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广州的品牌观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人不大讲究穿名牌,街上的品牌店也不多。少见的那么几家品牌店,多是样式过时、价格贵死人的那种。既然离香港那么近,广州穿名牌的人当然都跑去香港买名牌,何况还有大减价。实际上广州的天气很热,在闷热中穿着讲究的名牌,多少有点怪怪的感觉。更重要的一点是广州人穿衣服不需要附加值,这点和上海人不同。上海的派对,每个人都穿得很整齐,比较起来,广州则可以说非常随意,这也许和两地对品牌的认识相关。但和上海比较起来,广州女孩虽然穿着随便却很保守,街上穿吊带装的女孩肯定是外地人。
  广州的街道很乱,穿名牌也没什么地方去。相比上海活动的场所很多。咖啡馆、小剧场、咖啡剧场,说白了,这些场所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社交。但上海的派对沉闷,北京和广州的派对却很玩得起来。
  在品牌着装上,北京和广州完全走了两个极端。北京人追求品牌,但这个品牌适用于什么场合不讲究。他们觉得场合无所谓,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但北京人认名牌的感觉有点钻牛角尖,意识中认为哪个品牌好,无论它在国际上的位置如何,他们依旧认为它最好。
  上海人中这种现象就少见了。上海女孩子的品牌信息很快,也都认识很多品牌,了解很多品牌常识。她们会去襄阳路买假名牌,也会参加俱乐部,买欧洲直接进货的品牌。
  如果说三地对品牌的认识,我觉得北京是生硬的、上海是自如的、广州是游离于品牌之外的。
  这和三地的情况有关。广州多外来人口。上海是职员文化。北京则是愤青文化。
  上海在没有地铁之前,对穿着也没今天这么讲究,因为公交车、自行车上,是不可能穿得太体面的。所以,地铁对于职员一族的名牌意识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内环境,对服装影响很大。你说热天闷在里面,出一身汗,还能穿什么呢?
  其实品牌完全不是只穿品牌这么简单,品牌代表了一整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记得意大利有位作家说,他很不理解一个现象,就是常看到一些人拎着的大包小包的GUCCI,在办理经济舱登记……
  笔者的白领生涯中,最觉有趣的地方就是各种高级写字楼的卫生间了,那明亮的镜子、光滑的大理石镜台,以及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的地板,让每个在那里办公的女孩子都有种莫名的敬畏与虚荣。而通常也是在那里,往往会展开一场小规模的品牌较量,女孩们在那里补妆和暗中比拼,如果对方拿出来的是支CHANEL的口红,自己至少也要拿出一支YSL的来;如果对方身上飘散出的是前阵流行的LANCOME的MIRACLE的味道,那么明天自己定会涂上目前最流行的HUGOBOSS的FORWOMAN那一款来上班。
  有时候,也会发生尴尬的场面,比如两人都不约而同穿了某一品牌的式样、花型、颜色完全相同的衣服来上班,又同一时刻在卫生间里碰面……或是由于见到别人手上熠熠生辉,所以回去哄老公也买了大而闪亮的钻戒戴上,结果别人告诉你,现在已经不再流行戴真金或者真钻首饰了,她昨天戴的是人造水晶的戒指———当然了,那是施华洛世奇的,也是世界名牌。此刻,你心中的懊悔和难受无以伦比,于是对方好奇地问你,“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只有你自己心里明白,自己是放弃了今年全家的境外旅游计划,才换来这个如今看来是又土又俗气的钻戒。
  
  涂在脸上的东西不开玩笑
  
  在所有的世界名牌中,上海人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少刻意用仿制品的就数化妆品类尤其是护肤品类了———别的东西姑且可以将就些,可是用在自己脸上的东西可万万马虎不得。于是,从玉兰油、美宝莲到LANCOME、SKII,各种进口化妆品,以极高的税率从国外登入中国市场。
  说来也怪,什么绿茶精华、甘菊萃取物,什么维他命C或是中药成分,这些原料中国哪里没有呢?可是经过国外用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包装一下,再加上广告的大肆宣传,一下就占据了女人们的心。现在洗脸的话,至少也得用花王碧柔的吧?洗头发的话,至少也得是飘柔的吧?
  在彩妆方面,现在也是选用世界名牌的多,尤其是CD、雅诗兰黛、娇兰这样高档的产品,因为人人都知道化妆品中含有不少类似铅这样对皮肤有害的成分,而进口化妆品则会打出各种旗号来淡化这种信息,比如像SKII、HR的粉饼都是含保养成分的,由于它们同一牌号的护肤品在国际上非常有名,所以这时候彩妆和护肤品的界限也就不那么分明了。试想,当你对着镜子用五百元的眼影描摹的时候,你的眼睛看起来也比街上任何一个女人漂亮,毕竟那是五百元的眼影啊!它又薄、又滑、又不含铅、又带有SPF值,甚至还有某种你背不出名字的修护成分在里面,而且那么一丁点的分量,却比黄金还要昂贵,那种感觉真是独一无二的呢!
  
  横算竖算
  
  上海人买名牌,一般都是趁搞活动或是换季大减价的时候,“夏买皮草、冬买单衣”的情况在上海屡见不鲜。前几日我看到在连卡佛有ESPRIT5折特卖,商场里真是人山人海,几个保安在那里紧张地逡巡,并且不断控制流量,但即便如此,还是进去的多,出来的少。
  为了促销,有时品牌会在商场搞一些“满300送50”或是“满580送6件套小礼”之类的回馈活动,这时候上海人便会横算竖算,凑个正正好好的数字去享受折扣或礼品,即使那是不需要的或是当前用不着的东西。其实,上海人老早在心里盘算好东西的用途———张家姆妈上次亲自送来乡下带的新鲜杨梅,这东西既然自己用不到,正好用来还她的礼!
  相对上海人,其实北京人的名牌意识更强,只是首都人毕竟是大气的,他们不会为了礼品去买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而想好了要买的东西,无论打折与否,都会去买。在商店里,经常都会听到营业员夸北方人买东西爽快,说他们不像上海人那么粘,一件东西试了又试、犹豫了又犹豫,最后还是没买!
  当然,北京人通常也没有上海人对品牌的要求那么苛刻和细分,只要是世界名牌,他们觉得什么牌子都一样嘛!我去了那么多次北京,惟一的感受是:北京不怎么注重包装和细节,很多有名的饭店装潢都十分普通,街上的行人也少有浓妆艳抹的存在,以至于我每次去那里都会被同化,穿着盛装上了飞机,返程时候却汲着拖鞋,穿着牛仔短裤,就这么一路乒乒乓乓地回来了。
  说了上海和北京,还必须提一下广州,因为广州深圳一带离香港特别近,所以广州人模仿香港的劲头是十足的:香港流行网袜的时候,广州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穿着那么一双,而同样的东西在上海只是昙花一现,根本连水花都没泛起过。
  
  喜欢买概念买个性
  
  相对越来越多的新品牌的不断出现,以及逐渐细分的产品市场,品牌的个性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一点表现在手机上就特别明显:除了都具备打电话的功能外,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大品牌的手机无论在颜色、式样、铃音、GPRS上网等等功能都各具特性。
  当然,除了手机也还有更多的东西卖的是个性和概念:比如在饭店中,“穹六人间”的菜式和那个独特的进门方式,还有“巴国布衣”那些服务员的穿着等等,都导致其生意好到每次去非订位不可。又比如房产,“青年汇”的玻璃墙和白领公寓概念令其价格一涨再涨,而世贸滨江花园的美好位置以及汤臣别墅的高科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全都以其别具一格的视点和品位成为上海人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他文献
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积重难返的重要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客观尖锐性,我国的各路专家学者一起上,都在寻求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良药,好象农民又有了“大救星”了!   我是在左倾路线横行的时候当过农民的人。可以说,不管有些人怎么说得天花乱坠,他们都没有资格代表农民。许多年轻人,不了解当时农民的负担,也不知道当时农民的苦楚。他们可能只知道现在的农民负担沉重,却不知道,过去农民的负担比现在更重。  
期刊
经济学家打起来了     经济学知识把一个个经济学家养得猴精猴精的,一个个被“利益最大化”塑造成庸俗的“经济学人格”。   最近几个经济学家在大庭广众下斯文扫尽地掐架,许多门户网站以煽情的标题在醒目位置报道了这场战事———中国经济学家打起来了!非主流经济挑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说他们是“新的买办资产代言人”,说他们“归附利益集团,压制其他声音”,说他们“抬高自由,贬低民主”,说他
期刊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喜欢京剧的朋友一下子就会想起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几部现代样板戏中较有名的一部,在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沙家浜》在大江南北广泛传唱,英勇的郭建光,机智的阿庆嫂,气节坚贞的沙奶奶,匪气十足的胡传魁,阴险狡猾的刁德一,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艺术的渲染,使沙家浜充满了神秘色
期刊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争论近年来再次异常热闹起来。这看似乎老生常谈的老问题,却是长久活跃于人类历史的“新鲜”问题之一。其实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位经济学家和一位生态学家为地球的未来下赌注。    地球未来的十年之赌    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 L.Simon)在《科学》杂志上大谈他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他认为,当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危机,未来的世界因有更多的人提
期刊
不可理喻的茶叶市场价    因为跟文化挂了钩,茶叶的价格也被文化化了,而文化是无价的,好像茶叶跟着无价也是情理中的事。在去年的福建省安溪茶王大赛中荣获榜首的“铁观音茶王”以32万元/公斤的“天价”在茶叶市场引起了巨大轰动。前不久,鲁迅家藏过的几两普洱茶也进了拍卖场,这样陈旧的茶叶,当然没有什麽饮用价值,但因为被鲁迅化了,愣是卖出了上万元的高价。  中新社曾经报道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十
期刊
福布斯2004中国百富榜出炉  南方网消息,最新一期的2004中国内地百富榜出炉,内地富豪座次排定。第一名是鹏润集团的黄光裕,第二名是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桥,第三名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    中国预计三年内将投产电力1.5亿千瓦  新华网消息,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马治中21日说,针对当前电力出现的严重不足,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电源项目的审批力度,预计2004年至
期刊
一、文革武斗的见证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夏武斗遍及,给中国大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墓坟集群。西南重镇、国家军工生产基地重庆市的武斗,以一夜间打了1万多发高射炮弹的纪录惊动了中共最高层而闻名全国。在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的时间,重庆市武斗见于官方记载的就有31次,动用枪、炮、坦克、炮船等军械兵器计24次,645人死亡。1967年夏,在野的非主流派——“反到底”派因率先占据了重要的军械
期刊
小时候我受姑姑的影响很深,她真称得上是蕙质兰心。爷爷奶奶本来想让她找个家境宽裕的金龟婿,可是姑姑却最终等到了她的“王子”——一个大学讲师,心平气和地过起了清贫而甜蜜的小日子。  于是我也对未来产生了理想化的憧憬,希望不做任何一个亚当的肋骨,要白手起家共筑爱巢。我把这个观念带入到自己与异性的交往之中,可是吓走了他们。有次约会本来感觉不错,但就因为在横穿马路时我无意间让他走在了里面,就挫伤了那个男孩子
期刊
新闻晨报报道:把中医的“生气”(生命力)译为“发怒”,把“带下医”(妇科医生)翻译为“躲在裙带下的医生”,诸如此类的翻译难免让外国人闹不明白“中医究竟是怎么回事”。西方一位较负盛名的中医翻译家就把中医术语“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把“五脏六腑”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公孙”(人体的一个穴位名称),译为“爷爷和孙子”,“肾虚”叫“空的肾脏”。如此这般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译还
期刊
腐败可以说是“社会糖尿病”。  ——作家二月河称,腐败是一种富贵病,不会直接导致社会死亡,而是使国家、社会变的极其脆弱,不堪一击,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    “50年了,难道我不是黑人?”  ——最近通过基因测试,一名皮肤比较黑、当了50年黑人、遭受了50年种族歧视的美国男子竟然发现自己没有任何黑人血统,根本不是黑人,这真是美国种族歧视历史的黑色幽默。    HELLO,似乎是赖昌星惟一学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