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为了明确心电图(ECG)对心脏病病因诊断的作用,探讨ECG的某些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75例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的心电图鉴别,研究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动脉导管未闭等3种疾病的QRS振幅变化特征。结果 RV6/SV1≥2是鉴别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另两种病因的较理想的指标;肢导联最大R波与最大S波之和>30 mm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ECG指标;RV6/SV1≈1,加上肢导联最大R波与最大S波振幅之和<30 mm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参考。结论 ECG对心脏病病因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脏病;病因;左室容量;心电图;QRS波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3-01
ECG是记录心脏电激动过程的检查方法[1]。现将益阳市中心医院近10年来75例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的ECG QRS波振幅改变的特征分类进行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患者共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16~51岁,平均31.6岁,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38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2]。
1.2 方法
采用日本产ECG-6511工作仪,常规12导联测量对应收集V6R波、V1S波振幅,及肢导联最大R波、最大S波振幅[3];进行RV6/SV1对比,肢导联最大R波与最大S波振幅之和值对比。
2 结果
3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均有RV6/SV1≥2,均无SV1>RV6。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2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中,28例呈现RV6/SV1≈1,1例RV68例动脉导管未闭病因中,7例RV6/SV1<1,1例RV6/SV1≈1;肢导联中最大R波与最大S波振幅之和均大于30 mm。
3 讨论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绝大多数ECG图形异常,只是反映心脏病变的某一具体现象,而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即不能进行病因诊断)。近些年来,随着彩色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多普勒等项检查技术的应用,人們又更多地依赖这些新仪器而忽视了ECG对许多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的倾向[4,5],并有学者过多地强调前者的优越性和后者的局限性。其实,上述看法是不够全面或者不切实际的。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多数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详细的ECG检查和分析,并密切综合临床情况和物理检查及X线检查还是有可能作为较为明确的心脏病病因诊断的。75例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心脏病病因中,QRS波振幅变化RV6/SV1≥2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敏感性最高(100%),明显高于另两种病因。然而,如SV1>RV6,则ECG不支持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是鉴别动脉导管未闭与另外两种病因的较好ECG指标;此外,如RV6与SV1振幅接近,加上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参考。再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的ECG虽同样表现为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图形,但结合听诊及X线检查(前者系心内分流可出现主动脉弓萎缩、肺动脉段突出。而后者系心外分流,则与前者X线征象有所不同),也可能作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6]。且如上所述,ECG检查有时亦可代替某些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测等。关于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7],故ECG等基础的诊断法不仅因为价廉、简易更符合国情,而且因为对心脏病的诊断等仍有不可低估的实际价值[7,8]。再者因一切应用医学均需扎根在基础医学研究之上才有生命力。所以对其仍有继续或重新加以重视之必要。
参考文献
[1]卢喜烈.心电图解读.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
[2]杨天和.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的心电图鉴别.心电学杂志,1988,7(2):72.
[3]中华医学会心电图生理和起搏学会心电图学学组.心电图机标准化.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4):191.
[4]Uematsu M,Mcyatake K,Tanaka N.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 as a new indicator of regional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detection by a two-dimensional tissue Doppler.J Am Coll Cardiol,1995,26(1):217.
[5]Mijatake K,Yamagishi M,Tanaka N.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lef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by color-coded tissue Doppler imaging: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 Am Coll Cardiol,1995,25(3):717.
[6]兰永乔,曾朝荣.左心室质量及几何模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321-323.
[7]李兰荪,黄久仪,贾国良,等.三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评价.心功能杂志,1997,9(1):1.
[8]Jonathan M,Manish P,Victor F,et al.Exercise capacity and mortality among men referred for exercise testing.N Engl J Med,2002,346:793-801.
【关键词】 心脏病;病因;左室容量;心电图;QRS波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03-01
ECG是记录心脏电激动过程的检查方法[1]。现将益阳市中心医院近10年来75例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的ECG QRS波振幅改变的特征分类进行对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患者共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16~51岁,平均31.6岁,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38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9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2]。
1.2 方法
采用日本产ECG-6511工作仪,常规12导联测量对应收集V6R波、V1S波振幅,及肢导联最大R波、最大S波振幅[3];进行RV6/SV1对比,肢导联最大R波与最大S波振幅之和值对比。
2 结果
3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均有RV6/SV1≥2,均无SV1>RV6。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2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因中,28例呈现RV6/SV1≈1,1例RV68例动脉导管未闭病因中,7例RV6/SV1<1,1例RV6/SV1≈1;肢导联中最大R波与最大S波振幅之和均大于30 mm。
3 讨论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绝大多数ECG图形异常,只是反映心脏病变的某一具体现象,而不能说明病变的原因(即不能进行病因诊断)。近些年来,随着彩色超声心动图及超声多普勒等项检查技术的应用,人們又更多地依赖这些新仪器而忽视了ECG对许多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的倾向[4,5],并有学者过多地强调前者的优越性和后者的局限性。其实,上述看法是不够全面或者不切实际的。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多数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详细的ECG检查和分析,并密切综合临床情况和物理检查及X线检查还是有可能作为较为明确的心脏病病因诊断的。75例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心脏病病因中,QRS波振幅变化RV6/SV1≥2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敏感性最高(100%),明显高于另两种病因。然而,如SV1>RV6,则ECG不支持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是鉴别动脉导管未闭与另外两种病因的较好ECG指标;此外,如RV6与SV1振幅接近,加上肢导R最大+S最大<30 mm,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参考。再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的ECG虽同样表现为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图形,但结合听诊及X线检查(前者系心内分流可出现主动脉弓萎缩、肺动脉段突出。而后者系心外分流,则与前者X线征象有所不同),也可能作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6]。且如上所述,ECG检查有时亦可代替某些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测等。关于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7],故ECG等基础的诊断法不仅因为价廉、简易更符合国情,而且因为对心脏病的诊断等仍有不可低估的实际价值[7,8]。再者因一切应用医学均需扎根在基础医学研究之上才有生命力。所以对其仍有继续或重新加以重视之必要。
参考文献
[1]卢喜烈.心电图解读.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
[2]杨天和.左室容量负荷过重病因的心电图鉴别.心电学杂志,1988,7(2):72.
[3]中华医学会心电图生理和起搏学会心电图学学组.心电图机标准化.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4):191.
[4]Uematsu M,Mcyatake K,Tanaka N.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 as a new indicator of regional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detection by a two-dimensional tissue Doppler.J Am Coll Cardiol,1995,26(1):217.
[5]Mijatake K,Yamagishi M,Tanaka N.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lef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by color-coded tissue Doppler imaging: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 Am Coll Cardiol,1995,25(3):717.
[6]兰永乔,曾朝荣.左心室质量及几何模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321-323.
[7]李兰荪,黄久仪,贾国良,等.三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评价.心功能杂志,1997,9(1):1.
[8]Jonathan M,Manish P,Victor F,et al.Exercise capacity and mortality among men referred for exercise testing.N Engl J Med,2002,346:79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