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词导入法
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中国古代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在导入时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二、歌曲、戏曲导入法
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学背景并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选用古今中外健康向上的经典名曲以期产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当然,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单纯用歌的形式如教师清唱或是学生合唱,可以单纯用曲的形式如播放经典名曲或是现场弹奏名曲,亦可以用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如播放经典歌曲、戏曲等等。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给出学生问题:“《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
总之,歌曲、戏曲导入法因其形式灵活、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是故教无定法、学无常规,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够独立构建历史学习场景、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可都不妨一试。
三、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供我们选择的有:利用经典影视歌曲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寻找明显历史性错误来导入等等。利用影视歌曲导入在前述歌曲、戏曲导入法中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而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寻找明显错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做到,这既需要平时注重对学生文史知识的灌输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当然,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虚构历史,所以我们集中几个有明显错误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来作为课堂的导入,只要用心是能做到的。
案例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影视剧镜头并提出问题:大家来看这些片段,你认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镜头一: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请黄蓉吃饭花了19两多的银子(假)
镜头二:电视剧《楚留香》──楚留香扮作一个大老板在济南赌钱,一次就输了三十万两银子并且当场给钱(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并说明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既然前面两个镜头都不可能,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商业的发展去寻找答案。
四、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有人亡故会有挽联等等,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是我国的又一大文化遗产。对联因为和律诗有很强的渊源,对联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所以对联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只有上联和下联,除语言精炼外,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这些特点充分满足了寻常百姓的需要,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案例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猜猜里面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砌墓修城,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并回答是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是否真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寻其中的究竟──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
对联导入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所选对联与课程不完全符合等情况,故在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能自创对联,那么达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中国古代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
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在导入时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二、歌曲、戏曲导入法
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学背景并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选用古今中外健康向上的经典名曲以期产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当然,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单纯用歌的形式如教师清唱或是学生合唱,可以单纯用曲的形式如播放经典名曲或是现场弹奏名曲,亦可以用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如播放经典歌曲、戏曲等等。
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给出学生问题:“《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
总之,歌曲、戏曲导入法因其形式灵活、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是故教无定法、学无常规,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够独立构建历史学习场景、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可都不妨一试。
三、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供我们选择的有:利用经典影视歌曲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寻找明显历史性错误来导入等等。利用影视歌曲导入在前述歌曲、戏曲导入法中已有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这就要求我们寻找影视作品中既能突出历史主题,又能激发学生认知和调动学生兴趣的经典片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而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寻找明显错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做到,这既需要平时注重对学生文史知识的灌输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对所选影视作品的细心推敲、精心设疑、小心求证。当然,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在虚构历史,所以我们集中几个有明显错误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来作为课堂的导入,只要用心是能做到的。
案例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影视剧镜头并提出问题:大家来看这些片段,你认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镜头一: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请黄蓉吃饭花了19两多的银子(假)
镜头二:电视剧《楚留香》──楚留香扮作一个大老板在济南赌钱,一次就输了三十万两银子并且当场给钱(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并说明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既然前面两个镜头都不可能,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商业的发展去寻找答案。
四、对联导入法
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有人亡故会有挽联等等,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是我国的又一大文化遗产。对联因为和律诗有很强的渊源,对联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所以对联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只有上联和下联,除语言精炼外,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这些特点充分满足了寻常百姓的需要,也为我们利用对联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历史课程导入时,如何选择对联,怎么通过对对联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
案例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猜猜里面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砌墓修城,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并回答是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是否真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寻其中的究竟──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
对联导入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所选对联与课程不完全符合等情况,故在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能自创对联,那么达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