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提出,为小学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一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小学科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课堂,是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学生兴趣培养简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提出,为小学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一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小学科学教学,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掘并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优先予以关注,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赫尔巴特曾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不管一个人多聪明,运气多好,要取得成功,个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成功有许多因素,努力和运气都很重要,但兴趣是最重要的。
一、 创设课堂教学氛围唤醒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不会自然的形成和产生的,就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一样。所以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要我们教师去营造的。要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多媒体,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到比课堂上枯燥讲授所不一样的情景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喜悦的声音,这种情景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长久的记忆,引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教师在讲万有引力一节时,介绍了宇宙中的黑洞。黑洞是迄今发现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物质,其密度的数量级高达1018千克/米3。一个火柴盒大的天体物质,在地球上竟达30亿吨。告诉学生,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会发现比黑洞密度更大的天体物质,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索。这些知识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全新的认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这是学习扎实有效持续深入的不二法则。
二、 设计问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治学的根本。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学习知识只能流于被动地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思考只会流于形式,得不到深化。无论自学还是教育重点都应放在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灌输与接收。组织教学时,给学生一个“白板区”,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在学生问题关键时候解答每个问题,实现自主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享受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又如,学习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时,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别准备磁铁、线圈、若干导线、演示电表、干电池等器材。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插入线圈磁铁的极性、磁铁插入速度的快慢、线圈绕向、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及幅度等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活动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条形磁铁在线圈中相对运动、原副线圈的相对运动、直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个探究活动的实验现象是明显的,概括所有电磁感应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甚至是争论中,从而归纳出楞次定律,加深了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
三、 进行探究学习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课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具有选择性的练习内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兴趣进行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法的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力求改变老式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仿的做法,给学生尽可能地多去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操作的机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观察仍然是提出问题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好奇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入自然,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们对此项活动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以“鸡蛋落地能否不破”作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更高”的设计比赛,学生讨论并提出的方案有:方案一,在地上放一层厚海绵;方案二,用海绵把鸡蛋包住;方案三,做一个降落伞带着鸡蛋往下落;方案四,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培养人才带来了局限性,而课外活动正是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首先,在传送知识上做了补充。不仅在数量上,擴充了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新的信息,而且在质量上,增添了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完全性。其次,在培养能力上作了补充。在丰富课外活动的实践中,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再次,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上做了补充,由于课外活动具有自主、自愿等特点,因而使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为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动口,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能的阶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参考文献:
[1]齐先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2:52-53.
[2]武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刘丽.小学科学课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27-128.
[4]陈晟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9:66.
作者简介:
张德利,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城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提出,为小学科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一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小学科学教学,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掘并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优先予以关注,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赫尔巴特曾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活动。”不管一个人多聪明,运气多好,要取得成功,个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成功有许多因素,努力和运气都很重要,但兴趣是最重要的。
一、 创设课堂教学氛围唤醒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不会自然的形成和产生的,就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一样。所以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要我们教师去营造的。要是我们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多媒体,让学生在多媒体中看到比课堂上枯燥讲授所不一样的情景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喜悦的声音,这种情景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长久的记忆,引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教师在讲万有引力一节时,介绍了宇宙中的黑洞。黑洞是迄今发现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物质,其密度的数量级高达1018千克/米3。一个火柴盒大的天体物质,在地球上竟达30亿吨。告诉学生,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会发现比黑洞密度更大的天体物质,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索。这些知识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全新的认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这是学习扎实有效持续深入的不二法则。
二、 设计问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治学的根本。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学习知识只能流于被动地获得,没有知识的积累,思考只会流于形式,得不到深化。无论自学还是教育重点都应放在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灌输与接收。组织教学时,给学生一个“白板区”,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在学生问题关键时候解答每个问题,实现自主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表现机会,享受到了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又如,学习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时,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分别准备磁铁、线圈、若干导线、演示电表、干电池等器材。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插入线圈磁铁的极性、磁铁插入速度的快慢、线圈绕向、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方向及幅度等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活动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条形磁铁在线圈中相对运动、原副线圈的相对运动、直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个探究活动的实验现象是明显的,概括所有电磁感应情况下普遍适用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甚至是争论中,从而归纳出楞次定律,加深了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
三、 进行探究学习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课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具有选择性的练习内容,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兴趣进行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法的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力求改变老式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模仿的做法,给学生尽可能地多去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操作的机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观察仍然是提出问题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好奇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入自然,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们对此项活动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以“鸡蛋落地能否不破”作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在课前设计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鸡蛋落地不破,看谁举得更高”的设计比赛,学生讨论并提出的方案有:方案一,在地上放一层厚海绵;方案二,用海绵把鸡蛋包住;方案三,做一个降落伞带着鸡蛋往下落;方案四,在地上放一盆水(或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培养人才带来了局限性,而课外活动正是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首先,在传送知识上做了补充。不仅在数量上,擴充了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新的信息,而且在质量上,增添了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完全性。其次,在培养能力上作了补充。在丰富课外活动的实践中,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再次,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上做了补充,由于课外活动具有自主、自愿等特点,因而使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为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动口,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能的阶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参考文献:
[1]齐先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12:52-53.
[2]武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刘丽.小学科学课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27-128.
[4]陈晟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9:66.
作者简介:
张德利,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