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发展的场所,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使学生身体的发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作技能,并养成适应集体的个性品质。新课改理念提出了,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孩子,小学体育课堂面向的是学龄初期(6~12岁)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课堂学习逐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学校教育则要求他们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而这一时期的孩子个性倾向正在形成中,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慢慢形成一定的共性和个性。在体育课堂中有些孩子一贯表现就是对老师、家长言听计从,从小就是“好孩子”“乖宝宝”;有些孩子则表现不同,他们或因性情不和而被孤立,或因太调皮总是被老师“K”,或因体育能力太强上课内容太“小儿科”而失去兴趣,或因体质太柔弱过分胆小根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因注意力很难集中而永远游走在老师的组织教学之外等。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他们永远站在队伍的旁边,或蹲着或坐着斜视着老师和同学们,是热情似火的运动场上的“独行侠”,也成为了体育课堂上的“另类”!
一、对待“另类”孩子的态度是评定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
小学体育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体育老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个理念每位体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基本能实施,特别是在小班额教学中会得到更好的体现。而作为老师,多数将目光放在了那些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孩子身上,对于客观存在的这些“另类”孩子就经常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因为他们的叛逆、调皮、不听话,多少增加了老师组织教学的难度,让老师头疼,从而对他们产生歧视并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教导。实际上,这些孩子只要正确引导,给他们多一些关注,你的课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另类”孩子的态度是评定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的标准。那么,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去关注这些“另类”孩子呢?
二、“另类”孩子的几种主要类型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真正表现为“另类”的孩子不外乎以下几类。一类是“优能生”,他们学业成绩非常突出,一般的课堂任务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类孩子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在体能、技巧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一类是“潜能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相对滞后或超前,他们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滞后或超前只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孩子进入小学,还处于懵懂阶段,加上自理能力又差,所以学习起来特别费劲儿;有的孩子则特别懂事,面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极为老成,这类孩子容易对重复的运动失去兴趣。一类是个性很鲜明,较难驾驭的,这一类型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心去教。个性鲜明的孩子往往伴随着的是冲动、活泼、运动能力超强但不能自我控制,老师若不用心,他们就很容易与你对抗到底。还有就是具备超常的创新能力的孩子,他们则需要老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类孩子是最聪明的,他们适宜于当班级的小骨干,这样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三、体育课堂中“另类”孩子形成原因分析
现在城市的孩子基本为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承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多方的“爱”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和独立性差等“坏毛病”。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都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特别是精神层面的“照顾”;老师作为学校教育实施者则因缺乏对孩子的认识和教育意识的薄弱,因而按照惯有的经验、方法和划一的模式来对待他们,其结果必然是这些孩子或用行动或用语言向你说“不”。他们会通过否定、标新立异以获得自我认可,并有意识地采取与人不同的态度或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就出现了“另类”的行为,就成为了老师眼中“另类”的学生。因此,导致孩子“另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身心状况、家长的素质和关爱度、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以及学习环境等。
四、一个“另类”孩子教育过程的剖析
对于“另类”孩子,在有的老师看来,他们是缺乏家庭教育或是无可救药的,因此对他们要么视之不理,要么批评重罚。这些措施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它不仅容易导致老师失去教育信心,而且最终会导致这些孩子逐渐边缘化,从而给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前面讲到,导致孩子“另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作为老师不能鲁莽地抹杀其个性,不能对他们过于严格,不能一味地施加压力,而是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这类孩子的良好发展。
如果你做了一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见这类孩子,不妨采取以下措施去尝试一下。
⒈蹲下身去和孩子平等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本学期接的是一年级,是本年级班级人数最多的班。面对80几个孩子的大班,我认为体育课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前几节课也基本上是以收心和激趣游戏为主。课中绝大部分孩子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挺高的,可我发现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在课上多次表现出撇嘴和抗议,要求带跳绳时不带,还振振有词“我才不带,我不喜欢跳跳绳”,要求跑步时坚决不跑说是腿疼,要求找朋友做游戏时一个人呆旁边玩去了。就因为他的种种“叛逆表现”,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玩,他成了“另类”。随着师生间的互相熟悉,我的组织教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这个孩子我放任了他几节课,也观察了他几节课,发现他还是有接近我想跟上我上课节奏的想法。于是我在第三节跳绳课开始时,穿过长长的队伍走到他跟前蹲下去问他:“是不会跳绳所以不带跳绳吗?”他点点头。我牵起了他的手,告诉他只要这节课跟老师练习,跳得好,我就奖励他一根新跳绳并让他每节课帮我提器材篮,做我的小助手。他再次重重地点点头。这一节课他非常认真。练习多次后,他非常卖力地跳动着他那胖乎乎的身体,气喘吁吁地在我跟前表演着他的跳绳分解动作。他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努力,在临近下课时终于能连续地跳三下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以后的每节课,他再也没有了撇嘴和抗议,而是兴趣盎然地跳着、跑着…… ⒉适时抓住教育机会,让“另类”的他成为同伴群体的“焦点”
体育课是学习运动技能从而锻炼身体的课程,更是孩子们展示个性、释放能量的黄金时间,所以孩子们调皮捣蛋的天性就会在体育老师面前展露无遗。这时候要对体育老师的组织教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简单地喊喊口号、比比赛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这些个性张扬的孩子的需要。我班上有一个孩子个子高高的,双眼透着聪明劲儿,可是太调皮,整堂课手脚停不住,不是逗打这个,就是戏弄那个,同学们做游戏时都排斥他,不愿意跟他一组练习。最近一次立定跳远课我组织猜拳立定跳游戏时,又出现了他一个人落单的情况。这一次他满脸委屈地走到我跟前告诉我没人愿意跟他玩,我顿时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改掉他坏毛病的机会。我牵起他的小手说:“没人跟你玩,那咱俩来玩吧!”他听到我说的话后瞬间欣喜地抬起了头望着我:“好呀,好呀!”我便诚恳地与他玩起了猜拳立定跳。这一次他玩得无比的认真。游戏结束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与他击掌:“今天这节课你表现真棒!以后只要你不戳同学,表现好,我每节课都单独与你玩一个游戏,好吗?”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其他同学对他投去了无比羡慕的目光。之后,我以为每一节课要与他兑现承诺,可是每节课我都看到他身边围着几个孩子在跟他一起认真练习,有了同学的合作与陪伴,他似乎早就忘记了与我的约定,那个只知道调皮捣蛋不受欢迎的孩子早就不见了踪影。
⒊“另类”地对待“优能生“,让他有“鱼跃”的空间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体育课同样如此。我班上有一个孩子身体素质特别好,运动能力超强,几乎每次练习他都遥遥领先。由于每项练习都要复习几节课,老师还要不断地照顾能力弱的孩子,不断地重复练习,渐渐地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兴趣,甚至还讥讽跑跳能力不好的孩子太“小儿科”。很明显他的学习能力强,与我的教学进度、节奏很不一致,我的教学计划已不适合他。是让他“就范”于我的进度,每节课都继续做他认为“小儿科”的练习,还是该给他更大的空间发展其强项?我果断选择了后者。课堂中只要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动作练习,如跳绳一分钟80次以上,立定跳远1.3米以上,(要知道是一年级哦)我就安排他单独地跑跑圈或打打球,或者加大他的练习强度,别人练习50次跳绳,他完成200次,就这样他再也没有说上体育课太“小儿科”了,而是每一节都忙得不亦乐乎,玩得汗流浃背。为了让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还推荐他参加了校足球队,由于他的过人的智慧和素质,教练还一次次在我面前表扬他。我放下了心,因为他已不再是“另类”孩子,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空间。
总之,对待体育课堂上的“另类”孩子,我们不应该急切、盲目地打磨他们的个性,将其生拉硬拽到共性上来,而应谨慎地、科学地、有的放矢地用适合其的教育方法加以关心、帮助和引导。夸美纽斯就提出让所有人可以得到发展,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的思想,不因人的差异而进行遴选和淘汰。而我们面对每一位孩子正在成长、发展、走向社会,对于这些“另类”孩子,我们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理应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尽量多关注他们,适时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重视孩子的个性并承认、尊重其个性,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正确引导并充分发展其个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长大后能更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老师,你能与学生在生命中相遇,这是你们一生的缘份,理应珍惜师生难得的缘份。也许老师的一次鼓励、一次不经意的关注都将会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作者单位:毛小平 益阳师范附属小学;张正中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一、对待“另类”孩子的态度是评定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
小学体育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体育老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个理念每位体育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基本能实施,特别是在小班额教学中会得到更好的体现。而作为老师,多数将目光放在了那些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孩子身上,对于客观存在的这些“另类”孩子就经常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因为他们的叛逆、调皮、不听话,多少增加了老师组织教学的难度,让老师头疼,从而对他们产生歧视并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教导。实际上,这些孩子只要正确引导,给他们多一些关注,你的课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待“另类”孩子的态度是评定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的标准。那么,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去关注这些“另类”孩子呢?
二、“另类”孩子的几种主要类型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真正表现为“另类”的孩子不外乎以下几类。一类是“优能生”,他们学业成绩非常突出,一般的课堂任务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类孩子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在体能、技巧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一类是“潜能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相对滞后或超前,他们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滞后或超前只是相对而言的,有的孩子进入小学,还处于懵懂阶段,加上自理能力又差,所以学习起来特别费劲儿;有的孩子则特别懂事,面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极为老成,这类孩子容易对重复的运动失去兴趣。一类是个性很鲜明,较难驾驭的,这一类型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心去教。个性鲜明的孩子往往伴随着的是冲动、活泼、运动能力超强但不能自我控制,老师若不用心,他们就很容易与你对抗到底。还有就是具备超常的创新能力的孩子,他们则需要老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类孩子是最聪明的,他们适宜于当班级的小骨干,这样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三、体育课堂中“另类”孩子形成原因分析
现在城市的孩子基本为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承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多方的“爱”这就导致了他们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和独立性差等“坏毛病”。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都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特别是精神层面的“照顾”;老师作为学校教育实施者则因缺乏对孩子的认识和教育意识的薄弱,因而按照惯有的经验、方法和划一的模式来对待他们,其结果必然是这些孩子或用行动或用语言向你说“不”。他们会通过否定、标新立异以获得自我认可,并有意识地采取与人不同的态度或行为,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就出现了“另类”的行为,就成为了老师眼中“另类”的学生。因此,导致孩子“另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身心状况、家长的素质和关爱度、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以及学习环境等。
四、一个“另类”孩子教育过程的剖析
对于“另类”孩子,在有的老师看来,他们是缺乏家庭教育或是无可救药的,因此对他们要么视之不理,要么批评重罚。这些措施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它不仅容易导致老师失去教育信心,而且最终会导致这些孩子逐渐边缘化,从而给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前面讲到,导致孩子“另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作为老师不能鲁莽地抹杀其个性,不能对他们过于严格,不能一味地施加压力,而是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这类孩子的良好发展。
如果你做了一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见这类孩子,不妨采取以下措施去尝试一下。
⒈蹲下身去和孩子平等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本学期接的是一年级,是本年级班级人数最多的班。面对80几个孩子的大班,我认为体育课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前几节课也基本上是以收心和激趣游戏为主。课中绝大部分孩子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挺高的,可我发现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在课上多次表现出撇嘴和抗议,要求带跳绳时不带,还振振有词“我才不带,我不喜欢跳跳绳”,要求跑步时坚决不跑说是腿疼,要求找朋友做游戏时一个人呆旁边玩去了。就因为他的种种“叛逆表现”,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玩,他成了“另类”。随着师生间的互相熟悉,我的组织教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这个孩子我放任了他几节课,也观察了他几节课,发现他还是有接近我想跟上我上课节奏的想法。于是我在第三节跳绳课开始时,穿过长长的队伍走到他跟前蹲下去问他:“是不会跳绳所以不带跳绳吗?”他点点头。我牵起了他的手,告诉他只要这节课跟老师练习,跳得好,我就奖励他一根新跳绳并让他每节课帮我提器材篮,做我的小助手。他再次重重地点点头。这一节课他非常认真。练习多次后,他非常卖力地跳动着他那胖乎乎的身体,气喘吁吁地在我跟前表演着他的跳绳分解动作。他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努力,在临近下课时终于能连续地跳三下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以后的每节课,他再也没有了撇嘴和抗议,而是兴趣盎然地跳着、跑着…… ⒉适时抓住教育机会,让“另类”的他成为同伴群体的“焦点”
体育课是学习运动技能从而锻炼身体的课程,更是孩子们展示个性、释放能量的黄金时间,所以孩子们调皮捣蛋的天性就会在体育老师面前展露无遗。这时候要对体育老师的组织教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简单地喊喊口号、比比赛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这些个性张扬的孩子的需要。我班上有一个孩子个子高高的,双眼透着聪明劲儿,可是太调皮,整堂课手脚停不住,不是逗打这个,就是戏弄那个,同学们做游戏时都排斥他,不愿意跟他一组练习。最近一次立定跳远课我组织猜拳立定跳游戏时,又出现了他一个人落单的情况。这一次他满脸委屈地走到我跟前告诉我没人愿意跟他玩,我顿时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改掉他坏毛病的机会。我牵起他的小手说:“没人跟你玩,那咱俩来玩吧!”他听到我说的话后瞬间欣喜地抬起了头望着我:“好呀,好呀!”我便诚恳地与他玩起了猜拳立定跳。这一次他玩得无比的认真。游戏结束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与他击掌:“今天这节课你表现真棒!以后只要你不戳同学,表现好,我每节课都单独与你玩一个游戏,好吗?”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其他同学对他投去了无比羡慕的目光。之后,我以为每一节课要与他兑现承诺,可是每节课我都看到他身边围着几个孩子在跟他一起认真练习,有了同学的合作与陪伴,他似乎早就忘记了与我的约定,那个只知道调皮捣蛋不受欢迎的孩子早就不见了踪影。
⒊“另类”地对待“优能生“,让他有“鱼跃”的空间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体育课同样如此。我班上有一个孩子身体素质特别好,运动能力超强,几乎每次练习他都遥遥领先。由于每项练习都要复习几节课,老师还要不断地照顾能力弱的孩子,不断地重复练习,渐渐地这个孩子就失去了兴趣,甚至还讥讽跑跳能力不好的孩子太“小儿科”。很明显他的学习能力强,与我的教学进度、节奏很不一致,我的教学计划已不适合他。是让他“就范”于我的进度,每节课都继续做他认为“小儿科”的练习,还是该给他更大的空间发展其强项?我果断选择了后者。课堂中只要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动作练习,如跳绳一分钟80次以上,立定跳远1.3米以上,(要知道是一年级哦)我就安排他单独地跑跑圈或打打球,或者加大他的练习强度,别人练习50次跳绳,他完成200次,就这样他再也没有说上体育课太“小儿科”了,而是每一节都忙得不亦乐乎,玩得汗流浃背。为了让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还推荐他参加了校足球队,由于他的过人的智慧和素质,教练还一次次在我面前表扬他。我放下了心,因为他已不再是“另类”孩子,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空间。
总之,对待体育课堂上的“另类”孩子,我们不应该急切、盲目地打磨他们的个性,将其生拉硬拽到共性上来,而应谨慎地、科学地、有的放矢地用适合其的教育方法加以关心、帮助和引导。夸美纽斯就提出让所有人可以得到发展,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的思想,不因人的差异而进行遴选和淘汰。而我们面对每一位孩子正在成长、发展、走向社会,对于这些“另类”孩子,我们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理应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尽量多关注他们,适时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重视孩子的个性并承认、尊重其个性,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正确引导并充分发展其个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长大后能更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老师,你能与学生在生命中相遇,这是你们一生的缘份,理应珍惜师生难得的缘份。也许老师的一次鼓励、一次不经意的关注都将会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作者单位:毛小平 益阳师范附属小学;张正中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