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8-00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他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①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重要性,充分认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努力奋斗。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它不断顺应人民新期待,开辟发展的新境界,在国际竞争和国际比较中被世界瞩目。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的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历史文化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近代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照搬过本本、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创立、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传承着5000多年中华悠久文明,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方向,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还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若干重要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思想,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夯实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
  2.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61美元。我国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当其他国家深受危机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缓滞的时候,中国却抵御住了危机冲击,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对全球发展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制度的保障、制度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伟大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蓬勃兴旺的伟大事业。   3.要坚定“四个自信”
  要坚定道路自信。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適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历史和实践都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拥有13亿多人口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实践已证明,这个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坚定理论自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要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构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内在统一性,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集体理性。坚定制度自信,并不是不要制度创新和完善,而是要在坚持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制度和完善制度。
  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最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在“7·26”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③这是习近平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发展进程所作出的重大判断。当代中国不断取得的巨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1.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指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阶段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时代依据和客观基点。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客观基础。虽然近40年来我国的整体实力有了巨大发展和提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没有改变,我国依然是一个面临许多问题、许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在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基本国情。
  2.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从我国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发展理念到发展目标、从国内到国际等,全方位地展开了整体转型升级。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不高,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短板不少。发展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基本国情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尊重感、幸福感。   三、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确分析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状况及趋势,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要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使党的建设更加科学、更加严格、更加有效。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基础。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力、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2.继续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
  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题主线。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体”来统筹,抓好发展上的“全面”、改革上的“全面”、法治上的“全面”、治党上的“全面”。要抓好国家各项重大战略的全面深度实施。要积极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继续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当今时代是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要赢得主动、赢得胜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又要明确各领域改革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在总目标统领下,构建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要明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目标,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推动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另一方面,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各种深层利益关系,我们要迎难而上,敢试敢闯,尽责担当,着力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从而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4.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要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无论是通往现代化的道路,还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方式,都是多元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就很明确地启示我们,不论是人类的社会制度构建,还是全球的社会问题治理,不论是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国际间事务合作,中国一定要积极参与,积极探索,积极提供中国方案,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要引导更多国家超越丛林法则和冷战思维,遵循制度演进的内生性轨迹,立足本国国情,将现代性价值同文化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有机地融合起来,以互惠互利促进经济繁荣、以对话协商化解猜忌戒备、以兼收并蓄疏通文明隔阂、以合作共赢应对全球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要为构建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5.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活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⑤这既是对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经验总结,又是对我们党在理论发展上与时俱进的期待。我们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要坚持围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新要求进行理论创新;要坚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进行理论创新;要坚持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行理论创新。要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指导新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先导、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
  注释
  ①③④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1页。   參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3]毛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07.
  [4]施芝鸿.准确把握“7·26”重要讲话的五个关键词[N].人民日报,2017-08-10.
  [5]姜辉.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08.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Group
  Abstrac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Party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thus the Party should unswervingly adhering to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Party to realize the inevita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adhering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ly set up the confidence for the road, theories, systems an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tatus of have been entering into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It is hopeful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and constantly open up a new real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
其他文献
摘要:市场经济对人口流动的引导、社会体制对流动人口的保障、个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适应是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个体及其子女发展诉求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动力。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选择规律、阶段性融入规律和互构性接纳规律。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应当从改革完善居住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流动人口对生活社区和工作单位的归属感等方
期刊
摘要:民国前期,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及通商口岸。传统的农村金融组织不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无法满足正常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农村的现代金融机构虽然有所增加,但地区分布仍然不平衡;现代金融业对农村的渗透虽然不断加深,但其作用仍然有限;农村金融的借贷利率虽然整体偏高,但借贷期限普遍较短;各地对高利贷的称谓虽然不一而足,但变相增加利息的形式
期刊
摘要: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近年来呈现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而经营收入比重上升;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下降,而工资收入比重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也不断提高,这种有利于收入提高的多元化结构,可称之为“优势收入结构”。这是民间创业创新行为、民营经济、城市化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差距。政府应更大程度地支持民众创业创新,优化经
期刊
摘要:清代闽籍人士在河南南阳地区供奉妈祖,传播妈祖文化,共有三处,其中宛城天妃庙由闽籍游宦士人创建,邓州天后宫由闽籍屯垦移民创建,赊店福建会馆由闽商创建。此三座妈祖庙宇的创建方式基本上涵盖了古代民间文化跨区域传播的模式:游宦士人传播、屯垦移民传播、客商传播。庙宇供奉乡土神既是团结同乡的精神纽带,又是张扬本土文化的强力手段。这种模式使妈祖文化在南阳地区落地生根发展。  关键词:宛城天妃庙;邓州天后宫
期刊
摘 要:承包经营权在外部环境、产权关系和权利主体层面均受制于国家战略管制、集体治理场域和亲缘地缘关系,表现出极强的社会关联性和复杂性。综合考量承包经营权制度变迁的需求和风险,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制度改革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建立集体成员身份进入和退出机制,筹建农民权益维护组织,完善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退出的渐进式改革。  关键词:市场化;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权利关联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创新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取向应该包括治理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方式创新四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村庄治理结构出现了一种分权趋势,即在原有的“村支两委”共治下出现了监事会、理事会、股份社、经济合作组织等新的组织。这些组织参与村庄治理,分享村庄治理的权力,形成了分权式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主要源于村庄的经济发展、农民参与以及政府引导。不同类型的分权与民主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经济分权、社会分权有助于民主的成长,行政分权有助于制衡,但其对民主的作用暂时没有显现。 
期刊
摘 要:家庭伦理角色是母亲社会角色的一种。家庭伦理角色不仅决定母亲自身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还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人成才。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观念冲突,造成了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角色期待的理想化和角色实践动力不足。解决现代母亲家庭伦理角色的困境,可以借鉴传统母训文化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家庭伦理角色的规范内容与建构方法,从家庭伦理角色意识、家庭伦理角色规范体系与家庭伦理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古今中外通用的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在教育特别是德育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最美现象”实质上是一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传统榜样教育不同的是,“最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传统知识型“道德域”带回到日常生活世界,从而改变了缺乏生活性的传统榜样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教育模式应逐渐从榜样教育转向共同体精神培
期刊
摘要: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会未来的忧思;而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关键词:《歧路灯》;李绿园;母亲形象;中原文化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