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政协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是1978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湖南省政协机关工作的,对湖南省政协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工作的开展记忆犹新。今年是湖南省政协成立70周年,现将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工作的片段回忆记录如下,以志纪念。
“省政协正名了”
“文革”前,湖南省只有21个市、县政协组织,1640名政协委员(其中省政协委员398人)。到1989年10月,全省恢复或新建的市(州)、县(区)政协组织达133个,政协委员23000人(其中省政协委员723人)。这年4月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还首次增补了4名湘籍香港同胞为省政协委员。目前,全省有139个政协组织,政协委员32120人(其中省政协委员742人)。
1983年5月,湖南省政协五届一次常委会讨论决定设置湖南省政协办公厅和其他工作机构,包括提案、信访等4个专门委员会和秘书处等8个处室。1984年3月,经中共湖南省委同意,成立了中共湖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党组,而后湖南省政协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湖南省政协机关党组,原先受湖南省委统战部领导的省政协机关党支部改设机关党委。湖南省政协机关由1983年之前的一个秘书处,工作人员不足20人,到1983年之后设立1厅4委8个处室,人员编制也陆续增加:1985年3月行政编制58人,民主人士编制29人;1985年8月,行政编制100人,事业编制2人;1988年6月,机关的工作机构变为1厅10委10处(室),行政编制131人,事业编制18人。近几年随着机构设置的变动,人员编制也有所增加。
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办公厅等机构的设立,适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南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协工作也由此快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时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政协党组首任书记杨第甫(1911-2002)就曾说过,省政协成立了党组,又设置了办公厅等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也相应增加,直接在省委的领导下,人、财、物全由自己管理,“省政协正名了”,是“名副其实的省级机构”“省级统一战线组织”,“对促进政协工作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许多政协委员,特别是那些“老政协”如袁学之副主席、李鳌、黄克虎、王朝伟等常委纷纷在大会小会上发言或撰写文章发表感言,说“这是政协工作的春天”……
成立办公室专门落实政协委员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面落实政策的工作。但此时的湖南大学,由于没有彻底清理“文革”时期和多年来的“左”倾错误思想,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很不得力,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在一次政协工作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把这种情况以大会发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引起了时任省政协主席周里和副主席杨第甫的重视。1982年7月,湖南省政协成立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查组,对湖南大学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进展情况开展调查,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在中组部《内部参考》上披露之后,1983年2月23日和2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又分别在头版发表了两名湖南大学教授反映该校落实政策问题的来信。5月,湖南省委工作组进驻湖南大学,与调整后的湖南大学领导班子一起,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落实政策中存在的“左”的问题,共平反冤假错案和处理政治遗留问题293起,在省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1984年1月,湖南省政协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专抓落实政协委员政策工作,直至1988年年底,共为全省各级政协委员4334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24人)落实了有关政策,解决包括政治遗留问题、“文革”中被查抄财物、私房产权等问题6641个。如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分析化学家),1954年赴苏联留学,毕业考试中,他因指出考题有误,与教师发生争执,结果被认为有反苏嫌疑而遣送回国。1962年到湖南大学任教,1970年8月,因与苏联的同班同学通信,被莫须有的“通敌叛国”罪名判刑入狱8年,1980年落实政策,恢复公职,回湖南大学继续教书。他对法院判决不服,多次申诉,直到这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才得以撤销原判,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后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湖南省委主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多有建树。一次政协工作会议和一份省委红头文件的出台
1986年1月11日至16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全省各级政协负责人、省和地州市统战部负责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有关团体负责人200余人出席会议。程星龄主席致开幕词时说,“这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政协工作会议。对于加强全省州、市、县(区)政协的联系,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推动全省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作了重要讲话。27位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还印发了55篇发言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刚成立一年多的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人事处也被指定为大会发言单位,其缘由主要是:作为新设机构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干部队伍的“进、管、出”三关把得好,年龄、文化、专业、党派、民族、性别等的结构比例比较合理,当时在省直机关是相对突出的,为打开政协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必需的人力支撑。此次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研讨了政协工作在前进中的某些困难和问题。会后,省委以湘发[1986]27号文件向全省各级党委转发了省政协党组《关于加强地方政协工作意见的报告》,这是指导我省政协工作的第一个省委红头文件。
新时期的湖南省政协工作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俯拾皆是,如1984年召开的振兴湖南经济座谈会,在时任省政协主席程星龄的邀请下,宋希濂、李默庵等20多位海外和外地湘籍知名人士回湘参加此次座谈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各专门委员会广泛开展各项工作,如提案委员会在全国较早摸索重点提案的筛选和办理工作的路子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文史委员会认真重视省内外协作交流做好重要史料的征集出版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全国政协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省政协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政协人不乏先进模范、领军人物,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国生物学、遗传学界造诣高深、让中国的人类生殖工程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卢惠霖、卢光琇父女等。他们闪光的名字、耀眼的成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了祖国辉煌歷史的丰碑上。
附注:本文作者邓寿光,1940年生,曾任湖南省政协秘书处副处长、人事处(首任)处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纪检组长等职,系湖南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我是1978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湖南省政协机关工作的,对湖南省政协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工作的开展记忆犹新。今年是湖南省政协成立70周年,现将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工作的片段回忆记录如下,以志纪念。
“省政协正名了”
“文革”前,湖南省只有21个市、县政协组织,1640名政协委员(其中省政协委员398人)。到1989年10月,全省恢复或新建的市(州)、县(区)政协组织达133个,政协委员23000人(其中省政协委员723人)。这年4月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六届四次会议还首次增补了4名湘籍香港同胞为省政协委员。目前,全省有139个政协组织,政协委员32120人(其中省政协委员742人)。
1983年5月,湖南省政协五届一次常委会讨论决定设置湖南省政协办公厅和其他工作机构,包括提案、信访等4个专门委员会和秘书处等8个处室。1984年3月,经中共湖南省委同意,成立了中共湖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党组,而后湖南省政协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湖南省政协机关党组,原先受湖南省委统战部领导的省政协机关党支部改设机关党委。湖南省政协机关由1983年之前的一个秘书处,工作人员不足20人,到1983年之后设立1厅4委8个处室,人员编制也陆续增加:1985年3月行政编制58人,民主人士编制29人;1985年8月,行政编制100人,事业编制2人;1988年6月,机关的工作机构变为1厅10委10处(室),行政编制131人,事业编制18人。近几年随着机构设置的变动,人员编制也有所增加。
新时期湖南省政协办公厅等机构的设立,适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南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协工作也由此快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时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政协党组首任书记杨第甫(1911-2002)就曾说过,省政协成立了党组,又设置了办公厅等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也相应增加,直接在省委的领导下,人、财、物全由自己管理,“省政协正名了”,是“名副其实的省级机构”“省级统一战线组织”,“对促进政协工作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许多政协委员,特别是那些“老政协”如袁学之副主席、李鳌、黄克虎、王朝伟等常委纷纷在大会小会上发言或撰写文章发表感言,说“这是政协工作的春天”……
成立办公室专门落实政协委员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面落实政策的工作。但此时的湖南大学,由于没有彻底清理“文革”时期和多年来的“左”倾错误思想,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很不得力,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在一次政协工作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把这种情况以大会发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引起了时任省政协主席周里和副主席杨第甫的重视。1982年7月,湖南省政协成立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查组,对湖南大学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进展情况开展调查,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在中组部《内部参考》上披露之后,1983年2月23日和2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又分别在头版发表了两名湖南大学教授反映该校落实政策问题的来信。5月,湖南省委工作组进驻湖南大学,与调整后的湖南大学领导班子一起,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落实政策中存在的“左”的问题,共平反冤假错案和处理政治遗留问题293起,在省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1984年1月,湖南省政协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专抓落实政协委员政策工作,直至1988年年底,共为全省各级政协委员4334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24人)落实了有关政策,解决包括政治遗留问题、“文革”中被查抄财物、私房产权等问题6641个。如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分析化学家),1954年赴苏联留学,毕业考试中,他因指出考题有误,与教师发生争执,结果被认为有反苏嫌疑而遣送回国。1962年到湖南大学任教,1970年8月,因与苏联的同班同学通信,被莫须有的“通敌叛国”罪名判刑入狱8年,1980年落实政策,恢复公职,回湖南大学继续教书。他对法院判决不服,多次申诉,直到这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才得以撤销原判,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后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湖南省委主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多有建树。一次政协工作会议和一份省委红头文件的出台
1986年1月11日至16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党政军主要领导、全省各级政协负责人、省和地州市统战部负责人、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有关团体负责人200余人出席会议。程星龄主席致开幕词时说,“这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政协工作会议。对于加强全省州、市、县(区)政协的联系,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推动全省政协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作了重要讲话。27位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还印发了55篇发言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刚成立一年多的湖南省政协办公厅人事处也被指定为大会发言单位,其缘由主要是:作为新设机构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干部队伍的“进、管、出”三关把得好,年龄、文化、专业、党派、民族、性别等的结构比例比较合理,当时在省直机关是相对突出的,为打开政协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必需的人力支撑。此次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研讨了政协工作在前进中的某些困难和问题。会后,省委以湘发[1986]27号文件向全省各级党委转发了省政协党组《关于加强地方政协工作意见的报告》,这是指导我省政协工作的第一个省委红头文件。
新时期的湖南省政协工作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俯拾皆是,如1984年召开的振兴湖南经济座谈会,在时任省政协主席程星龄的邀请下,宋希濂、李默庵等20多位海外和外地湘籍知名人士回湘参加此次座谈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各专门委员会广泛开展各项工作,如提案委员会在全国较早摸索重点提案的筛选和办理工作的路子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文史委员会认真重视省内外协作交流做好重要史料的征集出版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全国政协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省政协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政协人不乏先进模范、领军人物,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国生物学、遗传学界造诣高深、让中国的人类生殖工程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卢惠霖、卢光琇父女等。他们闪光的名字、耀眼的成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了祖国辉煌歷史的丰碑上。
附注:本文作者邓寿光,1940年生,曾任湖南省政协秘书处副处长、人事处(首任)处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纪检组长等职,系湖南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