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体育教师言必称“某模式”,行必符合“某模式”,生搬硬套教学模式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运用的单一化现象出现,被一些所谓的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所约束,这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本文笔者提出体育课堂教学应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在实践运用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用,以期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误区;区域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绝不仅仅是再换一个名称和再换一套教科书的问题,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具体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转变教师固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新课程将无法实施。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将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可视因素之一,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能够加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模式”方面的学习,易使教学模式的操作浮于表面,过于追求“模型”、“范式”,言必称“某模式”,行必符合“某模式”,必然会使自己、甚至是误导他人走入新课程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的单一化现象,将对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客观存在。美国学者乔以斯与韦尔首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A: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B: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主观选择;C: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标准样式;D: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E:教学结构在时间、空间程度上的稳定形式。
我们一般把“体育教学模式”理解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3]。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稳定性、可操作性。而“教学模式”也不可直接引入到“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符合体育学科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推进新课程的现今,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会触及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根本性的问题,这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所以说,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意义重大。
2.当前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现状
目前,各地对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单一化误区,虽然实施新课程的初期,能够这样去解决实际问题,还是积极有效的,但是,就某一具体模式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看来,还是存在4个突出问题。
2.1功能目标单一。某一种模式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和特性,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而这种功能也应该是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尽管在主要功能以外还具有一些附带的功能,却是有限的。新课程标准里诸多目标的求得,当然不是某一种教学模式所能够达到的,而且也必然不会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
2.2课型的单一。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稳定性,要求教师遵循特定的操作過程去实施,往往表现为适合某一种课型。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却有新授课、复习课等多种类型,单一教学模式当然不能够满足需要,况且,不同教学内容的同一课型也应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加以区分。
2.3扼杀教师的个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博导季浏教授曾经说过:将来在体育新课程中,上十节同样内容的课就应该有九种上法。因为教师受知识、经验、兴趣、情感、学生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理解、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等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中正视个性的特点。而某些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为了追求“名模式”,体现自己教学观念的“时代性”,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去刻意的符合“名模式”,如风行多年现在却被人避之不及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今的种种模式。
3.导致教学模式运用单一化的原因分析
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单一化的这种状况,简单来看可以认为是教师对待新课程的三种状态所导致。
3.1新课程的推进,导致部分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新课程中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该如何定位,于是产生盲从与跟风;
3.2对新课程有所认识,但是存在理解片面,这部分教师能够投身新课程教学改革,但是不能认清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关键,接触、掌握了一、两种教学模式就把它作为“包打天下”的法宝;
3.3对新课程持观望甚至排斥的心理,这部分教师往往是传统教学观的忠实拥护者,一般都有着一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很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只是对新课程没有产生很好的理解,仍然坚持用自己以往的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的教学。
4.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学习与借鉴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确实是实践者迅速进入新课程的捷径。但是,生搬硬套,那就只能是东施效颦。研究表明,在新课程中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诀窍就是“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指的是目标、学生、教师等,应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则其善而从之。
4.1目标:教学目标是选用体育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它指引着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总是最适于实现其主体的教学功能。如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当然是“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为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然是“合作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法”。只有对目标分析清楚了,才会有的放矢的去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
4.2学生:学生的学是我们教的着眼点。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即使是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应根据年龄的大小做出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其次,学生的水平也要有所考虑,比如篮球活动氛围浓厚的学校,基本的运球、传球,有时教师一讲学生就能理解,不必再花过多时间,而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情况相反,当然必须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感受。再比如:“自主学习”要提供学生一定的“台阶”与一个时期的适应,而不能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4.3教师: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是教师,教师自身条件与素质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个人性格和教学能力往往会使教师选用教学模式带有倾向性,如“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有很好的口头表达与一定的表演能力,还要充满激情。当然,如果为了使用某一体育教学模式,而去锻炼、强化自己的某种素质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富菊.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化趋势反思[J].体育学刊,2003,10(5):11-12.
[3]邵伟德,郑敏.当代体育教学模式内在结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49-52.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误区;区域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绝不仅仅是再换一个名称和再换一套教科书的问题,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具体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转变教师固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新课程将无法实施。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将是课程改革重要的可视因素之一,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能够加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模式”方面的学习,易使教学模式的操作浮于表面,过于追求“模型”、“范式”,言必称“某模式”,行必符合“某模式”,必然会使自己、甚至是误导他人走入新课程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的单一化现象,将对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1.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客观存在。美国学者乔以斯与韦尔首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A: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B: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主观选择;C: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标准样式;D: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E:教学结构在时间、空间程度上的稳定形式。
我们一般把“体育教学模式”理解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3]。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稳定性、可操作性。而“教学模式”也不可直接引入到“体育教学模式”,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符合体育学科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推进新课程的现今,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会触及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根本性的问题,这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所以说,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意义重大。
2.当前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现状
目前,各地对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单一化误区,虽然实施新课程的初期,能够这样去解决实际问题,还是积极有效的,但是,就某一具体模式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看来,还是存在4个突出问题。
2.1功能目标单一。某一种模式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和特性,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而这种功能也应该是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尽管在主要功能以外还具有一些附带的功能,却是有限的。新课程标准里诸多目标的求得,当然不是某一种教学模式所能够达到的,而且也必然不会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
2.2课型的单一。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稳定性,要求教师遵循特定的操作過程去实施,往往表现为适合某一种课型。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却有新授课、复习课等多种类型,单一教学模式当然不能够满足需要,况且,不同教学内容的同一课型也应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加以区分。
2.3扼杀教师的个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博导季浏教授曾经说过:将来在体育新课程中,上十节同样内容的课就应该有九种上法。因为教师受知识、经验、兴趣、情感、学生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理解、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等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中正视个性的特点。而某些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为了追求“名模式”,体现自己教学观念的“时代性”,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去刻意的符合“名模式”,如风行多年现在却被人避之不及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今的种种模式。
3.导致教学模式运用单一化的原因分析
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单一化的这种状况,简单来看可以认为是教师对待新课程的三种状态所导致。
3.1新课程的推进,导致部分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新课程中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该如何定位,于是产生盲从与跟风;
3.2对新课程有所认识,但是存在理解片面,这部分教师能够投身新课程教学改革,但是不能认清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关键,接触、掌握了一、两种教学模式就把它作为“包打天下”的法宝;
3.3对新课程持观望甚至排斥的心理,这部分教师往往是传统教学观的忠实拥护者,一般都有着一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很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只是对新课程没有产生很好的理解,仍然坚持用自己以往的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的教学。
4.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学习与借鉴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确实是实践者迅速进入新课程的捷径。但是,生搬硬套,那就只能是东施效颦。研究表明,在新课程中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诀窍就是“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指的是目标、学生、教师等,应全面、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则其善而从之。
4.1目标:教学目标是选用体育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它指引着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总是最适于实现其主体的教学功能。如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当然是“体育发现式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为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然是“合作教学模式”、“小群体学习法”。只有对目标分析清楚了,才会有的放矢的去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
4.2学生:学生的学是我们教的着眼点。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即使是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应根据年龄的大小做出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其次,学生的水平也要有所考虑,比如篮球活动氛围浓厚的学校,基本的运球、传球,有时教师一讲学生就能理解,不必再花过多时间,而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情况相反,当然必须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感受。再比如:“自主学习”要提供学生一定的“台阶”与一个时期的适应,而不能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4.3教师: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是教师,教师自身条件与素质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个人性格和教学能力往往会使教师选用教学模式带有倾向性,如“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有很好的口头表达与一定的表演能力,还要充满激情。当然,如果为了使用某一体育教学模式,而去锻炼、强化自己的某种素质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富菊.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化趋势反思[J].体育学刊,2003,10(5):11-12.
[3]邵伟德,郑敏.当代体育教学模式内在结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