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三维脑片培养模型研究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体外三维脑片共培养模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大鼠C6细胞在脑片模型上的侵袭、迁移形式,模拟胶质瘤细胞在脑内播散的方式. 方法 脂质体介导pEGFP-N3质粒转染体外常规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和计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活体取3周龄SD大鼠全脑,制作400 μm厚脑片并培养于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碘化丙啶(PD染色鉴定脑片神经元活性;将转染后的绿色荧光细胞C6细胞球接种于脑片表面,形成胶质瘤细胞-脑片共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6细胞在脑片上的侵袭和迁移. 结果 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C6细胞几乎全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脑片培养7d后仍然保持完整的皮质、尾状核、胼胝体等组织结构.PI染色证实脑片中神经元保持活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C6细胞接种脑片表面1、3、5、7d后,迁移范围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激光共聚焦逐层扫描可见C6细胞在脑片中的侵袭及三维分布,侵袭过程中C6细胞形态保持良好. 结论 大鼠脑片培养及肿瘤细胞-脑片共培养模型是研究胶质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迁移形式以及抗肿瘤治疗的潜在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切口蛋白受体3(notch3)在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被病理证实为非功能性垂体腺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推量治疗手术切除后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疗效. 方法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自2008年10月1日至2011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对老化小胶质细胞存活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蛋白(p-JNK)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分别取自12~18个月龄的ICR小鼠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术前影像信息对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的172例脑膜瘤手
目的 观察单侧和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伏核核心部对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影响,探讨DBS治疗药物成瘾的单双侧靶点选取问题. 方法 采用固定比率
目的 研究microRNA(miR)-124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免疫炎性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制备炎性反应的细胞模型,实时荧
目的 探讨小肽Tat-GluR6-9c对混合性的谱系激酶3(MLK3)、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7(MKK7)、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损
目的 通过特异性的Racl活性抑制剂下调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Rac1的活性,探讨Rac1在GSCs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方法 将U251细胞置于无血清DMEM/F12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免疫磁珠
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辐射、多方位成像、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影像医学领域广泛应用,核磁共振图像的分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应用较广的核磁图像的分割算法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