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脓毒症的的临床诊断依据,探讨其预后判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根据AAP及SCCM诊断标准,将3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A组,30例非脓毒症患儿分为B组。按照患儿脓毒症严重程度,将A组脓毒症患儿分为两个小组,14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A1组,其余16例非严重脓毒症患儿为A2组。对A1组、A2组、B组进行PCT(降钙素原)检测,并检测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比物明显差异(P>0.05)。A组患儿PCT浓度显著高于B组患儿,且A1组高于A2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A组患儿与B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33.3%、1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分析得出,患儿的病死率与其PCT浓度有关,PCT浓度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可通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进行PCT检测,诊断患儿有无脓毒症、脓毒症程度,并以此作为其预后判断依据。
关键词:脓毒症;患儿;PCT检测;预后
脓毒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危害性大,感染是该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患儿发病后,可引起全身性炎症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有研究指出,脓毒症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脓毒症的新生儿高达1%[1]。脓毒症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也这是导致脓毒症新生儿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是临床常用于诊断脓毒症的检测指标,但实践发现,这些指标对于脓毒症的诊断效果较差,准确性较低,难以全面反映脓毒症的病情。PCT(降钙素原)是一种可用于炎性检测的指标,特异性较高,检测迅速,对于早期炎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PCT用于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PCT、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于患儿诊断及预后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儿平均年龄(13.5±2.1)d。3例感染性休克,3例肺炎伴肝肾功能损害,6例肺炎伴呼吸衰竭,5例肺炎伴休克。按照AAP及SCCM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1、A2、B三组,A1组14例,A2组16例,B组30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60例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进行PCT、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检测,统计分析患儿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患儿随访30d,观察患儿预后情况。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采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差异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A1、A2、B三组患儿在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1、A2组PCT指标高于B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A1组PCT指标高于A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B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33.3%(10/30)、10%(3/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三组患儿各检测结果对比( ±s)
组别n=30 PCT(μg/L) 中性粒细胞比例(%) C-反应蛋白(ng/mL) 白细胞计数(×109/L)
A1组 5.87±3.45 75.89±12.54 51.13±16.82 12.64±2.35
A2组 3.42±1.68 75.26±13.17 50.23±16.15 12.24±2.45
B组 0.83±0.61 74.32±11.16 50.14±15.78 12.18±2.29
注:A1、A2组与B組对比存在差异(P<0.05)*A1组与A2组对比有差异(P<0.05)*
3.讨论
脓毒症病死率及发病率较高,具有异质性特点,患儿基础疾病较多,常伴随几种合并疾病,在该疾病发病早期,做好临床诊断,可为患儿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更有利于患儿治疗。脓毒症主要由于感染引起,但该疾病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鉴别难度较大,根据常用炎症监测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难以全面反映患儿的病情,虽然对脓毒症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脓毒症具体病变情况[2]。PCT(降钙素原)是一种降钙素前提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转变而成,正常人群PCT含量明显小于炎症感染患者。机体在发生感染的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组织会加快PCT的释放和合成速度,致使机体内PCT含量上升。相关研究指出,自身免疫疾病、局部细菌感染、肿瘤、白血病等均不会导致PCT大量释放,但在细菌严重感染的情况下,PCT水平可明显升高,其浓度也会随着病情的恶化升高[3]。若患者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其PCT检测结果会显示浓度正常,或PCT水平轻微增长。因此,可通过PCT检测,来作为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依据,判断其预后效果。当人体出现全身性炎症感染情况时,体内PCT浓度会明显升高,发生感染后4h即可出现明显升高现象,感染后6h将会出现急剧升高现象,往后24h内,PCT水平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可见,PCT检测具有半衰期长、敏感性强及特异性高等特点,检测方便、快捷、简便,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在本研究中,A1、A2组患儿的PCT浓度分别为(5.87±3.45)μg/L、(3.42±1.68)μg/L,B组为(0.83±0.61)μg/L,三组PCT浓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PCT指标应用于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作为脓毒症临床诊断依据。经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33.3%(10/30)、10%(3/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可通过PCT检测,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掌握患儿病情,降低脓毒症病死率,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脓毒症患儿,可进行PCT检测,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掌握患儿病情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患儿预后判断方法。可见,PCT检测对脓毒症临床诊断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基于GC-MS技术探讨脓毒症新生儿血清标志物[D].安徽医科大学,2013,10(05):162-163.
[2]杜东红,王俐.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2(04):208-209.
[3]李真玉.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08(12):134-135.
关键词:脓毒症;患儿;PCT检测;预后
脓毒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危害性大,感染是该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患儿发病后,可引起全身性炎症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有研究指出,脓毒症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脓毒症的新生儿高达1%[1]。脓毒症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也这是导致脓毒症新生儿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是临床常用于诊断脓毒症的检测指标,但实践发现,这些指标对于脓毒症的诊断效果较差,准确性较低,难以全面反映脓毒症的病情。PCT(降钙素原)是一种可用于炎性检测的指标,特异性较高,检测迅速,对于早期炎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PCT用于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PCT、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于患儿诊断及预后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儿平均年龄(13.5±2.1)d。3例感染性休克,3例肺炎伴肝肾功能损害,6例肺炎伴呼吸衰竭,5例肺炎伴休克。按照AAP及SCCM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1、A2、B三组,A1组14例,A2组16例,B组30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疾病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60例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进行PCT、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检测,统计分析患儿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患儿随访30d,观察患儿预后情况。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采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差异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A1、A2、B三组患儿在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1、A2组PCT指标高于B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A1组PCT指标高于A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B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33.3%(10/30)、10%(3/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三组患儿各检测结果对比( ±s)
组别n=30 PCT(μg/L) 中性粒细胞比例(%) C-反应蛋白(ng/mL) 白细胞计数(×109/L)
A1组 5.87±3.45 75.89±12.54 51.13±16.82 12.64±2.35
A2组 3.42±1.68 75.26±13.17 50.23±16.15 12.24±2.45
B组 0.83±0.61 74.32±11.16 50.14±15.78 12.18±2.29
注:A1、A2组与B組对比存在差异(P<0.05)*A1组与A2组对比有差异(P<0.05)*
3.讨论
脓毒症病死率及发病率较高,具有异质性特点,患儿基础疾病较多,常伴随几种合并疾病,在该疾病发病早期,做好临床诊断,可为患儿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更有利于患儿治疗。脓毒症主要由于感染引起,但该疾病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鉴别难度较大,根据常用炎症监测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难以全面反映患儿的病情,虽然对脓毒症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脓毒症具体病变情况[2]。PCT(降钙素原)是一种降钙素前提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转变而成,正常人群PCT含量明显小于炎症感染患者。机体在发生感染的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组织会加快PCT的释放和合成速度,致使机体内PCT含量上升。相关研究指出,自身免疫疾病、局部细菌感染、肿瘤、白血病等均不会导致PCT大量释放,但在细菌严重感染的情况下,PCT水平可明显升高,其浓度也会随着病情的恶化升高[3]。若患者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其PCT检测结果会显示浓度正常,或PCT水平轻微增长。因此,可通过PCT检测,来作为脓毒症患儿的诊断依据,判断其预后效果。当人体出现全身性炎症感染情况时,体内PCT浓度会明显升高,发生感染后4h即可出现明显升高现象,感染后6h将会出现急剧升高现象,往后24h内,PCT水平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可见,PCT检测具有半衰期长、敏感性强及特异性高等特点,检测方便、快捷、简便,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在本研究中,A1、A2组患儿的PCT浓度分别为(5.87±3.45)μg/L、(3.42±1.68)μg/L,B组为(0.83±0.61)μg/L,三组PCT浓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PCT指标应用于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作为脓毒症临床诊断依据。经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33.3%(10/30)、10%(3/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可通过PCT检测,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掌握患儿病情,降低脓毒症病死率,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脓毒症患儿,可进行PCT检测,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掌握患儿病情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患儿预后判断方法。可见,PCT检测对脓毒症临床诊断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基于GC-MS技术探讨脓毒症新生儿血清标志物[D].安徽医科大学,2013,10(05):162-163.
[2]杜东红,王俐.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2(04):208-209.
[3]李真玉.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08(12):134-135.