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荔枝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着同学给的荔枝,我不禁想起爸爸讲的关于荔枝的往事。
  20世纪80年代,爸爸在一所学校教语文。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讲得生动活泼,使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人人口舌生津,对荔枝心驰神往。
  说来也巧,一周后爸爸家访时居然看到并尝到了荔枝。原来,一位学生的爸爸是客运站站长,他听女儿说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好吃,就托海南的战友捎回了两斤荔枝,知道期中考试后老师要家访,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
  可能是抵不住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平日矜持的形象,不仅吃了一颗,还向人家要了两颗。其实爸爸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体味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受,他真正的目的是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三百里,让自己那年逾古稀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见到荔枝,并尝尝荔枝的味道。
  说到这里,爸爸长叹了一声,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自己因为几颗荔枝,就违背了自己“当老师要两袖清风,绝不拿学生一针一线”的誓言,竟然向人家讨要东西……爸爸神情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奶奶的遗像,陷入了沉默。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不觉得爸爸违背了誓言,做错了什么。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讨要荔枝完全是出于对爷爷奶奶的孝心,那两颗荔枝,寄托了爸爸的赤子之情。
  今天,吃着荔枝,回忆往事,鼻子不禁酸酸的——我,又想家了,想父母了!
  [推荐理由]
  本文以荔枝为线索组织材料,借助荔枝来表现父亲的赤子之情,内容比较新颖。结尾扣题自然。
  (张国学 荐评)
其他文献
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古今中外灿若星辰的文豪大师里,有这样一些作家,他们不仅仅把目光和思想局限于文学的象牙塔中,而是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把笔触深入时代的洪流,描摹民
期刊
近日,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生活没趣”会加速人体老化,缩短寿命,而会生活的人虽阅尽千帆,仍保有年轻的灵魂和身体。【兴趣】哲学家有言,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个伴,这个伴一定是
期刊
“绿色通道”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举措.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为确保因灾受困学生顺利入学,清华大学将临时借款的发放与迎新工作相结合,率先开启了“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看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The fish said: “You can’t see my tears because I’m in the water.” The wa
期刊
到了读书识字的年华,要为写字做准备了.在当今社会,对于“何时开始学写字”大家都存在着较大分歧,学迟了怕孩子吃亏,学早了,怕孩子上课不听讲,影响以后学习.那到底,小朋友什
面向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尝试中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全文通过介
源于高级时装的高级成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高级时装的优雅和创意.高级成衣的出现不仅以人类基本需求为前提,同时决定于高级成衣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状况以及
穿越蜿蜒曲折的小巷  我依稀感到记忆的声浪在七曲八拐的街巷,在四合院的影壁,在陡然明亮的院中央,在院中盛开的夹竹桃的花瓣上悄悄复苏,静静游走,构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声而喧嚣的光与影的交接、分离的响动,形成群蜂飞舞而在半空画出的复杂线路,这些快速切换,忽而黑白,忽而彩色的图案,从时间内部脱颖而出,通过空气和每一粒尘土,传递出与我的生命交缠难解的气息。我知道这是西宁的气息,这是早已融入体内,已成为我
期刊
#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中央领导同志从反腐败角度,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角度提出,写进了朱镕基总理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中,财政部监察部2∞0年下文试行.总体上
有一句老话叫:“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而在我看来现今社会这句话应该改一下了,树还是那颗树,但是人已经不再是那个人,结合现今社会的特点这句话应该改为:“人活一张嘴,树活一张皮。”您还别不信,您看看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某70岁老太讹诈9岁小孩推倒她至其重伤、某某地铁两孕妇抢座互殴、某某小学的女生被校长猥亵……这人还哪儿要什么脸面啊,反倒是吃货横行,无处不凸显着嘴的重要性。整得好像全中国人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