关,所以以场景式的手绘手法,暗示传统牛杂美食摆卖的渊源。设计通过实地场地调研及美食制作过程的分析、提炼,运用手绘方式,将厨师及其顾客的人物形象卡通化,展现出人们排着长队来品尝牛杂美食的过程、及其厨师精致细腻的烹制过程。同时整体招贴设计追求简洁的形式,突显主题,并以悬挂招贴的方式,画面内容结合折纸的纹理、手写文字的表达,以求达到一种亲切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MOBA(Multl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游戏,全称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之间风靡。本文主要以著名MOBA游戏DOTA2为例,运用3w(what,why,how)逻辑展开从反应与意识集中(what:哪些行为上的突破)、能力与动机(why:为什么会发生突破性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下传统竹编工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创新设计的语境下,竹编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的原则。并以模块化竹编包为案例,分析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研究,提出了元素归纳,材料混搭,模块化和细分人群四个创新设计应用方向,具象地展现了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领域中实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为竹编产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消费者在个性时尚和生活理念方面的需求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竹编工艺
期刊
摘要:社区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起居室”,是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街道活力的准确评估是社区街道建设与改造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北京市天通苑社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与后期数据分析,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构成关系与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改善策略,为北京市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街道活力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引言  社区街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街道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独特、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是建筑形象展示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结合建筑色彩理论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其设计的创意与特色,以期对我国建筑色彩设计起到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色彩设计 建筑空间 上海自然博物馆  引言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具有冲击力且最富有感情的。著名的“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在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当下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这一失衡状态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以此为背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潜力,促进城乡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乡村社区营造为研究内容,以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为典型
期刊
摘要:符号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广州市“美丽乡村”莲麻村的视觉形象标志进行了解构,并对其受众定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符号莲麻村标志设计  引言  莲麻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隶属从化区管辖,村委会在G105国道附近。该村面积约41.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逾1500人。莲麻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经济模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三季李、水稻等)。近年来,村委
期刊
摘要:汉代作为我国灯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灯具以种类丰富、造型独特著称,雁足灯可视为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文章对雁足灯的发展背景和类型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以汉代方座雁足铜灯为例,从造型、功能、文化等方面对之进行设计分析。  关键词:设计 汉代 雁足灯  引言  灯的出现时间大约在春秋时期,它是由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的,发展到战国时,灯具便發展出许多式样了。尽管灯具式样繁多,但也可分为:豆形灯、
期刊
摘要:意大利贝尔托尼博物馆的设计,着重探讨在數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如何继承工业设计大师贝尔托尼“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在当代,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从建造的角度,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空间更丰富化;从展示的角度,数字技术使一部分展示内容虚拟化,与空间本体分离开来,让空间更纯粹化,突出馆藏实物展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博物馆 自然 数字展示 叙事 互动  一、米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