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船下篙 据问作答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这一块,得分向来较为困难,所以有很多人便总结了许多的“答题方略(技巧)”等。这些技巧,的确帮了不少同学的忙,但答题不能仅仅靠一些机械的技巧,更应该从题目本身出发,靠船下篙,据问作答。
  试 题 回 眸
  (2009·江苏卷)第9题,所选材料是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共有三个问题,同学们的答题误区不少。
  (1)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解析 本小题有两小问。第一问,不少同学答成“遥望中原,兵安在”“叹江山如故,却归来”等。第二问,部分同学的答案不是判断不准,就是一股脑儿地写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中的两个或三个,让阅卷老师去选。
  (2)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析 不少同学不加思考,不作提炼,照搬原句,比如:“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铁骑满郊畿”“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等,只要是原词里面与景象有点关系的句子,全都原封不动地成了一些同学的答案。
  (3)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解析 同学们的作答同样有很多失误。有的同学错误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不作思考写成“思念家乡”“渴望回到故乡”的,也有同学答成“归隐山水”“回归自然”的;也有的同学直接罗列出自己所理解的几种思想感情,没有从全词的角度去答题,没有注意到思想感情的“变化”。
  试 题 解 析
  (2009·江苏卷)第9题的这三个问题还是围绕“手法”“内容”“情感”这三个常规的考查点来命题的,同学们在答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根据具体的“问”来作出自己合理的“答”。像第(1)题第一问就要注意题干中的“对比”,还要看到“领起”;第二问要看到“哪种”的限制,只允许答“借代”一种,多答不给分。第(2)题四个要点也很简洁,不可以照抄原词句。答第(3)题时,就要注意从对象的角度找情感,角度正确,不必发挥,再匹配上对应的情感就好了。角度有“昔盛今衰”“外敌入侵”“统治阶级”“收复失地”和“骑黄鹤”,前面的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情感核心词分别为“悲慨”“愤恨”“痛心”“决心”和“舒畅”。
  应 对 策 略
  从(1) (2) 两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和具体的阅卷要求来看,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规范答题。很多人所推崇的“解释原句加名词术语”的答题方法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定要按要点答题。江苏卷的诗歌鉴赏题目的题干一般都很明确,指向都很清楚,所以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题干,不可偏废。比如(2007·江苏卷)第12题:(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这里就要注意题干里“什么样的”“哪种”“两层”等重要提示,不可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二是要点齐全,多维思考。比如(2011·江苏卷)第9题:(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这里就要高度重视“三个方面”和“高度评价”这两个要点,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可以找到“诗坛地位”“诗歌思想”“诗歌风格”等重要的角度。
  三是斟酌答案,准确简明。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下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就会发现历年诗歌鉴赏题都有“题目好,指向明,答案简,易批阅”的特点,参考答案“瘦身”明显,且准确到位简明清晰,有效地防止了同学们在答题中堆砌名词术语的答题方法。而不少同学的答案却多而庞杂,什么都带进去说一点,以为这样答总会碰到些得分点,总会赚一点辛苦分。这种指望“广种薄收”的答题方法实在是行不通,一定要有的放矢紧抓要点来答题,答案要做到准确简明。比如(2012·江苏卷)第9题:(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参考答案就很明了: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该答案含两个得分点:一为思念的对象是心上人,不可误判;二为“恨”的具体化的“怅恨、惆怅、哀愁”等情感。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淮城①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 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1)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人在上下阕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 ①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作者的感情波折变化,请概括出其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②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③。
  【注】 ①叶梦得:宋代南渡词人。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②叠鼓:急鼓。③云中:古云中郡,今山西境内,北宋时最早被契丹人占领。
  (1) 上阕开头“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阕尾句词人说“老矣真堪愧”,作者的“愧”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前人评说,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是辛派词的先驱之一。请结合本词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还立金,江苏省盐城中学)
其他文献
经 典 例 题  例1 (2009年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阅读《诗经·王风·采葛》,回答问题。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题目 有人把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表达为躲避谗言,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整首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
期刊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读懂诗词作品。我们在做题时应老老实实去读诗,逐字解说诗句,分析诗中人事,明了诗歌内容,理解诗的大意,准确把握主旨,仔细揣摩技巧,注重基础能力,减少低级失误。  典 型 例 题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期刊
【时文呈现】  民国只有38年,历史很短,但用眼下流行的“穿越”方式去一趟却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按经国大事的套路,每一年都会写出厚厚的一大本;按蔡东藩演义的路数,也有一百多回的篇幅。刘仰东则很讨巧,他的新书《去趟民国——1912至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采取的是笔记体或鲁迅所云的“花边文学”体方式,记述民国时期不同行当、不同领域出现的“大人物”们生活的某些侧面、片段或细节。所选取的素材大多为回忆录、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31页“本期作文”。  例文一  气象  顾怡佳  当我每次抬头仰望之时,总感到还是这片天,仍是这座城市,可气象却早已不同了。(引入自然,不着痕迹。)  当每座城池的繁华落幕,留下的只是岁月斑驳的印迹。  不知怎么的,眼中瞧见这破败的有些傲气的老屋,这句话便凭空出现在了脑海里。(语言还应力求表达得准确。)白色的墙体早已不复白亮,大片的石灰粉被岁月生生地剥离,裸露出整块的石砖。
期刊
【考点分析】  该考点要求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知识汇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可以采用分步阅读的方式。  1. 粗读全文,不求甚解  概览全文(段),粗略了解文中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等。阅读时思考:(1) 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2) 事情的
期刊
【热点展示】  (21世纪网独家报道) 近年来,修正药业通过明星代言打造的“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似乎颇为见效,2011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15.04亿元。  不过,4月中旬“毒胶囊”事件曝光后,这家号称做“良心药”的药企以及代言明星们则面临着“良心”的拷问。  戏剧的是,修正药业已经不做“良心药”了,其官网近日频频遭受黑客攻击,恢复之后口号已经从“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改
期刊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少林寺  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屐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1. 全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少林寺是“宝地”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立正  许 行  ①“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②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③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④“你算反动到底啦!”  ⑤“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⑥“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
期刊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1008—1075),字稚圭,北宋名将。宋仁宗时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等指挥防御西夏战事,久在军中,时称“韩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
期刊
限时:45分钟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武 关①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②迹自穷。  郑袖③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是秦楚两国相抗衡的产物,秦国军队和使臣曾多次从这里通过去楚国或楚的属国。晚唐时期,它处于藩镇割据势力范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