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的基础。
1、基于“核心素养”与教学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核心素养”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仁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这样一个背景下,学科教育价值的几种体现;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
而生命化教育 “大问题”教学注重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为中心,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教学课堂体现源于问题,止于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大问题”教学中的“大问题”所针对的不是小问题,而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指的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大问题”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科课堂探索,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思考、表达、成就、品格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基于“思维导图”与教学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学科教学,尤其是板书因其“提纲挈领,呈现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思维,艺术展示知识点;遵循主线,动态呈现”的特点,理应成为学科教学“思维导图”的重要形式。而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板书所应呈现的内容是“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是梳理提炼,得出的结论。因此,“思维导图”式板书即凸显“大问题”教学思路,又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探寻: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与“大问题”教学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的用力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大问题”为导向,新课伊始,出示生活中的圆,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想想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及时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生活性,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思考价值与探索空间。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理清圆的知识,再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提炼得出结论,呈现出圆的形成与圆心、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而突破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它和什么有关系。
案例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中的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培养科学核心素养,主要的用力点应该是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本节课时,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以“大问题”为导向,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把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活动作为主线,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上课伊始,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出“大问题”:死海里为什么淹不死人?顺势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三个实验来探究为什么死海里淹不死人?它和什么有關系?
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与“大问题”教学有效结合能将复杂的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核心化。能够让孩子们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子课题《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导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AA140017—ZKT054
作者简介:马晶:(1962-)女;籍贯:黑龙江省方正县、学历:大专、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各科教学。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1、基于“核心素养”与教学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核心素养”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仁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这样一个背景下,学科教育价值的几种体现;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
而生命化教育 “大问题”教学注重以学定教,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为中心,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教学课堂体现源于问题,止于问题,学生不断探索,共同提高的模式。“大问题”教学中的“大问题”所针对的不是小问题,而是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指的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大问题”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科课堂探索,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思考、表达、成就、品格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基于“思维导图”与教学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学科教学,尤其是板书因其“提纲挈领,呈现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思维,艺术展示知识点;遵循主线,动态呈现”的特点,理应成为学科教学“思维导图”的重要形式。而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板书所应呈现的内容是“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是梳理提炼,得出的结论。因此,“思维导图”式板书即凸显“大问题”教学思路,又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探寻: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与“大问题”教学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的用力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大问题”为导向,新课伊始,出示生活中的圆,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想想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及时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生活性,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思考价值与探索空间。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理清圆的知识,再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提炼得出结论,呈现出圆的形成与圆心、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而突破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它和什么有关系。
案例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中的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培养科学核心素养,主要的用力点应该是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本节课时,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以“大问题”为导向,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把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活动作为主线,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探究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上课伊始,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出“大问题”:死海里为什么淹不死人?顺势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三个实验来探究为什么死海里淹不死人?它和什么有關系?
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与“大问题”教学有效结合能将复杂的思维问题可视化,简单化、核心化。能够让孩子们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发展孩子的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子课题《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导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AA140017—ZKT054
作者简介:马晶:(1962-)女;籍贯:黑龙江省方正县、学历:大专、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各科教学。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