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选修课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抓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用多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这些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非音乐专业;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音乐教学的实际经历,笔者了解到学生选修音乐课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人都对音乐感兴趣。专业和非专业的音乐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如何去上非专业的选修课呢?笔者有以下心得和同行交流。
1 抓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
顾名思义,音乐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后续音乐课程的基础。但是,非专业的学生通常迫不及待地想学唱歌、听音乐,对理论的重要性缺乏感受,加之学习理论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对音乐基础知识兴趣不大。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多想点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单来说,化解理论难度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李重光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是一本兼顾基础与提高的好书,很适合选修课使用。该书前三章需要记忆的较多,牢固掌握音、音的分组、十二平均律、五线谱、音符休止符、谱号、变音记号等记谱法知识后,学习第四、五、六章的调式(大小调及民族调式)和第七章(音程)、第八章(和弦)以及第九章(节奏、节拍)等内容就轻松些。根据笔者经验,适当调整學习内容的顺序对选修课很有好处。教完前三章,可以直接进行第九章节奏、节拍的教学,因为第三章记谱法与第九章的节奏记写有关联,能够相互依托,温故而知新。旋律的调性分析是音乐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结合运用调式中的音程、调式变音等知识,对实际音乐作品的旋律调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2 多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教育形式。高师音乐选修课的欣赏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体验、欣赏、评价音乐的能力。根据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可采用观察法、集体研究法和讨论法开展教学。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音乐作品,发现音乐组成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其表现力,寻找音乐作品特有的意义和价值。聆听音乐时,让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曲式等组合形式,识别、区分该作品各种组合形式之间的差别以及独特之处,对各组合形式不同的表现力进行归纳、比较,综合各种感受得出审美判断。观察结束后,一般要求学生用文字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集体研究法就是让全班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某一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和知识结构开展集体研究活动,这种方法涉及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大学生都有其专业学科背景,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各种认知的碰撞能够完成通约性的审美知识建构。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各抒己见,形成对音乐作品多层次、多侧面的认识。讨论法主要在课堂上针对某个相对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而使用,要求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地全方位评价音乐作品。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巨大的信息网逐步成为学生的信息源,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当然,面对宽泛的音乐信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凭借学识、能力、经验上的优势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自主、高效地获取、利用信息。教师由此从知识灌输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咨询者、组织者,为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学生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信息,围绕研究主题主动的运用信息,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学习,并在网上寻求学习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学习资料、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结果的自主把握使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创造者和评价者,这种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培养创造能力,成为能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问题的学习主体。高师音乐选修课的时间很有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是很重要的。
4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
音乐教学评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要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太过单一,这使得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发展,造成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后果。为此,在考查学生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如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间互评、小组内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那么学生就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往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观照,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学习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能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以便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包括其它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以上所谈的几点仅为东鳞西爪的经验,它反映了迈向先进教学理念、方法的一种努力和期望。总的说来,开设音乐选修课不全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表现音乐的美,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为培养新型的现代化人才而努力奋斗 。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次炤、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非音乐专业;分析
根据最近几年音乐教学的实际经历,笔者了解到学生选修音乐课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人都对音乐感兴趣。专业和非专业的音乐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如何去上非专业的选修课呢?笔者有以下心得和同行交流。
1 抓好音乐基础知识教学
顾名思义,音乐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后续音乐课程的基础。但是,非专业的学生通常迫不及待地想学唱歌、听音乐,对理论的重要性缺乏感受,加之学习理论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对音乐基础知识兴趣不大。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多想点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单来说,化解理论难度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厌烦情绪。李重光编写的《音乐理论基础》是一本兼顾基础与提高的好书,很适合选修课使用。该书前三章需要记忆的较多,牢固掌握音、音的分组、十二平均律、五线谱、音符休止符、谱号、变音记号等记谱法知识后,学习第四、五、六章的调式(大小调及民族调式)和第七章(音程)、第八章(和弦)以及第九章(节奏、节拍)等内容就轻松些。根据笔者经验,适当调整學习内容的顺序对选修课很有好处。教完前三章,可以直接进行第九章节奏、节拍的教学,因为第三章记谱法与第九章的节奏记写有关联,能够相互依托,温故而知新。旋律的调性分析是音乐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结合运用调式中的音程、调式变音等知识,对实际音乐作品的旋律调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2 多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教育形式。高师音乐选修课的欣赏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感受、体验、欣赏、评价音乐的能力。根据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可采用观察法、集体研究法和讨论法开展教学。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音乐作品,发现音乐组成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其表现力,寻找音乐作品特有的意义和价值。聆听音乐时,让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曲式等组合形式,识别、区分该作品各种组合形式之间的差别以及独特之处,对各组合形式不同的表现力进行归纳、比较,综合各种感受得出审美判断。观察结束后,一般要求学生用文字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集体研究法就是让全班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某一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和知识结构开展集体研究活动,这种方法涉及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大学生都有其专业学科背景,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各种认知的碰撞能够完成通约性的审美知识建构。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各抒己见,形成对音乐作品多层次、多侧面的认识。讨论法主要在课堂上针对某个相对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而使用,要求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在讨论问题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地全方位评价音乐作品。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巨大的信息网逐步成为学生的信息源,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当然,面对宽泛的音乐信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凭借学识、能力、经验上的优势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自主、高效地获取、利用信息。教师由此从知识灌输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咨询者、组织者,为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指导。学生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信息,围绕研究主题主动的运用信息,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学习,并在网上寻求学习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学习资料、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结果的自主把握使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创造者和评价者,这种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培养创造能力,成为能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问题的学习主体。高师音乐选修课的时间很有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是很重要的。
4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
音乐教学评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要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太过单一,这使得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发展,造成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后果。为此,在考查学生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如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间互评、小组内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那么学生就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往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观照,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学习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能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以便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包括其它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以上所谈的几点仅为东鳞西爪的经验,它反映了迈向先进教学理念、方法的一种努力和期望。总的说来,开设音乐选修课不全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表现音乐的美,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为培养新型的现代化人才而努力奋斗 。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次炤、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