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概念[1]在国内的普及,神经科及耳科医生对于功能性头晕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均得到很大提高,但接踵而至是PPPD诊断的泛化、功能性头晕异质性的大量增加以及部分结构性头晕的漏诊.据权威机构德国国家眩晕中心统计,功能性头晕在眩晕/头晕疾病谱中构成比约为15%[2],国际其他医疗机构报告为23%~29%[3].近几
【机 构】
: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西安,7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概念[1]在国内的普及,神经科及耳科医生对于功能性头晕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均得到很大提高,但接踵而至是PPPD诊断的泛化、功能性头晕异质性的大量增加以及部分结构性头晕的漏诊.据权威机构德国国家眩晕中心统计,功能性头晕在眩晕/头晕疾病谱中构成比约为15%[2],国际其他医疗机构报告为23%~29%[3].近几年国内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中,部分眩晕中心报告PPPD的构成比达40%~50%甚至更高,显然存在明显的诊断泛化;部分开诊不久的眩晕门诊可能尚未完全认识PPPD,存在一定的漏诊.现阶段我国尚未有大样本的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及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对PPPD的认识国内不同眩晕中心尚存在一定偏差,我们认为,诊断的泛化是目前需要特别警惕并亟需纠正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鼻呼出气NO(nNO)对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短期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治疗的AR患儿87例(病例组)以及同期在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组采用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方法.对比对照组和病例组不同治疗时间点的nNO及鼻部症状评分(TNSS)变化情况.观察病例组患儿在治疗1年后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治疗效果的病例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nNO与TNSS变化情况(nNO△、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CRS)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135例CR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病理切片逐一阅片,将患者分为4型,即嗜酸粒细胞型CRS(eCRS)、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型CRS、中性粒细胞型CRS和混合型CRS,后三者统称为非eCRS(non-eCRS).于2021年1-2月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①135例CRS患者中,eCRS共42例(31.1%),non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颞骨细微结构测量的可行性及正常值范围.方法:15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人类尸头标本分别行CBCT、高分辨率CT、Micro CT扫描,对包括听骨链、耳蜗、半规管及面神经等在内的中内耳结构进行形态学测量,比较三种扫描方法所测结果间差异.结果:三种不同CT扫描所测参数组间对比除镫骨底板厚度(P<0.01)及耳蜗底周管径(P<0.01)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BCT对面神经骨管缺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CBCT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小,成像质量高,能较准确地显示颞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变化及在息肉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77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切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比例将CRSwNP分为非嗜酸性CRSwNP组(neCRSwNP组,n=40)和嗜酸性CRSwNP组(eCRSwNP组,n=37).收集所有被纳入者的血清,通过ELISA检测血清BAFF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指标的联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血
目的:阐述颈段颈内动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影像学分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6例颈段颈内动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临床影像学分级方法予以分级.结果:6例患者均依靠增强CT或CT血管造影确诊.畸形颈内动脉与咽部黏膜最短距离为0~2.0 mm,中位距离为1.3mm.4例口咽部颈内动脉畸形患者均属于Ⅳ级,损伤颈内动脉风险为极高危;2例下咽部颈内动脉畸形患者属于Ⅲ级,损伤颈内动脉风险为高危.结论:颈段颈内动脉畸形并不少见,增强CT或CT血
目的: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临床确诊为Waardenburg综合征(WS)的3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通过病史采集、全身及耳科查体、听力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WS的3例患儿,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耳聋相关的159个基因的外显子区,6个线粒体基因,3个miRNA,得到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后,再对先证者的家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第1例先证者MITF基因(NM_000248)7号外显子出现1个杂合突变:c.641_643delGAA;第2例先证者MITF基因(NM_00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常规超声特征及相关因素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08例PTC患者共266个结节,术后均采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技术行BRAFV600E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患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其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266个样本中,188例(70.7%)发生基因突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结节边缘、与被膜分界、
目的:探讨带蒂中鼻甲黏膜瓣在经鼻内镜修复脑脊液鼻漏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单纯脑脊液鼻漏13例(86.7%),脑脊液鼻漏伴脑膜脑膨出2例(13.3%).术中根据瘘口位置采用经鼻内镜下带蒂中鼻甲黏膜瓣进行修复,其中漏口位于筛顶5例(33.3%),漏口位于筛板8例(53.3%),漏口位于蝶窦外侧隐窝2例(13.3%).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区黏膜上皮化良好,未出现脑脊液鼻漏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带蒂中鼻甲黏膜瓣修复脑脊液鼻漏手术成功率高,鼻腔
目的:观察鼻黏膜瓣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骨质裸露修复中的效果,为鼻黏膜瓣在放疗后颅底骨质裸露中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鼻内镜下鼻黏膜瓣修复鼻咽颅底骨质缺损或裸露的患者资料,术后随访黏膜瓣存活情况、骨质缺损或裸露处黏膜上皮化情况,以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较严重的黏膜瓣坏死、骨质裸露,余7例患者黏膜瓣存活且鼻咽部黏膜上皮恢复良好.术后大部分患者头痛、鼻臭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结论:鼻黏膜瓣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自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修复放疗后鼻咽颅底
1 病例报告rn患儿,男,1岁.患儿出生后听力筛查未通过,6月龄经听力检查诊断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7月龄开始右耳佩戴助听器,1岁因语言发育迟缓来我院行人工耳蜗(CI)植人手术.患儿出生时无窒息等异常,既往无脑膜炎、耳外伤、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无耳聋家族史.患儿面部存在内眦赘皮、上睑下垂(图1),可见漏斗胸(图2),皮肤无多发色素沉着.双耳廓无畸形,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晰;鼻部及咽喉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阴囊扁平,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