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为何百毒不侵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于1835年搭乘“小猎犬号”考察船考察期间,曾经遇见一种令他感到恶心的鸟,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鸟儿令人作呕,它们专为取食腐臭而生。”达尔文描述的鸟正是秃鹫。
  当年我在新疆考察期间,第一次看到秃鹫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草原上躺着一头死去的牦牛,尸体早已腐烂,隔着几百米都可以闻到阵阵腐肉的气味。一群秃鹫夹杂着几只高山兀鹫,围在牦牛尸体旁,将头伸进牦牛肚子里取食内脏。
  这种令人作呕的鸟,在高原上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清理尸体。假如没有秃鹫以及其他食腐鸟类,荒野上将会堆满动物的尸体,人间会变成真正的炼狱。不仅如此,这些腐烂的尸体还会传播疾病,给动物乃至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秃鹫等鸟类及时清理了动物尸体,才有了干净的荒野。
  秃鹫的食量惊人,1分钟能吞下大约1千克肉,一群秃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一头牛吃得精光。
  腐烂的肉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这种令其他动物望而却步的腐肉,为何却成为秃鹫的饕餮大餐?它们就不会中毒吗?这其中的奥妙在于秃鹫拥有一个强大的胃,可令其百毒不侵。
  秃鹫胃酸的腐蚀性比人类的高10倍,可以大量消灭摄入的可致病细菌。科学家曾经解剖过一只秃鹫,发现其大肠里85%的常见微生物不见了。即便如此,一些难缠的细菌依旧可以在秃鹫的体内生存。秃鹫大肠里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两种厌氧菌组成——梭状芽孢杆菌和梭杆菌。这两种菌类对其他动物都是致命的,比如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可以造成水禽大批量死亡,而某些梭杆菌可以引发人类的结肠癌。但秃鹫可以与这两种细菌和平共处。
  此外,秃鹫的粪便里还发现了炭疽杆菌,这种病菌可致炭疽病。可是秃鹫依旧没有被感染。
  在这么多病菌环绕的情况下,秃鹫不仅存活了下来,还活得如此滋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是秃鹫肠道里的微生物种群起到了關键作用,在长期的进化中,这些肠道细菌和秃鹫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关系。比如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里迅速繁殖,可以把复杂食物分解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作为回报,这些细菌得到了稳定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此外,秃鹫体内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梭菌属中某些菌种的抗体,可以抵御一些神经毒素。有了这些特殊能力,秃鹫在进食的时候可以首先滤掉容易引发感染的微生物,留下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细菌。
  (云朵摘自《江苏科技报》2021年4月16日/图 雨田)
其他文献
他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成长于红色热土江西,求学于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最终扎根燕园;他在中外文化互译的舞台上躬身治学八十余载,成就了“不老松”的传奇佳话……今年4月18日,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过了百岁生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上,这位百岁老人分享了自己的翻译理念,也鼓励晚辈勇于求真,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讲述翻译之“道”侃侃而谈  许渊冲坐着
为给父母打造一个舒心的晚年安乐窝,我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新房,让他们从老房子里搬过来住。  有一天我去装灯,因为缺一张凳子垫脚,就把对面邻居门口的几块彩砖搬来借用。灯装好后,竟忘了把彩砖还给人家。  虽然我时常来看望父母,但对面的邻居却一直没有看到。只是看见他家门口有一双男式皮鞋老是放在那儿,鞋上已经蒙了一层灰,好像这家男主人从来不出门,使我感到很奇怪。  一周后我再来时,看到过道上贴了一张纸条:“
有时只是多说了一句,不经意间就碰触了柔软的心,荡起温情而幸福的涟漪。  买小香瓜。  拎着袋子转身要走,听到了一句:“吃前不敢揪断瓜把(瓜蒂),瓜把的水流到哪儿苦到哪儿。吃时瓜把那块儿一挖,整个都是甜的。”惭愧,原来我一直不会吃,总是很豪气地瓜把一揪,再从瓜把处一切两半,难怪吃到后面呲牙咧嘴难以置信——香瓜竟然越吃越苦。只是想买了瓜,却得到了正确吃法。开玩笑道,看来我还得再教学习费。卖瓜的小伙笑了
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却不尽相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就曾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却能不沾染苦味。这说明啥呢?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这就是君子之德。  在对待苦这件事上,有些人不如苦瓜。这些人若受了苦,便要传苦。满腹苦水,总得找个地方倾泻。能传苦的,要么是手下的作品,或者书画,或者文字,也可能是
居南京十余载,年年春天都要去寻访那些草木故交,记不清初识木香花是在瞻园还是在古林公园了,反正不是特意去看她的。到瞻园是为了看静妙堂东侧那株三百多年的清代紫藤,转过回廊却无意中邂逅了一棚开得极为壮观的白木香。其实那时还不认识木香花,远远看到粉墙黛瓦下迤逦下垂的青枝绿叶间小小白花开得如溪如瀑,想到之前读过的中草药书籍里的记载,心中一动,走近了看,果然古树名木牌子上写着“木香”。  木香花小巧精致的重瓣
在小院种植,有十多年了。种着黄豆和几样蔬菜,满目的绿色,和着地垄间的松土,让这片小天地在烟火气之外,又添了—抹庄稼地的静谧。  停种黄豆的地方,后来地面一天天变得坚硬。院子嘛,是日常走动和家庭活动的场所,时间增加一点,地面就坚硬一分,于是,光洁的地面,看起来比水泥地面还要滑润。只有落雨时,地面才重归柔软。  “整个村里,也就咱家院子,估计还没打水泥地面。”母亲一般这样说的时候,院子里的泥土从深冬苏
老有所玩店铺  “老年玩具店都卖啥?”提到玩具,很多人认为是孩子的专属,北京通州一家名叫“老有所玩”的玩具店就颠覆了这种观念。老人像孩子一样爱玩  2006年,宋德龙进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做广告运营。工作中,宋德龙接触到很多老年人,发现老人的生活很单调,大多是帮子女带孩子、跳广场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人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能不能让老人也拥有玩具呢?宋德龙萌生了开一家老年玩具店的想法。为此,
AI与艺术相遇  胡文谷是一名出生于北京的“90后”,他从小爱好广泛,弹琴、画画、玩游戏……  2020年5月8日,胡文谷创作的“AI修复百年前老北京”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仅在微博上播放量就超过1700万,收获62万点赞。这段影像的原始视频来自《人民日报》四年前发布的资料影片,由加拿大摄影师在1920~1929年间拍摄。珍贵的影片保存了历史现场,但原视频是黑白影片,模糊且默声的画面多少会影响到人们
刚毕业时去一家单位面试,前台的姑娘让我在会议室等一下,说经理在开会,一会儿就来。我正襟危坐,因为感觉门随时会被推开,如果我四仰八叉躺坐着,经理进来后对我的印象不好。  5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来。2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人来。为什么呢?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个会议室有摄像头,在另外一个屋子里,经理正在看这个面试者在没人时的表现。我再次把腰杆儿挺得笔直,想象这并不是一间空会议室,而是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
我住在乌干达海拔一千余米的基巴莱国家公园,每天早上到热带雨林漫步,惊喜地发现,这个长满奇花异草的丛林真是一个大宝库啊。  在丛林里看美丽絕伦的曼陀罗花,它们就像是一群穿了飘逸舞裙的美娇娘。这种娇丽的花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死亡陷阱”。它的根、茎、叶、果实,全都有毒。误食后,口舌干燥、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心跳加速、烦躁不安,渐渐产生幻觉,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曼陀罗花是虫蚁的最爱,然而,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