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由纪律检查机关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派驻机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党内监督作用不断凸显。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纪委监委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是实现监察全覆盖的重要路径。为完善监督体系,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探索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一管理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效果与党中央要求相比尚存一定差距,派驻(出)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提高。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基层纪律检查机关,是直接监督管理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力量。深化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切实履行好派驻机构的党内监督和法定监察职责,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对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
【关键词】:县级纪检监察机关 派驻机构 统管改革
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腐败问题是全世界的通病,在我国也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层面的不断变革,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在中纪委第十九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肩负着大胆改革创新、预防惩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的艰巨使命。近年来,Y县纪委、监察委(原监察局)在上级纪委领导下,进行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所属区直各部门派驻机构摆脱了驻在部门的领导束缚,有效提高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县纪委的监督触角向前延伸。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派驻机构统管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制度层面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2.Y县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2.1具体做法
2009年9月,Y县在Y市率先实行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改革。目前,全县纪检监察体制还是维持2009年模式,即“派出纪工委+派驻纪检组+纪检员”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派出纪工委:共4个,负责监督74家单位。在机构设置上,为县纪委机关的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单位。每个纪工委配备5名成员,其中:纪工委书记1人,为正科级岗位,副书记2人、委员2人,均为副科级岗位。目前4个派出纪工委在编在岗人员14人,大学文化10人,大专文化4人。在工作保障上,工作地点在Y县政务大楼集中办公,运行经费由区纪委统一预算、集中管理。在考核奖惩上,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每年单独为派出纪工委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实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表先重要依据。在干部提拔交流上,按照“严进高出”原则,从2009年实行派出(驻)改革以来,共提拔交流14人。
(2)派驻纪检组:共4个,分别为公安局纪委、司法局纪检组、检察院纪检组、法院纪检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由派驻部门保障,工作接受部门和县纪委双重领导。
(3)纪检员:全县17个党群部门中,14个设置纪检员职数,即“四大办”和10个党群部门(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群工部、县直机关工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党校、档案局、统战部),还有3家未设置,即团委、妇联、史志办。2017年,县纪委将县直党群部门纳入4个派出纪工委监督范围,同时会同组织部门对纪检员实行“只减不增,自然消减”方式推进改革。目前,党群部门纪检员已消减5名,但仍有9个党群部门配有纪检员(“四大办”、群工部、总工会、老干部局、档案局、政法委)。
“三转”以来,Y县进一步深化了派驻(出)纪检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出台办法。二是聚焦主业。明确派出(派驻)纪检机构监督检查、信访调查、纪律审查、责任追究和督促指导相关职责,转变监督、执纪、问责方式,深入践行“四种形态”,实现派出纪工委对县直监督单位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全覆盖,实现信访件办理、纪律审查历史性突破。三是加强考核。完善派出(派驻)纪检机构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奖励惩处制度,聚焦信访调查、纪律审查和监督问责工作主责,有效提高了工作主动性。
2.2主要成效
2.2.1力量整合
改革后,Y县不断完善派驻机构管理方式,建立了“纪检监察室+派出纪工委+乡镇纪委”的协同办案机制,派驻(出)机构人员由县纪委统一调度,定期召开执纪审查片区例会,增强了派驻(出)机构人员归属感,调动了工作主动性,实现有效聚焦、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了监督执纪问责的强大合力。
2.2.2 职能增强
派驻统管改革对派驻人员的分工规定,让派驻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一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门执行党委政府决策不力、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措施不硬等问题,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二是对驻在单位的监督逐步常态化,通过列席党组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驻在单位落实“三重一大”报备、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权力运行规范有序。
2.2.3 能力提升
改革前,派駐人员受管理体制掣肘,派驻机构往往不会监督、不敢监督、害怕监督,监督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改革后,派驻机构甩掉了对驻在单位“同体监督”的包袱,并对派驻机构负责人高职级配备,形成了“同级监督同级”的良好局面,监督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Y县纪委通过内学外训、轮岗交流等方式,提高了派驻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派驻统管以来,4个派出纪工委调查处理的案件线索逐年增加,案件立案数占当年全县立案总数的比重年均增长5%以上。
2.2.4 制度规范
改革实施以来,派驻机构切实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基础上,针对苗头性、倾向性、共性问题及重点领域,探索研究相应解决办法,出台了“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办法、项目建设投资实施细则等极具操作性的反腐倡廉制度,有效增强了监督的规范性。 3 Y县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存在问题分析
3.1 监督脱节
改革后,每个纪工委仅5个编制,但负责监督部门多达20余个,力量薄弱、任务繁重、监督乏力,派驻机构难以全面了解监督单位实时情况,监督手段严重受限。个别被监督单位对派驻监督不理解,存在戒备心态,对工作中的问题不愿主动向派驻机构说明,“三重一大”事项不主动报备,出现不积极配合甚至逃避监督的现象,使派驻机构无法行使监督权力导致监督弱化甚至脱节。
3.2 边缘风险
派驻机构被收管后,各派驻机构与机关各部室均属于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相较与机关各部室本应该是平行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各部室还有一项职责是负责对派驻机构开展业务指导,这就导致机关部室与派驻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同时,机关各部室在培训、交流、提拔上也比派驻机构有更多选择,派驻机构在纪委整体架构中存在边缘风险。
3.3 覆盖面不全
按照上级要求,除公检法司、垂管单位和乡镇保持原管理体制外,其他单位均要求实行“综合派出”或“综合派出+重点派驻”模式,目前Y县仍然有14个党群部门设置有纪检委员,部分纪检员兼职或分管其他工作,甚至以其他业务工作为主,没有实行专职专责,还有3个党群部门未设置纪检员职数,存在监督盲区,作用發挥不够。另外,部分垂管单位(如工商局、质监局)下放后仍保留纪检组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大量真空地带。
3.4 干部队伍建设偏弱
一是人员年龄偏大。二是职级设置不科学。纪工委5个编制均是领导岗位,未设置一般干部岗位,存在领导职数多、科级及以下干部职数少的问题,导致工作活力、动力不足。三是干部能力不适应。部分干部岁数较大、知识结构偏弱、视野偏窄,缺乏进取劲头,不注重业务知识学习,干部能力与素质难以适应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四是干部交流不畅。改革后,由于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封闭性影响,系统内干部交流到系统外的案例极少,较改革前相比,干部出口严重不畅。五是考评机制不健全。各派驻机构之间工作进展不一,监督对象与领域不同,考评标准难以细化。
4 深化县级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模式
4.1.1 合理设置县级派驻(出)机构数量
Y县目前实行的是“点派驻+混合派驻”的派驻模式,派的权威得以体现,但驻的优势未充分发挥。为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需取消县直党群部门纪检委员设置,并按照被监督的单位数量来确定派驻机构设置数量。建议在现有的4个纪工委基础上再增设2个纪工委,按照1个派出纪工委监督15家单位来设置。
4.1.2 合理确定县级派驻(出)机构编制和人员
改革后,派驻机构编制全体划转至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数量只减不增。在派驻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下,现有编制明显偏少,难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特别是改革之前各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并不健全,原有纪检干部编制数本就较少,将其作为改革后编制数不太合理。建议由上级出台相关政策规定,重新核算派驻机构编制设置。
4.2 进一步强化统管体制建设
4.2.1 明确职责定位
一是派驻单位的定位要突出“准”字。派驻机构要摆正位置,在监督上既要确保独立性,又要注重争取驻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明确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避免出现领导与被领导的惯性思维。二是驻在单位的认识要突出“高”字。驻在单位要认真学习各级关于纪检监察派驻工作的相关文件,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三是要监督与责任的主体要突出“分”字。派驻机构要督促驻在单位自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避免派驻机构出现“两张皮”的问题。
4.2.2 注重监督履职
一是完善会议列席制度。健全完善派驻机构列席驻在单位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的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强化检查结果运用,对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查处。三是健全定期报备制度。驻在单位对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定期报备,对发现的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四是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派驻机构在专项检查、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驻在单位及党员干部的相关问题,对驻在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并督促指导整改落实。
4.2.3 加强业务指导
一是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的指导督导。派出机关要定期听取派驻机构工作情况汇报,对派驻机构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拿出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派驻机构工作水平。二是强化对派驻机构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健全派驻机构与机关各部室之间的联系协调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4.2.4 强化绩效考评
完善派驻机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要进行表彰;对贡献敷衍塞责、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以相应处理。
4.3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选人用人。要选优配强派驻机构领导干部队伍,把党性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派驻机构中来。要统筹考虑派驻机构人员结构配置,选调一批懂经济、法律、民政等业务的干部,不断优化派驻机构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干部监管。要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纪律要求等方面形成制度化,明确派驻干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使派驻监督工作依规依纪。三是加强教育培养。要突出培训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业务知识培训、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派驻干部履职能力。四是畅通流通渠道。要进一步完善派驻干部的选拔任用、轮岗交流等各项制度,将素质好、能力强、敢担当的优秀派驻干部提拔使用或推荐交流到系统外担任领导职务。
【参考文献】
【1】过勇.中国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2):112-116.
【2】于峰.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管体制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陈宏彩.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83-86.
【4】李家瑞.对改革完善派驻机构体制机制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岭南学刊,2014(06):30-34.
作者简介:龚可强(1991.08),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县级纪检监察机关 派驻机构 统管改革
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腐败问题是全世界的通病,在我国也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层面的不断变革,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在中纪委第十九届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肩负着大胆改革创新、预防惩治腐败、净化政治生态的艰巨使命。近年来,Y县纪委、监察委(原监察局)在上级纪委领导下,进行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所属区直各部门派驻机构摆脱了驻在部门的领导束缚,有效提高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县纪委的监督触角向前延伸。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派驻机构统管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制度层面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2.Y县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2.1具体做法
2009年9月,Y县在Y市率先实行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改革。目前,全县纪检监察体制还是维持2009年模式,即“派出纪工委+派驻纪检组+纪检员”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派出纪工委:共4个,负责监督74家单位。在机构设置上,为县纪委机关的工作部门,为正科级单位。每个纪工委配备5名成员,其中:纪工委书记1人,为正科级岗位,副书记2人、委员2人,均为副科级岗位。目前4个派出纪工委在编在岗人员14人,大学文化10人,大专文化4人。在工作保障上,工作地点在Y县政务大楼集中办公,运行经费由区纪委统一预算、集中管理。在考核奖惩上,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每年单独为派出纪工委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实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表先重要依据。在干部提拔交流上,按照“严进高出”原则,从2009年实行派出(驻)改革以来,共提拔交流14人。
(2)派驻纪检组:共4个,分别为公安局纪委、司法局纪检组、检察院纪检组、法院纪检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由派驻部门保障,工作接受部门和县纪委双重领导。
(3)纪检员:全县17个党群部门中,14个设置纪检员职数,即“四大办”和10个党群部门(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群工部、县直机关工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党校、档案局、统战部),还有3家未设置,即团委、妇联、史志办。2017年,县纪委将县直党群部门纳入4个派出纪工委监督范围,同时会同组织部门对纪检员实行“只减不增,自然消减”方式推进改革。目前,党群部门纪检员已消减5名,但仍有9个党群部门配有纪检员(“四大办”、群工部、总工会、老干部局、档案局、政法委)。
“三转”以来,Y县进一步深化了派驻(出)纪检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出台办法。二是聚焦主业。明确派出(派驻)纪检机构监督检查、信访调查、纪律审查、责任追究和督促指导相关职责,转变监督、执纪、问责方式,深入践行“四种形态”,实现派出纪工委对县直监督单位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全覆盖,实现信访件办理、纪律审查历史性突破。三是加强考核。完善派出(派驻)纪检机构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奖励惩处制度,聚焦信访调查、纪律审查和监督问责工作主责,有效提高了工作主动性。
2.2主要成效
2.2.1力量整合
改革后,Y县不断完善派驻机构管理方式,建立了“纪检监察室+派出纪工委+乡镇纪委”的协同办案机制,派驻(出)机构人员由县纪委统一调度,定期召开执纪审查片区例会,增强了派驻(出)机构人员归属感,调动了工作主动性,实现有效聚焦、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了监督执纪问责的强大合力。
2.2.2 职能增强
派驻统管改革对派驻人员的分工规定,让派驻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一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门执行党委政府决策不力、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措施不硬等问题,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二是对驻在单位的监督逐步常态化,通过列席党组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开展专项检查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驻在单位落实“三重一大”报备、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了权力运行规范有序。
2.2.3 能力提升
改革前,派駐人员受管理体制掣肘,派驻机构往往不会监督、不敢监督、害怕监督,监督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改革后,派驻机构甩掉了对驻在单位“同体监督”的包袱,并对派驻机构负责人高职级配备,形成了“同级监督同级”的良好局面,监督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Y县纪委通过内学外训、轮岗交流等方式,提高了派驻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派驻统管以来,4个派出纪工委调查处理的案件线索逐年增加,案件立案数占当年全县立案总数的比重年均增长5%以上。
2.2.4 制度规范
改革实施以来,派驻机构切实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基础上,针对苗头性、倾向性、共性问题及重点领域,探索研究相应解决办法,出台了“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办法、项目建设投资实施细则等极具操作性的反腐倡廉制度,有效增强了监督的规范性。 3 Y县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存在问题分析
3.1 监督脱节
改革后,每个纪工委仅5个编制,但负责监督部门多达20余个,力量薄弱、任务繁重、监督乏力,派驻机构难以全面了解监督单位实时情况,监督手段严重受限。个别被监督单位对派驻监督不理解,存在戒备心态,对工作中的问题不愿主动向派驻机构说明,“三重一大”事项不主动报备,出现不积极配合甚至逃避监督的现象,使派驻机构无法行使监督权力导致监督弱化甚至脱节。
3.2 边缘风险
派驻机构被收管后,各派驻机构与机关各部室均属于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相较与机关各部室本应该是平行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各部室还有一项职责是负责对派驻机构开展业务指导,这就导致机关部室与派驻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同时,机关各部室在培训、交流、提拔上也比派驻机构有更多选择,派驻机构在纪委整体架构中存在边缘风险。
3.3 覆盖面不全
按照上级要求,除公检法司、垂管单位和乡镇保持原管理体制外,其他单位均要求实行“综合派出”或“综合派出+重点派驻”模式,目前Y县仍然有14个党群部门设置有纪检委员,部分纪检员兼职或分管其他工作,甚至以其他业务工作为主,没有实行专职专责,还有3个党群部门未设置纪检员职数,存在监督盲区,作用發挥不够。另外,部分垂管单位(如工商局、质监局)下放后仍保留纪检组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大量真空地带。
3.4 干部队伍建设偏弱
一是人员年龄偏大。二是职级设置不科学。纪工委5个编制均是领导岗位,未设置一般干部岗位,存在领导职数多、科级及以下干部职数少的问题,导致工作活力、动力不足。三是干部能力不适应。部分干部岁数较大、知识结构偏弱、视野偏窄,缺乏进取劲头,不注重业务知识学习,干部能力与素质难以适应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四是干部交流不畅。改革后,由于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封闭性影响,系统内干部交流到系统外的案例极少,较改革前相比,干部出口严重不畅。五是考评机制不健全。各派驻机构之间工作进展不一,监督对象与领域不同,考评标准难以细化。
4 深化县级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统管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模式
4.1.1 合理设置县级派驻(出)机构数量
Y县目前实行的是“点派驻+混合派驻”的派驻模式,派的权威得以体现,但驻的优势未充分发挥。为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需取消县直党群部门纪检委员设置,并按照被监督的单位数量来确定派驻机构设置数量。建议在现有的4个纪工委基础上再增设2个纪工委,按照1个派出纪工委监督15家单位来设置。
4.1.2 合理确定县级派驻(出)机构编制和人员
改革后,派驻机构编制全体划转至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管理,数量只减不增。在派驻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下,现有编制明显偏少,难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特别是改革之前各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并不健全,原有纪检干部编制数本就较少,将其作为改革后编制数不太合理。建议由上级出台相关政策规定,重新核算派驻机构编制设置。
4.2 进一步强化统管体制建设
4.2.1 明确职责定位
一是派驻单位的定位要突出“准”字。派驻机构要摆正位置,在监督上既要确保独立性,又要注重争取驻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明确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避免出现领导与被领导的惯性思维。二是驻在单位的认识要突出“高”字。驻在单位要认真学习各级关于纪检监察派驻工作的相关文件,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三是要监督与责任的主体要突出“分”字。派驻机构要督促驻在单位自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避免派驻机构出现“两张皮”的问题。
4.2.2 注重监督履职
一是完善会议列席制度。健全完善派驻机构列席驻在单位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的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强化检查结果运用,对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查处。三是健全定期报备制度。驻在单位对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定期报备,对发现的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四是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派驻机构在专项检查、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驻在单位及党员干部的相关问题,对驻在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并督促指导整改落实。
4.2.3 加强业务指导
一是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的指导督导。派出机关要定期听取派驻机构工作情况汇报,对派驻机构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拿出解决办法,不断提高派驻机构工作水平。二是强化对派驻机构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健全派驻机构与机关各部室之间的联系协调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4.2.4 强化绩效考评
完善派驻机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要进行表彰;对贡献敷衍塞责、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以相应处理。
4.3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选人用人。要选优配强派驻机构领导干部队伍,把党性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派驻机构中来。要统筹考虑派驻机构人员结构配置,选调一批懂经济、法律、民政等业务的干部,不断优化派驻机构干部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干部监管。要在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纪律要求等方面形成制度化,明确派驻干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使派驻监督工作依规依纪。三是加强教育培养。要突出培训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业务知识培训、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派驻干部履职能力。四是畅通流通渠道。要进一步完善派驻干部的选拔任用、轮岗交流等各项制度,将素质好、能力强、敢担当的优秀派驻干部提拔使用或推荐交流到系统外担任领导职务。
【参考文献】
【1】过勇.中国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2):112-116.
【2】于峰.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管体制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陈宏彩.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83-86.
【4】李家瑞.对改革完善派驻机构体制机制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岭南学刊,2014(06):30-34.
作者简介:龚可强(1991.08),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