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已三十多年,无论在哪个学校任教,总会发现学生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学困生。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同学瞧不起,家长怨恨多,教师评价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进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差,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我时常反思,教师有责任把更多的关爱投向这些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爱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温暖,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困生转化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粗浅的认识。
一、学困生的表现
1.智力发展水平偏低
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缓慢,不易变通;愿学,花的时间多,而成绩却远不如其他学生,学习上处于困难状态。
2.性格问题
性格问题表现为内向、敏感、成绩差,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紀律,与教师处于敌对状态。
3.无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从小怕苦、怕累,依赖性强,一有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不愿动脑,作业或抄或等老师讲。
4.受外界环境影响
学校附近有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引诱着学生。
5.动力缺乏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马虎从事。
二、学困生的成因
一是多数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多地依赖他人。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增多,内容加深,一部分学生会依旧沿用以前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本来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学习没有兴趣,作业只能抄或者干脆不做,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二是小学的机械重复记忆或练习,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升入初中后面对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加之自己懒散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进度,造成学习困难,继而放弃学习。
三是家庭的原因。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田间劳作,对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旦发现子女学业不好或行为错误,只会一味地打骂,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沦为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与探索
1.让课堂成为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在课堂上往往充当陪衬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尽量让学困生听懂课。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淆的内容时,我特别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形成有意注意。在讲重点、难点时,尽量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注意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利用挂图、板画、动作演示、播放课件等手段,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便于学困生理解。同时,让他们复述所讲的内容或回答简单的问题,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2)尽量让学困生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时,给学困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指名回答。尽量做到对学困生优先提问,使他们优先展示技能。尽量将练习安排在课内进行,要以启发、再启发为主,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有所得的学困生多鼓励,多表扬。对收获较少的学困生,更要耐心地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3)尽量让学困生多读、多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反复读,间插着进行提问、启发。在讨论问题时,鼓励学困生开口说、大胆议。可以先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再鼓励学困生复述正确的思考过程,或提出类似的问题再让学困生说一遍、议一遍,诱导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为学困生创造矫正错误的机会。由于学困生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愿暴露和不想面对自己的缺点。教师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大胆地表露自己的错误。如在分析作业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黑板板演,让他们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得以提高。
2.用爱心感悟每位学困生
在与学困生的交往中,我先搞调查,摸清他们的爱好、学习习惯、掉队原因以及困难所在。多做家访,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求得他们的帮助。例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性格内向、孤僻,存在自卑感。我主动给他们以亲人般的爱护,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特别是在课外活动、公开场合时常和他们亲密交谈,完成他们从“亲其师”到“信其道”的转化。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注重对学困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例如:大多数学困生缺乏预习能力,不知道怎么预习、从何入手、要达到什么目的、与听老师讲课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虽在课前对教材粗粗看了一遍,也只是走马观花,无的放矢,起不到预习应有的作用。我根据教材的不同难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接受能力等情况,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在听课时知道重点和难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期望一朝见效,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宽容,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努力工作。
一、学困生的表现
1.智力发展水平偏低
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缓慢,不易变通;愿学,花的时间多,而成绩却远不如其他学生,学习上处于困难状态。
2.性格问题
性格问题表现为内向、敏感、成绩差,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紀律,与教师处于敌对状态。
3.无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从小怕苦、怕累,依赖性强,一有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不愿动脑,作业或抄或等老师讲。
4.受外界环境影响
学校附近有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引诱着学生。
5.动力缺乏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马虎从事。
二、学困生的成因
一是多数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多地依赖他人。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增多,内容加深,一部分学生会依旧沿用以前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本来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学习没有兴趣,作业只能抄或者干脆不做,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二是小学的机械重复记忆或练习,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升入初中后面对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加之自己懒散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进度,造成学习困难,继而放弃学习。
三是家庭的原因。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田间劳作,对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旦发现子女学业不好或行为错误,只会一味地打骂,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沦为学困生。
三、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与探索
1.让课堂成为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在课堂上往往充当陪衬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尽量让学困生听懂课。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或易错易混淆的内容时,我特别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形成有意注意。在讲重点、难点时,尽量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注意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利用挂图、板画、动作演示、播放课件等手段,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便于学困生理解。同时,让他们复述所讲的内容或回答简单的问题,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2)尽量让学困生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时,给学困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指名回答。尽量做到对学困生优先提问,使他们优先展示技能。尽量将练习安排在课内进行,要以启发、再启发为主,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有所得的学困生多鼓励,多表扬。对收获较少的学困生,更要耐心地分析问题,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3)尽量让学困生多读、多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反复读,间插着进行提问、启发。在讨论问题时,鼓励学困生开口说、大胆议。可以先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再鼓励学困生复述正确的思考过程,或提出类似的问题再让学困生说一遍、议一遍,诱导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为学困生创造矫正错误的机会。由于学困生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愿暴露和不想面对自己的缺点。教师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大胆地表露自己的错误。如在分析作业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黑板板演,让他们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得以提高。
2.用爱心感悟每位学困生
在与学困生的交往中,我先搞调查,摸清他们的爱好、学习习惯、掉队原因以及困难所在。多做家访,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求得他们的帮助。例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性格内向、孤僻,存在自卑感。我主动给他们以亲人般的爱护,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特别是在课外活动、公开场合时常和他们亲密交谈,完成他们从“亲其师”到“信其道”的转化。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注重对学困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例如:大多数学困生缺乏预习能力,不知道怎么预习、从何入手、要达到什么目的、与听老师讲课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虽在课前对教材粗粗看了一遍,也只是走马观花,无的放矢,起不到预习应有的作用。我根据教材的不同难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接受能力等情况,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在听课时知道重点和难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期望一朝见效,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宽容,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