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7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I)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中医认为CPI属于“症瘕”、“腹痛”、“带下病”、“痛经”、“不孕”等范畴[1]。西药作为治疗 CPI 的常规药物,但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明显,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痛苦,不适于患者的长期使用,而中药治疗 CPI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5例,均为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18-50岁,病程1-2年,其中63例有下腹及腰痛;54例有白带增多,16例伴有低热、月经量多,6例不孕。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区有片状增厚,条索状,还可触到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活动受限、压痛。B超提示有慢性盆腔炎的改变。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的所有病例,均按照7版《妇产科学》[2]、《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筛选。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及慢性阑尾炎、盆腔结核、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奥硝唑 0.25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胶囊0.1 每天3次。连续应用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剂包括:败酱草、连翘各30g,丹参、赤芍各20g,蒲公英、三棱、益母草、丹参、桃仁、当归各15g,黄柏12g,薏苡仁30g。上药水煎浓缩至100ml置于灌肠袋内,温度37℃,高位保留灌肠,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1. 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的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检阳性体征消失,B超显示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双侧附件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B超显示炎性包块缩小,增厚的附件变薄,盆腔积液减少或趋向消失。无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腰骶部胀痛或者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未减轻,有关妇科的各项检查加重或者未改善[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产后或经期不洁性交,或手术操作不当所致,其病理变化为盆腔局部组织增厚,瘢痕增生粘连形成纤维化炎性包块,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以抗菌、消炎为主要方法。西药中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组织粘连化、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于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较差,且抗生素不具备缓解粘连及止痛作用,故慢性盆腔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而中西医结合法,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4]。中医学理论认为:冲任方损,邪会入侵,导致气滞血淤成湿客下焦化热为病是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及病机,故中医用蒲公英,败酱草,黄柏及连翘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丹参、赤勺、桃仁、泽兰、益母草、三棱、元胡、香附及当归活血去淤,行气止痛。薏苡仁健脾渗湿,缓急止痛,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上諸药相辅相成,共起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作用,且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使药液经直肠渗透直肠子宫陷凹,促使炎症吸收,效果明显[5]。通过联合用药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影响和治疗效果的探讨,进一步表明了该法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预后良好,优势突出,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使慢性盆腔炎患者得到身心健康,顺从疾病模式的改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聪,杨美春,方刚.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99-400.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史永梅,王亚荀.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12例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50-51.
[4]王华,黄健萍,杜鹃.中医外治法对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2,18(27):2793-2794.
[5]徐婷花.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8,10(6):13-14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I)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造成慢性盆腔炎;但是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中医认为CPI属于“症瘕”、“腹痛”、“带下病”、“痛经”、“不孕”等范畴[1]。西药作为治疗 CPI 的常规药物,但疗效不佳且副作用明显,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痛苦,不适于患者的长期使用,而中药治疗 CPI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5例,均为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18-50岁,病程1-2年,其中63例有下腹及腰痛;54例有白带增多,16例伴有低热、月经量多,6例不孕。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一侧或双侧附件区有片状增厚,条索状,还可触到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活动受限、压痛。B超提示有慢性盆腔炎的改变。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的所有病例,均按照7版《妇产科学》[2]、《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筛选。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及慢性阑尾炎、盆腔结核、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奥硝唑 0.25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胶囊0.1 每天3次。连续应用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方剂包括:败酱草、连翘各30g,丹参、赤芍各20g,蒲公英、三棱、益母草、丹参、桃仁、当归各15g,黄柏12g,薏苡仁30g。上药水煎浓缩至100ml置于灌肠袋内,温度37℃,高位保留灌肠,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1. 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的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检阳性体征消失,B超显示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双侧附件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B超显示炎性包块缩小,增厚的附件变薄,盆腔积液减少或趋向消失。无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腰骶部胀痛或者下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未减轻,有关妇科的各项检查加重或者未改善[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产后或经期不洁性交,或手术操作不当所致,其病理变化为盆腔局部组织增厚,瘢痕增生粘连形成纤维化炎性包块,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以抗菌、消炎为主要方法。西药中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组织粘连化、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于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较差,且抗生素不具备缓解粘连及止痛作用,故慢性盆腔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而中西医结合法,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4]。中医学理论认为:冲任方损,邪会入侵,导致气滞血淤成湿客下焦化热为病是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及病机,故中医用蒲公英,败酱草,黄柏及连翘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丹参、赤勺、桃仁、泽兰、益母草、三棱、元胡、香附及当归活血去淤,行气止痛。薏苡仁健脾渗湿,缓急止痛,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上諸药相辅相成,共起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作用,且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使药液经直肠渗透直肠子宫陷凹,促使炎症吸收,效果明显[5]。通过联合用药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影响和治疗效果的探讨,进一步表明了该法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预后良好,优势突出,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使慢性盆腔炎患者得到身心健康,顺从疾病模式的改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聪,杨美春,方刚.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99-400.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史永梅,王亚荀.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12例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50-51.
[4]王华,黄健萍,杜鹃.中医外治法对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2,18(27):2793-2794.
[5]徐婷花.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8,1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