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段写作,谓之写话;小学中高段写作,谓之习作。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习作教学方面也做出了大胆的变革,比如安排了专门的习作训练单元,不同学段的习作呈现螺旋上升训练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过程中,受静态写作观念的影响至深,教学过程出现了一些偏差,具体表现为:习作内容偏离学生生活;习作要求高于学生认知;忽视了习作过程的全程指导。为了解决这些习作教学现状问题,教师要深刻分析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刻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习作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问题归因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响下,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行动指南,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之所以出现教学偏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原有版本教材的教学惯性思维
由于教师使用苏教版等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教学时间较长,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教学思路。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相比,原来版本的语文教材习作主题是明确的,比如,让学生写童话、写小动物等习作内容,会在习作主题后面附上相应的题目,例如《幸福的故事》《小花狗》等等。这种教材编排结构虽然设计了主题和题目,但是并没有明确习作要求和指导策略。部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揭题和解题,习作指导简单了事,就让学生自主写作。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思路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习作内容丰富了写作情境,基于写作情境安排习作任务,习作任务涵盖了习作主题和习作要求。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下的看图写话编排中,既有写作情境,也有写作提示,还有明确的写作要求。这些都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展习作教学还是老一套,没有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2.习作指导不够精准
在一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中,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教师的习作指导要么缺位,要么草草了事。有的老师呈现了习作内容,就让学生自己去写,写得不好,老师还要指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教师不会指导学生如何习作,缺少写作经验和习作指导精准策略。部分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静态的习作知识,但缺少写作实战经验,往往简单机械,学生自然雾里云里。习作表达的核心是习作思维,习作思维通透了,习作表达才能顺畅。学生表达受阻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在习作思维混乱的情形下,学生唯有无病呻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习作专业指导,事实上习作教学的指导缺位现象非常严重,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习作教学的效果。
3.过高的习作要求偏离学生学情
照理说,一线语文教师是非常熟悉儿童的学情的,但老师们在习作指导中总会人为地提高要求,造成了习作要求和儿童表达水平之间的脱节。比如,老师认为六年级学生写科幻故事应该不是难事,这种猜测的理由是:六年级一个单元安排的都是科幻故事,而且六年级学生也喜欢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所以写科幻故事应该驾轻就熟。这种猜测是典型的主观臆断,读过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小说,写科幻故事也是一样的。同理,教师认为二年级学生能够把一幅图写清楚,理所当然就能把多幅图写清楚。可事实并非如此,写清楚一幅图是聚焦一个点,多幅图连起来写,就涉及到情节的转换和组合,难度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这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优化策略,改进习作教学,关注习作指导过程,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1.用好习作教材
教材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读写的例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我们的习作教学不能囿于“教教材”,而是要用好习作教材,甚至要二度开发教材,不断发挥习作教材的增值效应。例如,围绕六年级的科幻故事进行习作指导,也不能完全照搬习作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习作教材进行升级改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习作教学流程:首先,研读科幻故事,发现写好科幻故事的秘诀,然后迁移写作科幻故事;学习小组内交流习作;小组归纳写好科幻故事的要点;小组内修改完善习作;集体展示优秀习作。从上述的习作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充分地践行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二度开发教材,引导学生在读写反思中建构习作思维,教师做好组织引导。
2.精准习作指导
有些语文课程专家尖锐地批评小学习作教学没有教学指导,言论虽然过激,但也折射出了习作教学的无奈。其实,透过著名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名师非常注重习作的指导过程,习作指导出实招,有实效。例如,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好人物语言描写时,巧妙创设了和学生对话的语用情境,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比对话描写例句,寻找发现写好语言描写的两个小妙招:一是对话要分段写;二是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这种基于语用情境的习作指导,贴近学生生活和理解能力,学生在读写实践和对比思考中,自主建构了写好对话描写的方法策略。这种习作指导是学生写作中的精准指导。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习作指导要精准,要贯穿学生习作的全过程。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问题归因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响下,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行动指南,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之所以出现教学偏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原有版本教材的教学惯性思维
由于教师使用苏教版等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教学时间较长,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教学思路。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相比,原来版本的语文教材习作主题是明确的,比如,让学生写童话、写小动物等习作内容,会在习作主题后面附上相应的题目,例如《幸福的故事》《小花狗》等等。这种教材编排结构虽然设计了主题和题目,但是并没有明确习作要求和指导策略。部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揭题和解题,习作指导简单了事,就让学生自主写作。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思路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习作内容丰富了写作情境,基于写作情境安排习作任务,习作任务涵盖了习作主题和习作要求。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下的看图写话编排中,既有写作情境,也有写作提示,还有明确的写作要求。这些都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开展习作教学还是老一套,没有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2.习作指导不够精准
在一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中,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教师的习作指导要么缺位,要么草草了事。有的老师呈现了习作内容,就让学生自己去写,写得不好,老师还要指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教师不会指导学生如何习作,缺少写作经验和习作指导精准策略。部分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静态的习作知识,但缺少写作实战经验,往往简单机械,学生自然雾里云里。习作表达的核心是习作思维,习作思维通透了,习作表达才能顺畅。学生表达受阻往往是不知道写什么和如何写,在习作思维混乱的情形下,学生唯有无病呻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习作专业指导,事实上习作教学的指导缺位现象非常严重,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习作教学的效果。
3.过高的习作要求偏离学生学情
照理说,一线语文教师是非常熟悉儿童的学情的,但老师们在习作指导中总会人为地提高要求,造成了习作要求和儿童表达水平之间的脱节。比如,老师认为六年级学生写科幻故事应该不是难事,这种猜测的理由是:六年级一个单元安排的都是科幻故事,而且六年级学生也喜欢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所以写科幻故事应该驾轻就熟。这种猜测是典型的主观臆断,读过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小说,写科幻故事也是一样的。同理,教师认为二年级学生能够把一幅图写清楚,理所当然就能把多幅图写清楚。可事实并非如此,写清楚一幅图是聚焦一个点,多幅图连起来写,就涉及到情节的转换和组合,难度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这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优化策略,改进习作教学,关注习作指导过程,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1.用好习作教材
教材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读写的例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我们的习作教学不能囿于“教教材”,而是要用好习作教材,甚至要二度开发教材,不断发挥习作教材的增值效应。例如,围绕六年级的科幻故事进行习作指导,也不能完全照搬习作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习作教材进行升级改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习作教学流程:首先,研读科幻故事,发现写好科幻故事的秘诀,然后迁移写作科幻故事;学习小组内交流习作;小组归纳写好科幻故事的要点;小组内修改完善习作;集体展示优秀习作。从上述的习作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充分地践行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二度开发教材,引导学生在读写反思中建构习作思维,教师做好组织引导。
2.精准习作指导
有些语文课程专家尖锐地批评小学习作教学没有教学指导,言论虽然过激,但也折射出了习作教学的无奈。其实,透过著名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名师非常注重习作的指导过程,习作指导出实招,有实效。例如,于永正在指导学生写好人物语言描写时,巧妙创设了和学生对话的语用情境,并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比对话描写例句,寻找发现写好语言描写的两个小妙招:一是对话要分段写;二是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这种基于语用情境的习作指导,贴近学生生活和理解能力,学生在读写实践和对比思考中,自主建构了写好对话描写的方法策略。这种习作指导是学生写作中的精准指导。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习作指导要精准,要贯穿学生习作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