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同样的事,同样的内容,有的人说出来特别容易让人理解、接受,而有的人说出来却让人不能忍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口才的问题。说话的人要讲究艺术,对方才乐意倾听,愿意接受。下面这一组短文,是中外名人与别人沟通的故事。大家读后请思考一下:名人是怎样与别人讲道理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欢迎大家来信告诉我。
(火龙果)
[交际场景一] 周恩来在江轮上
1958年初,周恩来总理乘江轮去重庆。当时在武装部队工作的实习报务员李立法奉命在轮船上工作。小李技术好,但不安心本职工作。这天夜里零时,译电员送来0048号电报的电文,要求校对。紧张工作了一天的小李有些不情愿,结果工作不认真,出了差错。
第二天中午,周总理同工作人员一起进餐。见到小李后,总理亲切地说:“昨夜辛苦了,瞧,小伙子的眼睛都熬红了。”接着,他和蔼地问起了0048号电报的事。
“是我太粗心了,”小李脸红心跳,准备挨批评。台长在一旁连忙解释:“小李技术挺好,就是有点不太安心。”
小李说:“我是想上福建前线去。搞这玩意儿,整天坐在机房里,谁也不知道!”
周总理一听爽朗地笑起来,用手摸着他的头说:“原来这里还有个疙瘩没解开。来,咱们聊聊。”这时,墙上的挂钟正好敲响。总理看了一眼挂钟后,微笑着问:“小李,我们可以看到挂钟的哪些部分?”
小李打量了一下挂钟,不安地答道:“可以看到时针、分针还有阿拉伯数字。”
“还可以看到什么呢?”
小李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摇了摇头。
这时总理说:“是啊!里面的齿轮和其他部件是时钟的心脏,而它们都呆在里面不会被人看见。每个小齿轮,常年累月,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如果它们中间的哪一个零件闹情绪了,想跑到被人看得见的外面来工作,你说,这钟将会怎么样呢?革命工作是一个整体,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像齿轮那样不计名利,埋头苦干啊!”总理接着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小李听了,心情十分激动。后来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交际小技巧]
小朋友们,这个小故事表现了周总理高超的交际艺术。周总理得知小李工作不安心时,既没有严厉批评他,又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巧借眼前刚好敲响的挂钟作为例证,触景生情,巧妙说理,令人折服。
[交际场景二] 列宁的劝说
俄国十月革命中,革命军队攻占了沙皇的皇宫,当时一些农民要放火烧掉皇宫,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工作人员赶过来劝说,但却无济于事。
列宁知道后,立即赶到现场,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可以烧,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以吗?农民们说:“完全可以!”列宁于是说:“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着谁?”农民们大声地回答:“是沙皇统治者!”列宁说:“它是谁修建的?”农民们回答:“是我们人民群众!”列宁接着说:“既然是人民群众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农民们点头。列宁反问:“那还要烧吗?”农民们回答:“不烧了!”皇宫就这样保住了!
[交际小技巧]
列宁语言的威力就在于,他用简单的道理,让农民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已经变了——从被统治者到统治者,从没资格住到有资格住。
[交际场景三]萨克斯说服罗斯福造原子弹
1939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之托,建议罗斯福总统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罗斯福看完了爱因斯坦的长信,但他不懂那深奥的科学论述,对此表现冷淡。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鉴于事态和责任重大,萨克斯准备再试一试。但他还没开口,罗斯福就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谈,明白吗?”
“我想谈一点历史,” 萨克斯面带笑容地对总统说,“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被英国屡次打败。这时,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建议拿破仑将船上的帆撤掉,全部改成蒸汽船。拿破仑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因此听了大怒,将富尔顿轰出了法国。历史学家们认为,要是当初拿破仑接受了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与萨克斯痛饮了一场。就这样,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历史帷幕揭开了。
[交际小技巧]
19世纪初期的英法战争中,由于拿破仑没有采用富尔顿建立蒸汽舰队的建议,结果法国在与英国的海战中一直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这个例子与罗斯福时期科学家建议罗斯福尽快研究原子弹的情形十分相近,因此萨克斯选择这个反面的教材来劝说,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交际场景四] 叶帅与钢盔团
抗日战争时期,叶剑英同志曾分管军委工作。当时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数是从战斗部队抽调的老同志,他们都希望到前方去,不愿在后方。叶剑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在离枣园三四里路的警卫团驻地侯家沟召开了一次全团大会。他在讲话中谈到大家因想到前方去打仗而不安心工作时,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一听都愣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有什么用途?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对!”
叶剑英问:“人没有脑袋行不行呀?”
大家都说:“不行!”
叶剑英说:“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来领导抗战,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
大家都说:“不能!”
于是,叶剑英大声宣布:“谁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叫他来找我,我们来谈这个道理。”同志们听了叶剑英的讲话,思想豁然开朗,会后再没人要求离开警卫团了。
[交际小技巧]
叶剑英在讲话中巧用比喻,把保卫党中央的警卫团比作了战士头上的钢盔,形象地讲清了警卫团工作的重大意义,这就加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在劝说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巧用比喻,是提高劝说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火龙果)
[交际场景一] 周恩来在江轮上
1958年初,周恩来总理乘江轮去重庆。当时在武装部队工作的实习报务员李立法奉命在轮船上工作。小李技术好,但不安心本职工作。这天夜里零时,译电员送来0048号电报的电文,要求校对。紧张工作了一天的小李有些不情愿,结果工作不认真,出了差错。
第二天中午,周总理同工作人员一起进餐。见到小李后,总理亲切地说:“昨夜辛苦了,瞧,小伙子的眼睛都熬红了。”接着,他和蔼地问起了0048号电报的事。
“是我太粗心了,”小李脸红心跳,准备挨批评。台长在一旁连忙解释:“小李技术挺好,就是有点不太安心。”
小李说:“我是想上福建前线去。搞这玩意儿,整天坐在机房里,谁也不知道!”
周总理一听爽朗地笑起来,用手摸着他的头说:“原来这里还有个疙瘩没解开。来,咱们聊聊。”这时,墙上的挂钟正好敲响。总理看了一眼挂钟后,微笑着问:“小李,我们可以看到挂钟的哪些部分?”
小李打量了一下挂钟,不安地答道:“可以看到时针、分针还有阿拉伯数字。”
“还可以看到什么呢?”
小李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摇了摇头。
这时总理说:“是啊!里面的齿轮和其他部件是时钟的心脏,而它们都呆在里面不会被人看见。每个小齿轮,常年累月,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如果它们中间的哪一个零件闹情绪了,想跑到被人看得见的外面来工作,你说,这钟将会怎么样呢?革命工作是一个整体,我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像齿轮那样不计名利,埋头苦干啊!”总理接着又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小李听了,心情十分激动。后来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交际小技巧]
小朋友们,这个小故事表现了周总理高超的交际艺术。周总理得知小李工作不安心时,既没有严厉批评他,又没有给他讲大道理,而是巧借眼前刚好敲响的挂钟作为例证,触景生情,巧妙说理,令人折服。
[交际场景二] 列宁的劝说
俄国十月革命中,革命军队攻占了沙皇的皇宫,当时一些农民要放火烧掉皇宫,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工作人员赶过来劝说,但却无济于事。
列宁知道后,立即赶到现场,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可以烧,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以吗?农民们说:“完全可以!”列宁于是说:“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着谁?”农民们大声地回答:“是沙皇统治者!”列宁说:“它是谁修建的?”农民们回答:“是我们人民群众!”列宁接着说:“既然是人民群众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农民们点头。列宁反问:“那还要烧吗?”农民们回答:“不烧了!”皇宫就这样保住了!
[交际小技巧]
列宁语言的威力就在于,他用简单的道理,让农民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已经变了——从被统治者到统治者,从没资格住到有资格住。
[交际场景三]萨克斯说服罗斯福造原子弹
1939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之托,建议罗斯福总统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罗斯福看完了爱因斯坦的长信,但他不懂那深奥的科学论述,对此表现冷淡。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鉴于事态和责任重大,萨克斯准备再试一试。但他还没开口,罗斯福就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谈,明白吗?”
“我想谈一点历史,” 萨克斯面带笑容地对总统说,“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被英国屡次打败。这时,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建议拿破仑将船上的帆撤掉,全部改成蒸汽船。拿破仑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因此听了大怒,将富尔顿轰出了法国。历史学家们认为,要是当初拿破仑接受了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与萨克斯痛饮了一场。就这样,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历史帷幕揭开了。
[交际小技巧]
19世纪初期的英法战争中,由于拿破仑没有采用富尔顿建立蒸汽舰队的建议,结果法国在与英国的海战中一直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这个例子与罗斯福时期科学家建议罗斯福尽快研究原子弹的情形十分相近,因此萨克斯选择这个反面的教材来劝说,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交际场景四] 叶帅与钢盔团
抗日战争时期,叶剑英同志曾分管军委工作。当时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数是从战斗部队抽调的老同志,他们都希望到前方去,不愿在后方。叶剑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在离枣园三四里路的警卫团驻地侯家沟召开了一次全团大会。他在讲话中谈到大家因想到前方去打仗而不安心工作时,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一听都愣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有什么用途?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对!”
叶剑英问:“人没有脑袋行不行呀?”
大家都说:“不行!”
叶剑英说:“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来领导抗战,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
大家都说:“不能!”
于是,叶剑英大声宣布:“谁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叫他来找我,我们来谈这个道理。”同志们听了叶剑英的讲话,思想豁然开朗,会后再没人要求离开警卫团了。
[交际小技巧]
叶剑英在讲话中巧用比喻,把保卫党中央的警卫团比作了战士头上的钢盔,形象地讲清了警卫团工作的重大意义,这就加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在劝说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巧用比喻,是提高劝说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