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无1例复发症出现。结论: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 泪道狭窄 泪小管断裂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362-01
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泪道冲洗与探痛,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导致眼部慢性溢泪,严重时流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泪小管断裂多使用硬膜外麻醉插管,易出现治疗性外伤,留下面部疤痕,且手术操作十分复杂,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与心理痛苦。而新型泪道引流装置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疗效,该引流装置两端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1]。为了深入探究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3~5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岁。其中,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积浓患者20例,泪小管阻塞36例,单纯性鼻泪管阻塞患者24例,外伤型泪小管断裂患者10例。所有泪小管段断裂患者均在48h内接受治疗。
1.2 方法
手术方法:所选患者均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该引流装置两端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①泪道狭窄患者,20例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积浓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抗生素消炎治疗,局部麻醉。进行常规性消毒处理,由上下泪点探痛、冲洗泪道,使用泪点扩张器扩张鼻泪管与泪小管,将探子末端插入鼻泪管开口位置,并移动探子至鼻腔外,将探针末端位置的硅胶剪断,并在鼻腔内把两端硅胶管做打结处理后滞留在鼻腔内[2]。②泪小管阻塞及泪道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患者麻醉与消毒护理。手术时,上下泪管分别使用一根鼻道引线,利用引线引导硅胶管进入鼻泪管,先由下泪点出,再由上泪点进入,最后由鼻泪管导出,把硅胶管两端打结后置于鼻腔内。③手术完成后,均给予患者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护理,并利用局部抗生素眼液做滴注护理,手术完成3d后冲洗泪道[3]。
1.3 治疗评价标准
(1)治愈:患者拔管后自觉症状消失,泪道畅通,再无粘性与化脓性分泌物出现;(2)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仍有轻度溢泪的现象且泪道冲洗不畅通;(3)无效:患者自觉症状较手术治疗前未发生明显变化,仍持续性溢泪,泪道冲洗不畅通[4]。
2 结果
2.1 泪小管断裂与泪道狭窄患者男女比例和年龄段分布比较
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男女比例接近;在年龄分布方面,患者主要集中于30~40岁之间。
2.2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效果分析
治愈49例,治愈率为54.44%;有效38例,治愈率为42.22%;无效3例,治愈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无1例并发症发生,详见表1。
表1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效果
3 讨论
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多發生于青年人群,最常见于农村人口。炎症是其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外伤、肿瘤等,前期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5]。新型泪道引流装置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材料柔软,具有较高的弹性,且耐受性好。两端金属探子经硅胶包裹连接,有利于顺利通过泪道,防止损伤患者的鼻泪管与鼻腔粘膜。硅胶管滞留在鼻腔与泪道内相对稳定,刺激性小,患者不易察觉到鼻腔内有异物存在,且术后拔管无需做麻醉处理,无痛苦。其最大特点在于治疗早期性与低创伤性,且临床研究显示,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治愈率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降低复发率[6]。
本组90例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患者中,在性别与年龄分布方面显示女性比例多于男性,而因外伤所致的泪小管断裂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本组患者年龄在3~56岁之间,发病多为中青年人群,主要原因为该年龄段人群因工作因素所致外伤风险概率大于其它年龄段。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面,本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无1例并发症发生。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麦聪.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离断临床探析[J]. 中外医疗,2013,29:115+117.
[2]魏六峰,何彬. 新型泪道引流管在下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04:508-510.
[3]范文燕,周玉萍,王玉萍,哈少平.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体会[J]. 国际眼科杂志,2010,07:1433-1434.
[4]黄家钦,周光荣,苏建中,杨世忠,丘翔. 带固定装置的泪道置管在泪道疾病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01:48-49.
[5]王英杰,张克.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15:213-214.
[6]吴展玉,梁轩伟,朱贵浩. 泪道探通联合粘弹剂留置在泪道阻塞和泪小管断裂伤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学,2009,11:971-973.
【关键词】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 泪道狭窄 泪小管断裂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362-01
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泪道冲洗与探痛,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导致眼部慢性溢泪,严重时流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泪小管断裂多使用硬膜外麻醉插管,易出现治疗性外伤,留下面部疤痕,且手术操作十分复杂,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与心理痛苦。而新型泪道引流装置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疗效,该引流装置两端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1]。为了深入探究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9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3~5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岁。其中,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积浓患者20例,泪小管阻塞36例,单纯性鼻泪管阻塞患者24例,外伤型泪小管断裂患者10例。所有泪小管段断裂患者均在48h内接受治疗。
1.2 方法
手术方法:所选患者均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该引流装置两端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①泪道狭窄患者,20例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积浓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抗生素消炎治疗,局部麻醉。进行常规性消毒处理,由上下泪点探痛、冲洗泪道,使用泪点扩张器扩张鼻泪管与泪小管,将探子末端插入鼻泪管开口位置,并移动探子至鼻腔外,将探针末端位置的硅胶剪断,并在鼻腔内把两端硅胶管做打结处理后滞留在鼻腔内[2]。②泪小管阻塞及泪道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患者麻醉与消毒护理。手术时,上下泪管分别使用一根鼻道引线,利用引线引导硅胶管进入鼻泪管,先由下泪点出,再由上泪点进入,最后由鼻泪管导出,把硅胶管两端打结后置于鼻腔内。③手术完成后,均给予患者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护理,并利用局部抗生素眼液做滴注护理,手术完成3d后冲洗泪道[3]。
1.3 治疗评价标准
(1)治愈:患者拔管后自觉症状消失,泪道畅通,再无粘性与化脓性分泌物出现;(2)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仍有轻度溢泪的现象且泪道冲洗不畅通;(3)无效:患者自觉症状较手术治疗前未发生明显变化,仍持续性溢泪,泪道冲洗不畅通[4]。
2 结果
2.1 泪小管断裂与泪道狭窄患者男女比例和年龄段分布比较
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5例,男女比例接近;在年龄分布方面,患者主要集中于30~40岁之间。
2.2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效果分析
治愈49例,治愈率为54.44%;有效38例,治愈率为42.22%;无效3例,治愈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无1例并发症发生,详见表1。
表1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效果
3 讨论
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多發生于青年人群,最常见于农村人口。炎症是其主要发病因素,其次为外伤、肿瘤等,前期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5]。新型泪道引流装置由金属探子与中间软性硅胶组成,材料柔软,具有较高的弹性,且耐受性好。两端金属探子经硅胶包裹连接,有利于顺利通过泪道,防止损伤患者的鼻泪管与鼻腔粘膜。硅胶管滞留在鼻腔与泪道内相对稳定,刺激性小,患者不易察觉到鼻腔内有异物存在,且术后拔管无需做麻醉处理,无痛苦。其最大特点在于治疗早期性与低创伤性,且临床研究显示,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治愈率高,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降低复发率[6]。
本组90例泪道狭窄与泪小管断裂患者中,在性别与年龄分布方面显示女性比例多于男性,而因外伤所致的泪小管断裂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本组患者年龄在3~56岁之间,发病多为中青年人群,主要原因为该年龄段人群因工作因素所致外伤风险概率大于其它年龄段。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面,本组90例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无1例并发症发生。使用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断裂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麦聪.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狭窄及泪小管离断临床探析[J]. 中外医疗,2013,29:115+117.
[2]魏六峰,何彬. 新型泪道引流管在下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04:508-510.
[3]范文燕,周玉萍,王玉萍,哈少平.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体会[J]. 国际眼科杂志,2010,07:1433-1434.
[4]黄家钦,周光荣,苏建中,杨世忠,丘翔. 带固定装置的泪道置管在泪道疾病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01:48-49.
[5]王英杰,张克. 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15:213-214.
[6]吴展玉,梁轩伟,朱贵浩. 泪道探通联合粘弹剂留置在泪道阻塞和泪小管断裂伤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学,2009,11:97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