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信用峰会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康”在中国传统语汇里面是指,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将要实现的中国国家目标。而“大数据”,则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不仅是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将“大数据”比作信息技术领域最为前沿的技术应用。
  当中国人的“小日子”遇到全球信息领域发展的“大时代”,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作为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小康》杂志社与金电联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以“大数据信用峰会”主题的分论坛于2014年12月20日下午在北京召开。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作为主办方代表在致辞时指出,如何以更科学的方式评估企业社会信用,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命题。他认为,大数据信用模式将会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全面性,这将对建立企业信用标准有极大借鉴意义。
  面对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如何构建新型信用评价应用体系,并以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来自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权威智库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共聚一堂进行热烈讨论。
  大数据与小微金融服务的实践
  市场经济发展以来,社会信用问题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企业都非常重视“信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缺失问题造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其作为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取得各界共识。
  国家发改委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胡正塬在论坛的致辞中指出,大数据的信用问题非常明显,大数据行业政策的出台、推动、深化,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在实际工作中信用问题。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发言时认为,大数据作为支撑信用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领域,而金融行业是信用基础行业,本身也是信用风险控制行业。目前传统的金融行业开始走向互联网化,他指出,在这种环境下用大数据来改善信用的征信,以及用大数据构建信用体系建设,显得非常紧迫。
  当谈到互联网金融时,高新民认为,该领域风险系数较大,“因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金融,金融本身就有风险,也有风险管控的问题。”对此,他建议互联网金融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底线,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标,然后利用互联网的办法创新。
  对于在实践中“交易大数据要进行信贷决策”的常见问题,他认为现在大数据支持信用界监管基本上还处于起步探索以及辅助支持阶段。“方向上来讲绝对没有问题,但要有制约。”
  对于金融的风险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表示认同。但是他也指出,中小企业风险发生的节点、频率都存在巨大差异。而且现在企业跨行业、混业经营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大大提升了对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要求。
  他表示,企业的信用是客观存在的,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强大的模型,对企业3-5年生产数据进行分析,让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通过数据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让不可查询的信用变得可计算、可度量。”范晓忻指出,为没有信用的企业建立信用,从而解决融资信贷问题,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到目前为止我们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信用额度,超过40亿元纯信用授信。”
  据他总结,大数据的预测能力使风险提前发现,金融风险能够被提前抑制,从而大大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具体而言:可以降低企业的信贷门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金融风险;降低银行贷后管理成本;降低地方政府的管理风险。
  此外,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徐捷、广发银行小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谭柏培也根据他们所在银行采用的一些新方法与新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就如何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了分享。
  目前民生银行的大数据平台有一种叫做“垂直搜索引擎”,里面一是企业的基本信息,二是企业的经营信息,三是电商提供的行为模型数据。“通过垂直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多维度获知导入企业的基本资料,通过分析整合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画像。”徐捷透露。
  大数据将如何改变工作与生活
  2014年美国发布《2014年大数据白皮书》时这样定义“大数据”:赋予政府更大的权力,给予社会巨大的资源,它是整个社会前进的动力。
  对此,作为2014年中央电视台力推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总导演石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可能是像石油一样宝贵的资源。“我认为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审视世界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方式,它绝对不是工具化、要素化的问题。”
  如何理解大数据里面的“大”?石强认为,量大并不是大数据的本质。之所以“大”,是指它的能量、内涵,提供的功能“大”。石强认为政府作为大量数据信息的掌握者,如果不开放、不连接,就像当年深埋于地下的煤,不经过挖掘、开采、使用,将会失去意义。
  大数据时代是历史的机遇,人类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对数据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和经济运营。
  据新华社信息中心副主任、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军峰介绍,美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大数据给美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变化,已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说,美国政府也将海量的数据定性为有价值的国家资本,认为应对公众开放数据而不是禁锢在政府的体制内。联邦政府开放信息后,普通的公民都可以享用政府提供的信息。“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已有10.5万个数据集合,44.7万个数据源,220多个统计机构在该网上发布消息,涵盖了农业、气象、金融、就业、人口、统计、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21个门类。已有数百家公司使用该网站提供的各种数据,提供服务和产品。”
  国家统计局作为每时每刻都在与数据打交道的部委,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则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用国家统计局研究员文兼武的话形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犹如“洪流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好像要吞噬一切,大数据之风遮天蔽日、铺天盖地、席卷一切。”
  “我们用电子记录的数据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0和1。0和1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制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量大不是大数据的本质,量当然很大,但量大并不表明它的价值。”文兼武说。
  “不管是此前遭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是目前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我们都要研究如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系统性解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从信息技术的前沿运用进行了观点阐述。她认为,不管什么技术成为时代的前沿,都应该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战略发展进行服务。
  陈凤英表示,能否运用大数据预测风险、预测安全系数非常关键。“如果爆发危机,我们能不能在危机之前把它挡住。如果有风险,我们能不能大而化小。如果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预测与评估,就可以做出巨大贡献。”
  在以上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大数据的意义后,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艾小缤,继续和几位大数据代表人物——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志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投融资指导处处长陈桦楠,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绍辉,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经济学博士金海年,数库China Scope集团创始人刘彦,百分点科技集团创始人、首席数据官张韶峰,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将本场论坛推向又一个高潮。
其他文献
工业化是全面小康的支撑,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石。2020年,我们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之一。发达国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现工业化,美国是1955年,韩国是1995年。我们要在21世纪2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  和七八十年以前不同,我们的工业化有什么特点?从发展模式看,我们的特点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发展路径看,我们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从内涵来看,我们是四化同步发展,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能否进入小康社会,很大程度是看广大农民和农村的小康。  这几年,我一直关注小康社会中涉及农村的一些问题。在我看,有三点:第一,怎么把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形成规模经营。只有规模经营,整个农业生产,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才能跟上去,甚至可能形成农产品加工工业区。第二,除了基本农田地以外,农村中还有一块地,叫经营型建设用地,这块地怎么用起来?这块地用起来以后,集体
期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了一系列决定,非常重要的是关于农村改革,而这些任务在分解的时候,写明由县这一级负责。这是很大的亮点,不是广泛地谈农村,也不是聚集到农民,而是到县。  2014年我到了一些县和县级市,重点考察基层党建问题。一个案例是嘉兴市桐乡市的百千万工程。什么是百千万工程?它是指青年干部进百村,住千家、连万户工程。主要是机关里的青年干部。因为桐乡是县级市,3100名基层干部当中14%没有基层工
期刊
我主要谈三个观点:第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第二,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关于农地制度改革。  我的第一个观点,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全面小康,关键是全面,总量没有问题,平均数也没有问题。我个人认为,到2020年真正达到全面小康,任务是艰巨的。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以上。我们现在收入分配的差距,
期刊
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支持西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帮助西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对口援藏工作的着力点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  20年来,七批约6000名援藏干部走进雪域高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参与西藏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口援藏工作怎样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期刊
现在我们所推进的城镇化,中央一再提出,首先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就是要允许农民进城。推动农民进城,首先需要破除户籍制度的障碍,破除农民的身份障碍,把农民当做一种职业,而不再当做一种特殊身份。首先要推进的,是已经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让他们首先转化为城镇居民。但是推进将近4亿农民变成市民,需要多少钱呢?需要大概50万亿。是不是中央要投资50万亿,拉动经济?不是,这部分成本完全可以通过农地流转来实
期刊
2014年,农村经济的形势非常不错,有两个大的亮点:  一、2014年的粮食实现了11年只增不减的态势,粮食总量在去年基础之上增加了103亿斤;二、农民的收入增加了9.7%,高于城镇居民的态势。  农村经济交上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挑战和难题。  我们的粮食连续11年增长,进口农产品数量却越来越多,农产品贸易的逆差是510亿。在出现逆差的态势之下,大宗农产品进口越来
期刊
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  20年前,中央确立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建西藏政策。20年来,近300亿援藏资金投入西藏,累积实施了援藏项目7600多个——“西藏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西藏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IFA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建设融资渠道,这些都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了资金支撑,更重要的是,为县域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引擎。  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保证县域经济强大发展后劲,各县域政府均在加大力度培育和扶持有潜力、效益好、灵活性强的中小企业,保障县域
期刊
2014年12月20日,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历经官员、学者、企业领袖代表的舌枪唇剑激辩之后,当晚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奖盛典。  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学术界、经济界、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界及文化科技界的精英的共同见证下,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特别贡献城市”、“十大示范县市”、“十大民生决策”、“十大社会治理创新”、“社会责任企业典范”六大奖项,在经过六个月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