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着同学给的荔枝,我不禁想起爸爸讲的关于荔枝的往事。
20世纪80年代,爸爸在一所学校教语文。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讲得生动活泼,使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人人口舌生津,对荔枝心驰神往。
说来也巧,一周后爸爸家访时居然看到并尝到了荔枝。原来,一位学生的爸爸是客运站站长,他听女儿说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好吃,就托海南的战友捎回了两斤荔枝,知道期中考试后老师要家访,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
可能是抵不住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平日矜持的形象,不仅吃了一颗,还向人家要了两颗。其实爸爸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体味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受,他真正的目的是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三百里,让自己那年逾古稀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见到荔枝,并尝尝荔枝的味道。
说到这里,爸爸长叹了一声,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自己因为几颗荔枝,就违背了自己“当老师要两袖清风,绝不拿学生一针一线”的誓言,竟然向人家讨要东西……爸爸神情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奶奶的遗像,陷入了沉默。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不觉得爸爸违背了誓言,做错了什么。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讨要荔枝完全是出于对爷爷奶奶的孝心,那两颗荔枝,寄托了爸爸的赤子之情。
今天,吃着荔枝,回忆往事,鼻子不禁酸酸的——我,又想家了,想父母了!
[推荐理由]
本文以荔枝为线索组织材料,借助荔枝来表现父亲的赤子之情,内容比较新颖。结尾扣题自然。
(张国学 荐评)
20世纪80年代,爸爸在一所学校教语文。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讲得生动活泼,使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人人口舌生津,对荔枝心驰神往。
说来也巧,一周后爸爸家访时居然看到并尝到了荔枝。原来,一位学生的爸爸是客运站站长,他听女儿说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好吃,就托海南的战友捎回了两斤荔枝,知道期中考试后老师要家访,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
可能是抵不住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平日矜持的形象,不仅吃了一颗,还向人家要了两颗。其实爸爸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要体味苏轼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受,他真正的目的是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三百里,让自己那年逾古稀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见到荔枝,并尝尝荔枝的味道。
说到这里,爸爸长叹了一声,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自己因为几颗荔枝,就违背了自己“当老师要两袖清风,绝不拿学生一针一线”的誓言,竟然向人家讨要东西……爸爸神情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奶奶的遗像,陷入了沉默。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不觉得爸爸违背了誓言,做错了什么。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讨要荔枝完全是出于对爷爷奶奶的孝心,那两颗荔枝,寄托了爸爸的赤子之情。
今天,吃着荔枝,回忆往事,鼻子不禁酸酸的——我,又想家了,想父母了!
[推荐理由]
本文以荔枝为线索组织材料,借助荔枝来表现父亲的赤子之情,内容比较新颖。结尾扣题自然。
(张国学 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