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情怀”主题阅读鉴赏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人语
  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博大的情怀。“悲悯情怀”不但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悲悯,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衣却“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弦会在酸楚中被重重地拨动。
  梭罗在《悲悯情怀》一文中谈到世间最人性的光辉,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节,与政治无关,与国家无关,与种族无关。正如即使在遥远的中世纪的西伯利亚原住民,也会每天在自己的窗台前放几杯水,几块面包,目的是让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犯人们在走累的时候,可以补充维持生存所需的食物与水!这是怎样博大的爱呢?人类的悲悯之心也许对正在苦难中的人或事于事无补,却可以让得到这些食物与水的人对这个绝望的世界心存一份温馨的感动,这是一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性的催生,是一份原始的人性的对话,愿我们都心存这份悲悯,以自己微小的作为,捧出一份仁慈的悲悯,用我们自己微小的悲悯让世界多一些温情!
  推荐阅读一
  悲悯的情怀
  人之初,已经有了悲悯的情怀,要不怎么叫“性本善”呢?可见悲悯的情感并不是多么高级的东西,而是一种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原生态”情感:同情、哀怜,悲人所悲,痛人所痛。它是人的感情的初级阶段,朴实无华,却无比美丽。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某个特殊时期,悲悯会很自然地退到舞台的一角。慌乱乱的身影从它眼前掠过,无暇顾及;急匆匆的脚步从它身边闪过,无心驻足。悲悯一度被视为“妇人之仁”“成功之绊”,为奋力搏击赢取“功名”的勇士们所不屑甚至鄙夷。
  然而,人们在奔跑中,在喘息之余,在遭遇某些挫折的时候,在生命的某一段落,会突然幡然省悟,悟到它对生命的重要,悟到它对生活的不可或缺。于是,急切地重拾它,温柔地触摸它,真诚地感受它,紧紧地拥抱它。
  悲悯情愫乃人道德之本,若连同情、哀怜之心都没有,便失去了人最基本的“善”,失去了人登上更高道德的阶梯。
  怀一颗悲悯的心生活,平淡的生活也能活出浓烈来。看见别人痛苦,自己也有痛的感觉,便体会着别人的心情,设想着别人的处境,继而关怀别人,理解别人。看见别人受难,自己也有受伤的感觉,便同情别人的际遇,怜悯别人的命运,继而想帮助别人,分担别人的愁苦。看见别人开心,自己也有乐的感觉,便分享着别人的甜蜜,幸福着别人的幸福,继而想创造快乐,维护快乐。在这样一种善良纯洁的心境中生活,会感受到生命相依的快乐,感受到人性阳光的温馨。
  怀一颗悲悯的心生活,人生便多了很多机遇。因为悲悯的心会遭遇同样朴厚的心,心与心的碰撞就有了路与路的相通。于是,就会有命运突然转机的惊喜,就会有突然“天上掉馅饼”好事的降临;因为悲悯会赢得信任,赢得尊敬,赢得感激,于是,就会有难事易办的“待遇”,就会有“贵人相助”的福气;因为悲悯会引发人们对善良和美好的向往,对自私和冷漠的反省,就会有很多机遇之门向你敞开,就会有许多成功之路拥你入怀。
  悲悯的心是人生的“护身符”,它助你事业成功,助你生活幸福,助你在一条单纯的航道上画出五彩斑斓的美丽弧线。
  珍惜悲悯的心,珍惜善良的人,让最原始的美丽照亮我们现代化的生活,让最原始的善良推动我们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
  可读理由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开篇先讲悲悯的情怀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原生态’情感”,是朴实无华和美丽无比的。即我们常说的“是什么”。接下来写在社会的某些特定时期,悲悯情怀的丧失,甚至被人遗弃。转而又指出在我们自身遭遇挫折时,对悲悯的渴望,用“急切地重拾它,温柔地触摸它,真诚地感受它,紧紧地拥抱它”一组排比句表达了人类对悲悯的急切的渴望。即我们常说的“为什么”。从而顺利地点出中心论点,悲悯是人类最基本的善,是人登上更高道德的阶梯。然后作者又从两个方面讲了人怀有一颗悲悯之心生活的益处:一是“平淡的生活也能活出浓烈”;一是给人生带来很多的机遇,即我们所说的“怎么样”。最后总结全文。
  议论文顾名思义要议论,但是现阶段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时却是拼命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议论能力大为缺失,本文就是想给同学们看一下议论文的到底是如何来“议”的。希望大家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推荐阅读二
  心怀天下 悲悯苍生
  雨淋湿了他的头发,雨淋湿了他的衣裳,这个时候,我感动了。
  ——题记
  女娲不忍生灵涂炭,炼石补天;大禹不忍万民受苦,修道防洪;后羿不忍众人罹难,拉弓射日。心中有天下人,天下人心中就有你。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至善至纯的大爱,是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情怀。
  这些日子,举国齐哀,原因是我国四川省发生了80级的强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悲痛之余,我们不禁为这位老人而感动。您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好总理——温家宝。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重灾区,踏着一片片的废墟,踩着一颗颗瓦砾,全面部署救灾工作。一句又一句的安排,一站又一站的走访,一遍又一遍的动员,一项又一项的部署……
  您摔倒了!匆忙的脚步,沙哑的声音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一位在场的记者哭了,他说:“如果你看到总理现在的样子,你马上就会哭。”
  您受伤了!鲜血从您的手臂溢出,您却把医生的手推开了。您还安慰着那些受难的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您哽咽了!当您看到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当您看到那些遇难者的遗体时,泪水从您的眼里流了出来——这是一个大国总理为百姓的死而感到悲痛,为生者的痛而感到伤心。
  您高喊了!您在电话中对着部队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雨淋湿了您的头发,沾湿了您的衣裳,可您又攀上那摇摇欲坠的废墟,传达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救助的决心,告诉灾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的努力!”关键时刻您给了灾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力量。   全国人民看到了您的果敢,您的悲悯,您的情义和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血肉情怀。您本可以居中指挥,可您却来到了前线。只因为您有一颗与民同祸福的心,只因为您有一颗仁爱慈善的心,只因为您有一颗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您说这是您的责任。
  多么好的总理!在华夏大地上,总有这样的无私大爱,这样的悲悯情怀。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能够延续5000年文明的民族?为什么我们经历磨难却终究得到辉煌?为什么我们能够一次次从危难中爬起来,在全球领跑?因为我们心怀天下,悲悯苍生。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作为——一种在危急时刻用生命拯救生命的作为,一种在患难间以他人为本的作为,一种在生死时刻舍己为人的作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许是对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最好诠释。有这样的精神在,太阳依旧会光耀华夏,光耀中国人的心!
  可读理由 本文是写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区一线和百姓在一起的散文。文章写的是温总理吗?是的。作者选取了总理在灾区抗灾救人时的四个细节:“您摔倒了”“您受伤了”“您哽咽了”“您高喊了”。通过四个典型的极具画面感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总理的果敢、悲悯、情义和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血肉情怀。文章写的是温总理吗?不是。文章开头的女娲、大禹、后羿是谁?他们为什么为后人所敬仰?因为他们心中有天下人,天下人心中也就有他们。他们有一种博大的胸怀,他们有一种至善至纯的大爱,他们有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情怀。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因为我们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所以我们能够延续5000年的文明,我们历经磨难却终究得到辉煌。当然,总理是在其中的。显然文章的中心在此得以升华,全无无病呻吟,故作姿态之感,写得真实,写出真情,写得感人。本文多处运用排比句,显得极有气势,感情也极其充沛。
  对比鉴赏
  这两篇文章一篇是议论文,另一篇是散文。
  第一篇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清晰,按照一般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议论深刻,语言犀利。但是作为考场作文来说,我们尽量要精选一个事例,认真审视,仔细解剖,努力把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集中笔墨论析一个例证,这样既透且彻,既清且爽,且读来也令阅卷老师痛快淋漓。这篇散文的可取之处有三:一是写人时只是选取了人物的典型细节,以点带面。这样既显得笔墨集中,又避免了写人时凌乱无章的问题;二是升华主题自然不做作。记叙文或散文的主题升华是个难题。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写记叙文不要动不动就发表议论,生怕人家看不懂。好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均要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但是绝不是说就不要议论了。本文的议论就显得恰到好处。三是在第1、2、7、8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排比句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抒情效果。第一篇议论文中同样有不少的排比句,这些排比句同时还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美句整理
  1.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巴金)
  2.“悲悯情怀”是一种普遍关注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3.世界上有种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那就是——悲悯。
  4.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望着滴落的鲜血,仍用悲悯的目光眷顾尘世。有了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份黑暗和凄凉,多了一份慰藉和希望。
  5.不要拒绝向我们伸出的手,因为每一个乞讨者都是上帝派来试探我们的天使,他们在试探我们人类的良知。我们并不需要拥有悲天悯人的大胸襟,但无碍我们拥有“恻隐之心”继而做出小的善举。
  6.常怀悲悯,是对众生的怜恤与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感恩。常怀悲悯,犹如世间一道清流、一盏心灯、一杯热茶,滋润着、照亮着、温暖着黑暗中的心灵的同时,也映照了自身。
  本期作文
  悲悯:慈悲、哀怜。 “悲悯的情怀”,是以慈悲胸怀来怜悯同情他人乃至一切生物。
  悲悯情怀是一种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原生态”情感,乃人道德之本,然而在当代社会它却严重缺失。
  请以“醒醒吧,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作者: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
  悲悯:慈悲、哀怜, “悲悯的情怀”,是以慈悲胸怀来怜悯同情他人乃至一切生物。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一种“原生态”情感,乃人道德之本,然而在当代社会它却严重缺失。
  请以“醒醒吧,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其他文献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1008—1075),字稚圭,北宋名将。宋仁宗时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等指挥防御西夏战事,久在军中,时称“韩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
期刊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武 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②迹自穷。  郑袖③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是秦楚两国相抗衡的产物,秦国军队和使臣曾多次从这里通过去楚国或楚的属国。晚唐时期,它处于藩镇割据势力范围
期刊
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这一块,得分向来较为困难,所以有很多人便总结了许多的“答题方略(技巧)”等。这些技巧,的确帮了不少同学的忙,但答题不能仅仅靠一些机械的技巧,更应该从题目本身出发,靠船下篙,据问作答。  试 题 回 眸  (2009·江苏卷)第9题,所选材料是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共有三个问题,同学们的答题误区不少。  (1)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
期刊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耿湋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①。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了书。  闲花开满地,惆怅复何如。  【注】①屏居:隐居。  1. 有人认为“青春独屏居”是全诗的关键之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限时:45分钟  【课内梳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2.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学而》)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
期刊
限时:45分钟  【课内梳理】  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日星隐耀,______________;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浮光跃金,_
期刊
限时:45分钟  【课内梳理】  1. 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 __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限时:45分钟  【课内梳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 我欲乘风
期刊
袁 健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镇江市中语会秘书长。曾在江苏省镇江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获得  江苏省课改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    如果一个人生活一生是经历一次生命活动的话,那么他通过阅读会感受到更多让自己深思的人生。如果阅读一本书能领略到一次不同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活动的话,阅读很多书就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动丰
期刊
热词    有木有   “有木有”是当今十分流行的句式之一,是由普通话夹杂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意思为“有没有”,是“咆哮体”的一种。其一般用于一句话的末尾,以加强语气,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添加夸张要素。同时,也表示向周围的人发出肯定的意见。随着《×××你伤不起啊!》系列走红网络世界,“有木有”这一句式愈加频繁出现。帖子中,“有木有”句式以简洁、明快的句式表达了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的无奈、纠结、伤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