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达生活、体味生活,让生活成为写好作文的源泉。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悟生活;阅读积累;体味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和谐统一。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脱离,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写作之源,学生往往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生活气息。作文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须得拥有一定生活经历,对生活有所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写出较好的文章。
一、指导学生体悟生活
学生积累材料要做到留心观察,深入体悟,勤于阅读。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做到细致。不细,大而化之,走马观花,往往会在具体写作时闹出笑话。老舍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东西,要观察,要总结,要想。如果你观察得不对,或观察得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抓不住一个清楚的形象,不要硬写。你须回头去看,直到看清了这个人,这风景,这事物,回来能用几个字,十几个字,一写就极精彩。到这时就差不多了。”这说明,看清了,才写得清,才写得深;看不清,只能是妄自虚撰。在观察的过程中写一些观察日记、随笔,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加深观察印象,也是一种练笔和怡情。
体悟生活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如果说观察还只是表,只是对事物外部特征的一种认知和把握,那么体悟则是潜入生活的里,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生活在校园里,但在描写校园生活时,有的学生写得言之有物,真挚感人;有的学生却写不出。这关键就在于体悟的深浅有别。对生活,观察是入眼,体悟则是入心。缺乏体悟的观察,絕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缺乏体悟的观察,绝不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有效的材料积淀。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这正深刻地阐明了观察体悟和写作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观察,也就是说,在观察中还要适时适地去体验,去感悟。这样收集的素材才有质量,写出的东西才有血有肉,写出的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
二、指导学生阅读积累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又一重要方面。人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见,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阅读。阅读是人类接受语言信息、熟悉语言特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别人经验、把握语言规律的最根本途径,是最基本的语言学习实践。
首先,教师要要积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如果在阅读中做到朱熹强调的那样:“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则阅读的质量更高。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阅读积累本”,把平常阅读中感兴趣的东西,如生动贴切的词汇,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的佳句,名言警句,好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落,感兴趣的写作方法,甚至读后的感想等等进行记载,并适时在课内外交流,使之发挥出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这样才能使阅读充分吸收,全面滋补;使阅读的材料真正转化为习作的“健力保”,完成与古今中外一切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指导学生体味生活
一篇作文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否强烈。作文的兴趣,就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提供一个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影视、音乐等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如挑选一幅山水画,一件工艺品,一段录像,一支乐曲,一个苹果……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感到有物可写,有情想抒。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只有使学生激动、亢奋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打开,文思才会有如泉涌。同时,我们在命题上要善于捕捉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浪涛,将题目命在他们的心坎上,使他们的心灵燃烧起来,他们自然会发出“我要写”“我想写”的呐喊。
每学期的作文训练,除了命题作文,还要辅以两三次的自由作文,让学生大胆写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任意驰骋于思维空间,自由奏响感情的琴弦。因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湾湖水,自由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抒情达意,反映主观世界或客观生活。留一方自由的天空给学生,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说自己想说的话,体会自由写作的愉快。
总之,要扭转当今学生作文中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或者是空话连篇、假话成堆的局面,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
参考文献:
[1]吕淑贤.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5).
[2]任定保.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1995(11).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悟生活;阅读积累;体味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就是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和谐统一。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脱离,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写作之源,学生往往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生活气息。作文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作者须得拥有一定生活经历,对生活有所理解和领悟之后,才能产生写作欲望,进而写出较好的文章。
一、指导学生体悟生活
学生积累材料要做到留心观察,深入体悟,勤于阅读。观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做到细致。不细,大而化之,走马观花,往往会在具体写作时闹出笑话。老舍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东西,要观察,要总结,要想。如果你观察得不对,或观察得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抓不住一个清楚的形象,不要硬写。你须回头去看,直到看清了这个人,这风景,这事物,回来能用几个字,十几个字,一写就极精彩。到这时就差不多了。”这说明,看清了,才写得清,才写得深;看不清,只能是妄自虚撰。在观察的过程中写一些观察日记、随笔,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加深观察印象,也是一种练笔和怡情。
体悟生活就是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如果说观察还只是表,只是对事物外部特征的一种认知和把握,那么体悟则是潜入生活的里,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生活在校园里,但在描写校园生活时,有的学生写得言之有物,真挚感人;有的学生却写不出。这关键就在于体悟的深浅有别。对生活,观察是入眼,体悟则是入心。缺乏体悟的观察,絕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缺乏体悟的观察,绝不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有效的材料积淀。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这正深刻地阐明了观察体悟和写作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观察,也就是说,在观察中还要适时适地去体验,去感悟。这样收集的素材才有质量,写出的东西才有血有肉,写出的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
二、指导学生阅读积累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又一重要方面。人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亲历亲见,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阅读。阅读是人类接受语言信息、熟悉语言特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别人经验、把握语言规律的最根本途径,是最基本的语言学习实践。
首先,教师要要积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如果在阅读中做到朱熹强调的那样:“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则阅读的质量更高。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阅读积累本”,把平常阅读中感兴趣的东西,如生动贴切的词汇,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的佳句,名言警句,好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落,感兴趣的写作方法,甚至读后的感想等等进行记载,并适时在课内外交流,使之发挥出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这样才能使阅读充分吸收,全面滋补;使阅读的材料真正转化为习作的“健力保”,完成与古今中外一切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指导学生体味生活
一篇作文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否强烈。作文的兴趣,就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提供一个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影视、音乐等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如挑选一幅山水画,一件工艺品,一段录像,一支乐曲,一个苹果……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感到有物可写,有情想抒。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只有使学生激动、亢奋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打开,文思才会有如泉涌。同时,我们在命题上要善于捕捉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感情的浪涛,将题目命在他们的心坎上,使他们的心灵燃烧起来,他们自然会发出“我要写”“我想写”的呐喊。
每学期的作文训练,除了命题作文,还要辅以两三次的自由作文,让学生大胆写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任意驰骋于思维空间,自由奏响感情的琴弦。因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湾湖水,自由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抒情达意,反映主观世界或客观生活。留一方自由的天空给学生,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说自己想说的话,体会自由写作的愉快。
总之,要扭转当今学生作文中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或者是空话连篇、假话成堆的局面,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
参考文献:
[1]吕淑贤.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5).
[2]任定保.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