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兴趣\积累\感悟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erorn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须疑;疑而生趣。这里的“疑”就是具有怀疑精神。有了疑的兴趣,就要广泛的涉猎,积累丰富的知识;积累的知识越多,创新的空间就越广阔。久而久之,遇见问题就善疑,会疑,敢疑;进而疑的层次就高,悟的能力就强,新奇的想法就多,创新的火花就经常闪现。新课程新理念呼唤这样的创新教育。
  在这条求索的慢慢长途上,我认为兴趣、积累、感悟是任何创新者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初中生更应该走好这样的求索之路。现仅从语文教学角度谈点粗浅的认识,以达到管窥全豹之目的。
  
  一、兴趣,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兴趣达到痴迷、忘我的境界,成为激励学生志趣第一人。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灵活多样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对学生进行激趣教育,讲讲成功者的故事,或推荐阅读他们的传记,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成功者的经历,学生“我要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学生不但在课堂上主动地发展自己,而且课外还会抓紧时间,有计划地主动学习。如把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作为求知的对象,搜集有关语文方面的信息。利用办墙报、办班级报纸的机会,“食桑采花”拿来的同时,“吐丝酿蜜”地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兴趣一旦这样养成,学生就会长期地如饥似渴的深钻细研所学,书籍就会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驱动着学生走向创新之路。
  
  二、积累,构筑智慧塔的基石
  
  学习语文,听说读写,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积累。学生听多了,才能会说:说多了,才能写明白;读多了,才能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问题。学生若听得头头是道,讲得层次井然,读得流畅自如,写得情真意切,学生各方面的积累起了很大的作用,创新的潜力也会适时地发挥出来。
  单拿“读”来说,学生读一部经典之作,会遇到字读不准,句读不懂,意体会不深,如此种种,学生得查多次工具书,阅读许多相关书籍,记忆许多相关句子,再进行“学”“思”结合。在反复学习中积累;在反复思索中积累。说不准何时,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新颖独特的妙想会应运而生。
  
  三、悟性,闪耀创新灵感的光环
  
  每个学生都有“悟”的潜能。悟性者,灵感也。教师在教学时,应相机诱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积累知识的时候,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的顿悟之门经常打开。
  在听说读写中,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尝试一下能否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对问题的回答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把发现创新看作自己探求知识的终极目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才是“教是为了不教”。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综上兴趣、积累、感悟的分析,教学中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积累知识,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悟出新问题,反反复复地让他们去疑;疑来疑去,思维就如轴承之润油,学生的悟性之火,常常会燃起创新之欲。
  学生语文素质提高了,就会“胆大妄为”,会出奇制胜,会有新奇独特的想象,会主动想他人未敢想,做他人未曾做的事情。学生的创新空间会因兴趣、积累、悟性的加盟而异彩纷呈,阔大无比。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教学时如何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呢?教育家叶圣陶说: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想要说的“总枢纽”,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说话应学会概述,以讲话、演讲和论辩为训练内容,强调说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加强技巧、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强化口语训练意识,充分利用一切训练形式,进行“说”的训练。
  “说”应与“听”、“读”、“写”相结合,具体操作如下:
  1、说与听:每天课前给几分钟时间,说个故事、成语典故、掌故轶事之类,其他学生听。由于“说”能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说的怎样直接关系到听的效果;第二天,让听的学生说昨天听的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听的情况,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实质就是用口语形式把听的内容“外化”出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若学生能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利用想象再增加些相关的情节,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亦可用对话形式,把听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训练学生口语的流畅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2、说与读:说应有好的内容好的话题及丰富的材料。这些多是从阅读中获取的。诵读精彩的片段,从“说”中获取知识,利用获得的知识,再去读知识较深的篇章,把所消化的知识条分缕析地说出来。教师应这样反复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读的内容进行说的训练。
  3、说与写:说话和写作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确定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可人可物可景可图),然后利用作文训练时间说出来(口头作文),再用课余时间把说的内容写出来,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批改,找出典型的篇章,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有时,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上台演讲,让学生把当时的场面、心理感受写出来;也可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把辩论的问题深刻认识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写出来。
  说的能力同其他能力形成一样,主要靠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即说话,而说话能力的培养又是离不开语言的;说话过程,就有观察、记忆、理解、分析、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参与。因此,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听、读、写能力的形成又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习作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1、课后续写。《狼和小羊》这个简练的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文章是这样结尾的: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就向小羊扑去。那
期刊
《邢台市2009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引用的阅读材料是《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讲的是罗洪先的事迹。相关内容引述如下:  “……山中有是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拒不听。乔 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 可。隆庆初卒,赠光
期刊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习外语时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也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与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这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
期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两年高考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政治科高考试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试题注重基本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设置了“三新”(即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试题,注重考察创新能力。个别省市的考试,更是注重了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
期刊
在推进课程改革中,一些课堂出现了重形式轻效率的现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所下降。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相悖的。在新的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怎样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敬请指导。    一、情景创设的有效    创设有效而生动的情景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注意,调动参与热情,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一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创设情景:一开始就出示一个大大的“
期刊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
期刊
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生物学课程改革也在加速进行之中。课程改革给生物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生物教师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尽快转变传统角色,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必将逐渐消失,人们会从
期刊
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渗透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
期刊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讲求实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任,想要把学生领进语文这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学科中,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就要在每节课的开头费一番心思,以期让学生主动走进这扇门并乐意徜徉其中。  导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学生领进课堂,一个精彩的导课,犹如一个兴奋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一个成功的导课,能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