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是某种巧合,两大经济核心部门——商务部和工信部,近日同时表达了今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断。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预计下半年工业增速将有一定程度回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则说,“今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预计全年外贸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从各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速已现放缓迹象,“二次探底”说法近期也再度抬头,此时两大部委对各自主管领域作出增速下行判断,让市场再次嗅到了“经济下滑”的味道。相关专家建议,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再紧缩已无必要,未来宏观调控应“适度放松”。
“个别领域出现‘前高后低’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个领域同步出现‘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现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房地产新政、节能减排、出口退税等多种政策效应叠加,导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
内部主动调控外部环境复杂工业外贸增速双双“前高后低”
虽然多数专家认为“二次探底”之说属夸大其词,但工业经济增速回落明显,使各界对经济走势判断不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为19.6%,二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为15.9%,6月当月工业经济增速则回落至13.7%,增速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工业增速回落既受去年基数因素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朱宏任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产生作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实行差别电价、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等,抑制了高耗能行业的产能释放。
虽然工业增速回落,但朱宏任比较乐观,“整体经济不存在‘二次探底’隐忧,目前的增速回落不仅是适度的,也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增速回落属“主动为之”,但外贸形势的严峻显然使相关部门颇为“头疼”。“外需增长势头放缓、企业成本压力增加以及贸易摩擦形势严峻,使我国后期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姚坚说。
姚坚分析,主权债务危机使欧盟多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转向收缩,将极大地制约消费和投资,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我国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20%~30%,用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企业出口利润空间缩小;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加之前两年的案件裁决延续执行,累积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不容低估。
“二次探底”言过其实下滑速度偏快仍需警惕
事实上,在两部门预计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态势前,就有专家表示,如果宏观调控维持现状,未来经济发展存在出口下降、开工率偏低风险。
“个别领域出现‘前高后低’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个领域同步出现‘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现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房地产新政、节能减排、出口退税等多种政策效应叠加,导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宏观调控打压投资力度、外贸出口形势不乐观、内部存在涨价因素,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速,成为拉动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目前经济虽不存在‘二次探底’隐忧,但存在下滑速度偏快风险,内外叠加可能影响整体经济,未来宏观调控需要提高警惕”。
对于两大部门的担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刘霞辉表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力推节能减排降低开工率、外贸形势不确定性使出口增速下降,这些因素的影响会随着经济下行逐渐显现”。
不利因素叠加效应可能显现专家:宏观调控应“适度放松”
在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成为两大经济核心部门较为一致判断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对此,朱宏任表示,“稳定宏观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形势仍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下半年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还是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加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防止各种不利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姚坚则表示,将继续保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对于政策走向,专家普遍认为,宏观调控再紧缩已无必要,未来调控应适度放松。
“目前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应‘向松微调’,预计今年三季度宏观调控将总体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很大变化,而四季度的政策将会出现‘向松微调’的转变。”鲁政委表示。
对于调控“适度放松”,刘元春给出的建议更为具体。“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4.33万亿元,支出3.38万亿元,超收说明财政政策偏紧,下半年要在支出上下工夫,加强对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的投资力度,已实施的存量项目退出要慎重考虑,加息要慎重;贸易政策要有选择地退出,抓紧对落后产能进行结构性调整,未来产能过剩危机也会凸显,应对这样的局面,既要对需求下滑有所关注,也要对供给有所作为”。
从各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增速已现放缓迹象,“二次探底”说法近期也再度抬头,此时两大部委对各自主管领域作出增速下行判断,让市场再次嗅到了“经济下滑”的味道。相关专家建议,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再紧缩已无必要,未来宏观调控应“适度放松”。
“个别领域出现‘前高后低’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个领域同步出现‘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现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房地产新政、节能减排、出口退税等多种政策效应叠加,导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
内部主动调控外部环境复杂工业外贸增速双双“前高后低”
虽然多数专家认为“二次探底”之说属夸大其词,但工业经济增速回落明显,使各界对经济走势判断不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为19.6%,二季度工业经济增速为15.9%,6月当月工业经济增速则回落至13.7%,增速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工业增速回落既受去年基数因素影响,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朱宏任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产生作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大,实行差别电价、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等,抑制了高耗能行业的产能释放。
虽然工业增速回落,但朱宏任比较乐观,“整体经济不存在‘二次探底’隐忧,目前的增速回落不仅是适度的,也有利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增速回落属“主动为之”,但外贸形势的严峻显然使相关部门颇为“头疼”。“外需增长势头放缓、企业成本压力增加以及贸易摩擦形势严峻,使我国后期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姚坚说。
姚坚分析,主权债务危机使欧盟多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转向收缩,将极大地制约消费和投资,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我国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20%~30%,用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企业出口利润空间缩小;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加之前两年的案件裁决延续执行,累积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不容低估。
“二次探底”言过其实下滑速度偏快仍需警惕
事实上,在两部门预计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态势前,就有专家表示,如果宏观调控维持现状,未来经济发展存在出口下降、开工率偏低风险。
“个别领域出现‘前高后低’现象并不可怕,但如果下半年多个领域同步出现‘后低’而且‘低’很多的现象,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房地产新政、节能减排、出口退税等多种政策效应叠加,导致经济增速“前高后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宏观调控打压投资力度、外贸出口形势不乐观、内部存在涨价因素,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速,成为拉动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目前经济虽不存在‘二次探底’隐忧,但存在下滑速度偏快风险,内外叠加可能影响整体经济,未来宏观调控需要提高警惕”。
对于两大部门的担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刘霞辉表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力推节能减排降低开工率、外贸形势不确定性使出口增速下降,这些因素的影响会随着经济下行逐渐显现”。
不利因素叠加效应可能显现专家:宏观调控应“适度放松”
在经济增速“前高后低”成为两大经济核心部门较为一致判断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对此,朱宏任表示,“稳定宏观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形势仍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下半年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还是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加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防止各种不利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姚坚则表示,将继续保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对于政策走向,专家普遍认为,宏观调控再紧缩已无必要,未来调控应适度放松。
“目前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应‘向松微调’,预计今年三季度宏观调控将总体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很大变化,而四季度的政策将会出现‘向松微调’的转变。”鲁政委表示。
对于调控“适度放松”,刘元春给出的建议更为具体。“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4.33万亿元,支出3.38万亿元,超收说明财政政策偏紧,下半年要在支出上下工夫,加强对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的投资力度,已实施的存量项目退出要慎重考虑,加息要慎重;贸易政策要有选择地退出,抓紧对落后产能进行结构性调整,未来产能过剩危机也会凸显,应对这样的局面,既要对需求下滑有所关注,也要对供给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